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4期
2020-07-03 17:07: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4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目录

  如何记忆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 张连红; 5-10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之回顾——以南京事件为主体 庄司润一郎;于文浩; 11-16

  国际历史对话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杨大庆; 17-19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与南京大屠杀论争在日本的终结 笠原十九司;高莹莹; 20-25

  收复台湾辨析 褚静涛; 26-37

  书讯  37+125

  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对原住民的绥抚与镇压 李理; 38-53

  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工矿业的掠夺与破坏 岳谦厚;田明; 54-70

  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媒体文化的转变(1937-1945) 陈细晶; 71-79

  论伪维新政府统治环境的脆弱——基于“维新政府殉难先烈题名录”的考察 刘霆; 80-89

  1943年陕甘宁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之考察——整风、审干运动对边区司法的影响 胡永恒; 90-10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兴存考析 魏建克;高尚斌; 103-113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西医合作 温金童; 114-121

  《毛泽东等关于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争取时局好转的佳电》的时间考证 陈标; 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 崔军伟;毛文君; 126-139

  2009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荣维木;高士华; 140-147

  2009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 李然; 148-158

  《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各期篇目索引  159-160

  摘要

  --------------------------------------------------------------------------------------------------------------- 

  [标题]如何记忆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

  [作者]张连红

  2010年1月,历经三年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自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学界和媒体报道、讨论的焦点,笔者作为中方外部执笔人承担撰写中方报告中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参加了多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的研讨会议,现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讨情况作一简述,并结合自身研究谈几点个人观察与感想。由于囿于个人观察和笔录,其阐述或挂一漏万,或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关键词在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2006年12月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正式启动。根据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研究商定,中日共同历史分为古代与中世纪史、近现代史两个组开展共同研究。近现代史组以1931年到1945年的战争为界,确定了战前、战争中与战后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按时间顺序分设三个时期,分三部九章撰写论文。为了使中日双方学者围绕同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大体对称,双方学者共同确定了每一时期若干重要的、必须涉及的问题点即关键词,要求双方的论文必须包括对差异,双方确定先由中日双方学者围绕各个时期以各自视角分别撰写论文,然后双方对论文进行对照比较,互相交换意见,...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之回顾——以南京事件为主体

  [作者]庄司润一郎;于文浩

  前言经2009年12月的最终会议,2010年1月31日完成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原版报告书(即日方是日文版,中方是中文版),于同年9月6日发表了译文版。①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开始之时,虽然南京事件作为日中间的论争点而被媒体关注,但实际上,南京事件的相关争论并不激烈,而在日中历史的其他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如,“古代、中世史总论”中,在“册封体制”等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秩序内日本的地位之争。“近现代史”上,日本“侵略”大陆的起源,以及围绕近代的华夷秩序,日本向近代主权国家的转变过程之争。本文就笔者直接参与的第二部第二章对包含南京事件在内的日中战争扩大过程为对象的共同研究加以回顾,期待能够揭示其研究意义和展望未来的前景。一共同研究之争论第二部第二章虽含有日中战争的扩大过程和南京事件等敏感问题,但如“近现代史总论”所述,“共同研究始终在认真、坦率且友好的氛围中推进”,是清醒的学术论争,而绝非感情行事。近现代史委员波多野澄雄回忆1987年的“卢沟桥事件50周年国际会议”时说:“当时只是围绕‘日本的侵略和中国共产党的抵抗’而进行片面的教条式议论,谈不上交流”,与此次共同研究相比,确有隔世之感。②本章首先讨论的问题是卢沟桥事件的...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国际历史对话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作者]杨大庆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首次由政府发起的围绕两国间历史的学术对话。南京大屠杀事件(又称南京暴行)则是近二十多年来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问题中的一个主要热点。因此,中日两国间展开的历史对话如何叙述南京大屠杀,自然备受国内外各方的瞩目。一国际历史对话的重要性首先,什么是国际历史对话?近年来,来自不同国家的历史学者,教育工作者围绕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对话,其持续性和成果都超出以往以国际学术会议为手段的学术交流,国际历史对话本身也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①国际历史对话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曾有过多次战争的法国与德国,在1930年代就改善两国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为期数年的对话,不过,随着纳粹德国的对外战争的开始而告中断。二战结束后,两国重新恢复了围绕教科书的历史对话,一直延续至今。两国的部分历史学者和教师在2006年出版了第一本两国共通的历史教科书。德国(当时的西德)在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其改善与东欧各国关系的‘东方政策’的一部分,开始了与社会主义国家波兰的历史教科书对话。经过多次讨论,参加对话的两国学者对德国的教科书提出了26项改善意见。欧洲冷战结束后,国际历史对话更加备受注视。一些过去由...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中历史共同研究与南京大屠杀论争在日本的终结

  [作者]笠原十九司;高莹莹

  一共识———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在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教育与记忆中,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残忍、残暴的标志性事件。与之相反,在日本却有一些包括内阁成员在内的保守派国会议员、学者、文化人、教育家等公然宣扬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产经新闻》、《文艺春秋》、小学馆等保守派媒体也反复地鼓噪已经在学术上站不住脚的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刺痛中国人民战争记忆的伤疤,引发了他们对日本人以及日本社会的抵触与质疑。甚至还因此出现了声称南京大屠杀是“哽在日中友好交流喉咙上的一根刺”的说法。在2010年1月公布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第一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书》)中,由日方执笔的近现代史部分“第二部战争年代”的第二章“日中战争———日军侵略与中国抗战”专设“4.南京攻略与南京虐杀事件”一节,用两页篇幅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原因、经过、屠杀的内容。对牺牲者人数,作者在介绍了东京军事审判判决书中的20万人以上和南京军事审判判决书中的30万人以上的两种数字的基础上,指出虽然中国方面认为是30万以上,但“日方的研究以20万以上为上限,其他还有4万人、2万人等各种推算”,肯定了南京事件是历史事实。该文执笔者是筑波大学教授波多野澄雄与防卫...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收复台湾辨析

  [作者]褚静涛

  日本虽借《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台湾。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负责台湾军事与行政的接收。1945年10月25日,陈仪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接受驻台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投降,以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名义接管台湾土地、人民等,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主导下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海峡两岸不构成法律约束,"台湾地位未定论"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书讯  

  《中国华北的细菌战———日军1855部队细菌战华北受害情况的调研报告》2010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谢忠厚编著的《中国华北的细菌战———日军1855部队细菌战华北受害情况的调研报告》,27万字。该书分四个报告揭露、记述了日军1855细菌部队的编制、分布;在华北活人实验惨杀数千人;在华北散播细菌致患亡约百万人;因毁灭罪证、美国庇护而鲜为人知。并附录了华北细菌战(中国档案报刊文献和日本1855部队成员与当事人)的证据和证言。《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的调研报告》2010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谢忠厚编著的《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的调研报告》,48万字。该书分四部分记述、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细菌战部队的编制、分布;细菌实验和活杀解剖;实施细菌作战的罪行;做了调研结论。并附有石井四郎及各细菌部队的史料和参考史料。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对原住民的绥抚与镇压

  [作者]李理

  日据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警察政治"。台湾警察的使命及其运用,实际上超越了"警察目的"的界限,警察成为政治的代言人、经济的推动者、文化的传播人。随着平地警察制度的完备,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湾原住民地区,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汉番隔离"政策,警察以外的普通人不能随意进入"番地","番地"除了原住民以外,只有日本人警察。所以,日本警察在台湾番地的前20年,是征服番地的讨伐者,而后30年,则扮演着番地文明进程的监督者,及原生态文化野蛮破坏者的双重身份。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工矿业的掠夺与破坏

  [作者]岳谦厚;田明

  日军侵占山西之后,立即将山西工矿企业纳入其整个经济殖民体系,进行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希图将包括山西在内的整个华北建设成为重要的殖民地和提供经济"共荣"的主要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日军确立了以原"山西公营事业"所属各厂矿为基干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工矿业掠夺体系,其"开发"对象均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战略物资,从而导致山西经济出现畸形化发展态势,进而阻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整体成长。特别是日军对工矿业设施的"超度"使用以及大量拆迁和破坏,从根本上颠覆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山西遭受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媒体文化的转变(1937-1945)

  [作者]陈细晶

  本文主要以战时上海媒体文化的转变为中心,重点探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媒体文化转变的影响。文中根据战前国民政府与上海民营报业的关系及其对国民政府战争动员的影响,集中阐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直接控制上海报业,钳制沦陷区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论。因此,战时上海媒体文化转变后所做的宣传,既不为中国人民所信任,也无法配合汪伪政府的战争动员,更无力支持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战争政策。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论伪维新政府统治环境的脆弱——基于“维新政府殉难先烈题名录”的考察

  [作者]刘霆

  伪维新政府是1938年3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沦陷后扶植的以北洋旧官僚梁鸿志为首的傀儡政权。其存在时间短、实力弱、统治也极不稳固。1939年3月,维新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的成立初周纪念活动,并公布了《维新政府殉难先烈题名录》,其记载了伪维新政府成立一年来上自部长,下至伙夫、茶役等死亡人员的详细信息,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死亡人员的身份构成、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三方面加以考察,可以得知维新政府在短暂的统治寿命中其统治环境是极其脆弱的,而导致这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并不来自于与之对峙的外部政权,而是其统治区域内对维新政府极度不认可的沦陷区抗日民众。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1943年陕甘宁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之考察——整风、审干运动对边区司法的影响

  [作者]胡永恒

  档案显示,陕甘宁边区曾在1942—1943年较为经常地援用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但在1943年下半年突然停止援用。究其原因,是当时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和审干运动。在运动中,边区司法系统发生重大的人员调整,不少具有法学专业素养的知识分子干部为工农干部所取代。在阶级斗争思维的主导下,援用六法全书的行为受到批判。此后,判决无法律依据的现象越来越多,调解也更为流行。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实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废除"伪法统"的前奏,对边区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法制建设影响深远。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兴存考析

  [作者]魏建克;高尚斌

  抗日战争时期,私营商业在陕甘宁边区经历了地域性的独特发展过程,在地区分布、发展比重、商品种类和业务性质变化上反衬出边区政府追求发展经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念。在私营商业的管理上,边区政府实现了从放任自流——管理困境——到统一领导的发展转型,使其成为边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彰显出私营商业战争年代的历史命运。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西医合作

  [作者]温金童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极大地限制了边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弥漫于全国的废弃中医论以及国民政府鄙视中医的种种政策又使边区卫生工作雪上加霜。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陕甘宁边区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它的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是开发了边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部分实现了中草药的自给,满足了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摸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走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工作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对2006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中西医存废之争,给出了历史的解读。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毛泽东等关于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争取时局好转的佳电》的时间考证

  [作者]陈标

  《毛泽东等关于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争取时局好转的佳电》的时间有1941年10月9日和9月9日两种说法。据笔者考证,前说正确,后说有误。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

  [作者]崔军伟;毛文君

  近年来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加强,大陆学界对台湾问题的研究日愈深入。本文拟对大陆学界1990年以来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史的论文成果进行述评,供研究者参考和借鉴。一“日据时期”是台湾地方史上一个特殊的时间概念。它是指1895年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政府,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惨败后退出台湾,中国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之间的50年历史。在这50年中,一方面是日本殖民总督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层面对台湾民众及社会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另一方面是台湾各阶层人士始终采取强烈的或较温和的手段来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二者是相伴日据台湾始终的一对矛盾,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下面按专题对研究论文进行分类述评。(一)政治1.台湾民族运动日本殖民者据台50年,无论是政治上的“存异”,还是文化上的“求同”,或者是统治细节上的鸦片渐禁政策、统治策略上的“以华制华”,无一不体现其推行殖民政策的本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台湾民众前仆后继地进行着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和非暴力形式的抗争。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季云飞宏观考察日据时期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后,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2009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作者]荣维木;高士华

  一中国方面的研究(一)日本侵华研究关于日本侵华,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引人注意:一是宗教与日本侵华政策关系的研究;二是财阀与日本侵华政策关系的研究。先说第一个研究。王海燕的《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国家神道》(载《抗日战争研究》第1期),全面和深入地阐释了日本国家神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产生的作用。作者认为:在日本历史发展进程中,神道曾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吸收外来文化有过积极的作用。但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家神道却成为了近代天皇国家的统治工具,不仅起到控制日本国民的作用,而且还为日本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尤其是在侵华战争中,国家神道作为日本殖民地统治的手段还发挥了精神侵略的作用。作者叙述了日本在中国建立神社的过程,并深入分析了日本在中国广泛设立神社的战略意图:一是利用神道的“众神镇护”进行经济掠夺;二是以“肇国大精神”同化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三是强化在华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四是把神社作为占领中国领土的标识,具有很强的军事侵略性质。该研究给人的启示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仅是军事侵略,也是思想文化侵略。其实,日本利用宗教进行侵略,也包括了对国家神道以外宗教的利用。徐炳三的《日本基督教会战争责任初探》(载《抗日战争研...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2009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

  [作者]李然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各期篇目索引 

  [点此下载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42: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3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