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讲述】流金岁月 抗战记忆——96岁抗战老兵纪实录
2015-09-02 19:31:52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流金岁月 抗战记忆
      ——抗战老兵杨朝友纪实录
 
       光阴荏苒,距抗战胜利已有70个春秋,当年点兵沙场的壮小伙而今都已耄耋之年。多少老兵更是年华销殒,离开了 人世。"我们不怕死亡,我们只是怕被遗忘"。每一个老兵的故事就是一段关于抗战的史实,是一个人、家庭乃至民族的史诗。那些故事,永远也讲不完,永远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无论官阶立场,不论生死,他们的故事,都值得讲,值得听。
      百年征程,不负荣光。他叫杨朝友,1920年生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一个小村庄里,20岁参军,曾在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当保卫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中条山战役,平津战役等。而今已有96岁的高龄。
 

国难当头,志愿参军
        每当旁人向杨老问起关于当时参军的事情,他就会兴致大起,口若悬河。头上三代条件还算不错,到他娘这里已经家道中落,等他稍大些,便只剩一个老母亲。用竹篓背着他,四处漂泊流浪,靠讨饭为生。1935年,他当时15岁,虽然仍然年幼,但国之为难之时,他还是站出来,既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想为国效力,不想再在这混沌的现实中苦熬下去了。“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真的熬不下去了,我看着自己的娘每天四处讨饭,腰弯了背也驼了,看到土地上战火燎原,硝烟四起,寄居的屋蓬也成了草灰,就觉得,人不能这么活着,不能这样没有尊严,如蝼蚁一般贪生。”迫于生计,当兵就是为吃口饭,以生命赌生命。
而后,与日寇激战的国军伤亡惨重,为了满足后方大量的兵员需求,国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抓壮丁”行动。“1940年端午节的中午,抓壮丁的人在街上到处抓人,专挑那些年轻的、身强体壮的男性。所有人被抓时都很痛苦,张牙舞爪地挣扎却被五花大绑,唯独抓我的时候,我笑了笑告诉他们,你们别绑我,我自己走!”杨老明知这极有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打散了,阵亡了都说不好。处于生计与形势的缘故,杨老认为这是一个“机会”,甘愿随军作战。走前,留给母亲一句话:“娘,我走了,去打仗了!”
 

福大命大,鬼门关前两度生还
       跟随着征兵大队,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司令部保卫团里当保卫兵,在山西省中条山驻守着,这一驻守,就是整整七年。没念过书,目不识丁的杨老跟着其他士兵一起习字念书,学习算数,也在驻扎地种田种菜。“你说,我有两次都从鬼门关里逃出来,那算不算福大命大?”谈到当年驻守时候的事,杨老虽早已从容坦然,让旁人觉得还是惊险交加。
       “第一次,我们跟着国民党第十五军的两个师一起在晋南山区里穿梭着,对面的两座山里就是敌人的部队,我们明里各自赶路,可暗地里却是哪一方都不敢掉以轻心。连续走了一天一夜之后,大部队决定在山头下面的一个大庙里歇脚,于是派了我和另外两个士兵一起走前线,探探路。眼看着还有几十米远就到庙口了,无线电里传来接线员的消息,说前方可能有情况,大部队就地扎营,让我们回来。”杨老说那时候他们已经累得有些虚脱了,几天都没有进食,腿也乏力不堪,进了大庙,告诉接线员说呆那儿了,然后就一个平躺,直接在地上打起了盹儿。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旁边有什么动静,睁眼一看,就见战友匆匆忙忙的往外赶,于是他也一个激灵蹦起来,穿了外套就往门外跑去。还没跑到两步,脚都还没踏出门槛,一颗炮弹就“轰”的一声在大庙的院子炸开,霎时间尘土乱飞,什么都看不见了,等灰土平静下来时,平地里已经被炸出房子这么大的一个坑来,抬头一看,敌人的轰炸机依然在大庙的上空盘旋着。“仔细一想,如果待在这房子里,就算炸到房子被压死在这里,还能找到我的尸体,最起码留个念想,如果出了这个门,说不定就真的死无全尸了。”想到这里,他便直接硬挺挺地坐在庙里。只听得外面轰炸机不停地轰鸣着,一会儿一个炮弹,从大中午一直炸到了太阳落山,到底也没有炸到他。等杨老听到轰炸机的轰鸣声逐渐远了,提心吊胆的跑到门外一看才发现,“这座能住几百人的大庙,已经被炸成废墟了,到处都是残屋破瓦,唯独是我呆的这间,硬生生没被炸到。我当时就想,可能真是我福大命大吧,老天爷都保佑我!”
        说到第二次死里逃生,是在一场战役结束撤军时,他们那一行人往田垄下走。这时候,他看见路中间闪出来大概有八个年龄稍小些的孩子,十六七岁的样子,应该是连部的勤务兵,也跟在后面跑,和他们隔了十几丈的距离,又走了大概三四里路,他一回头,突然发现离这些孩子不远的田间,窜出了十二个日本兵,肩上扛着刺刀,吱吱喳喳地讲着些听不懂的话,在往他们这里走。“他们发现了我们和跟在我们后面的孩子,但也不追,就只是跟着我们,像是在预谋着什么。我心想大事不好,但跑也无济于事,只能屏着呼吸,大步的向前走。走到田边离河近的地方,我看到河的对岸有一条通向山上的崎岖狭窄的小路,路的拐弯处有一个巨大的崖洞,里面黑漆漆一片。‘这地儿绝对待不了!’我正这样想着,就看见这八个小孩一股脑的冲到了洞口想钻进去。我赶紧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进,但他们怎么都不听!”正在他和这些孩子争辩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他脚边的石头被枪射飞了,炸的四周全是尘土。抬眼一看,河对岸的日本兵正端着枪,对准了向他开火。他来不及反应,赶紧一步步沿着陡峭的小路向上爬,又是“砰!砰!砰!”好几声,子弹就在脚边上炸开了,落叶窸窸窣窣的直响,小碎石也直朝着山底下掉。他接着说,“我走一步,就有几颗子弹向我飞过来,我也没有躲闪,只当走一步算一步了。我就这样一直爬,机枪就射了一路,但也没把我打中。惊魂未定,我担心那几个孩子,却只听得后面赶上的同伴说,‘山下的崖洞里流出了好多血,一直淌到河里,把河水都染红了,大概是死人了。’我听到这儿,一下就哭出来了!”说到这儿,杨老抹了抹眼角的泪,“都是特别好的孩子,年纪那么小,真的太可惜了!”
 

见证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还心愿
        之后,又经历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军队被打散,士兵们大多四散在浩大的中条山,衣食不保,有时候连续好几天都找不到吃的。漂泊过程中,他偶遇了杨成武带领的八路军的队伍,队里的人给他们说,“加入八路军吧,虽然说不上条件怎么样,但总能保障不饿肚子,而且同样也能打鬼子!”就这样,1945年4月18日,他参加革命,加入了杨成武率领的游击队。1946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大浴血奋战的中共党员中的一份子。3年后,站在天安门下的他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是抗战给了我重生的机会,让我有了在这里站着的理由。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就只可能是个讨饭的,吃不好穿不暖,也不知道命运会怎么安排。”他说,“但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也是扛过枪打过仗的人,也是看着新中国崛起的人。开国大典时,我站在天安门下面,仰着头看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声宣告,真正让我觉得,我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所流过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汗,都是值得的。”杨老说,他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国家的旗帜飘起来。
 
不恋繁华,毅然归乡
       建国之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中共党员都有优待,当时北京城正值繁华光景,一片欣欣向荣,组织里的人告诉杨老,‘这么留在北京挺好的,地理环境优越,物资丰富,而且抗战退役的士兵,肯定会有很多补贴的!’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他心心念念的,还有家中的老母。当年,他头也不回的就去当兵了,娘一定伤心极了。上级劝他说:“这都三十年了,战场如屠场,多少物是人非了,你就别回去了!”可他不信,一定要坚持回乡,不亲自找一找,他不信母亲就与世长辞了。于是,他自己向上级递了申请,说要回乡工作。就这样,阔别三十年,他又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一边寻找他娘,一边开始干村支书的工作。
“其实我真的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回来找一找,看看我的老母亲还在不在,就算没有人了,让我知道她葬在何处也好。旁人都不相信我能找到她,可能真的是老天爷开眼了吧,我找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居然得到了我娘的消息,她居然真的还活着!我当时就觉得,真是自己上辈子积来的福气,让我这辈子有这么多好运气。”后来,三十老几的他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被调到许多地方,一直在基层工作,直到1975年离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杨老的耳朵不太好使,每次说话都要很大声地对着他耳朵说,可他仍然喜欢和他人交流,聊他那些光辉岁月。问他耳朵怎么了的时候,他笑着说,“当年炮火轰鸣的年代,耳朵想不聋都很难吧?我们当时正面作战,匍匐的时候刚好一颗炮弹就在我身后一点儿炸了,人没事儿,只是觉得当时脑袋嗡的一声,再后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只有一阵阵的耳鸣声。到现在,就落下了这么个毛病。”说到这儿,杨老似乎还有些得意,他说,“这有些聋了的耳朵就是我打仗的见证啊!其实有时候还挺好的,烦心事儿我听不到,家人也不会告诉我,就这样悠哉快活,也许还能长寿呢!”
谈到对后代人的期望,杨老这样说道,“我们家穷,小时候我娘就是讨饭为生的,本以为我这一根独苗可能在战争中就被掐断了,可没想到的是,到现在,虽算不上家大业大,但香火也有的延续,儿孙都有出息,我这一辈子也算值得了。现在,你们过的好日子,都是老一辈革命者们用生命换来的,你们要好好珍惜啊。”他对于家中后辈的教导都是从小事入手,告诉他们,不能浪费粮食,因为这是几代人的耕耘陈果,在抗战时候连树皮都没的吃,哪里来的白米饭?要懂得与人为善,就算忘了自己的名字,丢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要丢掉诚信。身上要有正气,要懂得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回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杨老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按时起床,做做伸展运动,慢慢悠悠地和老伴儿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到家里看电视。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守着中央台看每天的新闻。看到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卫工也能得到尊敬吃上一口热饭了,他的脸上就会挂上笑容,一边笑一边用独特的江南口音说,政府好啊国家强,家家住上小洋房。有时候看到国际热点话题,他也会点评几句,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看到抗日电视剧中那些与鬼子们拼刺刀的英雄士兵时,他就特别聚精会神,战争胜利时他会大声叫好,战士牺牲时他也会气愤不已,仿佛自己正和这些人一起在战场上拼搏,是一起流血流汗的好战友。
        他一直有读书看报的习惯,特别是每次看到有关抗战的报道,他就会细心的将那一部分裁剪下来,夹到他自己珍藏的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里,存了许许多多的剪报,全都是这么多年以来他自己剪的。有些,是对日本侵华罪行的陈述,有些,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这些都成为杨老的心头宝,每次有事儿没事儿,就拿出来看看,向后人说说。他说,“这种历史记忆丢不得,每一件都可能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当他得知国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将9月3日定为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时,他有些感慨万分,他说,“抗战胜利70年了,70年了啊!我们的胜利终于可以让全国人大胆的说出来、让后代人引以为傲了!国家重视,是有他的道理的:这场战争就是新中国重生的转折点啊!日本侵华的事实是国之大耻,虽然外交要进行,往来要继续,但也不能磨灭历史,忘记当年备受压迫的破败残像。我们要发展,更要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他还拿出了县老干局亲自送来的纪念章,说,“全国的抗战老兵都能拿上这个章,这是我们战斗过的证明啊!”
 
 

编者后记:
      苍苍白发,见证泱泱大国在战火中涅槃重生。
      年近期颐,仍将血海国耻于心头中弥留不散。
 
      七十年风霜雨雪,几多冬夏炎凉,回想那段历史,我们难忘战火纷飞中,房梁屋舍的轰然倒塌;难忘炮弹轰鸣下,江河破碎的怆然悲戚;难忘那段血泪交织的时光里,全国人民奋起抗敌的豪情壮举;更难忘的,是那岁月峥嵘中为国之崛起英勇奋战,流血流汗也在所不惜的战士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那些风起云涌的年代,是他们的主战场。是他们的血肉身躯,抵挡住了敌人的子弹,成就了新中国的风华正茂。
      岁月沉淀了那些伤痛,却沉淀不了那些遗留下来的抗战老兵们一颗仍然滚烫的心。他们救国于危难之中,在抗战中迎着刺刀发出怒吼,在枪林弹雨下险象环生。现在,他们有的已经与世长辞,长眠于新时代祥和的沃土,有的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刻画出斑驳时光的踪影,岁月沧桑,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尽管他们已经离去,或者年迈地走不动路,说不清话,但我们要记得,现在的和平安稳,是这些老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献鲜血换来的。 
      这就是杨老的一生,一个抗战老兵的一生。这一生,说不上辉煌,谈不了伟大,却在普通中刻画着不平凡,在平淡中书写着不简单。他奋斗了一生,最终等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这是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也是我们该缅怀的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愿我们不忘历史,不忘那些为了现在的美好付出了太多的抗战老兵,更不忘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愿我们在历史中沉淀,将老兵的精神继续流传,让他们的荣光继续大放异彩。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晓薇

责任编辑:疏万青天 最后更新:2016-03-16 09:25: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寻访抗日老兵:史定坤

下一篇:连65岁的老尼姑也轮奸,日寇兽行令人发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