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灵丘抗日前线工作了近三个月。 创办特种外科医院 1937年9月底,白求恩在美国洛杉矶听到中国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表示要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1938年1月8日,白
来源:文史月刊 作者:高凤山
2023-01-29 10:37:23
白修德(1915—1986年),本名西奥多·哈罗德·怀特,美国犹太裔记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时代》周刊驻中国特约记者,采写了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白修德是中国抗战重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1946年,他和贾安娜合著《中国的惊雷》,反映抗战时期较为真实的中国,轰动一时。斯诺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具备了真正的宽度和深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荆晓燕
2023-01-25 13:54:13
抗日战争期间,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独有偶,在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远道而来援助中国人民的,还有奥地利医生傅莱。这位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加入中国国籍的医者,以其毕生的精力、全部的热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赤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医疗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张 石
2023-01-02 10:42:51
1934年的郁达夫 如果郁达夫作为政治部的代表,墨守政治部的一切外国人不得到前线的禁令而拒绝了史迪威,那么美国的经济援华就有可能晚一段时间甚至没有。今天看来,可以说是郁达夫成就了史迪威,也为他自己的这趟台儿庄劳军之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战时期美国大规模经济援华,与一个人有着联系,这个人就是郁达夫少将。因他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报
来源:团结报
2022-12-30 09:14:26
1938年,中国共产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方针的成果,不仅设法争取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同时也把目光转向东方。朱德代表中共向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提出,希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终于促成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的组建。他们历经艰险,于1939年2月来到延安和华北,竭尽全力地进行医疗援助,有的队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中国的大地。印度援华医
来源:《读者报》 作者:刘静
2022-12-20 10:46:00
在65年前的今天(1957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前印度抗日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博士在北京病逝的消息。爱德华(1886—1957)是抗日战争时期印度援华医疗队的队长。他曾经参加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击德、意法西斯。1938年,他带领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抗日前线,协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的侵略。他晚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田磊
2022-12-20 09:57:53
1939年,甘扬道、贝尔、杨固和富华德(从左到右)从英国利物浦启程来华时在船上的合影 甘扬道原名扬托·卡内蒂(Ianto Kaneti),是保加利亚共产党员。1910年2月甘扬道出生在保加利亚中部地区卡赞勒克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索非亚大学医科专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有着国际主义精神的甘扬道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参加保卫马德里的国际纵队,投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于海龙
2022-12-19 16:16:18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600余名国际友人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直接参加了抗战相关工作。当时活动最频繁、影响最大的国际友人,是在陕北的外国新闻记者和作家。为收集我党领导的抗战信息,掌握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宋庆龄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人介绍到陕北。这些记者写出了诸如《红星照耀中国》等一系列著作和报道,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
来源:陕西日报
2022-12-15 11:44:18
白求恩战地手术室纪念馆 河间位于冀中平原腹地,战略位置险要,曾为冀中抗战主战场,1939年4月23日至25日,贺龙师长指挥120师在河间齐会村歼灭侵华日军吉田大队700余人,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范例。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就在贺龙指挥作战之时,距离战场仅有3公里的屯庄真武小
来源:沧州日报
2022-12-14 15:03:40
在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2月,在日军腥风血雨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二十多名留驻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以崇高的人道主义与献身精神,冒着危险与困难,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将南京城西部的一块地区宣布为国际安全区,接纳与救护了二十多万中国难民。其中有一位美国女性,更以满腔热情与整个身心,对中国难民进行了卓有成效
来源:文史e家
2022-12-13 15:51:38
△史沫特莱与朱德 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规格最高的革命公墓,能够安葬在这里,对逝者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也是对其一生的肯定。在这个公墓里,安葬着一位被称为中国人民之友的美国作家,她就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一位同情受压迫者的美国人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全家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佳
2022-12-09 14:58:21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是中国人民所熟悉和敬重的国际友人。1910年10月10日,柯棣华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绍拉普尔。好家风塑造了他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性格。1928年,他考取了当时最有名气的大学之一——浦那德干学院,开启了他学医的历程。1932年,他进入印度建校历史悠久的孟买格兰特医学院学习,于1936年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石志刚
2022-12-03 16:34:33
淘一件文物,学一段历史。在我博物馆里藏有一套原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贝德士的材料,一份是贝德士主编的《西文东方学报论文举要》,一份是贝德士的信函,下方有贝德士签名的回复。 贝德士是南京大屠杀重要的经历者与见证人。1897年5月28日出生于美国的俄亥俄州。19岁时毕业于美国的哈莱姆大学,随后去英国攻读历史,因欧战又去美国军队服役。欧战结束
来源: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2022-12-01 16:43:37
为中国抗战作出伟大贡献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傅莱,与白求恩、柯棣华大夫一同安息在河北唐县的晋察冀烈士陵园里。傅莱墓两侧有一副挽联——辗转万里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是对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中肯评价。 义无反顾投身中国革命事业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吞并奥地利后实行排犹政策,下令逮捕、屠杀奥共党员和爱国志士。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赵航怡
2022-12-01 09:37:59
△罗生特与刘少奇、陈毅犹太裔奥地利人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1939年冬季抵达上海,经汉斯·希伯、沈其震介绍赴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参加战地救护,先后在华中、山东和东北解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他历任新四军军部和八路军山东军区医学顾问以及东北人民解放军纵队卫生部部长,被陈毅赞誉为活着的白求恩。从纳粹集中营到新四军军部19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志
2022-11-29 10:05:39
“我对他们是身体保健,他们对我是思想保健” ——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
开栏的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外国知名人士来到中国后,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从理解到认可,从同情到支持,在强大力量的感召下,有的人留在了中国,有的人为让外部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而呼号,有的人督促本国政府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本期开始,学习时报开设被中国共产党感动的外国人栏目,介绍他们的事迹。马海德是一位美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娜
2022-11-28 14:21:09
△拉铁摩尔一行在延安访问时与领袖的合影,左三为拉铁摩尔欧文·拉铁摩尔(1900—1989)是著名的汉学家、蒙古学家。作为一位著名的中国通,他在中国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并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1937年6月,拉铁摩尔一行赴红色圣地延安访问,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他的影响却是终身的。这次访问,不仅让他真正理解了中国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袁剑
2022-11-28 10:20:34
严斐德(1903—1955),1903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开明的犹太人家庭,后随父母迁居到维也纳。严斐德是他的中国名字。他于1939年来到中国支援抗战,从此与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国际主义战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政治热情,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严斐德也不例外。1923—1929年,严斐德在维也纳大学学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少东
2022-11-26 16:29:19
1939年,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红色中国内幕》(又名《续西行漫记》)在纽约出版,书中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故事,为许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视角。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海伦同斯诺一样,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支持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魏雪巍
2022-11-26 11:30:22
△抗战期间,傅拉都在湖南傅拉都是波兰人,不仅是医生,还是一位外交官,通晓波、中、法、德、俄、英等多种语言。在其富有传奇的一生中,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好医生傅拉都1910年6月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重视教育,傅拉都19岁时,便考入了华沙大学法律系,但他显然更喜欢学医,于是来到法国巴黎大学,希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左凤荣
2022-11-24 10:12: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替换成@)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