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2020-06-14 19:24: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二、全文提要:

  为范文澜铜像揭幕的讲话 胡 绳

  今天,我们怀着对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同志的深切的思念之情来瞻仰他的铜像。范文澜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是对历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学者。就我个人来说,是在1949年进入北京城时才见到范文澜同志的。这以后,他一直住在东厂胡同的宿舍里。在同他交往中,和其他同志一样,我从他那里受到很多教益。大家尊称他为范老。我以为,在范老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国经学家、史学家的优秀传统,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战斗精神和高尚品质。

  在范老铜像揭幕和建所4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王庆成

  今天我们举行范文澜铜像揭幕和近代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会,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和院内外各兄弟单位的同志光临,我们十分感谢。范文澜同志不仅是近代史所的创始人,而且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历史研究的前辈史学家之一。范老开创了近代史研究所的历史,近代史研究所发展到今天,更是与院领导和各方面同志的帮助、支持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谨代表近代史研究所向大家表示敬意和谢意。

  缅怀范老 刘桂五

  在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时,我们举行第一任所长范文澜同志铜像揭幕式,意义是很重大的。

  范老是我国最早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一代大师,和郭沫若同志齐名。他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神似”,不要“貌似”,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行动的指南,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历史上的具体问题,否则就是教条主义,他叫作带括号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范老,发扬近代史所的治学传统 蔡美彪

  近代史研究所今天举行范文澜同志铜像揭幕典礼和建所40周年纪念会。这两项活动同时举行,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恰当的。范老不仅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建人,也还为近代史所树立了一个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四十年代延安马列学院范老主持历史研究室时期,建所40年来又得到发展和发扬。这个传统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它的核心则是治学的精神与风格。我想对此讲几点粗浅的体会,请大家指教。

  向前辈学习,开拓创新近代史研究 崔志海

  今天,近代史所举行范老铜像揭幕暨建所4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庄严隆重的时刻,我作为本所的一名青年史学工作者,表达我们对范老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我们的第一任所长,没有聆听过他的教诲,但我们从他的文章和著作里,从本所的老同志那里,认识了这位可敬可亲的前辈,感受到他人格和学风的影响。

  半个多世纪前,范文澜先生就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胡 绳

  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近代中国与世界”,这是包含宽广内容的主题。与会的学者们将从各个角度讨论有关这个主题的各方面的内容,也可能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我相信,学者们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是有益的。

  我在这里想就这个主题说几点看法。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是以1840—1842年的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为标志。

  殖民主义思想残余是中西关系史研究的障碍 余绳武

  中国和欧洲在古代是联系很少、各自独立发展的两个世界。鸦片战争后,情况发生空前巨变。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逐步建立起对中国的支配地位,把独立的中国变为主权残缺、各方面受制于人的国际半殖民地。几十年来,西方学者撰写了数量可观的中西关系史论著,有些著作资料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需要指出,过去许多西方历史学者持有殖民主义偏见,这也是不必讳言的事实。

  鸦片战争与上海英租界 吴乾兑

  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发动的一场殖民征服和掠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果之一,是中国沿海一些城市,首先是上海,出现了外国的租界,而上海英租界则是上海的租界中最早建立的一个。对上海租界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关于上海英租界的建立问题,仍各说不一,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联系鸦片战争来谈一谈上海英租界的地点选择、划定时间和界限以及它的租地章程这几个问题。

  炮口下的震撼──鸦片战争与中国传统社会崩裂 陈旭麓 遗稿

  1839年7月和9月,中国水师与英国兵舰在九龙尖沙嘴和穿鼻洋两度炮战,标志着中、英之间因禁烟而触发的冲突转为武装对抗。战事实际上已经开始。随后,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是为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国起,积300余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的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亚洲来说,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

  德国与义和团运动 丁名楠

  1900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日、法、美等帝国主义纷纷出兵来华进行残暴的镇压,屠杀和掠劫中国人民。德国是积极参与者之一,其陆军元帅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无数爱国同胞死于侵略军的屠刀之下。德国还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留下极不光采的记录。德国人民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谱写了友好的篇章。本文试图对以上内容作简略的论述。

  试论辛丑议和中有关国际法的几个问题 张海鹏

  20世纪的史册已经翻到了最后几页。回顾90年前,八国联军之役,《辛丑条约》之耻辱,每使中国人痛心疾首。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是我国近代史学界颇见成绩的一方面,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研究,除个别例外,却鲜有人涉足。从国际法角度研究辛丑议和,似尚无人提起过。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高明正之。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法观念传入中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Martin,1827—1916)把美国人惠顿(H.Wheaton)的国际法著作(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译成中文,经总理衙门校阅后于1865年出版,题名为《万国公法》。

  孙中山亚洲观论纲 陈锡祺

  孙中山是一位气魄宏伟、眼光远大的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始终注视世界大势的发展,尤其关注亚洲问题。他的足迹到过亚洲不少国家与地区,与亚洲各国的朝野人士有过各种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亚洲观。孙中山的亚洲观,概而言之,是他对亚洲在世界上地位的认识,振兴亚洲的思想、方针和策略等等。下面谈谈我对孙中山亚洲观的一些简略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19世纪下半叶亚洲的局势,特别是中国的局势,是孙中山亚洲观产生的客观条件。

  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 李时岳

  8月3日,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隆重召开。会议历时4天,于8月6日胜利闭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学者89人,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日本、南朝鲜、印度、美国(华人)各国各地区的学者。有关孙中山的国际学术会议举行过多次,印度、南朝鲜、台湾学者都是第一次参加。

  近代中国与世界:几个有关问题的考察 张振鹍

  近代中国(1840—1949)与古代中国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中国与世界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日益紧密,以至达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中国成了全球性国际社会的一员,成了世界中的中国。

  这不是说近代以前中国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中国与外国、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很早就已有多方面的交通往来。但这种交往是零星的、偶然的或暂时的,缺乏经常性、连续性或继承性,特别在与亚洲以外的国家的关系上更是如此。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 袁继成 王海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之苦,不应该在美国、特别是日本怂恿下参加这场肮脏的战争;巴黎和会上,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分赃政策的牺牲品,不仅一无所获,反而使自己身上的枷锁更加沉重了。其实,冷静地把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斗争的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是有失也有得的。

  国奉关系与北伐前夕中国政局 刘曼容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至北伐战争爆发时,冯玉祥国民军与张作霖奉系军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竞相争斗,纵横离合于中国历史舞台。分析掌握国奉关系演变的轨迹,不难探寻到这一时期政潮起伏、战乱纷繁,以及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消长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北洋军阀史及至中华民国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随着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国奉双方的共同敌人──直系军阀倒台,国奉关系遂由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合作进入到矛盾冲突时期。

  1927—1937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 王方中

  1927—1937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是近代史上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建国后,最先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汪敬虞先生,吴承明先生也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近几年,虽然相继有不少学者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论文,但仍有不少地方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这11年间民族工业的问题很多,本文所论仅限于一个基本的问题──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

  试论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 王续添

  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是二者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受抗日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制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当时和后来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复杂多变。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危及整个民族的生存。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对立转变为合作抗日。

  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兼评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 丁守和 李 林

  关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论著,几十年来海内外断断续续出了不少。这些研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难免各异其义。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相当多的笔墨和章节用于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研究。如莫里斯、迈斯纳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近藤邦康的《“民国”与李大钊的思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等,而朱成甲同志的《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更是一部专论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力作。按现代解释学的定义,一个人的历史结局总是同其参与历史的初衷和过程紧密相联的,要窥其全貌必先究其初衷。

  “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靳 良

  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于8月31日至9月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80余人,其中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22人,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南京、长沙、济南等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和中青年学者60余人,会议收到的论文约70多篇。这次会议,是近些年来在境内举办的有关这一主题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张闻天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京中 双文

  对张闻天的研究是从1979年平反庐山会议冤案之后开始的。十年来,张闻天文集传记组搜集到张闻天的各类文稿600多篇,2000余万字,有关他的资料500多件。对张闻天的主要革命业绩和思想的研究论著陆续发表出版。今年8月纪念张闻天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张闻天研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者80多人,提交会议的论文70篇(应征142篇)。现将会议交流讨论情况简述如下:

  1989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 近代史所图书馆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31: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