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前酝——民国陆军四校同学会(上)
2017-02-04 09:23:29  来源:寸丽香 天下黄埔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近代史权威蒋廷黻先生曾说:“要研究近代史,必先研究中国史,尤其中华民国近代史,必先研究保定军校史。”保定军校1期毕业生李宗黄,曾是云南陆小、武昌陆军中学毕业生,他曾奉孙中山之命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作为筹组人、参与者及记录者,将中国军校史上的民国陆军四校来龙去脉作过完整记录,在此对其记录及其他史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所谓陆军四校同学会,系指逊清末年清廷在全国各省设立的陆军小学堂,第一、二、三、四所陆军中学,清河、南京两所陆军预备学校,以及保定军官学校在内,所共同组成的革命联谊团体。

1916年前后,为更好团结全国革命武装力量,彻底进行反袁护国斗争以及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孙中山决定借助清末陆军学校的军事人才来增强革命力量,亲命面授委派李宗黄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会员包括上述各军校所有毕业和肄业的精英骨干。经李宗黄等人努力,其中的上海陆军四校同学会和广州陆军四校同学会的工作卓有成效,为后来黄埔军校成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保定军校出身的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大力扶持“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系以“黄埔军校同学会”团结自固。蒋介石意识到军队中派系林立,甚至产生对立,必成中央心腹之患,遂以禁止军中有分散组织为由,除“黄埔军校同学会”外,禁绝军队中同学会、同乡会等组织。但“四校同学会”存续到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并入“黄埔军校同学会”。

据民国陆军四校同学会筹组负责人李宗黄回忆,他是“奉国父(孙中山)命,筹组学会”,“在民国五、六年间,奉国父命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意在把全国陆军四校同学,纳入革命,练成一支劲旅,推翻北洋军阀,缔造三民主义新中国”。他认为,在开国建国北伐驱寇的伟大时代,应集合全国军人精英,作总体战、全面战之任用,始能收到千古未有之奇功。孙中山计划将陆军学校人才纳入革命阵营,真是天经地义,恰逢其时。

首先,在中国第一重镇上海,组成上海陆军四校同学会,由1918年2月23日起,至1927年止。后来,在革命发源地广州,成立广州四校同学会,由1922年6月20日起,延绵至1949年广州解放,始告完全停顿。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成立南京陆军四校同学总会,从1914年3月15日起,至1929年4月5日宣布取消,并入黄埔军校同学会,统一办理。

现将民国陆军同学会概况简介如下:

上海陆军四校同学会

一、从无到有,发起成立。
     陆军四校同学会的发起,完全是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意旨,时在1916年7、8月间,李宗黄任云南都督唐继尧的代表,驻在上海,联络各方共同讨袁。4月,孙中山先生自日本回国后,李经常到他的上海寓所访谒。约在这年七八月间的一天,孙中山曾说:“我们中华革命党,经过这一次的革新以后,组织更趋严密,阵容益为坚韧,你身为中华革命党的军事委员,当然晓得很清楚,无须我跟你多讲。不过如果以演戏作比方,我们的党,如今是生旦净丑俱全,唯独武行比较脆弱。当革命运动初起之际,我们是用会党作基础,会党冒险犯难有余,组织和纪律则太差。后来用了革命知识青年,则又勇敢豪迈擅胜,而军事知识不足。辛亥革命时运动新军和杂牌军队,收效亦属有限,很难符合理想,你们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受过严格的完整军事教育,参加同盟会和历次革命的,为数实不在少。你应该负起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追随我们从事革命,如果能由保定军校的学生组成一支劲旅,把袁世凯的北注军阀全部推翻,缔造三民主义的新中国,岂不是件伟大的事业吗?”

根据这一训示,李宗黄便把保定军校1、2期已经毕业,第3期正在肄业的同学,约略一算,将离开学校、参加历次革命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学略去,光是这3期保定同学就有3000人左右。同时,保定军校继续开办,同学人数还能逐渐增加,这真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孙中山得知这一结果,分析道:“保定军校学生的来源,都是各省陆军小学招收的优秀知识青年,未入学以前就已经中秀才、中举人的所在多有,尤其规定每省每县至少选拔一名,地域的分配非常平均、影响力当然相当的大。陆军小学3年毕业,再经过两年陆军中学半年入伍生,两年保定军校的严格训练,堪称文武兼备的军事人才。何况同学之中分子极为单纯,绝大多数富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均有不少人参加,其中1期学生因反抗校内不合理措施,迭次发动风潮,曾引起北洋军阀对保定同学的嫉视和排斥,当断定保定军校学生必可重用。”

经过对保定军校学生仔细分析后,当即决定把各省陆军小学、全国4所陆军中学、以及预备学校一概包括在内,作一个综合的组织,使革命思想贯通其中。此后,李宗黄便开始在上海联络同学,邀到吕超、臧卓、向育仁、吴本景、范承昌、张定璠、张文白、黄伯樵、高元弟、杜伟、沈应时、钱振荣等20余位,开过几次会,起草章程,决定“陆军四校同学会”宗旨是“联络感情、研究学术、提倡武德、效命国家”。所谓效命国家,当然就蕴涵着从事革命的主旨在内。组织方面,采集体领导制,设理事3至5人,总干事1人,秘书、调查、联络3处主任各1人,书记若干。

会章规定,各地凡有同学10人以上即设立同学会,经费则由各地发起同学自由义捐。并决定会址暂设上海法租界西门路润安里8号李寓,即李宗黄在上海住所,后李宗黄回滇任职,改在法租界霞飞路上三元坊吴寓,即总干事吴本景家里。

会章有两条最重要注解:“注一,本会因同学一律平等,不采会长制,而采理事制。注二,现在时局不靖,本会行动,以暂守秘密为主,俟时局稍定,再行公开活动。”从这两条注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陆军四校同学会实际上是很重要的革命团体之一。她跟领导国人讨袁护国护法的中华革命党,确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陆军四校同学会最初筹备期间,前后历时一年半以上,直到1918年2月23日,李宗黄再次奉唐继尧的命令访问长江三督,赴沪晋谒孙中山先生,并且已从日本考察地方自治回到上海,方始在李宗黄的上海寓所正式举行“陆军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到会同学共34人,即席推定李宗黄、吕超、臧卓为理事,吕、臧两位同学复推李宗黄为常务理事,另推总干事兼秘书处主任吴本景、调查处主任范承昌,联络处主任黄伯樵,并且聘请高元第为秘书,经常驻会办公。其中因吴本景总干事在银行工作,家住上海,所以在李宗黄及其他人离沪期间,以吴同学所致力会务者为多。

经费筹措,除了发起同学各掏腰包,量力捐献,在发往各省的成立同学会通知之中,以四川、湖南两省的同学反应最为热烈。因为川湘两省籍同学较多,且在北洋军阀势力范围之外,环境比较自由,同学地位也较高,经济宽裕的缘故。例如四川邓锡候、田颂尧、刘文辉三位同学,都捐了不少钱。

困难的是联络同学的工作。1918年后,北洋军阀气焰嚣张,长江以北为其势力范围,同学中有的早离军校且风云际会,位居要津,也有初出茅庐到处碰壁而彷徨无主者,加上军阀割据,列强逞凶,全国根本无法联络畅通,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之艰难甚至不如清末。同学会初步工作仅在上海附近和西南各省入手,花了一年功夫,方始联络了百余位同学。幸亏李宗黄为唐继尧外派代表而常在华南、华东及西南政军两界奔波,获得机缘播下到处联络同学的种子,方使陆军四校同学会渐次奠定强固基础。

1917年,孙中山和唐继尧为使护法运动早日竟功,决定联直倒皖,分化北洋军阀。不久,李宗黄又奉唐公之命访问长江三督,沿途顺便和各地同学联络,凡是四校同学愿往长江以南各省服务,或长江以南各省当局需要四校同学为助者,同学会可负责居间介绍。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后,不断有同学到上海会所探访。

会里有人手,也有经费,于是四校同学会尽量多做服务工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广西李宗仁、湖南唐生智,这两位同学的老太爷因为避乱搬到上海来住。四校同学会获讯立刻前往谒见,并且时予招指。其他类似情形,也往往如是办理,所以四校同学都认为本会可资依赖,加入同学也越来越多。

二、创办会刊《武铎》宣扬革命。
     四校同学会的实际任务既在于引导全体同学,共同从事革命大业,同学会负责人决定办份会刊,作为宣传革命的喉舌。几经商议,决定创办《武铎》杂志,推举李宗黄为社长,负责主持,请高元第、钱昌荣负责编校之责。

《武铎》杂志创刊号编印之前,李宗黄到上海莫利爱路29号谒见孙先生,他向孙先生报告何以要创办这个杂志,以及它所将负的使命与任务。同学会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当时北洋军阀的势力正弥漫全国,连穷乡僻野外的小茶馆、鸡毛店,都挂上了“休谈国事”的警告牌,倘若大张旗鼓,公然宣传革命,很显然,《武铎》杂志势将不能出上海一步,办这个杂志的效用也将大打折扣。

孙中山先生指示其中的宣传之道,认为与其高呼口号,不如旁敲侧击,发人猛醒。根据这一指示,李宗黄等人便跟同学会几位同志厘定宣传方针,研讨编辑计划,决定先着手撰述世界各国的革命事迹,用以振奋各地同学的爱国精神,然后假以时日,到环境许可之期,方始倡言革命无忌。在孙先生的亲自指导之下,《武铎》杂志创刊号问世,创刊词是李宗黄主笔撰写,主旨在阐扬发挥“四校同学会”成立宗旨。创刊号还刊发了李宗黄所撰《美国革命史》一文。

另外,《武铎》杂志创刊号还刊发了一篇万众瞩目的杰作,即我国兵学权威,四校同学由衷钦仰的蒋百里大师所作的《军制论》,就纯军事学观点抒发其独到的心得和精辟的议论。还有刘文岛同学大作《民兵论》,以及臧卓学长所撰《万里征骖录》,吴本景同学写的《第四中学史》。这本新发刊杂志之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在当时确是无与伦比。

可惜,因经费等原因。创刊号只印了500本,一半分送,一半为同学索去,转眼之间所存无几。由于这次《武铎》宣传的意外成功,李宗黄特地引领吴本景、黄柏樵两位同学谒见孙中山先生,面陈种切。那一天,孙中山非常高兴,当面勉励,以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同学会为革命前途共同奋斗!吴本景、黄伯樵这两位同学,见过孙中山后极其振奋,受了莫大的感动,接下来便几度开会,研讨《武铎》杂志应该如何再接再厉,继续鼓舞革命精神。当时约定,从《武铎》杂志第2期起,除增加世界各国革命事迹的报道,每期发表一篇“名将事略”,初选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等震古灼今的名将,由臧卓和李宗黄执笔,轮流撰述。1917年6月,张治中在《武铎》杂志上发表《改造国家与改造军队之商榷》,署名张文白。

可惜,后来,《武铎》杂志终因人手不足,办到第2期便宣告停刊。

三、助党卫国,黄埔招生。
    从1916年元月,李宗黄为首义护国,奉唐继尧之命抵沪,到1927年止,前后12年间,他以上海为活动中心,曾4次回云南,3次去广东。赴日本考察暨赴苏、赣、鄂三省各为1次。1925年至1927年,足有两年多时间驻上海,12年间始终以住上海时候居多。上海也一直是陆军四校同学会据点,它不断为同学会和同学的前途努力。四校同学会对外行文,一概以李宗黄和总干事吴本景同学的名义出之。李不在上海时,会务则由吴本景、黄伯樵两同学不辞劳瘁,纯尽义务地为同学们服务。更为孙中山的革命大业略尽绵薄。例如,上海四校同学会曾全力协助陈果夫、陆福廷两位同学为黄埔军校办理招生事宜,一直持续到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光复京沪,将北洋势力彻底清除时为止。当时,从事这一带有秘密性质的工作,极可能会危及身家性命,充分表现了同学会骨干冒险犯难、仗义勇为的军人精神。

来源:《黄埔》杂志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21-08-06 16:39: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点将》第二十一期:邱清泉率部歼日本"钢军"5千人

下一篇:黄埔前酝——民国陆军四校同学会(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