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吴岱:沐河两岸军民鱼水情
2017-09-27 08:49:21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我曾担任l15师教导第2 旅4 团政治委员。先后在山东省滨海地区沐河两岸战斗了5 个春秋。每当我回忆起在艰苦的岁月里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团结战斗的情景,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这样说,那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沟沟坎坎,都浸透着军民共同抗战的血汗,凝聚着军民鱼水深情。那些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那些军爱民、民拥军的热烈而感人的场面,至今难忘。

  4团是一支不但很能打仗,而且有着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的部队。这个团的前身是1937 年12 月在山西省洪洞县组建的115 师343 旅补充团,其中3 连和8 连是从686 团调来的红军连队,全团大部分排以上干部是经过长征的红军,曾参加过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1938 年12 月,我们这个团改为1 15 师晋西支队第1 团。1940 年5 月,为了加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支队长陈士集率领下,我们团从山西省临县出发向山东挺进。途经背西南、太岳、太行、冀南、鲁西等5 个地区,参加大小战斗40 余次,歼灭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4000 多人,于11月到达鲁南后,改为115 师教导第2 旅4 团。接着就组织了武安、小卞桥战斗。7 天歼灭日伪军600 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1941 年1 月上旬,挺进山东省郊城、临沂和瓦苏省邢县地区,在激战重坊、胡集,重创日伪军后,又星夜兼程东进,边走边打,一路上拔除敌人据点数十个,收复了部城县、江盆省皓榆县和东海县的100 多个村庄,赶走了日伪军,清除了土匪,恢复和建设了革命政权,为巩固和扩大滨海地区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 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滨海地区沐河两岸的乡亲们,把我们4 团亲切地称为“老4 团”,把我们看作最可亲近的人,最可信赖的靠山。

  长期的革命斗争,使我深深体会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最大的拥政爱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战斗来保卫人民政权和群众利益。1941 年秋,口军向山东省临沫县岌山前村进攻。这个村的民兵自卫队300 多人立即奋起抗击。但是由于民兵武器差,我们部队驻区高度分散,联络不畅,没有及时赶到支援,结果乡长张作洪及38 名民兵骨干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还有103 名群众被敌人抓走、岌山前的民兵是全县闻名的,乡长张作洪更是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他们每次配合部队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次遭受这样大的损失,我们全团指战员心里难过极了。事后,我和团长钟本才立即召开团军政委员会,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通令全团:今后部队“在驻地附近发现敌情,不要等待命令,应主动组织部队跑步参战。”我们还编写了拥政爱民教材,在全团干部战士中进行了教育。我和团民还在大会小会L 一再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不仅在平时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而且要时刻注视敌人的动向,随时准备着用战斗来保卫人民。全团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是人民军队的宗旨和光荣职责从此,我们4 团每个指战员在思想上都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观念:“枪声就是命令”, “要主动打击敌人,保卫人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群众遭劫遇难有危险,部队就立即出动前去解救。1942 年9 月28 日,临(沂)郑(城)公路各据点日伪军700 余名,由日军32 师团的小林联队长亲自指挥,分两路向沐河西岸的岌山一带进犯。我和新任团长贺健闻讯后,立即率领两个营投人战斗。岌山前、曹庄民兵游击小组、县大队、区中队也主动出击,积极配合战斗中,千部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拚杀,打了不到一天,就将。扫荡’之敌全部击溃,打死口军小林联队长以下30 多人、伪军70 多人,俘虏伪军40 多人,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战斗结束后,群众兴高采烈地庆祝胜利,称赞这个仗打得好,为栖牲的烈士报了仇,为乡亲们解了恨。1944 年春节前夕,沫河西朱村的群众正忙着操办年事,家家户户贴对联、办年货,村里业余戏班子、妇救会、儿童团也抓紧时间搭戏台排练节日。在那为民族争生存的战斗岁月,人民群众是多么想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春节啊!为了保卫人民群众过好年,我们的干部战士不分昼夜,项风雪冒严寒站岗巡逻。一天深夜,驻守在沐河东岸顶子村的8 连6 班长张昌全和战士裴飞正、焦太3 人,刚刚接过最后一班岗,就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三十的黎明。突然,机枪声大作,只见曹庄方向浓烟滚滚,听老乡说有100 多名鬼子兵向朱村奔来。为了保卫人民过好春节,班长张昌全马上派小焦去连部报告,自己和裴飞正继续观察,准备战斗。连长邸思甲和指导员谭沛然接到报告后,当即组织部队过河迎战,同时派通信员李爱堂跑步到月庄向营长报告.营长郭廷万、教导员于敬山接到报告后,立即率领7 连和9 连急速奔向朱村。

  此时通往朱村的道路上,背筐提篮,牵驴推车,扶老携幼的逃难群众乱作一团。可是,当我们的部队一出现,群众惊慌的心情马上镇定下来了。许多人提高嗓门大声呼喊:“乡亲们,老4 团来了!" “我们有救了!" 8 连一赶到朱村,迅速兵分3 路直扑敌人。伪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剩下的50 多名日军,也仓皇地钻进了村东南边的柏树林,我们部队立刻冲上去,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为了保卫人民,我们的干部战士个个英勇冲杀,连长都思甲和1 排长秦家龙负了重伤,继续坚持指挥;1 班长焦锡模一支胳膊被打断,仍坚持不下火线,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士郝红娃的腿负了重伤,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拖着一条腿冲了上去;还有许多战士,身上多处负伤,仍坚待战斗。正当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当地的民兵和乡亲们背着手榴弹,拾着担架上来了.看到民兵和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援,指战员们顿时勇气倍增,又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人步步败退,企图夺路逃走。我们紧咬住不放。8 连1 排副排长安吉然勇猛地冲上去,同l 个日军扭打在一起。日军拉断了手中的手榴弹弦,妄图把安吉然吓倒,以便趁机逃命。可安吉然毫不畏惧,死死抓住敌人不放。日军只好将手榴弹抛出,俯首就擒,当了俘虏,经过激烈战斗,柏树林被我们夺了下来,敌人又逃进村西南免的一个小沟沟里,我们部队又迅猛追击过去,在敌我相距30 米的窄小地段,展开了一场激战。直到午后两点多钟,敌人才趁浓黑烟幕,在增援部队的火力掩护下,扔下30 多具尸体,象丧家犬似地逃进大哨据点。在追击中,我8 连4 班长任德喜还活捉了l 个口军士兵。

  战斗胜利结束了,朱村的乡亲们陆续回到村里,看见家里的年货、家什样样完好无损,个个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纷纷跑出家门,请8 连的同志到家里一块过年。而8 连的同志觉得赶走日军,解救乡亲是自己的责任,不能再给群众添麻烦,‘坚持要连夜赶回驻地顶子村。8 连要走了,乡亲们倾村出动,男女老少眼含热泪一直把连队送到河边。

  在返回驻地顶子村的路上,8 连的同志,既为这次保卫人民,打了胜仗而高兴,又为牺牲的战友难过。但是,为了不影响顶子村群众的过年情绪,全连同志一致同意进村后只讲这次战斗的胜利,不提牺牲的战友.谁料,8 连的同志刚刚踏上顶子村边桥头时,就被在那里久候的乡亲们包围了。乡亲们一眼就看出了8 连的伤亡情况,心情顿时变了样。民兵王胡昌的母亲在队伍里喊着、叫着,一定要寻找曾住在她家的机枪班长刘希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在队列里象找自己的孩子一样,逐个查找住在她家的战士,当她一遍又一遍地查找,没有见到小张和老陈时,知道他俩是在战斗中牺牲了,顿时嚎陶大哭。在场的人们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悲痛,放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呼唤着牺牲同志的名字。是的,在这次战斗中,8 连有24 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乡亲们怀念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战后不久,朱村的干部带领群众,又专程来到顶子村慰间8 连。在慰问大会上,他们赠给8 连一面锦旗,旗上绣了3 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钢八连”。从此,“钢八连”的名字就叫开了。以后在山东军区战斗英模大会上,政治部主任肖华正式宣布8 连为“钢八连”。

  为了表彰沐河两岸军民英勇牛争的功绩,永远悼念4 团和临沐县独立营在战斗中牺牲的干部、战士和民兵、群众,1944 年春,经山东省武委会和滨海行署武委会批准,在朱村西边的山岗上,修建了王座烈士纪念塔。40 多年过去了,如今人们一看到这座纪念塔,就会想起抗日战争期间,沐河两岸那一幕幕军民并肩战斗、骨肉情深的动人场面,就会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大干四化的志气。

  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人民不仅表现在对敌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上,而且反映在平时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保卫群众麦收,助民秋收秋种,生产自救减轻人民负担等许许多多拥政爱民的活动之中。在战祸连年,灾害频频的岁月,人民群众收点粮食是何等的难呀!有了粮食,才能养家糊口和支援前线。所以,粮食是群众的命根子。而敌人也把粮食看作宝,每到收割季节,他们都要出来抢掠。为了打击抢粮的敌人,我们每年都根据地方的需要和周围的敌情,组织全团象打仗一样帮助和保卫群众麦收。

  1943年初夏,沐河两岸百里平原上,翻滚着金色的麦浪,人民群众看到这丰收的情景,无不打心眼里高兴。驻在临沐县醋大庄的日伪军也早已垂涎三尺,妄想劫夺人民的劳动果实。日军小队长岩上还精心策划了一个夺麦计划,扬言要“速战速决”,那些日子,老乡们焦急地盼望着保卫麦收的部队到来,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团领导立即决定,全团总动员,用战斗保卫麦收。当时,我们一方面抽调连队随13 团和6 团3 营,挺进日(照)、营〔县)公路以北开辟滨北根据地;一方面组织部队立即投人了保卫麦收的紧张战斗。每个连队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1 个连要负责1 个区,有的要负责几个区。特务连配合沐河两岸3 个区的民兵封锁沐河,并过河包围据点。这消息很快传到周围村庄,乡亲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快准备麦收吧!咱们的老4 团来了!" 6 月1 日,7 连到达贺城以后,马上和地方的同志研究如何动员群众,如何组织劳动,如何部署兵力,并决定第2 天晚上就开始收割。6 月2 日夜晚,7 连的1 个排和1 个区中队,摸进了醋大庄的土围子,把日军岩上小队长的据点三面包围起来,割断了据点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并用机枪封锁了唯一的出日,另外两个排和4 个区中队分别在麦地四周担任警戒。当地群众和根据地中心区来的麦收队,在朦胧的月光下,一声不响,紧张地收割,人挑、肩扛、车运,很快将麦子收完,并运到了根据地.据点里的日伪军始终没敢走出一步当我们的部队和群众撤走时,炮楼里的敌人才冷落地放了几枪,同志们风趣地说:“哟,给我们开枪送行来了!" 就这样,我们团和地方武装包围醋大庄7 天7 夜,掩护群众收麦520D 亩,岩上小队长在炮楼里,眼看着小麦运到河东根据地,气得直跺脚,他可真是望麦兴叹,可望而不可及!

  粮食运到河东以后,乡亲们日夜赶着打场.看着场上堆得象小山似的新麦,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地说:“没有老4 团的保卫和帮助,咱哪能收到这么多好麦子呀!”并一再表示,要把好麦子交公粮,支援八路军多打胜仗。古贺区的干部群众为表示感谢,给我们团送了一面绣着“滨海屏障”的锦旗。1944 年,保卫和助民麦收,更是热火朝天,事先各连都制定了拥政爱民公约,全团还开展了劳动大竞赛。我们团的领导同志也都下地劳动,帮助群众收麦子。各连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特务连一面封锁据点,掩护群众,一面割麦678 亩,创造了全团最高纪录。团里还组织了割麦远征队,走了53 个村庄,帮助351 户军属,248 户村干部与抗日工属,%家贫苦群众,共计收割麦子4560 多亩。在劳动中,干部战士自觉发扬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严守纪律,不接受群众的任何报酬。群众过意不去,偷偷把煮熟的鸡蛋和买来的烟卷放到战士的兜里,但大家又都原封不动地送还群众。1 945 年,由于解放区的扩大,敌占区的缩小,我们保卫麦收的任务已经延伸到临〔 沂)郊(城)公路线上了。

  在秋收秋种中,我们团也千方百计为群众多做好事。1 943 年夏,为了保证群众秋收种上麦子,我们根据山东军区的指示,派1 营2 连到淮海区运回2 . 5 万公斤麦种。当该连赶到江苏省沐阳县时,恰好遇上县大队和民兵正在围攻有400 多个伪军固守的据点桑墟。这个据点被包围3 个多月了,还没有打下来.当地群众采取大摆臭狗阵的办法,在夏日酷暑季节,杀了100 多条狗扔到据点四周.尽管臭气熏天、但也无济于事。我们团2 连到达桑墟后,连长张善样和指导员武世鸿经过研究认为,要运麦种应先帮助民兵拿下据点。于是,他们利用伪军害怕“老4 团”的心理状态,立即组织部队全副武装,雄赳赳气昂昂地绕着据点跑了一圈,并协助地方部队展开了政治攻势.敌人一看“老4 团”真的来了,吓麻了爪儿,第2 天就缴了枪。据点拿下来了,当地政府很快准备了100 多头毛驴和小推车,把2 . 5 万公斤苏北优良麦种运到了临沐、郑城和海陵等根据地,保证了群众秋种的顺利进行。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说:“只要我们全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做群众下作,又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卜”1941 年至1942 年期间,由于敌人疯狂“扫荡”,我们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部队生活极其艰苦,许多部队断了粮响供应,一天两餐,有时一天一餐,有时靠黑豆渣子、地瓜秧充饥.

  为了粉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扼杀抗口力量的罪恶企图,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抗战.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组织部队开荒种粮种菜.而且还抽出不少干部建作坊,搞贸易,自己动手解决部队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药物团里干部当时都是20 多岁,带头开荒,每人平均开荒2 亩多地1943 年,全团开荒340 多亩。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团里还专门成立了150 多人的生产队,仅1942 年春秋两季就收获蔬菜2 万多公斤,高粱6539 公斤,收的大白菜够全团吃4 个月的,烟川沟收成也不差,抽烟的同志锤季可分半斤烟叶。生产队还自建了作坊,把花生、黄豆榨成油,除用来改善部队生活外.还支援地方政府同时还搞起运输组和贸易组。经常化装成商人,用花生、大豆,到海、青岛等地为部队换[u1 药品,布匹、肥皂、毛巾等日常用品有时还可换回少量的炸药。1 营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在山子口办了l 个骡马大店、盐槽子(食盐公司).经常到敌占风去搞贩运由于部队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平均每人l 年生产节约可达北海币600 元,使根据地群众每人每年相对减轻了10 余元钱的负担。这样做,一举多得,深受地方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拥护。在千方百计减轻人民负担的同时,我们还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解忧排难。1941 年沐河两岸大旱,庄稼收获无几,第2 年又发生了严重的蝗虫灾害,春大青黄不接时,粮价飞涨,小麦17 元l 升,高粱8 元1 升,花生皮都涨到25 元50 公斤(均为北海币),乡亲们只好以地瓜秧、树皮、野菜充饥。为帮助群众度过灾荒,我们组织1 个营的兵力到敌占区做了几个地主老财的工作,让他们献粮食,一次就收了小麦1 150 多公斤,在部队同样极需粮食的情况下,我们决定1 斤不留地把这些小麦全部送给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1942 年春节前夕,江苏省东海县的敌人四出抢掠,弄走群众几百头肥猪,并准备把这些猪运往口本。在那战火和灾荒连年的日子里,群众养大1 头猪是多么不容易,猪是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人,l 头也不能让日军运走.我们研究决定,由我带领2 营两个连队,当夜奔袭陇海路北的伪军据点乔团村,歼灭了守敌,将600 多头肥猪赶回根据地,分别送还群众和地方政府,赢得了人民群众一致称赞:八路军老4 团,打鬼子真勇敢,为俺们办的好事说不完。

  人民群众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团在滨海地区临沐、邦城和海陵一带,坚持抗日斗争长达5 年之久,与当地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我们处处尊重地方党政领导,凡有重大活动,都主动向地方请示报告或一起研究决定;每当地方政府和人民遇到困难,我们都积极支援同样.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我们部队的困难,也全力帮助解决,他们支援部队打仗,不怕牺牲一切;他们照顾伤员,无微不至;他们参军参战,十分踊跃;他们把为子弟兵尽点心意,看成是最大的光荣。

  1943 年8 月的一天,大气热得象蒸笼,河边柳树上的知了拚命地叫着,驻在沫河西后沿村的l 连,为摸清马站和华埠的敌情,连长于峰德带着战士刘治国和许光先化装侦察。当他们钻出高粱地,走到一个村头。刚刚踏上公路时,便碰上10 多个伪军从对面走了过来,相距不到100 米敌人见他们只有3 个人,拚命地向他们追来,怎么办?硬拚,肯定要吃亏。为了保存自己,完成侦察任务,连长于峰德当即和小许敏捷地退人无边无际的青纱帐。走在前面的刘治国来不及退进青纱帐,便趁机翻墙跳进了一家老乡的院子里当时,这家只有1 位50 多岁的老大娘和她女儿二老大娘一看八路军跳进了院子,知道是敌人追得紧,二话没说,便让刘治国躲进屋里,此时街上传来了敌人的叫骂声,并开始挨门逐户地搜人。大娘家里只有3 间房子,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娘俩非常着急,敌人已到院外了,为了不连累老乡,刘治国争着要冲出去与敌人拚杀,大娘怎么也不肯,为了掩护八路军,她急中生智,马上让刘治国躺在炕上,拉过l 条被子给他盖好,并让女儿迅速打扮成媳妇模样,坐在刘治国身边,装成照顾病人的样子。原来这家姓赵,姑娘叫赵秀珍,19 岁,她们懂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穷人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和八路军,就没有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今天,亲人遇难.无论如何也得营救啊!她拿定主意,豁出命也要掩护这位八路军。不一会,保长领着3 个伪军进了赵家院子.赵大娘马_L 迎出来抢先搭话:“老总有什么事?" “有个八路军跑进了你家吗?”伪军骂骂咧咧地进了屋子,一眼望见炕上躺着的刘治国。便问:“这是什么人?”赵大娘不慌不忙地回答:“老总,这是我闺女和女婿,是来看我的。”姑娘接着说;“我男人病了,刚吃了药,正在发汗。”伪军掀开被子一看,“病人”闭着眼睛,头上湿淋淋的。又用贼溜溜的眼睛,盯着炕沿厂刘治国那双沾满了泥的湿鞋,姑娘怕敌人看出破绽,马上接着说:“俺们早晨才从婆家来,过河时不小心把鞋弄湿了。”赵大娘知道保长是替八路军办事的,于是暗暗地给他使了个眼色,保长点点头,忙笑着说:“老总,炕上的病人确实是她家的女婿,我认识,我可以用性命来担保。”敌人信以为真,走开了.天抹黑,赵大娘到村外望了望,见敌人走远了,才把刘治国送出村子。

  地方政府对部队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们每到一个村,村干部都忙上忙下为部队帮忙;民兵自动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儿童团也争先恐后地跑来受领任务,有些开明人士,自愿担当我们的联络员,一有情况马上报告,乡亲们说他们是“老4 团的候补兵”。卫943 年,我们团2 连护送去延安的30 名干部路过临沂城南敌占区,晚上行军,白天休息有一天,他们大白天在离敌傅家庄据点不到1 . 5 公里的1 个小村子里休息。正好这天伪军1 个小队进村来催粮。为了保护2 连和去延安的干部的安全,村自卫团秘密地在村外放哨。村干部安排伪军吃了一顿饭,巧妙地把伪军打发走了当2 连和去延安的干部睡足了觉,吃饱了饭,走出儿十里路以后,这个村的保长才跑到敌人据点报告:“一大批八路军过来了,有几百人呢!”把敌人闹得坐卧不安.

  沐河两岸的人民群众,对我们4 团的干部战士可以说是爱兵如子.干部战士从战场上负伤下来,家家户户都争着照顾伤员。

  1943 年初,我团攻打郑城。战斗一结束,受伤的战士都被黑豆涧村的群众接去了,战士裴飞正和另一名伤员住在李大爷家.李大爷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挤在四处透风的厢房,而把正房热炕让给了袭飞正他俩住,并把唯一的一床新花被拿给他们盖。裴飞正他们实在过意不去,执意不肯。李大爷竟难过地流了泪,他说:“好不容易轮到俺家照顾一次伤员,你们却这样客气,叫我们多么难受呀!”看到这情景,他们只好同意了。吃饭的时候,李大爷一家吃的是苞米稀饭,却给他俩每人煮了两个荷包蛋。

  一天,日军出来“扫荡’,村里群众顾不上照料家里的东西,首先把伤员转移到村外事先挖好的洞子里藏起来。裴飞正躲在洞子里,前思后想觉得这样住在老乡家里,群众的负担太重了,他决定去找部队参加战斗。于是,他爬出洞子,拖着一条负伤的腿,走了几十里路,赶回团部驻地陈巡会村。部队领导见他伤还很重,耐心说服,又把他送回黑豆涧村。裴飞正哪里知道,当他从黑豆涧村出走后,可把李大爷一家急坏了,他们怕出什么事,天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翻山越岭把村子周围找了好几遍.全杜人都为丢了l 个伤员心神不安,当大家看到他又安全回来时,个个惊喜万分。

  由于八路军在人民群众心自中享有崇高的威望,青年们把参加八路军看作是全村和全家的光荣,当时,临沐县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参军要参八路军,当兵要到老4 团”,1944 年农历正月十五,临沐县在店头镇召开了几万人参加的参军大会,全县各区、乡、村,都有组织地欢送参军青年,参军的同志有的骑着马,有的乘着车,个个戴着大红花,各路欢送参军的队伍中,有的是妻送郎、父送子,有的是妹送哥,或是兄弟双双把军参。这一天,店头镇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妇女识字班、秧歌队边扭边唱:

  送郎送到大门外,

  满街张灯又结彩;

  战马叫,军号响,

  司令员来到咱村上。

  送郎送到十里亭,

  一队队英雄,勇敢去出征。

  妹盼郎哥立功传喜报

  为人民,保国家.万古留英名。

  那热烈的场面真是感人肺腑就在这一年,中共临沐县委决定,把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参军节”每到这一天,全县都有成百上千的青年参加八路军。1944 年“参军节”,全县有1000人参了军,1945 年又有2600 人参军。在踊跃参军过程中,涌现出-批模范区、村和模范家庭〔大兴区和顶子村被县评为参军模范区和村,顶子村的村长王瑞昌,带领全村27 名青年一起参了军。夏庄仄的陈大娘有4 个儿子,第l 次,她送大儿子和二儿子参r 军,后来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一第2 次,她又送三儿和四儿报名,她说:“ 俺们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全是其产党和八路军给的,没有共产党和八路军就没有俺全家.所以俺要送儿子都去当兵”经过村干部再兰劝说,她才同意留下最小的儿子在身边。1945 年,她的三儿子负伤回到家乡,陈大娘又把最小的儿子送到了部队。为了打败侵略者,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试想.如果没有成千仁万热爱子弟兵的母亲,没有成千仁万的青年踊跃参军,英勇杀敌,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我记得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红旗展,

  歌满山,

  滨海来了老斗团。

  打鬼子,

  捉汉奸,

  军民并肩齐抗战

  鱼水难分心相连。

  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沐河两岸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情。

  尽骨干部战士换了一茬又茬,部队驻地挪了一地又一地,但是,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却一代一代传下来了。特别是开展军民共建行动以来,“老4 团”又做出新的贡献。荣誉室里挂着地方政府赠给他们的“军队支援地方重点建设的楷模”、“拥政爱民鱼水情、军民共建立新功”等锦旗和奖状。作为在部队土作过儿十年的一名老战士,看到。老4 团”这些新的荣誉,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祝愿这支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谱写拥政爱民的新篇章。

  (1987年春写于北京)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09-27 08:50: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振祥:红色铁骑下太行

下一篇:肖劲光: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留守兵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