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案幸存者的寻访
2019-01-05 14:46:12  来源:江苏档案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痛苦而沉重的记忆。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为了达到否定侵略历史、推翻历史定案的目的,不惜歪曲史料,使得日本一些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日历史问题漠然无知,甚至有人对日方曾经有过的反省采取不理解的态度,对历史问题的解决产生抵触情绪。新中国成立后,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关注不断加强,关注主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对幸存者的调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地区也多次开展了或由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发起,或由民间自发的寻访南京大屠杀案幸存者的调查活动,以此加深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官方还无重大行动时,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案幸存者的调查已经启动。解放后国内最早对南京大屠杀存者进行调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1960 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曾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幸存者进行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很多资料和照片,这些成果在 1962 年写成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中被体现出来。

  20 世纪 80 年代,官方与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研究都有了突破性进展。1984 年 3 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此同时,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幸存者和见证人的普查工作。这次普查在南京市政府的推动下,各区县组织街道和乡镇干部、公安民警、居委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单位和地段进行大范围的寻访。这次由

  百万人参加的大调查历时五个月,在全市 500 多万人口中,查出属于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睹者且尚在的总人数为 1756 人。其中,本人亲身受害而又死里逃生的有 176人,亲属被日军杀害的有 544 人,被日军奸污的妇女 44 人。据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筹备办公室积累了首批珍贵的幸存者、见证人的口述资料,建立了首批幸存者档案库,也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立碑做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除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相关机构组织的幸存者调查外,建国后,南京市区县两级党史部门也多次开展了幸存者的寻访工作。1984 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文物复查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普查办公室进行了大规模调查;1984 年,江浦县党史办对江浦县境内的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调查。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各种调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寻找记忆活动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国内不仅出现了此类学术团体与学术机构,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定期召开,权威学术专著和资料、图片集大量出版,甚至出现了自发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个人或团体。

  作为储存南京大屠杀记忆的重要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991年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市教育局利用暑假,组织发动全市部分高中老师和学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普查的基础上,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回访复查活动,又发现了仍然健在的 1400 余位幸存者。这次调查还拍摄了题为《300000 的控诉》录像片,该片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中学生德育教育音像教材。1997 年夏,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再次与南京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并由日本全国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60 周年联络会和旅日华侨总会协办的“留下历史的见证”夏令营——万名师生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活动,首次对南京 15 个区县的 500 多万人口中 70 岁以上老人进行全面普查。此次普查,就寻访调查范围、参加人数规模和宣传力度来说,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关注。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收到各种线索 80 多条,发现了一批新的人证物证。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部分区县内,有 555 所中学的 9400 多名师生参加调查寻访,涉及 149 个街道、乡镇,共 775 个居委会、村委会和 2075 个行政村。在对 16714 名 70 岁以上老人的寻访中,又发现 1419 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使寻访活动征集的证言、证词和各类物证更具法律效力,南京市司法局公证员协会提供了法律支持。日本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60 周年全国联络会、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还组织部分日本中学生一同参加寻访,并为该活动捐款 10 万元购置照相和录音器材。此后,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寻访、救济补助成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常态化工作,近三十年来从未间断。

  此外,由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主导的幸存者寻访活动日益加强。2003 年,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暑期侵华日军南京东郊暴行调查”工作。这次调查发现了因被抓夫而目击日军在南京城乡屠杀无辜平民、被俘士兵的梅印加老人;发现了见过国际友人德国京特博士、丹麦辛德贝格先生,并得到他们资助的苏国宝老人;发现了掩埋大屠杀遇难者遗骨的小乌龟山墓地;发现了惨遭日军枪击、负伤后残疾至今的幸存者秦义兰、胡正宽等一批幸存者。南京农业大学在这次调查中形成的幸存者证词原件及调查报告被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征集并收藏。

  2004 年夏天,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的资助下,南京地区高校开展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暑期社会调查活动。6 月下旬,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 80 多位青年志愿者,分赴浦口、江宁、栖霞、雨花台等区,进行了为期 20 天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暑期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同学们根据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的程序,首先进行采访、录音和记录,经整理后再进行回访,再将其整理的资料由当事人签字或按手印确认,最后由公证处公证。这次暑期调查活动共获得 400多份幸存者证言,史料搜集符合法律程序,收集到的史料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并且具备法律效力。这次暑期调查活动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团委、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的资助。

  2006 年,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南京 13 个区县开展了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专题调研工作,这次调研又重点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寻访调查。该调研工作从 2006 年3 月正式启动,到 2008 年 5 月主要工作基本结束,历时 26 个月。南京市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 2006 年 4 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南京市抗战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抗战史研究专家担任顾问。同时,南京 13 个区县分别成立了由区县委分管书记或组织部长任组长的抗战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市区财政都配备落实了专项调研经费。各区县的调研分别采取了拉网式、筛选式、走访式、梳理式、论证式等方法,对 70 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调查走访,由区县组织街道、乡镇,再由街道、乡镇布置社区组织人员上门采访,还有的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请当事人逐一填写调查表。13 个区县共计走访南京大屠杀中受害的当事人、知情人 12201 人次,填写调查表、留下口述材料 2000 余份,整理出新的遇难者名录 1700 多人,对幸存者的调查所形成的口述资料都由调查人员进行了整理并经过口述人签名或按手印予以确认。13 个区县对这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都十分重视,如江宁区有 650 人参与了对幸存者的调查,在镇(街)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区各镇的村(社区)、敬老院进行拉网式走村入户采访。历时 51 天的调查,共走访全区20 个街道(镇)、284 个社区(村)、23 个敬老院,共走访 1118 人,累计形成口述文稿 50余万字,拍摄照片 1200 余幅,录像(音)50 多小时。

  2001 年,作为民间自发寻访大屠杀幸存者的第一人,原南京炮兵学院数学教研室的费仲兴教授开始对汤山地区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寻访调查,该调查直到 2011 年还在进行,前后持续 10 年之久。真正的密集调查是在 2004 年至 2006 年间。迄今为止,总共调查了 373 人,其中汤山镇 189 人,麒麟镇 81 人,上峰镇 43 人,句容市 32 人,还有龙潭、上坊、仙林、孝陵卫、沧波门等地的 28 人。373 位老人都有在沦陷期间农村地区惨遭蹂躏的悲痛经历。费仲兴共获得了汤山地区 839 名遇难者名单,其中汤山镇 504 人,麒麟镇 233 人,上峰镇 102 人。此外,根据这些调查和民国档案的记载,费仲兴摸清了日军在汤山地区进行的 47 起集体屠杀的事实,填补了汤山沦陷史的空白。费仲兴的调查成果在媒体报道宣传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4 年 5 月,费仲兴申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基金”,将汤山调查正式作为南京炮院的科研项目。立项后,费仲兴更是废寝忘食地工作,体现了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中国人的担当。

  此外,军旅作家、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的徐志耕为创作历史小说《南京大屠杀》, 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戴袁支先生为学术研究的需要,都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过寻访和调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已过去 75 年了,当年的幸存者如今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并且越来越少。建国后,各种层面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的多次寻访和调查,对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回击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言论,深入开展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乃至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救助、抚慰和人文关怀都有着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9-01-05 14:47: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02岁抗战敢死队队长口述夜袭日军

下一篇:老兵口述抗战故事:难忘胜利夜鞭炮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