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2020-05-10 21:1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批判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座谈会”学者发言

  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等8家出版社200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针对日本政府纵容“编纂会”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事件,4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集历史专家学者共30余人进行座谈。这里选录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刘述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桧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汤重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阶琦、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罗焕章、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李良志、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何仲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林晓光、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研究员林治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章伯锋、张振昆鸟、曾业英、姜涛、曾景忠、雷颐、居之芬、卞修跃、刘萍等人的发言。

  [全文]

  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二律背反 王真

  内容提要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呈现类似二律背反的特点:一方面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抗日战争和创建联合国等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提高的有限性和表面性,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看来只不过是给了中国一个“礼节性”性的位置。这种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的矛盾与罗斯福的对华战略有直接关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中国自身因素,即中国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不足,以及中国在事实上没有摆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中国人民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地位还是西方大国出于其战略利益的一种给予。只有完全排除这种“给予”因素,中国才能真正获得大国地位。

  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大国地位

  [全文]

  英国对国联会议审议李顿报告书的态度 张北根

  内容提要在国联会议召开前,英国确定了对李顿报告书的态度:赞同国联通过报告书;赞成报告书的意见,即“满洲”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模糊地表示不承认“满洲国”,但不承诺永远不承认。在国联会议审议李顿报告书期间英国的态度经历了从“袒日抑中”到对日让步、到基本主持“公道”的变化。英国的远东政策──积极维护和扩展在中、日的贸易利益和避免对日战争,是英国在国联会议上审议李顿报告书时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英国国联会议李顿报告书态度

  [全文]

  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 黄道炫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1942年缅甸战场上中国方面两个主要指挥者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史迪威在缅甸战役指导中,过多强调进攻,没有注意到战场的实际情况,造成中国军队分割使用,疲于奔命,处处为英军堵漏洞的恶果。其在战略指导及具体指挥上的错误使其应负主要责任。蒋介石虽对缅甸作战有一些正确设想,对史迪威的错误指导也作过一些抵制,但在战役中、后段,因惧怕开罪美国,放弃指导责任,迁就史迪威的错误指挥,也有一定责任。文章还对远征军的总兵力及伤亡情况作了具体考证。

  关键词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中国远征军

  [全文]

  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中的宋子文 陈永祥

  内容提要抗战期间,中美两国成了并肩作战的盟友。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制度和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之间的合作充满着摩擦与冲突。蒋介石、史迪威矛盾便是这些摩擦与冲突的反映。蒋史矛盾自初发到终结,历时两载半,最终以史迪威被召回国得以解决。宋子文则以蒋介石驻美“私人代表”兼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双重身份,自始至终介入了这一矛盾的全过程。正是他,成功地同美国方面接洽,使史迪威很快被派赴中国;也是他,每当蒋史矛盾激化时,都旗帜鲜明地站到蒋介石一边,出谋划策,迫使美方让步,并最终促成史迪威离华,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关键词 宋子文蒋介石史迪威中美关系

  [全文]

  评日本当代历史修正主义 王希亮

  内容提要从80年代初开始,日本掀起了一股否认战争责任、拒绝战争反省和谢罪赔偿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到90年代,这股逆流越发泛滥,并同日本政府、议会、执政党的部分高官、财界人士及右翼势力沆瀣一气,形成了一股在不同程度上干预朝政、影响民众、改写历史的政治力量。本文从历史修正主义产生的政治社会背景切题,评述了各历史修正主义团伙、派别的理论观点及其实质,揭示其在各类社会活动中的表演,进而把历史修正主义的真实嘴脸暴露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日本战争责任历史修正主义

  [全文]

  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 〔日〕亻表义文笪志刚译

  内容提要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在将其编写的预定于2002年使用的初中教科书交付文部省审定之前,特别编写了《国民的历史》一书作为教科书的宣传。该文对“编纂会”人为地制造《国民的历史》的“畅销”以及为此煽动国民运动的缘起、经过、现状和所谓“国民运动”的本质等进行了披露和分析。《国民的历史》一书对日本年轻一代历史观形成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和对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的危害是严重的。但是,编纂会所从事的逆历史而动的运动前途是渺茫的,其违背民意的举动必将受到严厉的批判。文章还同时介绍了与编纂会做斗争的进步运动及组织,号召进步的有识之士坚决抵制在教科书问题上的逆流。

  关键词教科书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国民的历史》国民运动

  [全文]

  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日〕今井勉著王希亮编译

  内容提要作者以新闻记者的敏锐目光,对“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公民”、“历史”两册教科书的内容予以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类教科书是战争时期《国史》亡灵的再现,并围绕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战争犯罪、日本同周边国家关系、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批驳了“编纂会”教科书中的谬误,同时,针对日本民众中关于战争认识的某些模糊观念,予以了说理式的释明。

  关键词日本战争观历史教科书

  [全文]

  “编纂会”的教科书是如何被审定合格的 〔日〕上杉聪王继红编译

  内容提要由“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缺陷甚多,虽经3次修改,但其实质并未改变。在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声中,该书居然被通过了。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责任。认为,文部省给“编纂会”3次修改机会,是为“通过”而进行的审定。同时,以森内阁为首的政府部门和政治家们作出了诸多特殊的努力,也为“编纂会”教科书审定合格开了绿灯,最终致使如同装甲车、战车一样的“编纂会”教科书通过了审定。而一旦孩子们使用这样的教科书,后果将非常危险。

  关键词“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教科书

  [全文]

  日本12团体呼吁书——不能把否定宪法、踏上国际孤立道路的教科书传授给孩子们 译者王继红

  由“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成员执笔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文部科学省公布审定合格,可供社会选用了。虽说该教科书的送审稿根据文部科学省审定要求对部分内容已做出修改,但贯穿全书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第一,把亚洲太平洋战争称为“大东亚战争”,不承认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将其作为解放亚洲而进行的战争来加以肯定美化;对吞并韩国和统治殖民地的事实不但不反省,反而将其正当化;无视“从军慰安妇”的事实,就连世人皆知的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片面地予以否定。

  [全文]

  评介俵 义文先生的新著——《彻底剖析危险的教科书》 步 平

  今年2月27日,即在日本文部科学省4月3日对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做出审查合格意见前一个月,?义文先生出版了他的新书──《彻底剖析危险的教科书》。①这部专著对日本的教科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现行教科书的“改恶”的原因,对右派组织“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的活动及日本政府在教科书问题中的责任等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这是日本进步学者对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冷静深刻的思考,也是声讨右翼势力掩盖侵略战争责任的行为的檄文。

  [全文]

  《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时间考 陈标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曾发出《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而关于这份通电的发出时间,现在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即最常见的说法是1940年3月15日。例如:《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一个注释写道:“一九四○年三月十五日,我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新四军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率所属全体将士发出了讨汪救国通电。”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在通电标题下注明时间为“一九四○年三月十五日”。

  [全文]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人员名单考 田克敏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组织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当时文艺界的整风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后来中共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毛泽东在座谈会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是解决文艺工作者的文艺观、文化观问题的教材,而且也是一般地解决人们的人生观与方法论的教材,确定了中共以后关于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究竟有谁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见诸报端和著作中的名单却有不同。笔者案头就有4种著作中列有名单,逐一读来,发现出入还不小,很有细究一番的必要。

  [全文]

  “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许书宏张连红

  5月12日至14日,“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港台及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地80余名代表汇聚南京师范大学,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来纪念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挺身保护和救济成千上万名南京妇孺难民的美国友人。这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联合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美国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等单位团体对本次会议也给予了积极协助。

  [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2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1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