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
2020-06-07 14:52: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进程虞和平

  内容提要中国文化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巨大创伤,但自五四时期开始高涨的以新文化运动为主流的文艺现代化进程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引导下,进入以动员民众抗日为主要任务的抗日文艺新阶段。抗日文艺的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抗日文艺社团在抗日根据地和后方各地的大量涌现,有力地推进了抗日文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艺理论上突显时代性和现代性,强调文艺界和文艺要为抗战救亡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服务,既增强了战斗性又突出了民族性;在利用旧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的同时,也对旧文艺进行了改造,就文艺的大众化和传统文艺的现代性转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新文艺通过从大都市到中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文艺下乡”运动等途径得到大力推广。抗日救亡不仅成为这一时期新文艺的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而且成为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使抗战文艺成为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关键词抗日战争新文化远动抗日文艺现代化

  [全文]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陈言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被分为三大块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在国统区,译作一再遭到查禁,译者遭到种种恐怖迫害;解放区的出版条件差,又时常受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在沦陷区,殖民者明确规定要移植优于本土文艺的日本艺文①,造成日本文学翻译的畸形繁荣,而反法西斯文学的译介环境则险恶艰辛。在抗日救亡精神的感召下,三大块的外国文学翻译事业在艰难地进行着,并在炮火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全文]

  爱国画家对中国抗战的贡献吴继金

  抗战时期,美术宣传活动是抗战文艺中最为活跃的一环,美术工作者是抗战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广大爱国画家不仅创作了大批反对侵略、鼓动民众起来抗战的优秀美术作品,而且还通过举办画展的方式募集捐款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甚至投笔从戎,拿起武器投身于战斗,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文]

  论抗战漫画曹欣欣

  漫画,是融诙谐、机智、讽刺为一体的绘画艺术,自清末民初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出现在画坛后,迅即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华民族救亡的激发,不仅为抗战漫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且造就了大批漫画作者,其中不乏优秀的漫画家。他们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许多抗战题材的漫画作品。抗战漫画在思想内容上继承和发扬了漫画讽喻时世的传统,更融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时代精神,努力服务于全民抗战的需要。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漫画创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寻漫画艺术发挥社会功用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从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全民抗战的历史给予了极富创造性的形象表达。本文拟对抗战漫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阐释其对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独特作用。

  [全文]

  上海银行公会与国民政府对日伪的货币金融战张天政

  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初期,试图通过速战速决,摧毁我国包括货币金融在内的经济体系,并在其占领区强行使用军票等。在其初步企图未能得逞后,从1938年起日本采取利用法币政策,先后通过建立伪银行等,发行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与法币等价行使,套取外汇,以打击、贬低法币的外汇比价,破坏法币币值。在1937年至1941年抵制日伪的货币金融破坏过程中,上海银行公会曾配合国民政府组织会员行拒绝使用伪满钞票、日本新金币等敌伪货币。银行公会还参与制订并组织遵行政府当局的金融政策、法规,在上海租界先后组织会员行拒绝参加敌伪金融机构,阻止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的行使。这也引起日伪势力的仇视。尽管如此,上海银行公会参与抵制日本货币金融侵略,曾收到明显的效果,得到重庆国民政府的认可。

  [全文]

  日本军票史考略林晓光 孙辉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此后凡是出国作战,日军均在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日本军票50年的历史沿革无可辩驳地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军事力量推行政治经济扩张,以军票为手段建立日元为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体系,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军票是其对外进行侵略、掠夺当地资源和民众财富的方式手段之一。

  [全文]

  太平洋战争时期在渝韩国独立运动团体与苏联金东吉 廉仁镐

  抗战时期在渝韩国独立运动团体与苏联的关系,以前少为人知。最近,笔者在俄罗斯外交部档案馆发现了4封韩国独立运动团体写给斯大林的信函。这4封首次批露的信函对初步了解当时韩国独立运动与苏联的关系以及韩国独立运动阵营的处境,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文]

  德国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张生

  德国外交部政治档案(另有少量联邦政府档案)是近年来发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的第三方档案资料。上世纪90年代初,部分内容经编译后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上,后收录在中央档案馆等单位合编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第12卷《南京大屠杀》中。后来,日本学者也发现一些相关资料。最近,我们又发现一些新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德国档案涉及到当时德国外交部副部长魏茨泽克、驻华大使陶德曼、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罗森、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行政主管沙尔芬贝格、德国驻华使馆书记官许尔特尔、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菲舍尔、德国驻华使馆参赞劳腾施拉格尔、德国驻日使馆参赞奈贝尔、德国驻日大使冯·迪克森,安全区和难民营官员约翰·拉贝、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爱德华·施佩林和京特等人。其中大多数人都亲身体验过大屠杀期间南京的地域生活。档案涉及的地理空间主要为南京、汉口、上海、柏林和东京,南京为档案所涉及事件的发生地,上海为留驻南京德国人士的休整地和对外传播的中心,汉口是对策中心及档案向德国国内集中的中转地,柏林为决策中心,东京是对日交涉地。德国有关档案的核心价值在于,完整、客观地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

  [全文]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日记王卫星

  战争期间,一些日军官兵利用战斗的间隙,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内心感受,以及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纪录了下来。战后,少数日军官兵的日记被公布于众,而更多的日记则仍埋没于民间。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日本学者和正义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批原日军官兵的日记和书信终于被陆续发现并在日本公开出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原日军官兵,出于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将自己多年保存的当年在中国战场上的日记公之于众,并公开出版,以警示后人。这些日军官兵的日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在已经出版的日军官兵的日记中,有些是以单行本出版的,如东史郎日记、高岛市良日记、小原孝太郎日记等等,也有些是由日本学者或相关组织将若干位日军官兵的日记汇集后编辑出版的,如由井口和起、木坂顺一郎、下里正树编的《南京事件·京都师团相关资料集》;南京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南京战史资料集》;小野贤二、藤原彰、本多胜一编的《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等等。战后,在公开出版的部分日军官兵日记作者对过去的记述进行了整理,绝大多数人在整理时只是在原日记上添加了注释,并没有改动日记的内容。也有些日记的作者或出版者出于某种考虑,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但这...

  [全文]

  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记录的南京大屠杀杨夏鸣

  美国国家档案馆完整地保存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资料:前期的审问记录、起诉书和开庭词、庭审记录、法庭证据(包括证人证词和书面证据),起诉方证据摘要、辩护方面的证据摘要,被法庭拒绝的证据,判决书(多数)和5位法官的单独意见等,卷帙浩繁,特别是书面证据几乎涵盖了近代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方方面面资料,弥足珍贵。编辑《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7卷《东京审判》(以下简称“本册资料”),笔者主要收录、翻译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审判过程的资料,不仅包括了起诉方的证据,也包括了辩护方的证据;不仅包括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词,也包括反方对证人进行质证的记录;不仅包括了律师在法庭摘要宣读的书面证据,也包括了书面证据的全文。实际上,本册资料集就是根据这一思路进行分类编排的。另外,本册资料集还翻译、收录了《非战公约》、《波茨坦公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远东国际军事审判程序》等法律文件以及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东京审判的法律基础》、《总检察官基南的讲话》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的单独意见》等有关东京审判法理论述的资料,再加上当人梅汝?和倪征燠的回忆文章(以附件形式),这几方面大体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料体系,研究者不...

  [全文]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史料评介孙宅巍

  近年来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暴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大屠杀的规模与死难者的人数。在屠杀现场上,被屠杀的同胞是受害者,即使有人侥幸存活下来,也因恐怖地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无法说清较为准确的数字;日本侵略军是血腥屠杀的执行者,他们当然不愿也不会给历史留下什么可靠的凭证。如将当年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定的各起集体屠杀的人数相加,也只是整个南京大屠杀中屠杀规模较大的那一部分的总和,但面广量大的分散、零星屠杀中,遇难者的人数则很难求证。后来,人们逐渐将目光移向对遇难者尸体的掩埋和处理上。因为人死了,总有尸体;有尸体,就需要掩埋和处理。而在掩埋和处理尸体的过程中,又必然要涉及到人力、时间、经费、工具等各方面的因素,这就会自然地形成一批档案和文字资料。事实证明,从对遇难者尸体的掩埋和处理入手,是对南京大屠杀规模与死难者人数进行实证研究的最佳选择。虽然依据现有的资料,尚不能得出遇难者尸体的精确数字,因为并非每具尸体的去处都有文字记录,即使有文字记录者,亦每有模糊计数的情况,但毋庸讳言,通过大量对遇难者尸体掩埋、处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人们将逐步接近弄清死难者人数这个目标。笔者在编辑《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5卷《遇难者的尸体掩埋》(以下简称...

  [全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张连红

  为了编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专册,笔者广泛查阅了全国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和有关书籍报刊,搜集了数十篇公开发表的幸存者日记和回忆,另外,我们还有幸征集到数篇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录手稿。根据幸存者回忆内容的体裁,笔者将上述资料分为日记、幸存官兵的回忆、幸存者难民的回忆等专题。从史料价值来看,幸存者所留下的史料中,日记的史料价值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卷《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共收录5篇日记和周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利用中立国的特殊身份,曾留下许多十分重要的日记和书信,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威尔逊日记》等,但作为受害者的南京难民,由于当时险恶的环境而能够每天记日记并还能保存下来者并不多见。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幸存者日记,从性质上来看共有两类:一是幸存者当时每天的记录,如本书收录的原金女大难民所负责人之一程瑞芳女士的日记,该日记始于1937年12月8日,到1938年3月1日结束,尽管全文只有3万余字,但其重要性很难以字数的多少来衡量。日记的主人程瑞芳女士,湖北武昌人,1875年出生。湖北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其后曾在美以美会妇科医院当看护。1910年至1916年,在...

  [全文]

  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籍人士人数考朱成山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留在南京,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籍证人(不包括持日本国籍人士)究竟有多少?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弄清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收集证人证言资料,加强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深入揭示侵华日军的暴行,以及客观公正地评价外籍人士基于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和保护中国难民的义举,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笔者查阅诸方面资料,在分析考证的基础上,初步揭开了这一谜团。一“两个会”中留在南京的外籍证人有15名众所周知,为了保护受难的南京市民,部分外籍人士曾经在南京发起成立了两个国际保护机构,一个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一个名为国际红十字南京委员会。这“两个会”中的外籍人士有多少留在南京,亲历了南京大屠杀呢?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937年11月19日。①从11月29日绘制的一份该委员会15名成员名单中②,可以得知成员来自美、英、德、丹麦4个国家,其中美国人7名,英国人4名,德国人3名,丹麦人1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及职务国籍任职机构1·拉贝主席德国西门子洋行2·史迈士秘书长美国金陵大学教授3·芒罗·福勒*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4·马吉牧师美国美国圣公会5·希尔兹*英国和记...

  [全文]

  《抗日战争》资料集求疵一则江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持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十三种《抗日战争》,是由章伯锋、庄建平具体主编的一套大型资料集,该书于1997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资料书按专题共分“七七之前”、“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日伪政权”和“日军暴行”等7卷、计11册,收集了文献档案、政府公报、有关专著回忆录、各地文史刊物中的“三亲”资料、各专题资料汇编或选编(包括台湾出版的资料集或档案汇编)、报刊中的文电记载、外文资料中的有关著作、回忆录、日记、私人档案等各类资料①,约有900万字之多,堪称近年来抗日战争史专题方面最为重要的资料汇编,对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使用此书时,笔者发现了其中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即:《抗日战争》第6卷(日伪政权)所收录的有关日伪政权在华北区域各省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一则资料,存在着明显的误植现象。在《抗日战争》第6卷的486—489页,所录资料题目为“河北省内治安状况调查报告摘要(节录)”,节录自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组译:《华北治安战》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8—152页的内容。这一资料由日军...

  [全文]

  延安时期的“时事问题丛书”研究赵长海

  最近购到一本抗战时期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中的经济状况》,1941年抗战书店出版,36开精装,227页,单面铅印折页装订,编者为“时事问题研究会”,为“战争中的世界丛书之一”。书的封面及内页多处盖有“晋察冀日报社参考室”印章,此书当为晋察冀日报社的旧物。但查询许多资料,对时事问题研究会及抗战书店的情况均莫能详。查询有关书目,“战争中的世界丛书之一”除该种书外,未见有其他图书,“战争中的世界丛书之一”又为“时事问题丛书”之一。在后一种丛书的另外一本《战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例言》中说得很清楚:时事问题的材料书太少又不普遍,敌后方及我后方之僻远地方找不到报纸刊物,为抗战干部们明了时事问题与研究时事问题之一大苦闷。本社特从这本“战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起,用“综合文摘”的办法,编辑关于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的时事问题材料,名曰“时事问题丛编”,借供抗战干部们迫切需要。关于“时事问题研究会”,在《毛泽东文集》第2卷中收有《研究沦陷区》一文,时间是1939年10月1日,此文是毛泽东为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的《时事问题丛书》第2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一书写的序言。其中讲到,为了研究一切重要的时事问题,延安组织了一个“时...

  [全文]

  “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综述钱春霞

  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和英国伦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8月7日到11日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参加该研讨会的国外学者有以色列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伦敦战争博物馆、弗兰克纪念馆、法国纳粹大屠杀纪念中心等处的代表,国内学者则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南大学等高校,与会代表80余人。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美国、法国、荷兰、以色列、中国的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数十篇,其中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大屠杀具体史实的研究与回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程兆奇对日军第十军的(侵华日军的一个缩影)军风纪状况以及军法部门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批判了日本南京大屠杀否定派的“日军军风纪严明”、“日军犯罪率世界最低”的观点。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的张生,利用德国外交档案,考察了以外交人员为主体的德国人群体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行为。德国友人翔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成为日本方面无法否认的证据。虽然这些德国人士有不少是纳粹党员,但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却表现出了强烈人道主义精神。这与纳粹在欧洲屠杀犹...

  [全文]

  “清算日本过去罪行”平壤会议简述刘宝辰

  2005年9月22—23日,在平壤举行了“要求日本清算过去的国际连带协议会第三次会议”。与会者为朝鲜、韩国、中国、中国台湾、日本、荷兰、美国和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人,其中有受害者代表、律师、学者和支援团体代表等。中国代表有苏智良、刘宝辰和一位战争受害者代表。本次集会主要交流了各国对日本过去的罪行调查研究的成果,为今后各国协同活动达成了共识。一交流的主要问题1·“日军性暴力受害妇女”问题。迄今已经调查落实的“日军性暴力受害妇女”人数朝鲜219名,韩国215名,中国60名,中国台湾66名,荷兰300余名。日军性暴力的妇女人数朝鲜和中国最多,再加上其它各国初步统计不少于40万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及国际机构,从1993年开始调查此事,1996年通过了“劝告日本政府应承担‘日军性暴力’犯罪的法律责任,向受害国谢罪和赔偿”的调查报告。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委员会也在1996年至2005年提出的6次年度报告中把日军性奴隶行为定为违反了国际劳工条约,敦促日本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然而,受害女性从1991年开始向日本政府的索赔至2005年2月,被日本最高法院以“结束诉讼程序”的结果驳回了。大家一致认为日本政府的表现是无...

  [全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韩国光复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孙科志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韩国光复60周年。为了纪念中韩两国的伟大胜利,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韩国近现代史学会于2005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韩国光复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又恰逢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因此受到中韩学者的格外关注。来自韩国独立纪念馆附设独立运动史研究所、国民大学、檀国大学、西江大学等的韩国学者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的中国学者20余位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会议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韩国独立运动和中韩人民的联合抗战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学者们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一是战时国民政府的各种举措和战时的国民党。如复旦大学余子道的《抗日战争与国民政府的整军建军(论纲)》,论述了国民政府的历次整军建军工作及国民政府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卞修跃的《战时国民政府对中国抗战损失调查的组织与实施——以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为中心的考察》一文,则全面论述了战时国民政府对抗战损失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奇生的《战时大学...

  [全文]

  “纪念亚洲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国际学术座谈会”综述卞修跃

  60年前,以德、意、日为代表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的东西方法西斯侵略势力,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义力量的联合打击下,遭到了彻底的覆亡,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一起,迎来了光辉的胜利。2005年10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纪念亚洲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在会上作了题为《亚洲人民的胜利,人类正义的胜利》的发言。她在发言中回顾了日本近代以来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侵略历史、日本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亚洲各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一起团结抗战的光荣历程,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亚洲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历史意义。她呼吁亚洲人民以史为鉴,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抗击法西斯侵略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团结合作、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战斗友谊与光荣传统,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研究日本近代以来侵略亚洲国家及其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历史,探讨亚洲人民抗战胜...

  [全文]

  2004年海内外中日关系研究述评本刊

  笔者所见2004年国内出版的有关图书有:加藤克子著、闻黎明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0月出版的《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陈先初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月出版的《人道的颠覆——日军侵湘暴行研究》;唐正芒著,中共党出版社11月出版的《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重庆档案馆编辑,12月出版的...

  [全文]

  2004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本刊

  [全文]

  《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各期篇目索引本刊

  [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34: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