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遗址寻访⑦】城南庄:坚强堡垒 前进阵地
2017-09-23 15:29:2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张晓华  点击:  复制链接

图为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本报记者张晓华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晓华

  阜平县城南庄镇,一座掩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秀美小镇。70余年前,作为晋察冀抗战的核心地带,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曾在这里驻扎;《人民日报》前身——《晋察冀日报》在这里发展壮大;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在这里印刷……70余年来,城南庄的故事被久久传颂。

  盛夏时节,记者从阜平县城南行20公里,首站来到了位于城南庄镇城南庄村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北依菩萨岭,南临胭脂河,掩映在苍松碧草之间,显得宁静而庄严。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不仅是华北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前沿阵地。在纪念馆正前方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块青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39年亲笔写下的“抗日模范根据地”几个大字,足见这片红色土地的重要地位。

  步入展馆大厅,一组青铜人物群雕映入眼帘。冲锋的姿态,坚毅的神情,再现了晋察冀军民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场景。90岁的老党员赵进英告诉记者,阜平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这里成立,阜平成为华北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最早的县。“俺们这儿地势险,老百姓觉悟也高,有群众基础,所以边区的中心就设在了这儿。”

  赵进英1937年参加革命,14岁入党,曾任妇救会主任,带领大家为八路军送水送饭、掩护伤员、缝衣做鞋……“我小时候是儿童团长,带着村里半大的孩子们放哨、送鸡毛信,还帮着八路军战士埋过地雷。后来入了党,党支部开会都是在晚上,通知时互相也不说话,拽拽衣角就是暗号。”谈起抗战的艰难岁月,老人仍难掩激动之情。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当地军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建立起了牢固的抗日堡垒。“鬼子隔三岔五就来扫荡,来了就抢粮食,运不走的粮食要么烧光,要么祸害了。大家饿得没法儿,就摘树上的枣和树叶吃。八路军那时候也缺吃少穿,可为了不和老百姓争粮食,还规定村子附近的枣和树叶禁止部队采摘。你说,这样的军队让咱豁出命去也值啊!”

  纪念馆北部,便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创建,11天后迁至阜平,先后在县城、城南庄一带工作战斗达十年之久。

  旧址前院矗立着聂荣臻元帅铜像,后院则是3排21间土坯房。“以前这里是司令部时,我们来开过会,还看到过聂老总,他很瘦很高,特别精神!”赵进英激动地说,“后来毛主席也来过哩!”

  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城南庄,并亲自起草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如今,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当年的宿办室仍保存完好。

  1937年12月,《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县城创刊,原名《抗敌报》。为了便于隐蔽和游击作战,报社1939年转移到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79岁的王士亮老人如今就住在报社旧址对面的院落里,院里的两间平房当年就曾是报社工作人员的宿舍。他告诉记者,当年报社搬来时,马兰村识字的人还不多,但大家知道,村里来的这些人,办的报纸能“杀敌”。

  在晋察冀日报社旧址,记者看到这样一张公证状:“现本社因必要移动,该项厂屋自今日起不复使用……厂屋所用的公家钉子木46颗,应由本社依法报销……”王士亮说,这是报社来马兰村的第一年,在秋季反扫荡撤走时,给马兰村农会留下的。当时报社印刷厂从占地到木料,都是老百姓提供的,所以在撤退前,哪怕一颗钉子都要还清。这一纸公证状,也赢得了马兰人对报社的信任和尊敬。

  对于亲如一家的报人,马兰人也回报了满腔热血。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那是初冬的一个早上,刚下了小雪,鬼子就进村了,抓了五六十人,逼问报社转移到哪儿,印报设备藏在哪儿。鬼子先后杀害了19位乡亲,但大家都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说。”

  正是有了马兰人的拼死守护,《晋察冀日报》才从刚来时的几十人发展到300余人,在敌人的战火硝烟中,创造了“用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1944年,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在这里印刷出版,共收录毛泽东著作29篇,约46万字,被聂荣臻同志称赞为“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为传播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如今,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马兰村静静地矗立在铁冠山下、胭脂河畔,生机盎然。而这段跨越了70余载的生死情谊,正如那青山绿水,悠远绵长。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23 15:30: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遗址寻访⑥】冉庄:冀中平原的抗战创举

下一篇:【抗战遗址寻访⑧】 白洋淀:千顷苇荡摆战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