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与当代高校德育
2022-09-09 11:31:20  来源:杨秋凤,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5月第16卷第3期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则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总纲与分则两大方面。在教育总纲中,毛泽东阐述了教育方针、性质、指导思想、地位、政策等;在教育分则中,毛泽东论述了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组织形式。这些基本理论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重点、方法、形式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抗战时期;教育观;高校德育

  【作者简介】杨秋凤(1973—),女,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一部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光辉历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毛泽东所提出的“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 的抗战教育政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激发了中国人民一致抗日的爱国主义热情,营造了全民族抗战的氛围,为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严峻。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个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深入研究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教育观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果断地将“抗日的教育政策”列入“十大救国纲领”,并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提出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教育政策总方针,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观。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其主要内容包括总纲与分则两大方面。

  (一)教育总纲方面

  教育总纲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教育的宏观把握,主要解决教育同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教育的方针、性质、指导思想、地位和政策等问题,其基本观点如下:

  1、继承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思想,提出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关于教育同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认为一定社会的文化教育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反过来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抗战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全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之一就是“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将“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列为抗战教育的根本方针。在抗日根据地,自力更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经济。为此,毛泽东主张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抗日根据地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指导战争和生产实际需要的知识列为课程,部分地或全部地代替了那些为升学考试而存在、为所谓正规化而遗留的课程。

  2、确立文化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教育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在统一战线中,各阶级对中国革命及教育的性质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无产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正式提出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确定了中国文化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划清了新旧文化、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界限。毛泽东认为, “五四”以前的文化,包括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的反映,它是中国文化革命的对象。“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即反帝反封建文化,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包括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文化。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失去了指导作用。“五四”后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新军已登上历史舞台,它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活力。因此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文化教育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教育文化应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

  3、落实教育的纲领地位,提出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干部教育是关键、政治教育是首位等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政策

  毛泽东历来把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与之相配合;没有伟大的抗战教育,没有通过这种教育造就的千万抗战干部,就没有全民族的抗战组织与发动,就没有抗战的最后胜利。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8条为抗日的教育纲领。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再次把“实行抗战教育”作为全民族当前的紧急任务之一。

  毛泽东根据抗战教育总政策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政策。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文化教育工作中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党在教育政策上的一大举措。建立文化教育广泛的统一战线就是要全民办教育,全民受教育。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依靠群众办学,走群众路线。抗战时期的学校教育只有少数是由政府举办的,其余的都是按照群众需要和自愿,采取“民办公助”和群众自办、业余自学等方式进行。其次是动员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强调教育的主体是全体群众。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指出“:解放区已经有了它的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它的落后方面……在一百五十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内,还有一百多万文盲,两千个巫神,迷信思想还影响着广大的群众。”“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为了这个斗争,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后,联合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194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要求各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均应与一切不反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联合去做,而不应由共产党员包办。要注意收集一切不反共的知识分子和半知识分子,使他们参加在我们领导下的广大文化战线”。

  (2)把干部教育放在首位。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要取得任何一次伟大革命运动的胜利,都必须有大批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英勇奋斗的骨干力量。抗日战争是一场残酷的长期的流血战争,更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的干部队伍。为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争任务。”1942年2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在此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各解放区掀起了干部教育的热潮,仅陕甘宁边区,就成立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校、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大学等干部学校。

  (3)政治意识的启迪重于知识文化的系统普及。毛泽东十分重视政治教育,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在抗战时期,教育为革命战争和政治斗争服务的中心任务是高于一切的。因此,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特别强调:“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中央人民教育委员部发布的第四号训令也曾强调指出:“在目前一切给与战争,一切服从战争利益这一国内战争环境中,苏区文化教育不应是和平的建设事业,恰恰相反,文化教育应成为战争动员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一切战争动员工作,这是目前文化教育建设的战斗任务。”

  (二)教育分则方面

  教育分则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教育的微观把握,主要解决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回答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原则、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1、教育目的。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观点。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在其著作《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全面地阐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毛泽东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也提出德才兼备的教育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可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2、教育内容。根据地教育体现四大特点:实际、精简、集中、联贯。但有三门课是必须强化的,它就是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劳动生产。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列主义理论、中央的文件、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以忧患意识、爱国意识、自强意识为特征的优良民族意识以及抗战形势教育;军事训练包括战略战术、炮兵、救护、测绘、射击以及防空防毒常识;劳动生产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群众战时生产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有自然知识、地理常识及读写算能力。

  3、教育方法。毛泽东反复强调教育必须以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原则,“一切在于启发自觉”。1941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决定》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持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教育大多采取讨论法、谈活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启发学生思维,改变过去那种“先生念一句,学生读一句”的沉闷的教学方式。

  4、教育原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作为党风、学风、文风的基本要求,并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强调办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规定为陕北公学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在延安时,干部学校规定的教育方针是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在陕甘宁边区教育改革中,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改革学校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反对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

  5、教育的组织形式。

  毛泽东强调办教育必须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因此,抗日根据地的教育是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的。不仅有干部教育,而且有大众教育;不仅有儿童教育,而且有成人教育;不仅有脱产教育,而且有在职教育;不仅有公办教育,而且有民办教育;不仅有学校教育,而且还有民众教育。教育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抗战戏剧、歌咏,体育运动,创办通俗报纸,开展街头宣传,出墙报,贴标语,举行报告会、座谈会等,以全方位动员教育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

  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一)坚持政治第一的基本观点,提高高校德育地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然而国内改革开放的一些教训和国际和平演变的趋势使大学生的思想面临严峻的考验。《参考消息》曾刊登了一篇记者对前民主德国驻华大使和西班牙工人党领袖的采访,他们都认为中国今天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经济领域,而在于思想上能不能保持自己的东西,不被美国化。为此高校必须坚持毛泽东关于“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观点,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改变以往德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切实落实其首位地位。使大学生在面临比过去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政治识别能力和防腐拒变能力。

  (二)坚持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拓展高校德育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任务与今天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两者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因此抗战时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高校德育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接班人。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应根据时代的需求来拓展自己的基本内容:

  1、进行马列主义教育。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文件、精神的学习,使我们后代的社会主义观念永不蜕变。

  2、培养民族意识。强烈的民族意识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民族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忧患意识、爱国意识、自强意识,它是激发大学生团结建设的精神动力。

  3、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紧密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重大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4、培养市场经济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实践知识和实干人才,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效益观念、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使大学生能顶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袭。

  (三)坚持干部教育是关键的基本思想,突出高校德育重点

  在中国,没有干部教育的成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决定一切”的思想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桥梁、纽带、骨干、助手、表率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素质和教育。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不仅要看其领导才能、组织能力,更要看其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要加强现有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入党、提拔、评优、保送等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四)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高校德育方式

  当前高校德育方法主要以灌输方式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为此必须坚持毛泽东关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思想,改变传统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应借鉴根据地的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等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取说理、讨论、启发、示范等疏导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主提高。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行。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人情味,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教育观念,丰富高校德育形式

  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十分强调教育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组织形式进行,正因为教育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才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教育观念给高校德育的启示是:高校德育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要大力开辟新的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丰富高校德育形式。积极利用传统方式,充分利用广播、橱窗、展板、条幅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学习、培训专题讲座,让学生收看指定的电视、电影,组织相声、小品、辩论会、诗歌朗诵、作品欣赏、影视评论、报刊选读等各种活动,积极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开辟心理咨询、热点透视、谈心、时事论坛等栏目全方位地渗透德育。

责任编辑:吴凤娇 最后更新:2022-09-09 11:37: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

下一篇: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