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1期
2020-04-12 14:5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抗战前期国共两党共建一个“大党”的谈判 习五一

  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联合承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在抗战前期,国共两党为寻求第二次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国民党试图“消融”共产党,而共产党也试图“改造”国民党。意识形态歧异的两党,一度令人惊异地试图共建一个“大党”。1937年至1939年,两党相继提出各种组织结盟的方案,终因立场差异巨大,沟壑难填,谈判未能达成协议。然而,这毕竟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

  [全文]

  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探讨 陈瑞云

  1927年至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被当政的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视为叛逆,无合法地位。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年,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时期,国民党是否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对此,学术论著中有“承认”、“实际上承认”两种说法,前者有所本,后者有分寸。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的概括不易使人了解底细。在中国抗战史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有必要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进行较为具体的探讨。

  [全文]

  对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前中共中央路线策略的两点看法 金再及

  在局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面临着策略转变的问题。对国民党来说,是从攘外安内政策转变到联共抗日政策;对共产党来说,是从关门主义转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中心是一个,即从两党对立的国内战争转变到联合抗日。总结这一段两党策略转变的经验教训,不仅对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推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我准备就对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前这一历史阶段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前史学界存在的不同意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全文]

  究竟是谁说服了谁?——关于1936年延安会谈结果的再探讨 杨奎松

  西安事变距今已有59年,仍有不少谜没有解开。这里面有些谜确是因为年代久,史料缺,当事人亡故,以致死无对证,弄不清所以然,比如至今仍为许多人所关心的蒋介石于事变期间在西安如何承诺,他对周恩来说了些什么之类。但有些谜却纯粹是因当事人误忆错记,后来者望文生义,亦步亦趋,衍生出来的东西,比如所谓张学良促使中共实行“逼蒋抗日”之类。

  [全文]

  犬养毅的“和平”试探与“五一五”事变 李吉奎

  1932年5月15日,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刺。现职首相被杀,在日本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个“五一五”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内阁和军部在侵华策略上的分歧密切相关。本文拟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就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作简要的论述。一、九一八事变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法西斯势力开始出现。日本国内也出现法西斯组织,并且越来越多。起初影响最大的是“犹存社”,它是在1919年由北一辉、大川周明等组织起来的。

  [全文]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政略方针之探析 丁则勤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迅速发展为全面的持续的侵华战争。本文试图从自七七事变至日军侵占南京前后日本侵华政略的角度,对这一变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对国民政府从诱和政策到不以之为对手政策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帝国主义采取速战速决的进攻方针,企图“一击亡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从准备对苏作战出发,曾表示:“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全文]

  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 苏小东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以极其弱小的实力与数十倍于己的日本海军进行了顽强的拼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战果,但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因此,当时指导海军抗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得失,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一日本,这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自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后,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最初几乎都是海军制胜的战争。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海军,倚重海军实施“大陆政策”。

  [全文]

  国共两党军队协同作战之典型一役——忻口战役之研究 马仲廉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正规战与游击战在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在抗日战争的整个阶段都存在着。在战役上的相互配合,主要表现在战略防御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中的太原会战,尤其是忻口战役更为典型。忻口战役不仅有战役上的密切配合,而且有战斗上的紧密协同,还出现了共同制定作战计划,两党军队相互指挥的团结局面。这一战役,是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典范。

  [全文]

  论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张业赏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主要由共产党军队担负,但也有一些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作战。如何评价国民党军敌后战场作战,史学界认识尚不一致。本文拟就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概况作些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标志着山东全部变为敌后。从此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军始终是山东敌后的一支重要力量。坚持在山东敌后的国民党军的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全文]

  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划分的演变》一文的补正 戚厚杰

  《抗日战争研究》1995第1期刊载了房列曙、胡启生先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区划分的演变》一文。据笔者所知,这是近年来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较全面介绍抗日战争中战区演变的文章,可喜可贺。但由于作者掌握史料欠缺,文中有一些疏漏、不确或失实之处,现择要予以补正。一、战区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划分的作战战略单位。战区的作战区域、所辖军队和任职长官变化大,文章在叙述其演变时存有以下不确之处:

  [全文]

  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黄立人

  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史上特殊的、重要的辉煌篇章,它对于战时大后方的工业乃至整个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争取抗战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战时大后方工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战时大后方所在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是近代中国交通最困难、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幅员辽阔的地区,近代工业虽有萌芽,重庆等通商大埠虽有最初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工业资本微弱,工业规模狭小,工业结构畸型,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尚处在工场手工业的阶段。工业基础的薄弱决定了工业科技的落后。

  [全文]

  法币政策与抗日战争 姚会元

  抗日战争前的1935年,国民政府对币制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实行法币政策,直接有助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准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维护法币,对坚持抗日关系甚大。本文拟就法币政策与抗日战争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一、国民政府发动法币改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日军占领东北全境,使中国1/8的领土,3000万同胞沦于其殖民统治之下。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外贸相对发达的地区,它被日寇所占,中国等于被夺

  [全文]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改造 傅建成

  对旧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与恶习进行根本性的改造,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健康合理的婚姻制度,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注视。本文仅就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此方面的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环境是广大的敌后农村。在这样的区域中,封建的婚姻制度一般都占着统治地位。

  [全文]

  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构想 李金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华北、华中及华南等19个省的广大地区,建立了19块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抗日根据地犹如插在敌寇后方的一把尖刀,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并逐渐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一直将此视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要看到某些不足。最明显的不足就是研究课题还不全面,对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生活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与整个中国现代社会史领域研究的滞后是一致的。

  [全文]

  论毛泽东抗战题词的旗帜意义及书法艺术 王其银

  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史波澜壮阔的一页。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全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搏斗的过程中,他挥动如椽之笔,撰写了大量题词。这些题词,对唤醒民众,动员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战,激励鼓舞民族士气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毛泽东作为当代杰出书法家的代表(尽管他无心做书法家),在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运用书法艺术为政治、军事斗争服务上,也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因此,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抗战题词,是很有意义的。

  [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1900件艺术展品回国始末 米镇波

  1940年元月,正值战争风云密布之时,中国和苏联的对外文化联络协会达成一项协议,即中国方面把故宫博物院的院藏和中国民间部分私人收藏,共计1900件艺术品运抵莫斯科展出,定展览会名称为“中国艺术品展览”。在这批展品中,有大量的原件真品和不少稀世之珍。1该展览在莫斯科展出了15个月,每天参观者云集,络绎不绝。对于有着深厚欧洲文化艺术修养的俄罗斯人民来说,中国艺术品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鉴于此,苏联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于1941年初,通知中国大使馆,准备把这1900件展品再运到列宁格勒爱尔米达什宫展览。

  [全文]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硕果──军事科学院编《中国抗日战争史》评介 王淇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撰写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著作,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富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共150多万字),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已全部出齐。

  [全文]

  读齐武的《晋冀鲁豫边区史》一书有感 魏宏运

  齐武同志50年代曾著《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一书,开了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先声。近年来,随着有关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献大量公诸于众,齐武同志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史作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对原著进行广泛的修改和补充,调整了原著的结构,增添了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新著《晋冀鲁豫边区史》。新著全部章节都经过认真锤炼,多数篇章重新改写,写出了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也讲到当时出现的问题与偏差。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使我们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史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全文]

  评蔡德金著《历史的怪胎——汪精卫国民政府》 石建国

  蔡德金所撰《历史的怪胎──汪精卫国民政府》(以下简称《怪胎》)一书,是作者继《汪精卫评传》之后又一部研究汪伪政权史的力作。该书不仅详尽记述了汪伪政权自成立至消亡的历史过程,而且就汪氏投敌原因等重大问题作了探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史学界长期以来对汪精卫叛变投敌原因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多的是强调日本的引诱,汪蒋的矛盾,而对汪精卫的主动性认识不大明确,或者说强调不够。

  [全文]

  评李良志著《度尽劫波兄弟在——战时国共关系》 温贤美

  近十年来关于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不少学人的兴趣。据粗略统计,从1983年至今,我国大陆上已出版关于“国共关系”的专著约17种之多。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中,李良志教授所著《度尽劫波兄弟在──战时国共关系》一书(1993年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具有代表性,篇幅也最大(共38.7万字)。李书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观点新颖。书中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过程中国民党方面的作用,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政治情况

  [全文]

  《中国文化》简介 方明东

  《中国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月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机关刊物之一,中国文化社编辑出版。1940年2月创刊1,每卷6期,16开本,出至第3卷第3期后,于1941年8月停刊,共出15期。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新文字、考古等方面,设有“研究”、“短评”、“杂论”、“哲学讲座”、“创作”、“读书随笔”等栏目,刊有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著作。艾思奇、吴玉章、茅盾、周扬、范文澜、尹达、张仲实、萧三、张庚、胡蛮、叶蠖生等为主要撰稿人。

  [全文]

  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左双文关召

  在广州市区东北先烈中路与水荫路北端交汇的地方,有一片闹中取静的绿洲,园内绿树掩映,庄严肃穆,一座座修葺工整的陵墓安卧其中。这里,就是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从三十年代中修筑之日起,它几经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这批爱国将士身后的不同命运。十九路军与“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军队。它的前身是由邓铿粤军第一师一部、李济深建国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陈铭枢)一部(第二团团长蒋光鼐,第二团第一营营长蔡廷锴)发展起来的。

  [全文]

  莫将缺憾留后人——写于庆祝抗战胜利50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后

  温哥华中日战争国际研讨会综述 齐福霖

  199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了“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战争之再检讨:新资料与新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北美二十世纪中华史学会主办,会长徐乃力主持。应邀出席会议的世界各地史学家四十多人,他们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中国大陆与台湾。此外,还有十多位学者列席旁听。这次会议是近五十年来参加中日战争研讨欧美学者出席最多的一次。与会学者就中日战争史研究交换了研究心得与资料。

  [全文]

  “联抗”老同志谈《新四军联抗部队》 刘顺发

  1995年12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在南京举行《新四军联抗部队》发行座谈会。储江、戴为然等原联抗30余位老同志,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的军史、党史工作者,以及宣传、档案、出版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联抗部队是在中共领导下新四军的一支外围部队,是团结国民党军共同抗日的一支特殊武装。联抗从成立到撤销,历时四年,在艰苦复杂的抗日斗争环境中,为巩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新四军联抗部队》一书,是原联抗的老同志和党史工作者献给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一份珍贵礼物。

  [全文]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3-01-02 09:06: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