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抗战时期统一战线视野下的毛泽东民族思想
2022-09-09 09:54:45  来源:张玲,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第27卷总第116期)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是抗日统一战残思想的伴生物,是在抗日统一战巍思想的指导和要求下发展、成熟起来的,服从于抗日统一战线推进中回民族民主革命的同一目标。只有在抗日统一战残的视野下。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并对其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的巨大历史功缋给予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毛泽东;民族思想;统一战线

  作者简介:张玲(1974一),女,重庆奉节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川北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化研究。

  一、抗战时期统一战线视野下的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内涵

  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在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视野下,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即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并重塑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思想和适应抗日国际统一战线要求应对中华民族处理与他民族、他民族文化关系,融人世界的民族思想。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国际统一战线辩证统一,服务于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同一目标相一致,抗战时期毛泽东两部分民族思想也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抗战时期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要求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达到民族团结平等和谐并重塑民族文化传统的毛泽东民族思想

  在统一战线视野下抗战时期毛泽东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自治。这一核心思想是分析抗战时期毛泽东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民族思想的锁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推行扩张的国际战略并将灭亡中国作为其现实目标,从而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与蒋介石国民党“攘外磐先安内”的政策产生离心离德的效果相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一面旗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而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之真正成为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是作为全民族解放运动的抗日战争本质的、内在的要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国共合作,从政党上可以说是两个大拇指,但从全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这个数量上说却是两个小指头,单靠两个小指头是打不倒日本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民族思想正是适应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而发展、成熟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就是毛泽东抗日民族统战思想。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国各民族力量形成合力的前提条件,而各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保障是中华民族持久团结统一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各民族统一平等团结和谐的现代民族国家。毛泽东认为,“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毛泽东批驳了国民党错误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指出,“国民党反人民集团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这是大汉族主义的错误的民族思想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何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平等、自主权利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苏联式的联邦制到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发展,显示了毛泽东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建立“统一自由平等”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的成熟。

  主张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强化民族凝聚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重塑民族文化传统是毛泽东凝聚全民族力量抗日,应对中华民族内部关系的民族思想另一重要方面。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民族文化传统,只有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的并与当代实践所契合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弘扬,使之成为现实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才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所在。”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重塑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一环,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必备条件。“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必须满足完成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大的现实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抗日和建立一个独立统一自由平等的现代民族国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重塑民族文化传统的伟大实践。并进一步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建设准则,把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民主革命圣地,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典范。1945年中共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全面成熟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最终确立的标志。刘少奇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它“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传统任务的初步完成为全民族解放运动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模范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创造了必备条件。

  (二)抗战时期应对中华民族与他民族、他民族文化关系,主张“联台世界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并广泛暇纳他民族文化“洋为中用”以触入世界的毛泽东民族思想

  首先,在抗日国际统一战线的视野下,毛泽东将中日之间的战争视为世界战争的一部分。认为中国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世界援助。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他指出,“中国已赋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目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要收复一切失地,没有全世界的统一战线的帮助是不行的,绝不能成功的。中国是世界的一环。绝不能脱离世界而生活。”同时毛泽东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他指出,“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面对一段时间内英美等国不支持中国抗日的不利局势,毛泽东告诫它们,如果中国战败,它们“将不能安枕”,“援助中国就是援助他们自己”。毛泽东抗战时期应对中华民族与他民族关系的民族思想超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以夷制夷”,动摇周旋不定的思想和立场,坚定地以是否抗日或支持中国抗日为联合他民族国家标准。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外交政策”,“世界凡是能够反对日本侵略的,不管他反对的程度如何。我们要统统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着眼于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并把中华民族利益与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毛泽东应对中华民族与他民族关系的民族思想的成熟。

  其次,毛泽东正确认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之间关系,将中国共产党塑造成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先锋模范。1936年7月,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极力阐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他把中国共产党界定为中华民族的代袭。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斗争而不是莫斯科的工具。他指出。“决不能说苏维埃中国是受英斯科或共产国际所统治。我们为解放中国而奋斗,绝对不是为了把中国交给莫斯科”,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全民族的代育人。它决不能代袭俄国人民说话。也不能替第三国际来统治。他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毛泽东要求中国共产党员正确认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耆,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毛泽东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必须“首先站稳我们的民族立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作为抗日的模范战士,中国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毛挥东认为,“共产国际的解擞,不是为了削弱各国共产党。而是为了加强各国共产党,使各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更加适应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第三,毛泽东提出了建立民族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广泛吸纳他民族文化“洋为中用”。中华民族融人世界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民族的统一衙要以国家的统一为条件,统一的国家是民族发展的政治保障。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以保障中华民族的持久统一和照性发展是毛泽东抗战时期认真思考的一个同题。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如何处理与他民族国家的关系呢?毛泽东认为,“这个国家是个民族主义的国家。它是一个独立国,它不受任何外国干涉,同时也不去干涉任何外国……以平等的精神同一切尊重中国独立的友邦和平往来,共存互惠。”针对抗战胜利后的世界秩序,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将和黄英苏法各大国的人民。以及垒世界上一切国家的人民一道,共同建设一个‘巩固的与持久的’世界和平。”在对待他民族文化问题上。毛泽东主张,“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批判教条化、公式化对待马克恩主义理论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研究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潮,要求“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恿、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实际斗争中来。”马列主义著作大量翻译出版,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显著提高。这些都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二、抗战时期统一战线视野下的毛泽东民族患想的特征

  (一)鲜明的实践性

  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与抗战时期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实践的现实需要密切相联。甚至可以说没有抗战时期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伟大实践就没有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对待西方文化时主张全盘西化、中体西用等不同观点的论争绵延不绝。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一切形式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主张立足现实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毛泽东指出,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毛泽东批判继承了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既有的民族思想和马恩列斯的民族思想。并对其中巳不适应中国全民族解放运动现实衙要的部分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刘大年先生认为,抗战时期“推进中国统一的力量基本上不是国民党政府。而是争取独立民主,走向团结的民族运动”,而紧紧抓住民族运动的两个基本主题——应对本民族内部关系和应对本民族与他民族关系,并围绕抗日民族和抗日国际两条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而产生、形成并走向成熟的毛泽东民族思想成为了指导这一民族运动的精神武器。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核心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符合民族和时代最大需要的最先进的民族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重要的关系。

  (二)发展创新的品格

  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适应抗日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实践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不圊于巳有陈说,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与中国国情、传统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了发展,而且对自己既有的不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民族理论进行了舅敢的否定。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具有不相容性,簧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就要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一致的主张。毛泽东在实践中逐渐放弃了“武装保卫苏联”的提法,号召垒体共产党员都应该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而战,他指出。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在如何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以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共同发展这一问题上,毛泽东最初受到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影响,主张采取苏联式的联邦制形式。但随着全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毛泽东否定了自己原有的主张。形成了适台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三)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培育和升华

  高昂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也是民族力量的象征。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中全会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抗战时期“全民族的第一任务,在于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毛泽东民族思想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培育和升华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志。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速胜论”和“亡国论”甚嚣尘上,影响了全民族持久抗战的信心。毛泽东在冷静分析敌我利弊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提出了持久抗战抗战必胜的观点。抗战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团结御侮、浴血卫国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典范,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吴凤娇 最后更新:2022-09-09 11:16: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中国这样走来——《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下一篇:抗战爆发前后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