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何应钦 与黄埔军校(下)
2018-01-10 17:14:02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点击:  复制链接

  五、何应钦在台主持黄埔军校纪念活动概要

  何应钦到台湾后,多次发起并主持台湾当局为黄埔军校相关事件召开的纪念活动。1954年6月16日其发表《庆祝军校三十周年》文。1955年3月13日出席并主持在台湾的当年棉湖战役参加者一百多人举行的“棉湖战役”30周年纪念会。1964年6月16日台湾举行黄埔军校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其发表纪念题词。1965年3月13日发起“棉湖战役40周年纪念活动”,主持纪念活动,并发行纪念特刊。1965年11月12日,台湾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其发表以《国父的军事思想》为题的广播讲话,盛赞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对于现代中国军事所起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并在台湾凤山陆军军官学校纪念特刊上发表《国父与本校》。1974年6月15日台湾当局举行“黄埔军校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其发表重要广播讲话,次日参加校庆典礼,并发表献词。1975年3月13日参加并主持“黄埔校友纪念棉湖大捷50周年纪念大会”。1975年4月4日蒋介石逝世,其恭敬挽联:“追随逾五十年,谊如部属,情若家人,两语忆亲题,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弥感深知蒙重任;哀思合亿兆众,世事方艰,大云顿远,全民勉奋起,团结自强,中兴复国,完成遗志慰公灵”。其后为台湾与海外黄埔校友敬奉为“黄埔建校”德高望重第一人。1976年6月16日参加黄埔军校建校52周年庆典活动。1977年6月16日发表题为《黄埔师生的时代使命》演讲,主持黄埔军校建校53周年纪念活动。1978年6月16日发表题为《黄埔精神内涵——以寡击众》的演讲,主持黄埔军校建校54周年纪念活动。1978年9月9日参加并主持有众多黄埔校友参加的“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大会”。1979年6月16日主持黄埔军校建校55周年纪念活动,发表《发扬牺牲精神为三民主义而战》演讲。1980年3月6日以91岁高龄视察凤山陆军军官学校。1980年6月16日在黄埔军校建校56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所谓“《当前革命军人的中心任务——巩固国家领导中心》”演讲。1984年6月16日出席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会并主持聚餐会,这是其参加的最后一次与黄埔军校有关纪念活动。

  六、何应钦亲属与黄埔军校

  何应钦在广州崛起后,以其“黄埔嫡系”中央军首领地位与影响,惠泽黄埔之亲属后人并不多。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有:

  何绍周(1906—1980),何应钦侄,其二哥何应禄之子。闻知堂叔何应钦在广东任职,遂由昆明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团长何应钦)排长,随部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作战。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三团副团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8 年获准赴日本留学,结识早稻田大学留学女生黄宁馨, 回国后结婚。1931年任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参谋。1932 年4月获准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旁听学习, 后获准以正式学员毕业。任税警总团教导总队(总队长黄杰兼) 副总队长,税警总团第一支队司令官。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所部伤亡惨重。1937年10月任陆军第一○三师(师长何知重)副师长,1938年7月任该师师长, 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6月17日叙任陆军少将。1940年9月任陆军新编第十一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 率部参加鄂西会战。1941年9月任陆军第八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1942 年3月任陆军第八十八军军长,率部驻防浙江金华、诸暨等地。1943 年1 月接郑洞国任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军长, 统辖陆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吴剑平)、第一○三师(师长熊绶春)、荣誉第一师(师长汪波)等部,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八军军长,1944年率部参加滇西远征战役, 猛攻日军据点松山, 遇日军顽抗,两月未下。1944年9月10日力克松山,是役所部伤亡逾八千人。1945年1月1日因此役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9月22日叙任陆军中将。后任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官, 第十九兵团司令官。1949年任贵州绥靖主任公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赴香港, 后经商破产。1980年11月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因病逝世。著有《第八军光复松山之役述略》(载于中国文史出版社《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下册)等。

  王文彦( 1902—1955), 贵州兴义县景家屯人,何应钦夫人王文湘之弟。1924 年春,王文彦到广州,由李烈钧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校本部办公厅服务员、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 团部副官等职。1925年4月任党军第一旅(旅长何应钦)第一团第一营排长,后与宋思一派赴广西执行招兵事宜。1925年8月任黄埔军校步兵总队第一营分队长、队长等职。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成立时,任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兼)第一师(师长何应钦)第一团第二营少校营长,先后参加两次东征作战。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后,先后任北伐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兼)部直属宪兵营营长,特务团上校团长,平定福建、进军浙江时晋少将团长等职。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官团教务处少将教官,同年5月该机构并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任附设军官团少将教官等职。1929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总务厅管理科少将科长,后任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副官处处长,1931年春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兼)副官处处长,兼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兼)部和前敌总指挥(何应钦兼)部副官处处长等职,随部参加对江西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第二次“围剿”作战。1932年4月任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参事(1938年9月免参事职),后兼任军政部直属特务团少将团长等职。1935年4月20日叙任陆军少将。1935年4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学习,1937年12月毕业。1936年10 月任改编后的第二十五军(军长万耀煌)第一四○师师长,该师无旅建制,直辖三个团,所部原为黔军王家烈部队,接沈久成任师长后,吸取过急做法教训,仅以少数随从任司令部职能主官,下属团以下主官均没动,实行较为温和慎重的统驭方式。因其与何应钦关系,该师武器装备被服逐渐补齐充实,即由原先丙种师升级为乙种师。1936 年12月西安事变时,编入“讨逆军”第十二纵队序列,率部参加围剿东北军与西北军的军事行动。该师后隶属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序列。抗日战争爆发后,所部奉命扩编为三旅六团之甲种师,统辖第四一八旅、第四一九旅、第四二○旅,全师员额10000 余人,率部隶属第八军(军长黄杰)建制,在华北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6月任第五战区第七十五军(军长周嵒)第一四○师师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在禹王山战斗中所部损失严重,伤亡达3000余人,部队撤退时溃散成两部分。其率余部1000余人至泗县,归并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统辖,整编为游击总队(总队长为李靖化、李祖明),1938 年秋才将所部归编于沙市地区。1940年7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兼)第七十六军(军长李铁军)副军长,兼任西安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后接宋思一任军政部第八补充兵训练处处长,主持在黔西、大方、毕节一带接收和训练新兵,陆续补充前线各野战部队。1942年1月任第二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第八十军军长,1943年6月袁朴接其任军长职。1944年4月任第八战区胡宗南部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期间率部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忻口会战、豫南会战诸役。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裁撤,一度赋闲在南京居住,后回贵阳暂住。1946年8月任由第三十七集团军整编的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第一副军长,1948年3月3日所部在宜川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其逃出重围返回南京。1948年11月任首都卫戍司令( 陈继承) 部副司令官,1949年初离职返回贵阳。1949年2月任设于昆明的陆军总司令部第六编练司令(何绍周)部副司令官,1949年6月任贵州绥靖主任(谷正伦)公署副主任,兼任湘桂黔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1949年11月随谷正伦等撤离贵阳,谷正伦在晴隆枪毙刘伯龙后,曾打算由其接任第八十九军军长职,其没有同意接任。后随谷正伦等赴昆明,再转赴香港寓居多年,1955年秋因脑溢血病在香港逝世。

  另外何应钦还有两个堂侄何绍武和何绍虞毕业于黄埔。何绍武1937年9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六总队步兵第六队学习,1939年1月毕业。何绍虞1937年12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步兵第十队学习,1938年11月毕业。

  七、晚年萦绕梦忆故乡山水

  何应钦晚年生活舒适悠闲,心情乐观豁达。他一生无子女,只过继其弟何辑五之女丽珠为后。其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贵阳结婚后两人感情一直不错,1978年4月王文湘病逝。何应钦在晚年仍持反共之思想,但他始终不赞成台湾“独立”,主张只有一个中国。他嘴里顽固坚持“三不”政策,事实上他曾多次拜托亲友,辗转了解家乡情况及祖茔安然与否。特别是其妻病故后,他更倍感凄清,乡情难免熬煎。他曾多次向人描述家乡泥凼山川名胜,久而久之,听的人头脑里都有了一幅泥凼山水图象。1980年4月何应钦90大寿时,著名国画家张大千根据他平日的描述,精心画了一幅《泥凼风景图》作寿礼相赠。在众多华贵显耀的礼品中,他唯独珍爱这幅家乡山水图。八十年代中期,贵州省有关部门拍摄了一部以兴义风光为题材的录像电视,通过各种渠道送到何应钦身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看后感慨良多。他常将家乡人带给他的照片拿出来翻看,目睹照片熟悉的景物,看着泥凼、风波湾、石林,联想起童年与伙伴们在山涧田野嬉戏玩耍情景,看到大山中向外延伸的羊肠小道,何应钦当年就是从这里只身一人,踩着这条小路,到兴义求学,然后走出兴义,走出贵州,登上了现代中国政治军事最高舞台。其晚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渴望见到故乡亲人。年愈高,情愈切。

  晚年何应钦举止严谨,言语温和,注重养生之道,几乎任何情况下,未见其动过肝火,发过脾气。何应钦95 岁时,台湾当局专门为他成立了“何应钦上将九五寿诞丛书编辑委员会”,拨出专款为他出版了丛书12册。

  集黄埔军人荣耀辉煌至尊的何应钦将军,于1987年10月21日上午因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12月1日其遗体移台北三军大学举行公祭,蒋经国特颁“轸悼勋耆”,当天安葬于台北县汐止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特勋区。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21-08-06 10:48: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何应钦 与黄埔军校(上)

下一篇:淞沪抗战中的 黄埔名将夏楚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