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萨苏专访:历史的魅力会让我继续写下去(下)
2016-10-24 17:24:00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孙洪艳  点击:  复制链接

历史,它就像一个沉积岩一样,一层一层地拨开,揭开一层下面还有一层,最后总是接近最真实的内容,当你走进去时,历史会比电视剧电影更精彩。你知道电影和电视剧的想象力是无比的,但是他的想象是在虚构的基础上想象的,假如说,真的走到历史里面去,那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像钱壮飞一样,他最后走过的楼梯是什么样的,当你走到那个楼板时,吱嘎吱嘎的声音(已经铺上地毯了)。你就能想象到钱壮飞最后一天,他离开时向窗外看,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景色,同样的一颗老梧桐树,他就从这条街走下去,走下去,离开了南京......

所以这种历史的魅力肯定会让我继续写下去.........

历史的拾荒者萨苏专访

问:抗日战争期间的装甲坦克都是在支援步兵的基础上参战的,但在远征军却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孟拱河谷和八莫的作战没有坦克部队?胜利的机会有多大?您能具体谈谈那时的装甲部队当时的作用与战术以及情形状况吗?

萨苏:中国的装甲部队是在抗战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抗战之前有一个装甲兵团是由杜聿明领导的,规模太小。尽管作战很勇敢,但是面对的敌人毕竟太多,第一次作战,南京会战和徐州会战基本被打光。第二次重建采用的是苏式装备。这种装备在昆仑关战役中也使用过,在远征军入缅作战时,损失惨重丢掉很多坦克。第三次重建终于得到了盟国的支持,打了孟拱河谷和八莫战役。这个部队使用了美国最先进的坦克M4希尔曼式M3坦克,有点想不起来了,当时是很先进的武器。这两种坦克都比日本用的个大,装甲厚,以至于中国用了希尔曼坦克以后,日本坦克打不穿它。

在一开堂之战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日军预先料到中国军队要过河,就在河这边筑好了两条沙堤,两条平行的沙堤,在中间走,在哪过河坦克就开到哪。日军隔着沙堤开炮,打了一炮没有反应,炮弹太小打不穿,中国坦克回首一炮就把这沙堤打穿了,又打到日本坦克上,把日本坦克打穿了之后又打穿了后边的沙堤,日军一看知道抵挡不住了。等到打八莫的时候,日军几乎把坦克埋在了城里,一点没用,不敢出去跟中国军队拼命了。而且日军主要是轻型坦克装备很悬殊,缅北是中国战场上唯一一次装备后勤都比日军强,围着日军猛打的这种情况。别的时候我们的装备都比他差,一说就是由于装备悬殊我们怎样怎样,那么在滇缅不是的。有这样的一个事情,中国军队在训练士兵的时候,美军教官看到了就说:“你这个动作不对,你卧倒时动作不对。”中国教官说:“怎么不对呢?”“你是这样卧倒的,动作慢些,被敌人打中的概率高一些,应该像我这样卧倒。”他做了一下中国教官就反对,他说:“你这样做,会把枪碰坏的。”美国人说:“枪碰坏不要紧,随便找一个就是!”然后中国军官就目瞪口呆了。

后来打仗也是这样的,你损失多少他会给你补多少,没有了后勤问题战斗力马上就上去了。坦克问题也是这样。不过也有战术上的应用,比如在坦克的应用上,当时日军也没想到在丛林里中国军队会把坦克用起来,这些中国兵真的用起来了。有坦克兵回忆说第一次作战相当可笑,当时他们以为是出去野营拉练(这个部队是浑编的)美国兵带着中国兵一块坐在坦克里出发了,听到枪炮声以为是夜间训练。早上起来,看到坦克履带上碾的都是日军的血肉才明白,这仗是真打起来了。所以,最初投入战斗有点仓促,中方指挥官张仲华(音)和美国布朗上校共同指挥。还闹出过笑话,当时有个美国记者后来的英雄著名战地记者斯坦逊,他的特点是到哪都带着两样东西,一部打字机一支卡宾枪,走到哪写到哪,不在乎去最前沿参加战斗。他回忆当时的情况:他看到布朗上校的部队在集中,想着不知道去执行什么任务,于是提出来要跟着去采访,布朗说可以,但是我没有别的位置给你,前面那车上缺个机枪手,你愿意在那个位置坐吗?他说没问题,他想的是跟着这个部队能采访到最新的成果。没想到布朗上校的意思是:我的部队太缺乏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了,把他放在第一个车里还能起作用。结果路上真的和日军打起来,他才明白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他就用机枪朝着所有日军枪炮冒出火光的地方回击,一直到战斗结束。他说,我不是想立功,是为生命去奋战的。等他下来之后就怒气冲冲地找布朗上校去了,布朗就说你立功了之类的话把他安抚住了。他很快就读到了国内的新闻。是这样写的:“部队出发的时候斯坦逊气势汹汹地坐进了第一辆坦克,争取第一个打回缅甸的荣誉。”他说我终于知道,我自己写的战地报告还是很靠谱的。

在坦克战中也有中国兵的创造,战斗中出现日本兵抱着炸药包来爆破的情况,当时还真炸坏了几个斯图亚克坦克,中国兵想日本兵要么用磁性手雷,要吗抱着炸药包来炸,我们怎么办呢?他们就在坦克外面焊上一层铁丝网,磁性手雷被铁丝网吸走了,挂在铁丝网上爆炸,抱着炸药包想自杀爆破坦克的日本兵也越不过铁丝网,只能把铁丝网炸掉,这个牺牲有点太过分了,结果日方没有办法,简单的铁丝网焊术就解决了问题。

问:出于和平的意愿,没人喜欢战争,当经历过后我们对于战争应该如何去反思,反思什么?

萨苏:从抗日战争的角度来说,当时抗日战争打的这么艰难,并不是在战场上如何如何,在此前几十年之间,包括你的国力与先进制度的接受,与老百姓的教育,还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锻打等等,都是在战争之前已经注定了的事情,战争开始的时候,其实很多战争没打就已经知道胜负了,比如说甲午战争,在没打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那时候大清王朝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那么抗日战争呢?我们做了一定的准备,打的很艰苦,但是它告诉我们,以后想避免这种情况,在和平时期就要做很多相应的措施,在国家建设方面要做好,你强大了,别人没法侵略你,你不够强大,即使没有日本侵略你,还会有其他什么本来侵略你,一样的,落后就挨打,这一条是战争给我们的教训!

问:在您的《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军》关于八路军的抗战,以美国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的记录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存在的细节描述,您能谈谈这部分吗?

萨苏:他们看到的八路军的形象确实和他们想象的不同,如果去看哈里森福尔曼所拍摄的照片,你会看到包括当时的边区,敌后根据地,八路军是当时最激进最阳光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和对于胜利的渴望,这是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的,如果同样两支队伍站队,你会看到八路军和其他的部队不同,别的部队也都是站得很整齐的,但是你在别的部队看到的表情是紧张和恐惧,紧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麻烦,恐惧是怕长官责骂,在这种情况下才会站成一个整齐的队伍。而八路军站队不这样,他是努力地想做好,因为他觉得做好是一个很骄傲和光荣的事情,有那种朝气在里面,我觉得这也是他能夺取天下的一个因素。

看到的八路军的地雷战,有大个的地雷,还有小个的地雷。老百姓用碾子磨黑火药,这些简陋的装置,中国人就能组织抗战。另外他也看到北平等地来的教授、知识分子也就是“兵工界的老大”来帮助这些民兵们制造并教他们怎么埋地雷。也有这样的照片,带着鸭舌帽的知识分子,在教八路军怎么埋地雷;换一张照片,同样位置上知识分子不见了,换成一个八路军埋地雷,这就很清晰地让我们知道了敌后根据地是怎么做的。以前我们的认识是,只有土八路搞地雷战,我们很多有知识的人也知道怎么做,他们擅长的是什么,就是用这种土办法,现有的条件,把最强的战斗力发挥出来,不是中国人天生就土,而是条件限制了他们,他们已经在那个条件下,做得最好。

问:《飞翔在缅北上空的鹰》有您严谨的成果,您在日本利用日本史料研究中国抗战,涉及的范围很宽很广,偶尔一个月就会完成一本书,会不会有时因超出自己的领域,稍微不慎就会疏忽大意,造成研究领域的硬伤?

萨苏:也有吧,这种情况经常会有的,也很正常,而且这种事情还在不断地发生,我觉得是历史研究的深入。这样的事情在历史研究中也会给我们很多惊喜,日方的资料还是比较可靠些,能找到比较多比较放心的,我们自己的资料我总是找不全,就不敢确定哪个是对的,这是现在经常碰到的问题。历史资料有时候不丰富,后来就发现不是像你想象的历史。举个例子说,前两天我刚完成一件事情,我去南京,朋友安排我住中央饭店,楼里贴了好多在这吃过饭住宿过的人,我就看,比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蒋介石都在那吃饭住宿过,还有李宗仁。那么看到张学良的时候,我就问一句,张学良最后一次在这住宿是什么时候,其实我当时想的是他能跟我说张学良从西安事变回来了,回来就住中央饭店了,在这被抓起来软禁呢!我希望能得到这个答案。结果经理跟我说:“他是1937年的时候来这的,是周恩来请他吃了顿饭。”我当时目瞪口呆,我的预想是这样的,周恩来应该是和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面,说完以后我一愣,我不相信!不对啊!张学良不可能和周恩来1937年见面,因为1937年1月4号当时已经出现问题了,判了十年徒刑,军委会严加管束,他怎么可能再和周恩来在这吃饭呢?结果人家就说,确实是!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宴请了被软禁的张学良,还对他表示了那种愧疚之情。我说这种东西你有证据吗?

那是一个事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小记里就有记载,1937年周恩来在这宴请过张学良,它写明白了这件事,我一看,还有另外一个记载,在扬州晚报上登了一篇文章,记者叫吴雷,当时他采访了店里的一个经理,问了他的情况,那个人就说确实是周恩来请他吃过饭,还能记住地点是红梅厅,他们吃的是西餐。那么这个事情就让你很吃惊,既然有这样的事情,接下来我就要去找一找了。我就找现在的经理徐光宇{音},他说是吃过,是不是有个红梅宴会厅,他说没有啊!那这个事就有点奇怪了,你如果说他没吃过饭,那么这么多记载都说他吃过,你要说吃过饭又没有红梅餐厅,后来推测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吃的这个饭,最后断定应该是1937年8月9号到8月19号之间,因为只有这十天,周恩来是在南京的,他是来和朱德,叶剑英,还有李先念一起参加国防会议,也就是在这个区间,宣布了蒋介石终于同意了成立八路军。在这之前可以编成三个师,但是编完之后他要派军官进去,第二个是你这个师分别调出去打仗,上面不能建立一个独立的指挥机构。这回终于同意了建个八路军管这三个师,国民党不派人了,原因是他要在上海打仗了,现在要急于团结大家,这是蒋介石体现了对各党各派整个统治时期从没有过的妥协态度,那么周恩来在这呆到19号,就带着王根英和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回西安了,一直到1946年再没到过南京。

蒋介石为什么允许他和张学良吃饭,这也合情理,张学良虽然失去自由,并不是完全失去自由,他还是可以和东北军一些将领于学中、吴克仁他们在一起吃吃饭的,这得有特务盯着,即使到了最后完全失去自由的时候,孟德辉还是可以见他,包括他弟弟张学思也能见到,只是有特务监视而已。蒋介石当时可能这么琢磨,你和别人吃饭可以,你和周恩来吃顿饭也不能怎样,不能跑了那就吃吧。当时可能出于这个目的。尤其还有个事,他让毛泽东来参加会议,毛泽东考虑到张学良被扣,另外叶剑英给他发了个电报说:“毛不必来”,怕他出事,他就没来。蒋介石也考虑到共产党对他不信任,那就让你和张学良吃顿饭吧,表示我还是宽宏的。有可能这个原因。

另外查资料的的时候还有个关于张学良的记载,那时他应该是在雪窦寺读书,怎么会跑到南京来呢?南京国防会议蒋介石没有让张学良参加,怕他指手画脚,希望他退出政治舞台。我推测,他可能考虑到东北军会不会不听话,那么把张学良放在南京作为一个预备手段。面对日本人他知道这个仗不好打,不知道手下人会听命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仗会打到什么程度。那么,他把张学良放在这,哪个东北军不想打,就让张学良见个面,鼓励他督促他去抗战,有可能是这个原因,把张学良放在了南京但没让他参加会议,这样张学良和周恩来才有了见面的机会。

我就找到了我们吃早餐的的地方,红梅西菜舍,墙上记录写着谁爱吃什么,谁在这吃过饭。张学良特别爱吃这的西餐,我认为他们就是在这吃的,后来的红梅宴会厅改成了红梅西菜社。但是有个员工告诉我说不是,红梅西菜社是搬过来的,张学良和周恩来来的时候是他给做的菜,西菜社当时不在这,他说在对面秦淮厅,由红梅宴会厅改名的。我又跑到秦淮厅看了看,很大的一个地方。应该是他们在秦淮厅吃的饭,为什么改了秦淮厅?民国时是为了让这个厅更具有南京特色就改成了秦淮厅。他们应该是在这吃的饭。当时看了非常感慨,这个厅没人用,桌上厚厚的土,看后感觉房子越大,没人时越凄凉。

我就想,张学良和周恩来在这里见面能说什么呢?有特务盯着也没法说什么。周恩来几十年,每次一提到张学良就动感情,我想他是不是最后一次见到张学良,大家都明白自己的命运,张学良也明白自己恐怕是放不出去了。以周恩来比张学良更丰富的政治经验更清楚、更明白张学良很难获释。好朋友最后见面他不是惺惺相惜,是眼看着与张学良一别,以后一生再也见不到了,而且从此一生都会被幽禁,想一想,当年见到的意气风发的少帅,统治几十万军队的少帅,心里面会是一种怎样凄凉的感觉呢?这件事于公于私,后来,周恩来都在努力地争取张学良的获释,这可能跟两个人感情上也有关系。

你说一个月写一本书,其实很多像这样的题材都是让你欲罢不能的,这次我在中央饭店就住了两天,结果在那边考察出很多东西值得写,还有他们告诉我钱壮飞就是在这工作的,当时我就大吃一惊,然后,晚上我们去考察钱壮飞工作过的地方,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一开始弄错然后又找对这样一个流程,

问:在考证历史史料问题的差别上,有些问题是大家学者坐下来研究交换意见提出批评和见解的事,这里有许多他人无法参言与误解的成分,您可不可以,以您的角度给自己设问自问自答一个问题呢?

萨苏:那就是历史和电影和电视剧有什么不一样吧?

当你走进去时,历史会比电视剧电影更精彩。你知道电影和电视剧的想象力是无比的,但是他的想象是在虚构的基础上想象的,假如说真的走到历史里面去,那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如刚才的钱壮飞为例,比如钱壮飞他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呢?看他的照片,然后你会发现,他是永远带着一副眼镜的。他没有不带眼镜的照片,不带眼镜的照片还是修版修出来的。他并不怎么近视,但是为什么总带副眼镜呢?那是他心里上就在暗示自己,他是一个很隐蔽的人,他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往内心深处走一点,这样理解对谁都说得过去。然后你还会注意到钱壮飞的女儿黎莉莉 是个电影明星,而且是在钱壮飞离开之后,去了苏区之后,始终是徐恩增在帮他照顾自己的女儿,这就很奇怪了。对徐恩增来说他是叛徒啊,他应该非常恨他才对。但是,徐恩增确实在帮他照顾女儿。

现在有个官方说法是这样说的:说钱壮飞临走之前给徐恩增留了一封信,如果你对我家人不利的话,我就把你贪污的证据,在外面包姨太太的事揭发出来,你可以想想你的后果。所以徐恩增只好保护钱壮飞的女儿。但是实际上这个话说不过去的,钱壮飞1935年就死了,那么徐恩增还有必要担心什么吗?这里面我们就看到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他们两个惺惺相惜,尽管徐恩增吃亏在钱壮飞的手上,但对他有这种同行的佩服,而且两个人私交一直不错,私交上钱壮飞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两个人的相争是主义之争,不是私人感情上有什么问题。会不会心里驱使之下照顾钱壮飞的女儿呢?这是一种推测。还有一件就是徐恩增是不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他在共产党方面给自己留条后路。我感觉都是对的,这就是复杂,就像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感情一样,他有公,也有私,于公如何,于私又如何,都是复杂的。那么钱壮飞这边也是这样的,所以徐恩增会照顾钱壮飞的女儿。那么黎莉莉为什么会成为电影明星呢?这件事后来才发现,钱壮飞在早年开过电影公司,是个小老板,公司不大,以至于经常全家上阵当演员。所以黎莉莉成为电影演员和他父亲有很大关系,从小就影响她的。而钱壮飞呢?我们也没想到,他之所以在徐恩增那边演的那么好,也跟他以前演过电影有关系。等于说现在我们把葛优派出去当特务,那这个确实可以演的惟妙惟肖,演什么角色像什么角色,你没法断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历史比想象的更有趣,更让人觉得精彩的地方。

问:您的书也有“出云号”的记载,关于袭击日本海军“出云”号,中方记载多于日方,一般核实这样的史料,如果没有双方一致的情况下,是不是,写哪方就偏重于哪方的资料呢?如果出云号没有返日维修,对中方会有怎样的威胁?

出云号对中方的威胁和其他的日本军舰没什么大的差别,他是一条日俄战争的老军舰,主要的价值是在于,它是日军在中国长江水域存在的象征,是属于支那派遣舰队的旗舰,就是司令部的意思,这才是他真正的意义。打掉它对于日军的进攻不会有太大影响,一个战斗和一个战役不可能对中日两国这么大的战争起决定作用的。

那么,在双方的资料不能吻合的情况下,这个对我来说会比较难一点,一般我会找到双方相互照应的资料,这样讲起故事更有意思些。当然也有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找到一方资料,这一方资料如果逻辑上可靠的话也是比较好的,比如说,有一个资料我就没有拿到日方相应的材料,在我的书里讲过这个事,有个日军,他回忆在淮北打仗的时候(台儿庄战役的同时)当时日军已进淮河防线,把中国军队的淮河防线打败了,他们过河的时候,看到地堡里有一个年轻的中国机枪手,他死在站位上,他的脚是用铁链子栓在柱子上的,他不能走。 他还拿这个做例子把那些俘虏的中国兵叫来给他们看,说:“你看中国军队多么的残忍啊!把兵锁在机枪上逼着他来打仗。”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兵站出来了,说这个牺牲的人就是我的班长,我知道的事实不是这样的,这个班长老家就在这个村子里,在这一带住,打仗的时候为了勉励自己的部下,就说:“我后面就是老家了,请大家帮我保卫家乡啊!”为了表示自己绝不逃走,他就把自己用铁链子拴住自己,钥匙扔进了河里,就这么牺牲了。

但这个事情我方找不到任何记载,我觉得日方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必要撒谎,所以,我就把这个事情也记载下来了。这种事情,你往往不能够像历史要求的那样,一个事实要有三个证据,像公安一样解决问题,才能说孤证不伦史等等。史料的东西我总觉得,有任何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我都把它保留下来,这样你就有机会留给后人,不把好的东西丢掉,也许它是真的,也许它有问题。但我先把它留下来,然后大家以后再甄别。如果甄别之后,它是真的,那就把它传下去了。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它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了。

问:全国抗战打了八年,东北沦陷14年,在这14年里有一股神奇地力量一直坚守在抗日的阵地,那就是东北抗联队伍,他们在您的《最漫长的抵抗中》活生生地再现,您还赠送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例如《国破山河在》的的开篇所写佟麟阁,他的后人现在东北抗联后代联谊会工作的孙辈也依然记得您,还有依然健在的李敏,您能谈谈东北抗联吗?

萨苏:佟麟阁没有参加抗联,他儿子佟斌先生,老爷子80多岁跳起舞来还特别棒,我看东北抗联那个部队是很感动的。李敏90多岁了,还到处走,宣传抗联,她的抗联宣传还停留在和抗日战争期间很相似的阶段,包括宣传队,也是一样的,很传统的那种宣传方式。那么我就想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做,这种宣传方式已经很少见了,他还是这么努力做。后来我才知道,老人家当年所学的就是这些,她就是当年的一个广播员,她了解的就是这些,她曾经跟陆定一部长说过这个事,她说怎么大家都不知道我们抗联这个事情啊?陆定一说,你们自己都不宣传别人怎么知道呢?结果就是这句话,让她一生都在努力做这个事情。这让我非常钦佩。

东北抗联的事,是主力部队无法抵挡敌人的大批进攻之下,被迫退回苏联境内。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是日本关东军控制伪满的南满和苏联之间这样一个缓冲地带。30年代末期,日本准备进攻苏联,这个时候,他就把他的主力,向这个方向压过来,把抗联的活动区域挤没了,当时几十万关东军往这挤,抗联损失太大,最后主力残存的人员不得不退到苏联境内去了。我们在前苏联,俄罗斯找到了他们的营地,看到那个营地的时候特别伤感,这个部队在大反攻的时候-------盟军反攻,他们许多人作为先头部队投入了战斗。苏联是在1945年8月9号对日宣战的,他们很多人,像夏李平这些人,在一个月以前就回到中国境内投入地下工作进行准备。还有孙明山等随苏军前进给他们做向导,做先兵投入战斗的,江德、李铭顺(音)等等,他们都是空投进来预先控制要点。侦查并随时报出日军部队的动向。我们说“散兵向来都是被包围的”,他们在最后的战斗中损失很大,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率先返回祖国,至少在解放东北的过程中让我们知道,不仅仅是靠盟军来做的,东北抗联也是战斗到了最后。

当我们回到营地看的时候百感交集。我知道他们的军歌是哪首歌,有兴趣可以听一听,这个歌我非常喜欢,叫《神圣的战争》,苏联歌曲,他们把这首歌曲作为他们旅的军歌。我和李敏老师去俄罗斯的时候,她还和俄罗斯老战士唱这首歌。站在营地前,我就能想象,他们在这排着队,唱着《神圣的战争》。但是我知道,他们离开的时候一定是和别的军队不一样的,别的部队是我住在这,这是我的营地,我现在出去打仗了,打完仗我还会回来,而这支部队走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这不是故乡,他们在这能隔河望到故乡,所有心思都放在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他们义无反顾,宁可死在路上也不会再回来了。他们走的时候,山空谷静。

有一个老战士,他的回忆让我很震动。他叫陆保平(音)是个大个子,几年前见过他,跟李敏一起。他特意赶到北京来见李敏,当时,我和李敏在屋里谈话,他就敲门,拉开门的时候,他本来是坐在一个轮椅上面,“垮”就站起来了,然后向李敏举起右手“垮”就做了个大的敬礼,这个敬礼和我们有点不一样,是苏式的敬礼,然后李敏就和他拥抱起来了,两个老人看上去就像20几岁的样子。陆保平年轻的时候非常帅气。当时和好几个苏联姑娘都挺好的,但是也没有建立起那种爱情关系,当他那个部队最后走的时候,他奉命为苏军做先遣部队,(当时懂中国话走在最前面比较好,中国兵为苏军做先遣部队。)他坐卡车临走的时候,突然间看到苏军队伍里有个小女兵的跑着追他的车,一边追一边用俄语对他喊:“小路我爱你!”喊他“我爱你,”摔倒了爬起来又开始追着喊,没有追上,然后他们就走了,再也没回去。一直到他九十多岁采访他,他还笑着说,我真的不知道她是谁呀!也看不清呀!最后也没弄清喊露琪亚(音)的到底是哪一个。

李敏的哥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侦查员,是秘密行动的。有一次训练的时候,李敏突然看到旁边有一个车过去,是他哥哥,她看了一下,但是有纪律,没敢回头。过了一段时间,苏联军官叫她去,把他带到一个小房子,他哥哥在等她,两个人一起吃了饭,聊聊天说说话,然后俩人就走了,这是她和哥哥最后一次见面。后来她才知道,他哥哥本来去执行任务的,突然看到他的妹妹在苏军的部队里,就和苏军说要和妹妹见一面,苏军不同意,他哥哥就说:“如果你们不同意,这个任务我就不去了!”争执起来,苏军没办法,就答应了。结果见了最后一面。她哥哥是做地下工作的,被日军发现后受伤被俘虏,日军是用磨子把他哥哥磨死的,死的很惨。

问:最后您能谈谈关于未来及您未来的创作,和您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依旧以一个历史拾荒者的身份继续研究中日抗战,继续前行?

萨苏:有时候这种事情不是你想不想做的事情,而是他就像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你无法拒绝。就像我说的,在南京的中央饭店,当你走在环形的走廊里,你就想象钱壮飞同样地走在走廊里。就在寻找钱壮飞的路上,突然看到旁边有个房间,那个门上写着304,然后我就突然想起来那个房间住在这的客人,肯定不知道,在这个房间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非常精心动魄的格斗。那是1940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墨西哥华侨叫黄逸光,他是个大力士,武艺很高,童子军的带头人。加入了军统组织,然后派到南京来执行一个任务---刺杀汪精卫。他就住在了这个房间,这个房间靠近楼梯,必要的时候便于脱身。结果,他在行刺汪精卫的过程中不幸暴露了,就在这个房间里被捕了,一个月后被枪杀在雨花台。

突然看到这个房门,一愣,对啊!就是发生在这个房间里,最后被捕的过程,给押出去......

但是这个时光......

或许以后,又是一个客人很自然地住在这里,然后可能打个电话,跟自己家人聊聊天,根本不知道就在他住的地方发生过什么。

所以这种历史的魅力肯定会让我继续写下去.........

责任编辑:孙洪艳 最后更新:2016-10-25 18:04: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举行国家公祭的多重意义

下一篇:杨靖宇牺牲前说了什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