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抗日战争研究》2021第si期
P. 8

抗日战争研究             2021 年第 4 期

                 是有一些习惯性处理办法的。 比如首次披露未刊史料(前提是有重要价值),便可以采用大段的直
                 接引文,而且格式上采取缩格、变字体的“方块引文”格式(如此处理后可不加引号),这样的技术处

                 理,能够起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作用。
                     目前更常见的是行文中用引号的直接引文(适量的,而非大段的),将这些引文与作者的叙述、
                 分析文字相结合,来实现观点的表达和论证,这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最基本的表述方式。 当然,直
                 接引文也要适量、合理。 有时大量的直接引文,前后相接,引号堆积如山,不仅影响行文,也未必真
                 正有利于学术论证。 近年来史学研究中被人诟病的所谓“碎片化”问题,除了选题因素,引文繁复、
                 琐碎也是表征之一。 一些论文倾向于从史料中摘取原始引文,加上引号,通过多个完整的直接引
                 文,形成相对严密的一段逻辑关系,用以代替作者自己的表述和分析,这样的做法,看似颇具匠心,
                 其实未必科学。 每条史料总是有特殊语境的,与今天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多少会有出入。 即使完
                 整使用一段引文,作为表述作者观点的论据,也必须要对材料本身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读,一段话
                 背后有些什么语境和背景,都是要有一番思考的。 史学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可是,具体到
                 研究过程结束后文章的构思写作,实际是观点与论据的严谨结合,其中“论”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有时甚至是一篇文章的精神所在。 过分依赖直接引文的罗列,必然缺乏深度,只能是“趴着的”论
                 文,没有提振力,文字平淡无奇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间接引文也不是简单地对一段史料随意的概括和引证,而是将原始史料进行分析、
                 解读、辨析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这段史料的准确意思表述出来,这其中包含了研究和斟酌的环节,是
                 我们写作的必备能力。 间接引文更容易与作者的论证相结合,使文字表述更流畅。 不过,也有学者
                 认为只有直接引文才能反映史料的原意,采用间接引文能否准确概括出材料本意,是存在不确定性
                 的,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 但是,从根本上说,缺乏研读、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就无法完成真正的
                 论文写作。 每个作者研读、处理材料的能力会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而削弱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
                 练,甚至怀疑采用间接引文的方式。 实际情况是,即使间接引文中也需要直接摘取史料中的某些核

                 心词句、字句加以引用(用引号引起来),并与行文融为一体。 这种形式比大段直接引文更简洁。
                 因此,对史料多采用间接引文的处理方式,便可增强行文的流畅性。
                     有关材料的间接引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直接将史料原文对接到作者自己的表述体系
                 中,虽标明出处,却不加引号,结果是引文与作者的表述文字相间,文白夹杂,语义含混,客观上影响了主
                 题和观点的表达。 我们知道,尽管近代史料中白话文的成分明显增多,但近代概念、语词的使用、语法习
                 惯和今天仍有不少区别。 史学论文要求是以现代书面文字来表述,因此,间接引文还是要对材料进行消化

                 和提炼,用今天的语言概括出来,凸显出作者应有的主体性,这样才更有利于主题的论证和文字的表述。
                     除了合理处理引文,还有就是要灵活运用注释来删削正文的“枝蔓”,用一些技巧和方法达到
                 让正文“神清气爽”的效果。 一些朋友认为注释的功能只是交代资料的来源、出处,这样看未免简
                 单了。 注释还有削减正文的“枝蔓”、使正文行文通顺、语义简洁的功能。 所谓“删削枝蔓”,就是为
                 了保证正文主题论证集中、主次分清、叙述顺畅,将一些内容放在注释中去,使文章更精干,行文更
                 简洁。 凡是容易冲淡主题,但又不得不交代的事情,都可以放在注释中说明。 比如,对引文中人名、
                 地名的说明,对引文中事件的简要解释,不一定放在正文中,可以放到注释中处理。 针对一些学术
                 观点的争论或讨论,在正文中无法回避,但又不便拿出篇幅去展开铺叙的,也可以加注释予以解决。
                 总之,文章的文字叙述问题,根植于研究本身,有些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作者马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晓娟)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