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照片中的华夏大地:湖南长沙,烈火焚城前的绝照!
2017-05-09 09:27:45  来源:搜狐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1930年9月出版,74回第2张,长沙附近。

  由日本“亚细亚写真大观社”摄影师岛崎役治在当年5月所拍。此处位置应该是在岳麓山上观长沙城,湘江上的橘子洲清晰可见,对面为商埠所在,自1904年长沙开埠以来,日英美等国纷纷设立租界,江面上这些国家的巡逻船来回穿梭。

  74回第4张,红牌楼,因明朝红漆大牌坊得名,如今的步行街北段,黄兴路的苏家巷至育英街之间。两旁建筑都是西式风格,其中圆拱门上有‘李文玉’三字,是长沙著名的金店,前方的中西皮鞋店只服务于富人,街道中央人力车鱼贯而行,因车来自日本,又称东洋车,右侧的‘福昌广’经营着各色日用品。整个街道很是繁华。

  74回第5张,司门口,当时的市中公安局门口(在今解放路和黄兴路交界处)。贴满了各色标语,有长沙同仁医院挂号费用‘特号1元普号3角‘’;有世界大戏院当年5月26日7时开演的’新剧张文祥刺马、蒸骨三验‘;还有排日、排英、倒冯、倒阎的标语,尤为夸张有官方对红军暴动的丑化宣传。此张照片拍摄2个月后,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发动了长沙起义,胜利攻占长沙城,成为当时全国红军执行冒进路线,唯一成功攻占省城的战例。

  74回第7张,岳麓书院内的吹香亭,此亭相传为南宋时期一个隐居的尚书钟仙巢所建,宋理宗未继位时便与其交好,亭建成后为其书‘仙巢吹香亭’的匾额,夏日里,池中盛开荷花,因此“风荷晚香”便成为岳麓八景之一。

  74回第8张,俯瞰岳麓书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名列其中,岳麓山本是文化名山,西晋以来,道家、佛家均在此留踪,直到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也就是赵匡胤去世那年,由当时的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所建学舍的基础上,正是建立岳麓书院。1167年,38岁的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拭所约,两人之间著名的“朱张会讲“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74回第9张,贾谊故居,斑驳的墙面,不知是否为汉时的旧址,贾谊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以一篇《过秦论》名传千古,他的博学多才,少年得志,十七岁便辅佐河南郡守治理地方,成绩卓著,声名远播于二十一岁被汉文帝征召,后因才能出众,又提出很多良策,招致利益集团的谗言,被文帝贬至长沙任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居三年,后人便称之为贾长沙。后文王思念贾谊,重新召回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为文王幼子,最受宠爱,可惜一次贾谊随梁怀王入京,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谊自责中忧郁而死,时年33岁。

  163回第2张,远观湘江橘子洲。拍于1938年2月。

  163回第3张,俯拍下的狭长街巷。

  163回第4张,天心阁原名“天星阁”,明代按星宿分野,“天星阁”对应天上“长沙星”,此处是长沙城内最高处,因此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此回合的照片出版于1938年2月,当年11月,因抵抗日寇侵占长沙,国民党守军采取焦土政策,烧毁了长沙城,天心阁也未能幸免。

  163回第5张,岳麓书院的二门,对联为:“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163回第6张,革命战士纪念塔,建于1927年,是按照佛教中的五轮:地、水、火、风、空,造型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

  163回第10张,厄病拂,岳麓山中,4人轿夫抬着轿子,轿子中应该是一种神灵之像,好像是去除灾病的法事。

  1941年4月出版,201回第6张,岳麓山上观湘江两岸。

  201回第7张,蔡锷之墓,蔡锷是民国著名将领,188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13岁就考取秀才,17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19岁参加自立军起兵,兵败之后东渡日本,留学日本士官学校。23岁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1911年,时年29岁任云南三十七协协统。武昌首义后,在云南昆明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起兵响应,建立云南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后袁世凯称帝,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袁世凯死后任民国四川督军兼省长。后因喉部染疾赴日本就医,于1916年11月8日不幸去世,终年34岁,1917年4月举行国葬,由孙中山先生亲书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

  1943年12月出版,232回第4张,天心阁,画面中有3位行人正在游览,其中两男一女,正是青春年少之时,边走边聊,笑意盎然。

  232回第5张,岳麓山的石阶步道,两旁树木高耸,植被丰茂。

  232回第6张,岳麓山上的古麓山寺山门,此寺始建于公元268年的西晋时期,是佛教进入湖南的最早道场,大门对联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建寺1700多年来,6次毁于战火,最后一次是1944年,被日军所毁。

  232回第7张,大禹碑,记录大禹治水功绩的石碑,传说大禹治水到过衡山,后人便在衡山岣嵝峰刻下碑文,南宋嘉定五年,何致临摹原碑重新刻在岳麓山,衡山原碑刻早已无踪,岳麓山此碑便成最老的禹王碑遗存了。

责任编辑:admin 最后更新:2018-06-24 10:47: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常德城几次拉锯,日军终败退: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下一篇:一寸山河一寸血肉:常德·1943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