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王恩茂:忆南泥湾大生产
2018-11-15 16:29:10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每当我听到这富有陕北韵味的悦耳的歌声,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想起了当年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岁月。

  (一)

  1938 年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军事力量对付我党我军,而对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人相持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拿西北地区来说,从1939 年冬到1943 年夏,国民党顽固派先后调遣儿十万大军,西起宁夏、陇东,南沿径水,东迄黄河,构筑了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嚷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准进入边区,既企图从军事上消灭我们,又妄想从经济上困死我们。当时,陕甘宁边区只有一百四五十万人口,又是土瘠地薄的高原山区,经济落后,加上日军的不断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我们数万名干部战士以及全国不断奔赴延安的青年学生的吃穿住用,实在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财政经济极其困难,儿乎没有衣穿,没有鞋株,没有菜吃,没有油吃,吃粮也很困难。

  在这严重困难的关头,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打败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犯?怎样才能巩固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怎样才能支持抗日持久战,并取得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主席及时地为我们指明了克眼困难,夺取胜利的方向,向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发出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39 年2 月,毛主席在延安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尖锐地指出:在敌人包围封锁的面前,我们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白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 这就是我们的回答。又说: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来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动手呢?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这一号召鼓舞下,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中央军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于1940 年2 月10 日向全军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各部队结合自己的条件都陆续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朱德总司令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于1940 年初,在延安提出了“屯田”政策。他认为军队劳动力多,体力强,组织性好,主张军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我当时在第120 师359 旅任副政治委员,我们旅在1939 年秋奉命从华北调回陕北绥德一带,担负守卫河防,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1940 年春,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全旅就在绥德一带积极开展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生产运动。我们旅在绥德赶走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磨擦专家”何绍南,并巩固了河防之后,按照朱总司令的命令,于1941 年3 月至1942 年8 月,分三批开赴南泥湾,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新的战斗生活。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黄龙山地区,距离延安城约45 公里,是延安县金盆区一个乡,它与临真镇、九龙泉、马坊等地接壤,纵横一二百华里,上质肥沃,适于开垦。

  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在南泥湾东南方向的茶坊镇,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占领的洛川连接。顽军在那里驻扎着1 个军部和!个师的部队。南泥湾是顽军进犯我延安的必经之路。我们旅进驻这里,一手拿枪杆,消灭敢于来犯的顽军,一手拿锄头,在广阔的荒山野岭里开荒种地… … 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的双重任务。这在当时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

  南泥湾一带,在100 多年以前曾是人烟稠密的地方,由于清政府制造回汉民族互相残杀的悲剧,加上军阀横行,上匪抢劫,人民无法生活,相继逃亡,这里便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眼前只是一座座荒凉的山坡,坡上长满了齐人高的篙子,荆棘横生;深山是遮天蔽日的树林,野猪野鸡成群;沟底是黑暗阴森的溪流,浸泡着腐烂的古木和野兽的尸体。

  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始遇到了许多困难。

  第一,是思想上的障碍。

  当时部队中对农业生产存在着几种不正确的认识:一部分干部不懂得发展生产须以农业为主的方针的正确性.他们单纯从营利出发,认为农业生产费力大,周转慢,获利小,把“自己动手”只看成是一个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因而总想多集中力量搞商业,少搞农业;还有一部分干部则担心搞生产会影响部队的训练和军事生活管理,以至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广大士兵中,则对部队实行屯田政策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当兵是来打日本的,不是来种地的”, “在后方生产不如在前方打仗光荣” ,因而对生产不够热心。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我们在部队中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首先使全体指战员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当时经济困难的严重性,而这个严重困难则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造成的,认识到边区人民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支援战争,负担已经很重,仍不能满足需要,大量部队的吃穿问题都取之于民是不可能的。我们搞大生产运动,就是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用自力更生的办法克服困难,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生产就是为了坚持抗战和保卫边区。在干部中则大力宣传农业为第一位,工业和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生产方针,使干部明确认识解决财政困难和保障部队供给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物质财富,在商品流转中取利则是补助办法,只有坚决实行屯田政策,开展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才是解决物质困难的最可靠的途径。而生产自给,减轻人民负担,正是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只要管理教育工作做得好,开展生产运动,不但不会松懈部队的战斗纪律和生活纪律,相反地能够加强这种纪律,并使部队的战斗意志能够得到严格的锻炼。至于生产和训练时间分配,只要计划得好,生产就不会妨碍部队训练。生产搞好了,个个身强力壮,情绪饱满,自然可以提高训练效果。

  在明确了生产的目的、方针和政策,解决了思想上的抵触和顾虑之后,部队中就很快掀起了一个热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号召,坚决执行屯田政策、开展生产运动的高潮。

  第二,是物质方面的困难。

  首先是没有住的地方。当时南泥湾地区几十里渺无人烟,仅有的村镇也只有几户人家,几眼破烂不堪的窑洞,经过修整,大都做了团、营生产指挥所。部队人多没处住,只得在村边、河边露营,有的用树枝搭成简陋的窝棚栖身。我们进驻时,天气冷,还下雪,尤其夜间露宿,虎啸狼嚎,寒风刺骨,大家衣单被薄,难以御寒,久久不能入睡。为了御寒和防野兽袭扰,就拣些树枝、柴草,点起堆堆簧火,大家围着簧火,渐渐地睡着了。后来,我们发动部队搭临时棚,挖土窑洞。指战员们有的上山砍柴,有的挖土掏洞,每天劳动10 多个小时,浑身汗水,土沾上去简直成了泥人,窑洞刚挖好,尽管里边非常潮湿,有的还渗水,同志们铺些干土、草灰或柴草,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尽管环境如此艰苦,而部队的情绪却十分乐观、高涨。战士们高兴地唱道:“窑洞草房好军营,茅草床铺软腾腾;三尺厚雪缠罗被,茂密梢林好屯军。”

  其次是缺乏吃的东西。吃粮食要到100 华里甚至数百华里外去运,当时交通十分困难,没有汽车,骡马大车也很少,必须由干部战士背粮,背粮没有口袋,有的就把自己的裤子扎上裤腿当口袋,有的把旧军毯卷成长筒,捆上两头装粮食,背一趟来回要走三四天,特别是春冬背粮,要在雪天爬山,冰河涉水,更加艰苦沿途老乡看着走在山沟、田野上的背粮队伍,感动地说:“八路军真是我们自己的队伍,要是国民党军和军阀的队伍,赶着老百姓去送粮,还送不过来哩!"

  没有菜吃,就到山上、河边去挖野菜。如果打到了野猪、野鸡,就可以打一次丰盛的“牙祭”。饭菜不多,吃不饱,但大家干劲很足。

  三是穿的很困难。每个战士一年只发l 套军衣,平时就得缝缝补补,开起荒来,在树林草丛里穿来穿去,衣服磨损得更快。战士们为了节省衣服,夏天不顾烈日曝晒,冬天不顾寒风凛冽,光着膀子开荒、种地、打场,同志们的长裤磨破了改成短裤,短裤磨破了改成裤视,裤权再磨破了,就编成布条打草鞋,或糊成布壳纳鞋底,总是一块布头也舍不得丢掉。

  四是开荒的工具少。买吧,没有那么多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那么多生产工具。于是我们就走群众路线,发动大家想办法解决。这一来,办法就多了。有的上山伐树加工成材,到几十里外的村镇换工具;有的到河防两岸搜集敌人轰击边区的炮弹片;有的到周围几十里处寻找废铁;有的派人潜入敌区扒铁轨,锯断后打工具,例如:717 团1 营有个战斗英雄名叫王福寿二他带领10 余名战士偷渡黄河,到口军占领的火车站去搞钢铁。搞到一点钢铁后,没有炼铁师傅,王福寿又派刘顺清跑遍了方圆百里路,从金盆湾小街上找到一个从何南逃荒来的会打铁的王铁匠,把他请到连队。王铁匠与连里的几个战士一起动手,连续几天苦战,终于打出了撅头、锄头、斧头。同志们激动地向老师傅道谢,王铁匠感慨地说:“我走南闯北,眼见日寇和国民党兵的烧、杀、抢,他们把老百姓害苦了,可是你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了减轻群众负担,要自己开荒生产,冒着生命危险去搞铁,什么苦都吃尽了,我一个做手艺的,出点力气算什么!你们一心一意为咱老百姓,我就是豁出命来也值得!”这样,由于大家动手,旅团又统一购买了一些,工具基本上解决了,部队及时地投人了开荒生产。

  (二)

  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关于生产自给的指示,更好地领导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部队于1940 年就成立了由旅、团领导同志和旅供给部长参加的生产委员会,负责领导全旅的生产运动,旅供给部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各团也成立了生产委员会,各营、连指定1 名副营长、副连长负责领导各自的生产工作。1941 年部队到南泥湾地区以后,王震旅长兼政委(1942 年起还兼任延安军分区和卫戍区司令员)主持卫戍区和军分区的工作,并统管全旅工农业、商业和运输生产,副旅长苏进和我在金盆湾主持生产练兵的日常工作。当时部队的分布是:旅直属队及特务团(团长徐国贤、政委谭文邦)驻金盆湾,717 团(团长陈外欧、政委李锉)驻临真镇,718 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左齐)驻马坊,719 团(团长张仲瀚、政委曾涤)驻九龙泉、史家盆,补充团(团长苏鳌、政委龙炳初)驻南泥湾。

  南泥湾一带的荒山上,到处是很深的篙子草和大堆的羊胡子草以及很大的山桃树,还有“咬人”的狼牙刺、蝎子草、黑葛兰,它们都成了开荒的“拦路虎”“羊胡子草一颗一大堆,软棉棉的,一锹头下去见不到土又弹回来,撅好多下才能挖掉一颗,狼牙刺和黑葛兰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根粗叉多,枝上黑刺长、尖、硬,还有毒,一不小心就挂破衣服刺伤皮肉,火辣辣地痛。然而生长这些树草的地方,往往都是土质肥沃的好地,同志们舍不得放弃,宁肯多花些力气,也要“攻坚”。由于有这样一些“拦路虎”,战士们刚上来又缺乏开荒经验,就是最强的劳动力干上一天,也只能开出四五分地,与计划中的开荒指标差距很大。后来通过实践,办法越来越多。刨树时,先把根扒出地面,大家把这叫做“侦察”敌情;然后砍断支根,这叫“扫清外围”;;最后看准主根,使劲把它砍断刨出来,叫做“发动总攻”。这样干,开荒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天测量开荒效率,公布成绩,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之间展开了挑战应战,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旅的《战声报》和各团的生产快报,定期报道生产情况,公布各单位开荒成绩和日开荒的最高纪录,各部队你追我赶,捷报频传,开荒纪录不断刷新。717 团劳动英雄、班长李黑旦,1942 年首创纪录,l 人日开荒2 . 5 亩,随后这个纪录又不断被人刷新。718 团组织了一次有170 多个劳动英雄参加的开荒大比赛,有6 人创造了日开荒地3 亩以上的新纪录。其中李位、赵占奎分别达到了3.67 亩和4.7 亩,被边区评为特级劳动英雄。赵占奎是5 连6 班班长,1943 年,他响应王震旅长“每人开30 亩荒地”的号召,带头报名担任该连10 人开荒组组长,结果共开荒地380 亩,每人平均达到了38 亩。我们及时表扬和奖励了这些劳动英雄和开荒先进集体,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于是“向劳动英雄看齐”的口号响遍了部队,从而又掀起了新的竞赛热潮。

  当时,我们旅从旅长到排长都战斗在开荒第一线,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所不同的是,凡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总是冲在前面。旅长兼政委王震同志,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劳动,曾被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毛主席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表扬他。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不禁赞叹道:“他的双手也象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苏进副旅长和我常和战士们在山上同吃同住同开荒。718 团的英雄团长陈宗尧,每年开荒,都是带着团司令部的人员,住在荒地,和战士开荒在一起,他组织了一个开荒小组,由参谋长、警卫员、司号员等8 人组成、陈团长担任组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撅头带领小组和战士们一起开荒,白天他还要到各连检查布置工作,晚上还得忙着开会,就这样他的开荒小组每人平均开荒1 . 4 亩,他自己也达到了平均日开生荒地1 亩。在战斗中失掉右臂的该团政委左齐,拿撅头开荒有困难,就给战士们做饭,并挑桶上山给战士们送饭送水。曾在战斗中负过15 次伤的补充团团长苏鳌也经常参加劳动。至于营连干部,更是与战士们一同劳动、生产和学习。如718 团9 连连长白银雪,一次参加开荒比赛,他连续劳动15个小时,挖了5 . 46 亩地,获得了全旅第1 名。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参加劳动,使战士们很受鼓舞,也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1943 年初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主席亲笔题词表彰了22 名生产英雄,其中3 卯旅的团以上干部就占4 名。

  开荒告一段落,为了不误农时,部队及时地进行了春播和夏耘。沉睡了百年的土地翻了身,大片的荒地变成了良田。看着满山遍野长出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谷子、豆子、玉米和上豆,十分喜人。1942 年我们又开始在河沟两旁平整土地,引水灌溉,种上了稻子。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连年的丰收,耕地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自给自足程度逐年提高。1941 年,开荒种地1 . 12 万亩,收细粮1200 余石的,粮食自给79 . 5 % ,经费自给7 8.5 %。1942 年,开荒种地2 .68 万亩,收细粮3050 余石,粮食自给率达到96 . 3 % ,经费白给率达到90.2 % . 1943 年,开荒种地原计划3.9 万亩,由于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开荒后半个月内即被突破,在改订计划6 万亩之后,又被突破,最后达到了种地10 万亩,全年收细粮1 . 2 万石,加上南瓜、土豆折粮(3 斤折粮食l 斤),共为1 . 5 万石,粮食自给有余,并且上交公粮约万石。群众称赞说:“尔格(即你们)真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好队伍啊!能打仗,能生产。过去反动军队是吃粮的,尔格军队还生产交公粮;军队不打扰老百姓,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真是天下大变样,人民坐天下了。”这一年,全旅养猪4200 多口,牛820 多头,羊7800 多只,达到了王震旅长提出的“两人l 猪,1 人l 羊,10 人1 牛”的要求,1944 年播种面积26 万多亩,农业生产获得了更大的丰收,主副食经费全部自给有余,粮食平均每人生产细粮6 石多。在开荒种地的同时,全旅指战员还打了1000 多孔窑洞,建起了600 多间平房,置了1 万多件家具和农具。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部队新到垦区,食油、照明用的油和医疗用的酒也很困难。19 41年秋后,我们在金盆湾东头开办一个油酒综合厂,修建了简易的厂房,雇请了两个老师傅,抽调了30 多个战士当徒工。用部队收获的豆子、麻子榨油,用玉米、高粱酿酒,并将豆饼、酒糟作为部队养猪的饲料,综合厂生产的油酒,不但保证了部队的供应,多余的还向附近村镇出售,并通过关系把酒外销国民党统治区的宜川、韩城,换回药品、棉花等等。

  纸张是学习、办公的必需品,当时有钱也难买到。因为缺纸,部队用桦树皮代替。为了解决部队用纸问题,1942 年我们在油酒厂增建了造纸设施,从延安请来技术工人白己造纸。开始是从部队、机关中收集破麻袋、烂绳头、碎布片作原料,曾生产出300 多刀黑粗纸和厚草纸,不久原料就供应不上了。经过调查,试用当地野生的繁殖快、纤维长的马兰草当原料,生产出了质量较好、可印书报的马兰纸,部队用纸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外,我们还创办了纺织厂、鞋厂、肥皂厂,有自己的盐井、煤井、磨坊、骡马店。旅供给部办的大光纺织厂能够织出闪光布、斜纹布、华达呢,远销清涧、吴堡等地。

  部队在困难的时候节衣缩食;在生产自给有余的时候,仍然勤俭节约,把好日子当困难日子过旅首长曾向全旅发出号召:“生产要多,消费要省”。1942 年以后,绝大多数部队已经达到了粮菜全部自给,可还是将瓜菜、红薯、土豆等掺和在粮食里做‘八宝饭”吃,而且每天仍然坚持吃两顿干的一顿稀的。从1941 年起.部队基本上没有向上级领过被子,战士们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滚成了一团团的疙瘩了,可是发下新被子时,战士们谁也不肯要,说:“哪天不打败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换被子。”军服的供应改善了,战士们仍保持着垦荒初期的艰苦作风。夏天,他们仍然光着膀子干活,宁肯叫背上被太阳晒掉几层皮,也舍不得穿上新军服。天冷了,也只穿上补丁摝补丁的旧衣服。上级发下的新军服,都仔细收藏好,只在过节或检阅时拿出来穿一下。领到了新鞋,也放在包袱里,平时就用马兰草和破布条打草鞋穿。因此,到了1944 年,部队由延安南下轻装时,许多战士还保存有两套崭新的军衣和几双鞋袜,临出发前,他们高高兴兴地将这些东西交给了上级,请上级转交给兄弟部队。

  我们在南泥湾地区屯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了“一面作战,一面生产”和农忙生产、农闲练兵、劳武结合的原则,做到了生产、战备双丰收。平时在地里劳动,把枪架在地头上,一有情况就拿起武器迅速投入战斗。正象贺龙同志说的:“敌人来了,拿起枪战斗,敌人没来;拿起锄种地。”1941 年至1943 年,我们旅曾数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进攻袭扰。例如:离延安只有六七十公里的骊县城,是西安通往陕北途中的一座重镇,我718 团在这一带驻防,国民党顽固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时蠢蠢欲动,经常派兵进攻袭扰。1943 年五六月份,顽军派l 个营进占我陈家抓、峪口等村,对群众枪杀抢劫。我驻防部队迅速赶到,奋起反击,打退了顽军的进攻,毙伤80 多名。部队每年还利用农闲的冬季进行4 个月的大练兵。在各团、营驻地,都修建了训练场地,自制木枪、单双杠、木马、山羊和平合、天桥等多种训练器材。军事训练除队列操作外,以演练刺杀、投弹、射击三大技术为主。实行“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同志们在练兵场上、个个勤学苦练,人人争当先进,做到了风雨无阻,假期不休,涌现出了许多“贺龙投弹手”和“神枪手”。1943 年冬训后,全旅投弹由平均25 米,提高到40 米以上,不少人达到60 米,最远的投到72 米。实弹射击命中率由原52 .9 % ,提高到86.3 % 。还出现了11 个百发百中的连队。717 团3 连、9 连,718 团6 连被评为边区的射击、投弹的优胜单位。部队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有效地保卫了边区.毛主席称赞我们部队说:你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你们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南边,南边就安全;你们到北边,北边就安全.敌人来了你们拿枪去战斗,敌人不来,你们就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建设好南泥湾。

  我们部队经过几年的大生产运动,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丰硕成果,而且通过大练兵,使部队军事素质和人员体质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增强,真正达到了兵强马壮,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

  (三)

  经过全旅指战员几年的艰苦奋战,南泥湾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359 旅在生产运动中的贡献,和干部战士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官兵同甘共苦,与困难作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博得了中外记者的高度赞扬。

  朱德总司令曾多次到南泥湾视察,有时还住上几天。每次视察都深入田间地头,深人到班排,与战士们亲切交谈,间寒间暖,极其关心部队的生产,关心指战员们的生活,并高度赞扬我们的生产搞得好,对部队鼓舞极大,1942 年7 月,朱总司令视察南泥湾后,兴奋地赋诗称赞: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1943 年夏季的一天,周恩来副主席从重庆经西安乘车返延安途经南泥湾交道镇时,视察了屯垦部队,并沿途巡视了绿油油的庄稼,听取了情况汇报,赞扬我们旅生产搞得好周副主席说:我们在重庆时,对顽固派说过,别妄想用军事和经济封锁来困死我们,还是把军队调到前方去打日本鬼子的好。你们看,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战士哪个不吃得身强力壮。

  1942 年12 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时,高度赞扬了我们359 旅.他说:“他们不仅起了保卫边区政治上与军事上的作用,而且起了解决大数量的财政供给与帮助发展边区的作用”。1943 年9 月16 日、毛主席还亲临南泥湾,王震旅长、苏进副旅长和我及旅政治部主任李信,陪着毛主席视察了部队.毛主席走进刷得雪白的窑洞,看到桌子凳子和一切家具都是战士自己做的,微笑着说: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同志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当我们向毛主席汇报了部队生产情况后,毛主席高兴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甚至连许多国际友人支援我们的药品也封锁起来,使我们在抗日战场上负伤的伤员没有药物治疗,想最后消灭我们。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粉碎了顽固派的阴谋。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看,困得同志们连柳拐病都消灭了。毛主席在谈话中深刻地指出: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白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象国民党,他们连棉布都靠外国人。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一直是鼓舞和激励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巨大力量。

  1944 年6 月6 日至9 日,美国、英国等国以及国民党的中央社等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曾到南泥湾参观、访问了4 天。他们看到南泥湾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真是“陕北的好江南”。记者们不仅看到训练有素,抗战精神高昂的八路军部队,而且看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边区壮景。南泥湾屯垦的成效,使他们感到吃惊、震撼。中国人民之友冈瑟· 斯坦、伊斯雷尔· 爱泼斯坦、哈里森· 福尔曼等著名记者,纷纷著书写文章,以敬佩的字句来描述赞美南泥湾,歌颂英勇的359 旅战士们所创造的奇迹。南泥湾是边区大生产的一个缩影。在南泥湾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坚持“劳武结合,战斗与生产结合”的方针,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生产运动,并且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1-15 16:30: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廖汉生:挫其锐锋 击其惰归——忆晋西北一九四0 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下一篇:商其元:战斗在敌人心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