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2期
2020-06-30 16:06: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2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本期目录

  1 地权、佃权、民众动员与减租运动——以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为中心 黄正林; 5-23

  2 减租减息与抗日根据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李柏林; 24-35

  3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的负担及边区政府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 李建国; 36-44

  4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 牛建立; 45-56

  5 抗战时期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 王志芳; 57-71

  6 试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问题与政府对策 史新恒;夏松涛; 72-81

  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银行监理体制探析 王红曼; 82-94

  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棉田征实制度研究 郝银侠; 95-105

  9 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 曲静; 105

  10 论战时民营工厂内迁中的国民政府与企业主 江满情; 106-112

  11 日本特高课述论 米彦军; 113-122

  12 二战期间日军战俘管理制度研究——以日军沈阳盟军战俘营为中心 王铁军; 123-130

  13 蒋介石与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对日和战态度——以名人日记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吴景平; 131-144

  14 汪精卫是死于上海吗?——与吴越先生商榷 闻少华; 145-148

  15 他者瞳孔中的自我——评《日本“帝国”的学知:地域研究下的亚洲》 朱佩禧; 149-152

  16 日本学者眼中的日军性暴力问题——《发生在黄土村庄里的日军性暴力——大娘们的战争尚未结束》读后 刘萍; 153-160

  本期提要

   ---------------------------------------------------------------------------------------------------------------

  [标题]地权、佃权、民众动员与减租运动——以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为中心

  [作者]黄正林: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

  [提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大约40%的地方未经历过土地革命,这些地区不仅地权较集中,且租佃关系较发达,因此成为中共推行减租的重点地区。减租过程中,发生了中央政策与地方惯性及实际情形的冲突后,中共及时调整政策,对地方惯性和实际情形表示认可,推动了减租政策的落实。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共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得任意撤佃,更不能因减租而撤佃;二是通过中共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佃。民众动员使农民消除了对地主恐惧的心理障碍,敢于和地主面对面地进行斗争。减租运动使乡村社会发生了变化,一是发生了地权转移,即地主典卖土地、农民买进或典进土地,并且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随着地权转移,以地主为核心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农民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一是以地主为中心的乡村权威逐渐消退,中共扶持起来的积极分子成为新的乡村权威,他们成为未来中共管理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地权; 佃权; 民众动员; 减租运动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减租减息与抗日根据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作者]李柏林: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改变了根据地的土地关系结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打破了传统农村借贷的恶性循环,保障了佃权,削弱了佃农的人身束缚,在较大程度上解放了根据地的生产力,并由此推动了根据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减租减息; 抗日根据地; 生产力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的负担及边区政府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

  [作者]李建国: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历史系

  [提要] 陕甘宁边区民众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特别是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封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政府坚定地依靠人民,勇敢面对当时的困难,为打破日、顽封锁而努力奋斗。同时,边区政府还努力关心和爱护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克服困难,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正因如此,边区最终克服了严重的困难,保证了抗战大业的顺利进行。并随着边区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民众的精神面貌更是变化巨大。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民众的负担; 边区政府; 减负措施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

  [作者]牛建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提要]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和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积累了水利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建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华北抗日根据地; 边区政府; 农田水利建设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

  [作者]王志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要]西北农民银行是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建立的地方性银行,为了扶植根据地农业发展,解决广大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银行根据政府规定和农村实际,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贷粮。在农贷对象上坚持贫雇农优先贷款的同时,把中农也列入贷款的范围;在农贷的发放时间上,尽量做到不违农时、适时发放;在农贷资金上,注意吸收游资;在农贷利率上,基本上是低利或无利政策;在农贷的用途上,强调贷款用于生产,并且要专款专用。在农贷的实施中,针对不同的农贷对象,制定了完善的农贷发放程序;在收放农贷的方法上以不让农民吃亏为原则。从而使农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满足了人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

  [关键词]抗战时期; 西北农民银行; 农贷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试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问题与政府对策

  [作者]史新恒: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夏松涛: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

  [提要]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农村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农业经济极其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农村社会极其涣散。为了挽救危机局面,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扶植农村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让农民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二是减轻农民生活负担,避免农民受到剥削阶级和行政力量的"多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开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局面。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在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经济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初步改善,农村社会凝聚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农村政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制定好农村政策需要以农民的实惠为出发点,落实好农村政策需要政府的制度革新,这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 三农问题; 政府对策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银行监理体制探析

  [作者]王红曼: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提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经济金融的需要,实行由财政部、四联总处、中央银行等多家机构先后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银行监理体制,对战时状态下的银行发展与经营安全进行了大规模的设计与监理,对我国战时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局势与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它们的监理对象、监理力度和监理目标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动,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事权未能统一,矛盾十分突出,致使监理实效不足,对我国战时金融市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发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关键词]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银行监理体制; 监理官; 通货膨胀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棉田征实制度研究

  [作者]郝银侠: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提要]1943年,为了平衡棉农与粮农负担、扩大棉田面积和增加棉花产量、解决后方用棉等问题,国民政府在主要产棉区实施棉田征实制度,即棉田征棉,粮田征粮。棉田征棉使国民政府多少控制了一定的棉量,可以兼顾军民用棉;棉农亦免除了卖棉购粮缴纳田赋所受的剥削与麻烦,产棉地区的粮价也不致因棉农的争购而骤涨。国民政府规定凡实施棉田征棉地区,所有棉田一律不准改种粮食,并采取对棉农贷款等优惠措施,对于保持和增加棉田面积、促进棉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棉田征棉并未达到国民政府的预期目的,不仅在解决国家战时用棉问题上作用极为有限,而且对征粮的影响较大,反映了国民政府实施棉田征实制度的困境与无奈。

  [关键词]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田赋征实; 田赋征棉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

  [作者]曲静

  [提要]由孙照海选编的《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全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定价:1480.00元,开本:16开(精装)。该书记述了抗战时期的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曾吸引着很多中外记者及民主人士的关注,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撰写成专著或文章,向人们广泛介绍解放区的抗战情形。本书作者将12本相关史料汇编成三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书中既有外国记者撰写的文章,如《红色中国的挑战》(史坦因著)、《北行漫记》(福尔曼著)、《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爱泼斯坦等著),也有民主人士如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记》,著名作家刘白羽的《延安生活》等。这些史料,都是可以留存后世的真实历史纪实之作,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本套丛书中还配有大量生动的抗战版画作品,为版画爱好者提供了更多视角。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论战时民营工厂内迁中的国民政府与企业主

  [作者]江满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要]全面抗战爆发后,组织民营工厂内迁是国民政府的重要政策。在这一政策执行过程中,明显呈现出政府与企业主之间的博弈。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及国民政府政策的变化,双方博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从而直接影响了各阶段民营工厂内迁的成效。

  [关键词]民营工厂; 内迁; 国民政府; 企业主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本特高课述论

  [作者]米彦军: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要]二战时的日本宪兵队特高课和内务省特高课都是日本天皇制政府的忠实鹰犬,前者负责日本外事和日军思想工作,在中国、朝鲜、东南亚各地破坏抗日组织和共产党等进步组织,不择手段地搜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双手沾满了亚洲各国人民的鲜血,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带来极大危害。后者主要负责日本国内事务,残酷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主义运动,强制日本国民无条件服从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侵略政策。二战后,前者大部分被处决,后者虽一度被解除公职,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摇身一变成为国会议员和政要。其后人在政界、财界和地方担任要职,继承和发展了他们扭曲的历史观,为日本军队和宪兵特高课翻案,是当今日本右翼思潮的根源之一。

  [关键词]内务省特高课; 宪兵队特高课; 沦陷区特高课; 反动思潮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二战期间日军战俘管理制度研究——以日军沈阳盟军战俘营为中心

  [作者]王铁军: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提要]本文通过探讨二战时期日军在沈阳设立的关押英美盟军战俘营的管理体制、战俘劳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日代表对其视察等,研究日军在二战期间的战俘管理体制和政策,提出了二战时期日军对待中国战俘和英美战俘存在着明显的国别歧视问题。

  [关键词]沈阳盟军战俘营; 战俘管理; 战俘政策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蒋介石与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对日和战态度——以名人日记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景平:复旦大学历史系

  [提要]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约半年时间里,国民党高层人士之中一度失败主义、悲观主义情绪弥漫,议和甚至乞和的主张若暗若明。蒋介石本人在和战问题上也不无踌躇,在作出抗战决策之前有过犹豫,对国际调解、大国介入有过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但在这一期间的重大关头,蒋介石最终克服了动摇和干扰,抵制了"低调"妥协的主张,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表明了严正立场,确立了战时体制,主导、引领国民党作出抗战决策并予以实施。

  [关键词]蒋介石; 国民党; 抗战初期; 对日态度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汪精卫是死于上海吗?——与吴越先生商榷

  [作者]闻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关于汪精卫不是死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而是死于上海虹桥医院,据吴越先生描述,其经过是这样的:“这期间(指1944年4月4日至同年11月10日),广东出了一件大案子,需要陈璧君亲自回去照料。(指1944年4月4日,伪广东省长陈耀祖被刺毙命事。)日本这边,汪精卫见河东狮去了,心情大好,因此更加思念起施旦(汪的情妇)来。他坚持要返回南京,但是日本坚决不同意。他无可奈何,只好急电召见周佛海。8月4日,周佛海应召到了日本,与汪精卫密商之后,出面与日方交涉,最后终于达成了让汪精卫返回上海的协议。在周佛海的安排下,汪精卫秘密返回上海,并且把施旦弄来专门护理。为制造汪精卫‘仍在日本治疗’的假象,他的子女们暂时仍住日本,并经常在公开场合露面。汪精卫为什么要返回上海,却不到南京呢因为他得知上海虹桥医院有‘镭锭’。镭是放射性元素,对恶性肿瘤有疗效,还能进行腔内及组织间治疗……当时陈璧君还在广州,汪精卫一到上海,就用中文密电打到广州德政北路陈璧君的寓所告知他已经返回上海。陈璧君也用密码回电给汪,要他千万别公开露面,必须改名换姓,住进上海虹桥医院,接受镭锭治疗,一切等待她到沪以后再作安排。这两份密电,都被重庆军技室中文组截获并...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他者瞳孔中的自我——评《日本“帝国”的学知:地域研究下的亚洲》

  [作者]朱佩禧: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要]岩波系列讲座《日本“帝国”的学知》(全8卷),从新闻学、法学等多维度考察日本“帝国”时期的学知。2006年出版的第6卷《日本“帝国”的学知:地域研究下的亚洲》,是由东京大学末广昭等知名学者编写的论文集。②本书主要考察了战前和战时的日本人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历史环境,以及调查后形成的文献资料对战后日本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意义,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占领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对战后日本学知流变的影响。首先,我们体会书中“学知”概念的内涵。岩波讲座中的“学知”有独特的含义。本书主编末广昭在序言中指出,“学知”是人们在田野调查这一实践背景下理解学问本质的动态过程,是“学知”和“调查”的互动,即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的多维概念。他还指出研究者应站在亚洲“知识回廊”的立场上思考日本帝国的“学知”。③这恰如人类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的考察,最终反观自身。其次,本书始终围绕着日本人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田野调查经验,通过研究田野调查过程中支配调查的人、组织及所建构的“学知”,来分析战后日本“学知”的衍变。本书作者不认同“学知”是一种“死”的知识体系,更看重调查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认为这才是日本“帝国”与亚洲...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标题]日本学者眼中的日军性暴力问题——《发生在黄土村庄里的日军性暴力——大娘们的战争尚未结束》读后

  [作者]刘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提要]这是一部由日本的大学教授、高中教师、律师、公司职员历时7年,前后经过18次采访、调查,积累了150盘录音磁带(每盘120分钟),并查阅大量的中日文文献资料后共同完成的口述历史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即荣获当年度(2004年度)第二十四届日本“山川菊荣奖”。②这是一部让笔者感到欣喜而又汗颜的著作,欣喜的是这是一部难得的非常扎实的关于战时中国女性受害历史的著作,汗颜的是这样的著作却是由不占天时地利的日本学者来完成的。正是怀着上述复杂的心情,笔者读完了全书。全书从结构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证言.资料篇》,内容为山西盂县20位(其中9位是受害妇女本人)受访者的证言记录。该记录内容又分两方面,一是受害妇女本人的亲身经历,二是受访者亲历的战争经过及耳闻目睹的受害妇女的受害史实,以及作者关于证言部分的解说。第二部分为《论文篇》,是对发生在黄土村庄的日军性暴力的研究论文集。全书虽然以上述方式完成,但读来并无结构分散之感,兹因所有的论文都紧紧围绕主题,或考察史实,或探索历史背景,或追究历史因缘,该涉猎的都涉猎到了。看来作者当初是费了一番心思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的,因而全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完后感觉是一本完整的关于战时山...

  [关键词]

  [点此下载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42: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1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