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38年7月1日,《论持久战》在《解放》周刊发表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科学预见
2023-06-26 16:28:22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胡 晰  点击:  复制链接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长篇演讲。7月1日,该演讲稿在《解放》第43期、第44期合刊上以《论持久战》为题首次发表,后来又出版了很多单行本。新华日报馆于1939年1月再版的《论持久战》单行本,是中央档案馆馆藏资料中较早的一个版本。

1939年1月,新华日报馆再版的《论持久战》单行本(封面及封底)。 中央档案馆藏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部抗战名著,它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关于抗战的错误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为指导全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论持久战》的发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否取得胜利?这些问题,在许多人心中都没有明确答案。“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市场。抗战前,在国民党营垒中就一直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潮。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全国抗战开始后,“再战必亡”的论调又被提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也让这种论调被大肆渲染。

  另一方面,抗战10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速胜论”的错误思潮涌现出来。1937年淞沪会战时,蒋介石集团指望英、法、美等国直接出面干涉,并要求苏联出兵。因此,有人武断地认为,中日战争只要打3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还有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

  殊不知,“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恰恰相反,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撑战争,世界的多数国家也是要援助中国的。

  基于此,毛泽东提出“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毛泽东指出,“没有一定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他认为,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通过对这些基本特点客观全面而又辩证的分析,毛泽东认定,“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

  毛泽东预测,“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进而指出,“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同时,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军事原则、军事方针,比如游击战、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等。特别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敌后战场上抗日军民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不仅如此,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的很多预见,后来都被一一证实。1938年10月以后,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加上正面战场对日寇的正面消耗,和中国同盟国家对日本的打击,敌后军民在进行了一年多的局部反攻后,又于1945年8月进行了全面的战略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批判了对于抗日战争的各种错误认识,因而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这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具体情况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1月29日 总第345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6-26 16:30: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黄炎培与毛泽东“窑洞对”前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