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24:文化名人大营救!
2015-01-14 10:32:03  来源:BTV北京卫视  点击:  复制链接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24

  1942年1月初的一天下午,广东抗日游击队政委林平拖着满是泥水的双腿,急匆匆地冲进会议室,他刚刚疾行两昼夜从香港带回廖承志转达自中央的营救命令,心急如焚的曾生已等待多时。

  油灯下,曾生反复推演,与游击队指挥员们讨论了整整一夜,最后就在这样一张地图上,完整的营救方案终于清晰呈现。

  营救线路初步定为两条:一条是水路,这条路线游击队将护送营救对象从九龙前往西贡,乘船渡海到宝安沙鱼涌,转入坪山抗日根据地;另一条是山路,从九龙到荃湾,越过香港最高山大帽山到达元朗,然后渡过深圳河,目标——阳台山根据地。

  水路差点出了大问题

  方案有了,曾生随即派遣先头部队,打通了香港到根据地一路上的各种关节,尽力减少麻烦,但营救计划具体实施起来却仍是千头万绪。香港眼下兵荒马乱,想联络到这些分散避难的文化名人就不容易。

  曾生派出武工队避开日军岗哨,首先找到进步人士柳亚子先生,借他的人脉迅速联络到不少名人。

  

  接下来,香港地下党通过“白皮红心”的伪乡长,拿到了一批回乡证,游击队帮这些名人扮作难民,趁侵华日军立足未稳,护送他们混在逃难老百姓队伍里偷渡过海。还要想办法应付敌军盘查、土匪挡道,艰险可想而知。游击队员如何才能保障营救行动的安全呢?我们来听听,当年的老战士怎么说。

  录音内容(廖志华,原东江纵队交通分站站长):“我就带文化人,没有一次失误。(文化人)同我们一般游击队不一样的,穿旗袍、高跟鞋,我说不要了,化妆,穿草鞋。……我们到哪里去都有战士,你带到一个站,那个站又有人带,一个交通网……要通过敌人封锁线的话,那个哨兵要问哨,不行人家要打死你。专门走小路,都是斩荆披棘,通过高山密林,通过(敌人)封锁线。”

  当年,战士们就是这样采取分段接力的办法,掩护一批批名人从侵华日军眼皮底下安全转移。山路这条线一直没出过什么闪失,可谁曾想,相对安稳好走的水路却差点出了大问题。

  何香凝、柳亚子两位老人由于年迈体弱,无法随大队人马走山路。情急之下,地下党组织找到一艘渔船,由水路护送二老离港。没想到这艘船半路出了问题,两位民主人士接连数日与我方失去联系,生死未卜。

  敌人侵占香港后,对船只实行严格控制,强行拆卸了所有渔船的发动机,原本的机帆船只能靠风力行驶。

  何香凝、柳亚子两位随着游击队员上船出海,可原本两天的航程,因无风可乘,帆船在海面漂泊了一周之久无法靠岸,淡水和食物消耗殆尽,船上的人们都已奄奄一息。

  船只与根据地失去联系之后,廖承志和曾生心急如焚,立即派出护航船,载着一个班的战士、带上机枪赶往海上救援。最后,战士们在大亚湾附近发现了那艘帆船,他们赶快将两位民主人士护送上岸、安置妥帖。

  据后人回忆,那会儿他们在海上找到两位老人时,已经能远远听见敌人巡逻艇的马达声了。

  类似的险情,再没发生过。至1942年大营救行动结束,曾生司令员和他率领的东江游击队共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部分国民党军政官员和家属等800余人,这可谓是当年战争岁月中的一个奇迹。

  条件艰苦的草寮招待所

  漫画家丁聪当年也亲身经历了这场“文化名人大营救”,他曾用画笔描绘了自己在东江纵队的帮助下、成功脱险的经历。我们来听一段丁聪先生的采访录音,感受一下他当年的心情。

  

  录音内容(丁聪):“我那一队人,跟什么人呢,戴浩、盛家伦,歌唱家;特伟、胡考,都是几个画画的。走一站,我们换一个带路的。我这个画里边都画着呢,一个小鬼,拎着个胡琴带不了了,那个小鬼就给拿着。那个时候因为香港已经沦陷个把月了,就是在香港边上呀,里面已经有东江纵队的据点了。”

  

  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营救,各界名流纷纷感叹,如果没有曾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那整个中国整个的文学史和艺术史都将被改写。

  当年,曾生司令和游击队员一起,在山间为来到游击区的文化人们特别修建了营地,供他们休息。现在,如果您来到深圳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您还能看到,当时那些文化名人住过的草屋,当地人称之为“草寮招待所”。

  由深圳北站开往白石龙的城铁龙华线,它的下面就是深圳宝安区白石龙老村1号——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在这儿,我们找到了抗战时期,游击队在执行大营救任务中,为离港名人修建的临时落脚点——“草寮招待所”。

  这些小屋是用毛竹、稻草、树皮和黄泥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条件确实十分艰苦。

  

  屋里的陈设只有两排大通铺,垫着干草和几张草席。就是这样的小屋,有时也要满满当当地挤上十几个人。

  这儿的环境和大城市香港没法比,可大家的心情却从未如此舒畅。虎口脱险、重回自由天地,漫画家丁聪的作品描绘过当时的情景。

  

  男人们可以在草屋旁纵论时局、各抒己见,或在溪边小憩、游泳、晒太阳,女士们则常坐在树下,欣赏晚霞飞鸟,创作书画作品。

  中国东南最重要的情报站

  这批文化精英,不久后被一路安全护送到大后方重庆、上海等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敌后抗日。他们有的留在解放区,有的奔赴延安,追随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营救之后,曾生率领的游击队在东江地区和香港站稳了脚跟。1943年12月,这支队伍改编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香港、澳门地区,甚至旅居南洋的爱国青年、华侨子弟中,有不少人听闻这样传奇的事迹,慕名前来投奔。截止抗战胜利,游击队中的华侨人数将近二千人。港九大队、吉隆坡队等等,都是以战士们原住地来命名的游击分队。

  华侨司令曾生率领的东江纵队,成为爱国同胞回乡抗战、保家卫国的重要阵地。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等抗日力量一起,在中国人民敌后抗战的华南战场,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对日军在华南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的行动,产生了重要的扼制作用。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曾生和他东江纵队的战友们因为在营救美军飞行员,受命与盟军展开情报合作等方面表现卓越,被在华美军司令部甚至美国国防部誉为“美军在中国东南最重要之情报站”。

  

  曾生——这位华侨司令,在1945年8月侵华日军宣布投降时,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广东一带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代表,见证了法西斯罪恶的终结。

  本文根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整理而成

  《档案》播出时间:周一-周五21:26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北京卫视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22-12-22 14:23: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23:被寄予厚望的华侨司令——曾生!

下一篇:中华军委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布告(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贴)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