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杨向荣:英雄在敌堡前倒下——怀念三哥杨奚烈士
2017-12-29 14:46:10  来源: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点击:  复制链接

  我的三哥杨奚,牺牲于1945年6月19日浙东讨田战役许岙锦峰碉堡攻坚战,时年21岁,距今已有59年。

  杨奚,1924年生于上海,1939年初参加革命,在党领导下参加学运工作。1940年11月去苏北参加新四军,1941年3月人党。1943年初调赴浙东游击纵队,在政治部政工队任戏剧组长。同年10月,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抗日救国 奔向苏北

  杨奚小学时,在进步教师、老校友的启蒙影响下,激发了爱国主义意识和热情。1937年卢沟桥抗战及淞沪八·一三抗战爆发,杨奚积极投人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洪流,组织同学募捐、义卖、抵制日货,参加慰问抗日将士和伤病员的义演。在慰问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演出中,杨奚演唱《莫提起》歌曲的感染力,老同志至今仍有深刻印象。

  1939年初,杨奚参加革命,在“上海学生协会"进行学运工作,组织学生读书会。同年进入高中读书。因自幼喜爱音乐戏剧,又考人上海华光戏剧专科夜校,同时受到“左联”革命文艺思想影响。他还读了毛泽东著《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对他形成共产主义信念,决心走革命斗争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奚在校的活动受到了汪伪76号特务组织的监视,两次被学校作为“危险分子"强令退学而被迫转校。他组织的读书会同学经常在家里开会活动,这都得到父母的支持。父亲是纺织技术的总工程师。母亲在长沙时和章蕴是同学。蒋介石四·一二叛变,请党大屠杀时,母亲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掩护章蕴同志脱险。

  1940年,在许幸之教授安排下,杨奚和读书会的李德荣、蓝茜等七人到达苏北根据地参加新四军。

  华中鲁艺 年轻学员

  杨奚到苏北后,即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任副班长、课代表。在鲁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革命理论和戏剧艺术,参加了许多话剧、歌剧的演出。1941年3月,他在鲁艺人党,这是他的人生里程碑。

  1941年7月,日伪开始对根据地大“扫荡”。7月24日凌晨,鲁艺戏剧系在北秦庄突遭日伪袭击,造成重大伤亡。杨奚在枪林弹雨中突围脱险,经历了生死考验。光着脚穿一双芦花编的“毛窝子”,用无法再补的军裤缝了两只书袋和一双布袜,见战士小陈光脚,穿着开口的鞋时,便把布袜塞进小陈的挎包,并替他缝好鞋。他突围回来东西全丢了,后来发到没有棉絮的夹被。他穿着棉衣,盖的夹被上再盖上稻草,躺在地铺上睡得还很香。为此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上盖下垫“金丝被”,身暖心热志更坚;

  艰苦奋斗打鬼子,严冬消逝迎春天。

  吃着粗糙难咽的高粱米和石子磕牙的小米,在如此艰难困苦下,杨奚从不言苦,不皱眉,总是充满革命乐观精神,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磨练自己。

  参加1942年整风运动和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杨奚世界观和文艺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他在连队里和战士们同出操,教战士唱歌,办墙报,上文化课。杨奚的口琴独奏,是大家百听不厌的。还帮助炊事员学会淘洗小米,解决砂石磕牙,学会粗粮细作,大家亲呢地称他“文教炊事员”。

  奉调浙东 渡海遇敌

  1942年底,新四军军部调集一批干部隐蔽在启东沿海等待渡海南下浙东,杨奚奉调在内。1943年初他们换穿便衣扮作商人、难民,分乘大木帆船,连夜越过长江口、钱塘湾,在浙东指定点登陆。领导指定杨奚负责一条船,船上共有20余名干部。据同船的鲁艺同学徐达华回忆,拂晓时船突遭遇日寇巡逻艇而被扣,敌人对船上全是年轻人而引起极大怀疑,尤其对杨奚,因他不像商人,也不像失业工人,因此对他反复搜查盘问。鬼子抓住他衣领拳打脚踢,汉奸围住他转,说他是新四军游击队。大家都在为杨奚捏一把汗,而杨奚始终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坚不承认。20余人都遭到反复搜查审问。近傍晚时,日寇仍不甘心,命帆船跟随巡逻艇行驶,想把帆船带回基地。途中,杨奚对大家悄悄说,天快黑了,要想法逃,不能让鬼子带走。大家都主张逃走。于是,船工利用逆风曲折航行,看似前行,实是原地来回,拖延时间。后乘天黑,将帆船迅即调头,顺风逃离。谁知风又突停,只得抛锚,后因涨潮起浪,迫得砍断锚绳,任潮漂流。天亮后发现帆船在浙东绍兴县境海滩搁浅。为防不测,船上干部分为几个小组,分散行动。后来,都找到了浙东游击纵队。

  浙东敌后 艰苦战斗

  杨奚到浙东纵队后,在政治部政工队任戏剧组长。他和几位鲁艺同学一起默背下在苏北演过的《红鼻子参军》、《农村曲》剧本,由杨奚导演并主演。这时浙东才开始有了专业文艺演出队伍。他还导和演了《流寇队长》、《人约黄昏后》、《大红灯》、《三江好》、《铁窗风云》等剧。

  杨奚既是政工队政治骨干,任党小组长、支委,又是业务骨干。江岚同志(时任政治部宣教科长)在纪念文章中写道:“杨奚时刻不忘毛主席的教导,深入连队,深入群众,深人到火热的斗争中。他能编、能导、能演,两年中他和同志们一起,创作和演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鼓舞斗争意志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他生活朴素,团结同志。战斗中勇敢坚毅,不畏艰险。他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多次受到领导机关表扬,并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模范工作者。”

  杨奚既重视专业文艺水平的提高,又潜心于群众文艺的普及,在苏北和浙东都有突出的表现。1 944年6月,他通过对侦通连的调查研究,写了该连俱乐部工作的调查报告在《战斗报》上发表。

  为攻敌堡 英勇献身

  原国民党挺进第四纵队,人称“田胡子”的田岫山部,是浙东专事反共内战,欺压群众,无恶不作的土匪部队。因其投降日寇成伪军,我军发起了讨田战役。许岙是“田胡子’’的老巢,里外共筑了28座碉堡,锦峰堡是大型三层可容300余人的指挥碉堡。我军因无火炮及爆破技术,对这最后一座敌堡久攻不克。锦峰堡内有“田胡子”的父亲、大小老婆及子女,亲信军官,80余名卫士,还有电台。“田胡子”本人在上虞城内,被我军纵队司令员何克希率部队包围,杨奚在上虞前线做战勤、宣传工作。6月19日,国民党军赶来援救田部,情况紧迫。何克希司令员赶到许岙,限令20日拂晓前必须解决锦峰堡。于是,决定以火攻加辣椒熏,迫使敌人投降。此时,杨奚也随同到许岙前线并参加攻击锦峰堡的战勤工作。太阳落山后,杨奚和数名政工队员带领20余名民工,把20多担干柴、干辣椒送交前沿待命的敢死队。但因东西多,兵力少,冲一次只能送一包,一条命送不了几次。杨奚眼见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当他和两名政工队员随同敢死队,每人抱起一大包,迅速冲过篱笆缺口时,敌军碉堡内机、步枪立即开火,密集的火力使我军进攻被阻。这时,杨奚趁敌军枪声暂停之机,猛喊一声“上”!他和两个政工队员突然跃起冲过竹篱笆飞跑到碉堡下。在猛烈的枪声中,杨奚镇静地把辣椒包放靠在碉堡墙脚下。前沿战壕内的战士们,为了杨奚的安全,高呼“趴下!趴下!”杨奚仍然站立探明风向,以便点火攻敌堡,这时敌人从碉堡楼上掷下好几枚手榴弹,炸起了团团火光,有一枚在他胸前爆炸。杨奚未哼一声在火光中慢慢倒下,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我军猛烈攻击下,锦峰碉堡内的敌人终于举起白旗向我军投降了,讨田战役胜利结束。

  杨奚烈士牺牲后,中共浙东区党委决定追认他为模范工作者,并号召向他学习。黄源同志在纪念文章中,颂扬杨奚是一位“怀有共产主义信念并见于行动的优秀青年”,并表示对这位年仅21岁就光荣牺牲了的共产党员无比的痛惜和尊敬。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9 14:47: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丕显:红旗十月满天飞——会师海安盛况纪实

下一篇:叶 飞:车桥痛歼日军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