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三期
P. 18

抗日战争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作用的。 在 1942 年区党委“十月会议”上,一地委还挨了批。 但到 1943 年初的自我批评会上,高扬
    已兴奋地谈到自己最近在区党委开会收获很大。                                   ①  可以推测,区党委和一地委在这段时间里已大
    体化解了之前存在的“疙瘩”,高扬心头的苦闷总算得以纾解。
          不过,一元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党组织自上而下追求的组织意图。                                                   ②   高扬等人的一些
    思与行甚至是在自我批评会上的那些言论并非完全不令区党委领导人介怀。 在随后到来的整风运
    动中这类问题均会被冠之以“本位主义”“宗派主义” “小团体主义” 之类的帽子。 而高扬等长期战

    斗在冀西的东北籍干部在北方局整风和太行区党委高干整风会上,多受到较大冲击。

                                                       五、 余论



          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曾形象地说: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
          面。 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 流水不腐,户枢
          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 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
          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
          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③


          由是观之,“ 批评与自我批评” 作为中共自我净化的利器,具有防微杜渐的功能。 常态化的自
    我批评会则是将这种认识落到实处的主要载体。 而这一重要党内政治生活形式的扩展与强化是
    主客观条件共同促成的。 除了受苏联因素影响外,与中国共产党开始局部执政的制度化需要、共
    产党的自身特质有关,也同敌后抗战的大环境直接相关。 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一度陷入困难和
    瓶颈的敌后抗战和革命事业需要新的精神动员,以打破干部群体内的迟滞状态,推动总体局面之
    改观。 于是,自我批评会逐渐从一般的组织生活中被凸显出来,升格为一类专门会议,成为党内
    重要的、常态化的精神动员形式,以一种日常而简约的仪式促进党内干部的思想改造。 毫无疑
    问,“ 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党内具有高度的合道性,获得干部群体的高度认可,被认为“ 像空气一
    样重要”。      ④
          从前文论述不难感知,自我批评会在密度、深度上的强化,主要凭借整风运动这一大氛围,与整
    风运动形成衔接、补充的局面。 但它又隐隐然守着部分界线,譬如注重现实而不过分追历史,紧扣
    工作、生活常态而不过多触碰个人隐私,与政治运动中的特点保持着距离。
          但我们还是发现,这一时期中共干部群体思想生活领域呈现不断“ 政治化” 的总体态势,千般
    思虑终被汇入政治问题的涡旋之中。 这种总体形势与自我批评种种现实操作问题的交叠,使得党
    组织和干部自身达成一种共识:层层叠叠的思想征候的解决应靠提升来自组织和集体的外力。 这
    使得批评与自我批评显现越来越强的“外在化”“严格化”特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在困境,常常
    反而强化了干部们对范围扩大、烈度强化的“思想运动”的期待,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走向“ 整风


        ①   《高扬自我检查》。
        ②   参见《郭峰日记》,1941 年 4 月 10 日,《永远的怀念:郭峰工作文集》上册,第 229 页。
        ③   《论联合政府》(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6 年版,第 1045 页。
        ④   《郭峰日记》,1943 年 1 月 30 日,《永远的怀念:郭峰工作文集》上册,第 251 页。
      2 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