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31:一首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2015-01-23 10:43:59  来源:BTV北京卫视  点击:  复制链接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31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抗战大旗,号召一切反对日本侵略者及其忠实走狗的爱国人士联合起来,为打倒共同敌人而斗争。随后以鲁迅、矛盾为代表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傅东华、丁玲为代表的“文化界反帝抗日同盟”等爱国文化团体,纷纷联合到了中国共产党举起的抗日救国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这“一切抗日爱国力量”中那关键的一环——文化界!中国共产党人早早地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宣传对抗日战争将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就在《义勇军进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不久,紧接着诞生了另一首歌曲,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起到了推动作用,影响了抗战的局势。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这首歌诞生于1936年的西安,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华大地广为传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得张学良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与怨愤。在西安,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景,他通过东北难民体会到了他们失去故乡与亲人的悲痛,听到了他们控诉日本鬼子的暴行,从没有去过东北的张寒晖,以失去亲人的东北女人在坟头哭诉丈夫与儿子的哀声,化为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张寒晖,河北定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作《松花江上》时,他34岁,在西安省立二中担任国文老师。“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张寒晖用撕心裂肺的歌词与旋律,代表东北难民对故乡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他们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而与此同时,侵华日军正蹂躏着那片黑土地,用一整套龌龊肮脏的手段毒化着黑土地上的孩子们。这首歌曲很快就在东北军中传唱并向外扩散。

  1936年12月9日,西安一批爱国青年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奉命前去规劝学生停止游行。这时,游行队伍中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一时间国仇家恨涌上张学良心头,他哭了,这是他丢失东北后第一次落泪。他沉痛地对游行学生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三天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悲痛的曲调蕴藏着唤起人们奋起抗争的力量,万千东北军唱着《松花江上》,他们挥舞着拳头誓死要“打回东北老家”,汇入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1938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成立了第三厅,由郭沫若出任厅长负责抗日宣传工作。第三厅集中了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其组织的抗敌演剧队积极到各战区宣传抗日,动员全民族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促成的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涌现了大批抗日救亡的作品,鼓舞着全民族奋起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由共产党员麦新作词、孟波作曲,“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伴着坚定的节奏,雄浑的旋律,鼓舞着人们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

  

  《大刀进行曲》也是由麦新作词,“七七事变”爆发后,长城附近活跃着一支以大刀为武器与日军殊死搏斗的队伍——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麦新激昂的节奏歌颂着“大刀队”,并以直白的歌词向全国人民发出杀敌的号召,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1937年,共产党人贺绿汀,为在敌后运用游击战术奋勇杀敌的游击队员谱写了一曲《游击队之歌》,生动的勾勒出高山密林、青纱帐和机智英勇的游击队的轮廓,鼓舞人民加入共产党的军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许许多多的人唱着这样的抗日救亡歌曲奔赴前线,投入革命洪流。

  1942年5月由日本侵略者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70%。这些唱着歌走向抗日救亡之路的青年,他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就是革命圣地——延安。

  他要去抗大,他要去延安

  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首先要摧毁中国的教育体系。于是他们关闭了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等他们认为抗日思想浓厚的学校,七七事变仅仅一年间,中国108所大专以上的学校中就有91所被破坏,有50%的中学生失学。而日本侵略者保留的学校则全部实施奴化教育。正如“一·二九”救亡运动时,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喊出的那句话“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就在大批爱国学生痛苦迷茫之时,他们兴奋地听到了一个叫延安的地方向他们发出了召唤。

  

  罗高,河南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战士,1937年,他20岁,这年七月,他从郑州前往北平想要考北京大学,然而正要考试时,七七事变爆发了。罗高一路上看到的是前线退下来的伤兵和逃难的人群,他感到彷徨无依,只好回家。

  当时从北平到郑州的铁路已经瘫痪,罗高只能和同学们从天津坐海轮转到烟台回家。一路上处处遭到日军盘查,在天津码头,罗高莫名其妙地被日军殴打。20岁的罗高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亡国奴的屈辱,罗高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在郑州老家,怀着一腔爱国信念却找不到方向时,罗高看到了街头的一则招生广告。

  

  罗高看到的招生广告来自延安,是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招生广告,我手里这份是中央档案馆提供给我们的。抗大的招生广告上写着:抗大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要求是高小毕业同等文化程度,年龄18岁至28岁都可以报名。学校地址是:延安。看到招生广告后,罗高义无反顾的报了名,他要去抗大,他要去延安。

  本文根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整理而成

  《档案》播出时间:周一-周三22:55,周四22:3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北京卫视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22-12-22 15:32: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与湖南抗战(上)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与湖南抗战(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