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2期
2020-07-06 15:4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点击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2期

  目录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再探讨•    
中日战争可以避免吗?——兼论"从九一八到七七"的连续性问题 臧运祜 5
稳定日中关系的可能性——从塘沽停战协定到卢沟桥事变   [日]户部良一 14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几个问题 宋志勇 20
关于十五年战争的所谓“稳定期”——走近“日中历史共同研究” [日]安井三吉 26
     
•专题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研究 赵晓阳 31
赴国难、爱中国:浙江基督教教育的抗日救亡运动探析 周东华 40
伪满体制下宗教团体的处境与应对——以基督新教为例 徐炳三 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战争与西部内陆省份公共卫生事业的现代化 以四川省为中心的考察 张  玲 60
论抗战时期成都的防疫行政与地方实践 郭京湖 76
皖南事变发生原因新探 童志强 87
项英在皖南时期主要"错误"辨析 王建国 103
     
•人物研究•    
胡适、宋子文与抗战时期美援外交 陈永祥 113
     
•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记录 孔繁芝 尤晋鸣 124
     
•综述•    
六十年来国内外日本细菌战史研究述评 陈致远 朱清如 138
国内抗战时期难童救助研究综述 丁  戎 151
     
•书迅•    
《抗战飞行日记》   137
     
     

  内容摘要

  [标题]中日战争可以避免吗?——兼论"从九一八到七七"的连续性问题

  [作者]臧运祜

  [摘要]《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2010 年1月公开发表一年来,作为近现代史组的中方委员之一,笔者在关注学界评论的同时,也不断反思历时三年的第一期共同历史研究的过程,继续思考本人承担部分所涉及的重要学术问题。    首先应该指出,我们在与日方开始共同研究之初,对于近现代中日关系史的历史分期,即阶段划分的问题,并无多少分歧,因而很快就在2007年3月于东京会议上达成了共识。双方同意按照传统史学的纵向演变过程的表述方法,把近代0840-1945年,战前)中日关系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1840-1931 年为第一时期(即"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的开端与演变勺, 1931-1945 年为第二时期(即"第二部战争的时代");相应地又将以上两个时期(即"部勺,分别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章"),由此构成了本报告书的两部、六章的形式。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稳定日中关系的可能性——从塘沽停战协定到卢沟桥事变

  [作者][日]户部良一

  [摘要]前言"十五年战争论""十五年战争论"是理解1930年代日本对外行动问题上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历史解读。当初这一说法被理解为一种单线式的历史解释,即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满洲事变使得日中无法避免一战,日中战争无法逃脱太平洋战争的命运。围绕这一历史解读,日本近现代史学家展开讨论,对十五年战争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几个问题 

  [作者]宋志勇

  [摘要]2010年1月,历时兰年完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研究报告书代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基本反映了中日两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对加深两国学者在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以及在一些重大历史认识问题上接近或达成共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关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的阐述,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下面即结合自己对中日报告书的解读,从日本对华认识的角度,谈一下个人意见。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关于十五年战争的所谓“稳定期”——走近“日中历史共同研究”

  [作者] [日]安井三吉

  [摘要]2010年1月31日《日中历史共同研究第一期报告书》公开发表(以下简称《报告书训。《报告书》中提道"双方学者均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存在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在就战争责任的认识取得基本共识的前提下,通过学术讨论、资料交换与观点的交流,可以加深相互间的理解,缩小认识的差异。迄今为止的共同历史研究,双方学者已经在学术研究领域进入了“即便不赞成对方的意见,但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阶段。从这一意义上看,迄今为止进行的日中共同历史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于促进今后的日中相互理解有建设性意义。”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研究 

  [作者]赵晓阳

  [摘要]面对国破家亡的民族危机,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改变了以演讲、体育、启发民智、传播西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工作方式,发展出以军人服务、学生救济、难民救济的工作内容。从1936年的百灵庙慰劳到1943年的印缅分部的军人服务,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全盛时期有50个支部和5个游行工作队。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在一起,与战争紧密结合,随战争的转移而转移,随战争的需要而服务,鼓舞士气,安慰民心,服务官兵。这一切为基督教进一步融入中国本土社会、为在新社会中基督教的改造做出贡献奠定了基础。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赴国难、爱中国:浙江基督教教育的抗日救亡运动探析

  [作者]周东华

  [摘要]在中国国难日深的情况下,基督教学校能否如中国的国立教育一样爱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纵观抗战期间的浙江基督教教育,无论是基督教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无论是坚持人格救国的另类基督教教育机构还是直面救亡的基督教医疗教育机构,虽蒙受巨大损失,但均能坚持抗日救亡运动,或在流亡中办学,弦歌不辍,直至停办,是谓"积极的有为"或严格律己,抵制寇伪诱降和大后方安逸生活,是谓"消极的有不为",两相结合,有力地为中国"造就领导民众人才"修正了晚清以来其被固定化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个1日时的形象,彰显出如中国国立学校一样的国民品质和国族认同。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伪满体制下宗教团体的处境与应对——以基督新教为例 

  [作者]徐炳三

  [摘要]东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日益紧缩,对教会的监控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并在日本教会的协助下重新整合东北基督教体系,将其改造为服务于侵略政策的工具。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西方传教士持低调忍让的态度,只有涉及原则问题时才进行有限度的抗争,即使如此也未能遏止教会的衰落。而日本教会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亦促使我们反思宗教在国际问题中扮演的角色。沦陷时期基督教会的遭遇,是伪满体制下各宗教团体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显示出国际政治博弈对宗教产生的深刻影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日战争与西部内陆省份公共卫生事业的现代化 以四川省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张  玲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新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一次大调整时期。抗战对中国东南沿海医疗卫生事业强省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却为居于西部内陆的四川提供了发展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难得机遇。抗战爆发前,四川公共卫生事业与同时期的全国相比,显得非常落后。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剌激和战略地位的提升,社会及民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需求在四川变得日益迫切和必要。在此背景之下,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事业在四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四川进入现代史上医药卫生事业大发展时期。四川各级公共卫生机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建立起来。抗战结束后,四川由此奠定了在西南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大省的地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论抗战时期成都的防疫行政与地方实践

  [作者]郭京湖

  [摘要]抗战时期,成都瘟疫频发,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给城市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抗战的"实际语境"中,成都市政当局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的现代防疫行政,有效地防止了瘟疫的传播,稳定了大后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权力向地方社会的渗透。同时,因历史局限,成都防疫行政的不健全,影响了防疫效果,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皖南事变发生原因新探 

  [作者]童志强

  [摘要]从两岸档案史料综合分析可证,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容不得新四军在华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要求新四军于1940 年12 月底前北移和不准攻击兴化,是蒋介石划定的两条底线。蒋介石确有围剿新四军的周密预案,但是并没有在茂林设直陷阱。顾祝同也只求新四军渡过皖北。由于皖南新四军选择南走茂林的错误路线,又轻率地过平坦露行动目标,从而给第三战区制造皖南事变提供了机会。皖南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无法回避的一页痛史。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项英在皖南时期主要"错误"辨析

  [作者]王建国

  [摘要]向南发展并不是项英自作主张,项英也没有抵制发展华中的战略。项英的确不愿意离开皖南,中共中央也不愿意放弃皖南。随着国民党要求新四军北调,新四军军部的转移就由共产党内部的战略选择,转化为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筹码。1940 年11 月3 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四军从皖南全部撤离。为了制衡国民党对华中的进攻,中共中央要求项英在做好转移准备的同时,尽量拖延撤退的时间。12 月16 日,中共中央最终放弃拖延策略,要求皖南新四军迅速北渡增援皖东。由于没有得到项英的紧密配合,新四军遭受了惨重损失。中共中央在形势判断上存在失误,但项英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胡适、宋子文与抗战时期美援外交

  [作者]陈永祥

  [摘要]抗战中期,作为学者的胡适和作为政治家的宋子文,先后受命赴美争取抗日美援在华盛顿有过一段两年多的共事缘分。两人发挥各自的特长,为争取美援尽了各自的职责。但由于个人背景的不同以及性格、作风等方面的差异,在共事中两人合作得并不默契,常常发生不愉快乃至相互拆台,并最终导致胡适的去职。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记录

  [作者]孔繁芝 尤晋鸣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驻晋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及其他军国主义势力,怀抱东山再起的梦幻,策划实施,了战败"山西残留飞利用军间阎锡山留用日军对抗人民军队的企图,在间的"屋檐"下暂时荫庇,而以具有独立控制力的军队残留下来,并与残留日侨建立统一体制,幻想着用战胜国的资源,服务于战败国的经济复兴,把山西变成日本实际的殖民地,等待国际局势变幻。山西残留日军将作为重建日本军队的先遣队,山西就是日本重新向大陆扩张的前进基地。日军残留山西后,提出"复兴皇国,恢弘天业"的宗旨,保留武装,伺机给中国人民造成新的战祸,但最终遭致彻底覆灭。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六十年来国内外日本细菌战史研究述评

  [作者]陈致远 朱清如

  [摘要]一 伯力审判揭开日本细菌战史黑幕(一)伯力审判的背景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调查、追究日本在华细菌战罪行。美国在战后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获取了日本大量细菌战情报资料。为了独占这些资料以有助于美国的细菌武器研究,也为了阻止苏联获得日本的细菌战资料,美国操纵远东军事审判法庭,以牺牲中国人民清算日本细菌战罪责的权益为代价,掩盖了日本二战中的细菌战犯罪。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国内抗战时期难童救助研究综述

  [作者]丁  戎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难民人口中1/3 以上是难童。①难童救助被誉为抗战时期"一份伟大的工作"。②学界认为,它"开中国有史以来有组织大规模儿童集体保育事业之先河,是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③中国现代化的儿童福利工作,实际上始于1937 年,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由急救难童以及于奠定现代化育幼事业基础"。④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得到救济教养的难童有20 万名左右⑤,"为中国有组织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⑥早在抗战时期,这一问题即为社会和学界所关注。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书迅•  

  [摘要]《抗战飞行日记》龚业'昂著,龚绍英、龚绍东、龚绍雄、龚绍豪整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年5 月出版

  [点此下载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43: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1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