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
2020-06-20 21:05: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本期目录

  1 抗日战争时期及战后初期的中法关系 黄庆华; 1-37

  2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问题再探讨 赵入坤; 38-51

  3 二战后期美国马特洪恩计划与核战略 胡越英; 52-69

  4 科学技术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张艳; 70-94

  5 试论抗日根据地的科技队伍建设 万立明; 95-109

  6 音乐与政治:音乐中的民族主义——以抗战歌曲为中心的考察 王续添; 110-138

  7 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李在全;游海华; 139-160

  8 吉林东部地区日侨俘遣返述略 关亚新;张志坤; 161-176

  9 战后天津暨华北地区日俘日侨遣返研究 胡荣华; 177-202

  10 关于投降日军单位的三则考订 黄力民; 203-207

  11 抗日战争中沦陷区青年学生投奔大后方的回顾 张振鹍; 208-216

  12 1995—2005: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 郑起东; 217-253

  13 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 255

   

  

  本期提要

   ---------------------------------------------------------------------------------------------------------------

  [标题]抗日战争时期及战后初期的中法关系

  [作者]黄庆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有关战时及战后初期中法关系,中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于国际关系论著中加以评说,但鉴于大都并非专题研究,论述不免欠全面、深入。其实,这一时期的中法关系相当曲折、复杂,实非线性分析与研究所能诠释。本文在参考中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法间几次重大事件,重点梳理这一时期的两国关系,客观评价印度支那对中法关系的影响及两国关系的性质。

  [关键词]印度支那; 蒋介石; 戴高乐; 日本; 美国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问题再探讨

  [作者]赵入坤: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提要] 对抗战胜利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目前学术界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各有片面。本文首先界定了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美国整体世界战略、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由此,分析论述学术界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尤其是主流观点的片面之处,指出抗战胜利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促进国共合作,组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44年春至1946年3月。

  [关键词]苏美关系; 中国政治形势; 对华政策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二战后期美国马特洪恩计划与核战略

  [作者]胡越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要]1944年1月26日,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抱怨:"自从放弃缅甸计划后,中国战场似乎就只剩马特洪恩计划了"。"马特洪恩计划"在当时的中国战区的优先地位由此可见。而马特洪恩计划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为何能取得如此优先的地位?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马计划与曼哈顿计划(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计划)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马特洪恩计划在中国战区处于最优先地位,正是美国核战略优先的体现。

  [关键词]核战略; 马特洪恩计划; 曼哈顿计划; B-29轰炸机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科学技术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作者]张艳: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提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提倡自然科学、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科技人才和提高科技人员生活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根据地进行科学研究。在中共和边区政府支持下,各科研机构不仅对边区农林、矿产、地质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开发边区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密切结合边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由于各种新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边区经济比较快的增长,使边区由抗战前一个主要依靠输入的地区逐渐变成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地区,基本实现了边区政府提出的部分工农业产品自给的目标。边区科学技术与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根据地从被封锁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可以视为中共实现中国工业化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科学技术; 经济建设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试论抗日根据地的科技队伍建设

  [作者]万立明:复旦大学历史系

  [提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此,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必要的科技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支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科技队伍。本文从抗日根据地科技队伍建设的环境营造、途径、科技人才的分布和科技队伍建设的评价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科技队伍; 建设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音乐与政治:音乐中的民族主义——以抗战歌曲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王续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提要]音乐与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颇具特殊意味的社会关系现象,特别是民族主义高扬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歌唱和聆听的音乐时代,1931—1945年的中国尤其如此。本文以民族主义为视角,以抗战歌曲为中心,梳理了抗战音乐的发展脉络,分析了抗战歌曲对民族主义的建构和彰显以及民族主义旗帜下的音乐转型。

  [关键词] 音乐; 政治; 民族主义; 抗战歌曲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李在全:中国政法大学; 游海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要]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并未终结,而是在大后方进行,平教会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一例。此间的平教会在湖南、四川等地开展了许多的乡村建设活动,梳理和考察这些活动,可以审视在抗战这一特殊的历史境况下,乡村建设运动如何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互动与影响,并探讨抗战时期民间团体与政府的关系及对双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审和反思了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的既有结论。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平教会; 抗战时期; 晏阳初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吉林东部地区日侨俘遣返述略

  [作者]关亚新;张志坤: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提要]本文概述了吉林东部地区日侨俘滞留的情况和特点,详述了国共美两国三方为遣送日侨俘所做的努力,总结了吉林东部地区日侨俘遣返的历史经验。4万日侨俘安全遣送充分反映了吉东政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当地人民宽厚善良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 吉林; 东部地区; 日侨俘; 遣返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战后天津暨华北地区日俘日侨遣返研究

  [作者]胡荣华:天津市档案馆

  [提要]本文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全面考察了抗战胜利后华北各地约34万日俘日侨经天津遣返的基本情况。笔者以为,中国政府在这次遣返过程中的举措总体而言是值得肯定的,它对华北战后的社会安定和民众情绪的抚慰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体现出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日俘; 日侨; 管理机构; 财物处理; 遣返; 留用日籍人员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关于投降日军单位的三则考订

  [作者]黄力民:中国计量学院

  [提要]一关于日本陆军第二十二师团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军是否含第二十二师团常见文献中存有一些矛盾:1.《中国战区日本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缴械情形一览表》(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纪实》,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507-514页)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第4号备忘录》附表(同上书,第502页)越北地区日军第三十八军下属列有第二十二师团1/3,《缴械情形一览表》第一战区受降日军列有第二十二师团2/3;2.日本资料均记载第二十二师团“八一五”时为南方军第十八方面军直辖,驻泰国曼谷;3.赴越北受降的卢汉第一方面军参谋长马钅英回忆录记述投降日军中没有第二十二师团番号(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4.《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记载第二十二师团自1938年7月投入侵华战场至1945年初调离中国一直在华东浙赣、华南广西作战,据《太平洋战争年表》,日本投降前夕的8月4日有大本营令第二十二师团从法属印度支那第三十八军转隶泰国第十八方面军(同时第四十八师团从澳北第二军转隶爪哇第十六军,第五十五师团从缅...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日战争中沦陷区青年学生投奔大后方的回顾

  [作者]张振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在林林总总的中国近代史和抗日战争史著作中,我第一次看到讲述抗战时期的人口流动和迁徙问题的,是郭廷以的《中国近代史纲》,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1990年代中,刘大年邀我协助完成《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的编写时,我就提出应补上这样的内容。得他同意,由姜涛写初稿,他本人修改增补,形成书中的一节“国内人口迁徙”。里面分析了抗战期间中国人口流动的三种情况:一是战争初起时敌占地区人口内徙,难民流亡,从战地前沿向大后方迁徙;二是大批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奔赴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三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日军不间断地“扫荡”与“反扫荡”中,根据地人口不间断地在一定范围里反复迁徙流动。此书出版后我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渐渐领悟到,抗战时期还有一种人口迁徙,就是沦陷区青年学生奔赴大后方。这里所说的青年学生,基本上是大、中学生,以高中生为主;他们不是在日本侵略军将到或刚到时逃出去,而是在日伪统治相对稳定地区的学校就读一段时间以后选择离开,投奔大后方,主要去西北西南各地。本文将主要说一点北平(日伪统治时期称北京)的情况。七七事变后不久北平就被日军占领,1938—1939年这里的青年学生已有人奔赴内地和大后方,进入1940年代,...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1995—2005: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

  [作者]郑起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一研究概述十年来,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有关大型资料集和专著的出版,论文的大量发表以及学术交流的开展上。首先,在资料成果方面,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第五卷《国民政府与大后方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成果。其资料来源主要取材于台湾已出版的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出版的经济刊物、年鉴及统计资料,对中国战时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都有较为系统的资料。其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大型史料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辑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全面抗战”,其财政经济分册共分三大部分:(一)财政,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财政概况;2.税制与税收;3.内债与外债。(二)金融,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金融概况;2.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扩张;3.战时金融统制。(三)经济,其主要内容分为:1.战时经济概况;2.工矿业;3.农业;4.商业;5.交通通讯。以上档案资料共分为10册,基本上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税收、金融货币、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和交通设施等情况,是研究抗战期间大后方经济的重要参考资料。本编另有附录《日伪在沦陷区的统治》(上下册)...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

  [作者]

  [提要]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7月,2004年3月重新登记注册,注册资金200万人民币,主管单位北京市社科联合会。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是:(一)支持并开展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各项活动;(二)支持并开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抗日战争史实的普及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支持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和平教育活动;(四)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发展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基金会成立几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截止到目前已收到善款200多万元。为了更多的回报社会,完成通过资金募集,促进抗战史研究及和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宗旨,基金会每年拿出10万元人民币,支持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力争今后能更多的参与和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捐款热线:010—83895138电子邮件:zhang.yx@263.net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40: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2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