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沅水记忆:抗战时湖南省政府西迁沅陵
2017-03-17 09:57:38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通讯员 向显桃 范吉光  点击:  复制链接

说起湖南沅陵,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秀美风光。然而随着近几年以来,抗战文史的不断挖掘和发现,沅陵越来越被众多史学专家学者所关注。地处湖南西部的山城沅陵,在抗战时期,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这里确实有一些亟待揭开的隐没不彰史实。

1937年,随着“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反击日本侵华的序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以闪电般的速度不断攻城掠地。随着战事的发展,华北、华东、华中相继沦陷,1938年10月武汉失守,长沙告急。

随着战火的蔓延,东南沿海、华东、华北地区的一些难民都纷纷前往湖南,相当一部分来到了湘西。因为沅陵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北靠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首府重庆,湘西沅陵这个地方是通往大西南的一个重要位置,湖南省政府决定把湖南的省会从长沙迁往沅陵。

1938年11月,文夕大火之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正式从长沙迁往沅陵。此时的沅陵以其凸显的地理位置成为沦陷区机关、学校、 企业、 医院、 社会团体的内迁之地。边陲小城,一夜之间成了战时湖南省省会的临时所在地,同时也成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大本营。

随着湖南战时省会的迁入,省属机关以及学校、医院、银行、工商企业相继举迁沅陵。一时沅陵城内工厂林立,商铺满街,古城人口剧增,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还随着大批难民和以及湖南省政府各机构团体、企业、学校大批来到湘西,沅陵在1944年的时候最高人数达到了39.75万人。由于当时来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各个单位来的比较多,所以整个沅陵县城哪个时候,包括县城、太常、郑家村、苦藤舖、凉水井等附近的地方基本上都住满了。

沅陵当时不仅是湖南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 内迁的先进工业设备也使沅陵成为了整个湘西的经济中心。在这民族存亡的严峻时刻,民族工业家们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为了救亡图存,也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工业大迁徙,到大后方办厂支援战争。据国民政府工矿调查委员会文件记载:“嗣奉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电令筹划战时工业,以川、黔、湘西为主等因,当经遵将各厂继续内迁,以筹后方生产安全。”于是,以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厂沿沅水大批迁入沅陵、辰溪等地。从1938年9月下旬开始,先后迁入沅陵的有上海中国机器厂、新成布厂、汉口精益铁工厂等30余家工厂,为战时沅陵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在这场维系民族命脉的生死迁徙中,内迁机构组织勠力同心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并共同谱写了沅陵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时繁荣。

为配合抗战需要,在众多机关团体中,举迁沅陵最多的是医院,包括中央医院沅陵分院、军政部七十七后方医院、湖南伤兵医院、第九战区医院在内的等13家医疗机构纷纷云集沅陵。其中比较出名也是在沅陵呆得时间最长的,是长达7年的湘雅医学院,后在沅陵改为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

湘雅医学院也在这次迁徙中落户到了沅陵,起初在沅陵的交通要道南岸驿马头设置门诊部,1938年12月,在沅陵的东树湾即现在的东城湾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由于战时人口流动频繁,大量外来避难人群涌入沅陵,导致一度霍乱流行。因此又在县城东郊的一座寺庙内增设湘雅传染病院,为解除当地群众和流亡人员的病痛,医护人员因陋就简,全力以赴地抢救病人。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不仅有效控制了霍乱瘟疫的流行,而且创造了霍乱死亡率只有3.7%的医疗奇迹。

在虎溪山头一座青砖黑瓦的两层小楼就是当年湖南省立第九医院旧址,当时被誉为抗战后方“生命的最后稻草”,当初和它一样、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很多战时医院旧址、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唯独它还坚强的挺立在县城的一隅,70多年过去了,木窗上方的“药房”字样和二楼用毛笔题写的“住院部”三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辨,虽然整个楼房已破旧不堪,当年所留下的印记大多被岁月覆盖,但行走在幽暗而深邃的楼道里,仍然能感受到7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和留给国人的那份不可忘却的痛。

据文史专家介绍,纵使遍地战火,弦歌依旧不辍,沅陵作为当时相对稳定的大后方,是一块战火纷飞中难得的静土,成为很多学校迁入的首选。据了解,战时迁入沅陵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就有 20多所,其中就包括闻名三湘的雅礼中学。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沅陵不仅给当时遭到重创的文化和教育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安全场地。也使中国文化和教育得以薪火相传,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种得以保存。

雅礼中学在沅陵时,是在战乱中边学习边参加当地的抗日救国活动。特别是日本鬼子轰炸沅陵的时候,雅礼中学的救护队也积极的参加了沅陵的救护。如今的雅礼人当重温这段历史时,“君子终日乾乾,集大成可卜”的旋律不由得在心底响起。

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雅礼对教育的坚守与追求,使无数学子奋发而起,敢于担当,成就了如厉以宁、李星学、肖健、陈能宽等一大批共和国的骄子。
 

厉以宁当年在沅陵求学于雅礼中学

在民族危难之际,沅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也为不少的进步报刊、救亡团体、中共地下党组织以及文化知名人士提供了宣传抗日的阵地,1938年10月《中苏半月刊》、湖南广播电台、长沙一致剧社、新路、新知、生活书店以及抗战日报等团体相继迁往沅陵,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在沅陵这块偏僻的土地上,点燃了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革命火焰。

1938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为了湘西地区的抗日救国活动的开展以及党的活动开展决定建立中共湘西工委,同时成立了中共沅陵县委。领导湘西整个大湘西地区22个县的党组织的活动,主要是以沅陵、溆浦、辰溪、芷江、卢溪、吉首一起进行整个湘西地区党的工作活动和抗日救国的开展。

《抗战日报》是我党宣传抗战主张的一个窗口, 1938年初由著名戏剧家田汉等人在长沙创办,积极宣传抗战文化,容纳抗战言论,传播抗战星火,深受读者的欢迎。同年7月,长沙遭到日军的轰炸,文夕大火前夕被迫休刊,周恩来十分关心《抗战日报》这面抗日救亡宣传旗帜的生存发展。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说湘西沅陵是一个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就安排一批文化人到沅陵继续把已停刊的《抗战日报》在沅陵恢复起来。1938年10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指示廖沫沙、田汉、周立波等人赴沅陵复刊,进一步宣传抗日救国的路线和真理。并指派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派车护送设备、人员至沅江码头,转乘木船沿洞庭湖溯沅水而上抵达沅陵。1938年的11月9号,抗战日报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等一下单位是从乘船和车分批开始是到益阳乘车,后面到益阳坐船到沅陵。当时是打着新四军的旗帜,穿着新四军的服装来到沅陵的。

在马坊界这座老旧的青瓦单檐民居就是抗战日报的旧址,岁月的侵蚀使这栋不起眼的民国木构建筑留下了斑斑痕迹。当年,田汉、廖沫沙、周立波、欧阳山、草民、沈绥南等文坛骁将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吹响过震撼全国的抗战号角。

田汉、廖沫沙、周立波他们来到沅陵之后,田汉和他母亲住在当年老房子里左边的房间,右边是廖沫沙的住房,报社的印刷厂就在后面山坡上。尽管岁月变迁,历经了七十多年的风雨,时至今日,当人们走近它时,仍旧能体味到这代表着不屈精神的文化地标所承载的那份顽强与执著。

《抗战日报》不断的反映当时抗战的形式,前方的局势,以及后方支持抗战的一些情况。该报为4开版,出刊在1938年各个月份,报头字体清晰,报纸版面可见如《在抗战中成长的新战士》、《敌由鲁增援悉被我击退》等新闻报道,以及抗战宣传画、抗战漫画等大量信息。里面有田汉、廖沫沙、周立波写的文章都有。报子还办有的抗战妇女、抗战少年、抗战文化、抗战教育、抗战诗歌等栏目,各方面都搞的非常热火。

如今,这些泛黄而残缺的报纸,就是当年遗存下来的原版《抗战日报》,据房主李建国说,前年房屋整修时,在旧墙最里层意外发现的,最里面一层整墙全是《抗战日报》,便一直保管收藏了起来。因年代久远,旧报纸大多都已破碎。但仍能清晰的看见当年的原貌。

《抗战日报》复刊出版后,继续扛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在沅陵刮起了热血抗日的舆论旋风,在中共沅陵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一边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一边广泛吸收爱国进步人士,一直坚持在抗战宣传的最前沿。

当时,沅陵的地下党组织配合抗战日报,包括中共沅陵县委书记都亲自担任抗战日报的记者,并且亲自上门挨家挨户秘密送报纸。所以这个影响比较大的,在哪个时候《抗战日报》被称为湖南的一面抗日的旗帜。

1939年6月,薛岳接替张治中掌管湖南后,形势更趋恶化,国民党反动势力对《抗战日报》虎视眈眈,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些限制。最后被迫于1939年的6月16号再次休刊了。《抗战日报》从创刊到停刊,前后不到两年,但它像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抗战的道路,为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唤醒人民起来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抗战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0多年过去了,沅水淹没了故城,时光还在流逝,世事永在变迁。但在这里,关于抗战时湖南省政府内迁机构辗转迁徙且一路弦歌的精神与气象,在岁月长河的洗涤中历久弥新,成为引领湘西沅陵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信心与信念!

(根据沅陵电视台2017年3月15日播放《美韵沅陵》第二期《沅水记忆》整理)

通讯员:沅陵县 向显桃  供稿

沅陵电视台2017年3月15日播放《美韵沅陵》第二期《沅水记忆》照片选辑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3-17 10:02: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湘雅医学院抗战期间在沅陵剪影

下一篇:重庆大轰炸案(含乐山)对日诉讼控诉审(二审)第二次口头辩论在日本举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