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我们组织村民打地雷战,日军踢门有地雷、跑路也有地雷。”
2022-12-18 17:13:50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口述人:杨 新  点击:  复制链接

  老兵档案

  杨新,1923年4月29日出生,江苏高邮人。1940年入伍,历任战士、战斗组长、副班长、班长、排长等职,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与日伪军进行频繁的游击战,多次摧毁敌人碉堡。解放战争时期经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1年因伤转业回高邮工作。

  乔装“花姑娘”巧打鬼子

  我出生在江苏省高邮县(今高邮市)闵桥镇,家中有兄妹5人,我排行老三。小时候,我在家跟父母一块务农,后来又跟二哥去地主家放牛。

  1940年,我到一个庙里种和尚田(寺庙拥有的土地),正好有一支部队驻扎在这里。当时,我不知道他们是哪支部队,只听说是八路军。他们一路走一路宣传,动员老百姓当兵,打日本鬼子。我参军时这支部队已经发展的小有规模了。1941年2月,我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同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高邮的主干道上有许多日军的碉堡。如何打下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当时,有人提议说:“日本鬼子喜欢‘花姑娘’,咱们索性就装成送新娘子的样子到碉堡附近,然后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经过一番讨论,我们觉得可以用这个办法试一试。于是,我们先派人侦察好碉堡附近的情况,等到傍晚就开始行动了。我们班长乔装为新娘子坐在轿子里,其他人乔装为轿夫、媒婆。当我们抬着轿子走到碉堡附近时,日军看到后就下来围着轿子,非要把轿门打开。为了不让他们起疑心,“媒婆”假装上前阻拦,说一些“穷苦人家娶个媳妇不容易”的话。日军听不懂说什么,也不理睬,结果刚打开轿门,“新娘子”一枪就把开轿门的日军给打死了。枪声一响,我们便开始行动。

  与日军白刃战及打飞机、炸坦克

  1942年,在安徽滁州附近的藕塘镇,我们跟日军进行了一场格外激烈的战斗。日军一到藕塘镇就跟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打了起来,随后我们10团前来支援。

  刚开始,我们利用夜晚对日军进行了突袭。由于鬼子们没有准备,被我们消灭了一半。后来,日军的增援部队来了,我们对抗起来就有些困难了。上级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让12团撤下来,我们10团上,但是12团团长不肯下来,他跟上级领导说:“从10团支援我4个连,我来指挥。”经上级领导研究同意了。我们听从12团团长指挥,先围着藕塘镇挖了一圈工事,这样日军一冲过来我们就可以依托工事消灭敌人,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败下阵来。

  我们部队还在江苏徐州跟日军拼过一次刺刀。那时,我们接到情报说,驻扎在徐州城的日军要去村里“扫荡”。我们便提前部署好,趁着夜色潜入城里去打日军的仓库。徐州城里的百姓支援我们,帮着运子弹、粮食等。同时,我们还在日军回城的路上挖好工事进行蹲守。日军“扫荡”完经过时,我们便进行了突袭。由于是近身战,日军根本来不及开枪,我们的大刀就发挥了作用。当时,我连续砍杀了五六个鬼子。几个小时后,我们大获全胜,并且还俘虏了几名鬼子。

  1944年,我们部队在徐州一带打掉过日军的飞机。此前由于我们消灭了大量鬼子,日军便派了六七架飞机来报复。我们用一门迫击炮把其中一架飞机的机翼打掉,后来那架飞机坠到了山里。还有一次,我们部队正在行军,3架日军飞机突然从空中飞过。其中,有2架飞机发现我们后进行了投弹。当时,我和其他战士来不及躲闪,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后,已经过去7天了。

  我们部队还打过日军的坦克。坦克的钢板非常厚,枪炮对它都没用,只有把手榴弹扔到里面才行。遇到日军坦克时,我们会找机会爬到坦克上。我们只要上去了,日军一点办法也没有,接着把坦克顶盖掀开,手榴弹往里一甩,再从坦克上跳下,只听“轰”的一声,坦克就炸掉了。

  军民同心共抗敌

  如果我们驻扎的村庄遇到日军“扫荡”,我们就帮助村民抵抗。我们组织村民打地雷战,日军踢门有地雷、跑路也有地雷,经常被地雷炸得人仰马翻,日军坚持不了几天便会撤退了。

  刚到山东打鬼子时,由于我们的装备差,有些老百姓就怀疑我们能打败鬼子吗?后来,我们把日军的碉堡炸掉了,老百姓便认可了我们,于是就杀猪慰劳我们。但我们部队有纪律,不能拿百姓的东西。结果,老百姓就跟在我们部队后面,说:“你们不收下东西,我们就不回去。”没办法,最后师长说:“东西收下了,但我们要给杀猪钱。”(采访人:张若愚 来碧荣 整理人:孙 宸 王莹莹 张若愚)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9月11日 总第357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2-18 17:15: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 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七副碗筷》创作谈

下一篇:王崇廉、鲍爱华伉俪为抗战中华英雄创作名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