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2020-10-07 16:22: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二、全文提要:

  编者的话

  施坚雅先生研究中国农村市场结构、功能及其变迁的重要著作《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最初作为一篇长文的三个部分分别发表于1964年11月至1965年5月的《亚洲研究杂志》第24卷第1期至第3期,其单行本于1993年由亚洲研究学会出版,中译本于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外研究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一部著作像这本薄薄的书那样引起这么广泛而长久的关注,而且歧见纷呈。本期所发表的四篇相关文章,或以详细的实证材料讨论施坚雅模式与历史实际的契合程度,或根据施氏理论本身的逻辑推演其建构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或叙述在施氏理论影响下中国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情况,或在这一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一个特定区域的农村市场在近代后期的变迁。读者可以看到,几位作者对于施坚雅理论或模式的解读仍然是仁智互见,给读者留下了的巨大的思考空间。例如:既然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极大的差距,对历史的解释能力有限,为什么研究者仍把它作为一种主要的分析工具进行着相关的研究?它的价值和生命力究竟何在?推而广之,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史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规范”?

  本期的另一组重要文章,为三篇书评。这三篇书评的评论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一辑的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的作者都是本所的青年研究人员,三部著作均为他们在本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出站报告。因此,或许可以说,这三部著作代表了社科院近代史所青年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这三篇书评,对本所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同时,三篇书评的写作均较直率、平实、就学术论学术,少有时下史学书评中司空见惯的套话和俗气,或许可借此对学界一直企盼的史学书评的改进有所促进。

  总之,本期文章“讨论”色彩较浓。学术研究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学者的个体活动,惟其如此,作为学术刊物的编者,我们感觉有责任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机会让学者对话、交锋、碰撞,使学术共同体充满激情,也使学术刊物更为“好看”。

  晚清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  王庆成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华北数十州县的方志,特别是利用形成于光绪早期的《青县村图》、《深州村图》中的丰富资料,对晚清时期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做了较详尽的研究。本文认为,华北各州县集市数量参差不一,甚至差距很大,集市数与州县人口数、村庄数及土地面积的关系,亦无有规则的比率。集市圈即集市与赶集村庄的空间构成,所包含的村庄多至近百村,少则二三村,甚至一村。本文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学者施坚雅关于中国乡村市场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公式,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集市 集市圈 人口 村庄

  对施坚雅市场理论的若干思考  史建云

  [内容提要]施坚雅的市场理论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巨大,然而,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又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本文顺着施坚雅的思路,采用同样的规则,对其市场空间模型、密集循环过程、市场社区理论等,设想出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探讨了理论抽象与实证研究的差异。不是解读、不是批评、不是质疑,也不是商榷,只能说是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施坚雅 市场理论 密集循环 时空变幻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任 放

  [内容提要]施坚雅模式包括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该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代中国市场史、城市史、人口史3个方面。客观而论,受施坚雅模式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诸多方面获得了拓展。尽管施坚雅模式存在局限性,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一模式仍是我们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可以借鉴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施坚雅模式 中国近代史 中国学者

  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研究      黄正林

  [内容提要]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的甘肃、宁夏、青海是一个农业、牧业和农牧交错的地区,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由于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农村市场的构成也不同,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以集市贸易为主,而以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则利用寺院会集进行贸易,庙会、花儿会作为农村市场的补充形式而存在。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在市场构成、专业市场的形成等方面,既有全国农村市场的共性,也有西北区域市场的特性。晚清以来,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以及地方军阀的横征暴敛,造成人口锐减,农村经济凋敝,农民日益贫困,购买力低下,农村市场衰退。同时,由于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了西北农村市场畸形发展,出现了专门的鸦片市场。这些现象直到解放前夕也没有多大改观。

  [关键词]近代 甘肃、宁夏、青海 农村市场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桑 兵

  [内容提要]在清末的革新与救亡运动中,知识阶层与民众一开始处于分离状态,戊戌与庚子尤为典型。一些知识人认为义和团其情可悯,其气可用,其举动则可哀。1901年拒俄运动发端,趋新人士主张动员民众,文明排外。在梁启超等人国民思想的鼓动下,随着国内和东京学界风潮的兴起,“少年中国”演化为“学生社会”,以学生为中国的主人翁,由学生引导其他社会成员转变为国民。后来“学生社会”再演进为“中等社会”,其主旨是:上层已朽,下层尚愚,须由中等社会开通和引导下层社会去改造上层社会。这与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当年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相当近似,象征着中国趋新知识人士的自觉。拒俄运动使学生和开明士绅直接面对国民的社会责任,中等社会的主张部分得到实现,四民合为国民,而中等社会起着引导及核心作用。此后,提出“中等社会”的激进人士较少继续使用这一概念来看待自己与民众的关系,而主张体制内变革的立宪派士绅则有所发挥,中等社会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起,知识阶层与下层民众首次在爱国与革新运动中连为一体。而中等社会的概念对于革命派和梁启超也有所影响。

  [关键词]拒俄运动 中等社会 自觉

  梁启超与日本——评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崔志海

  有质有文 新意迭见——评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金以林

  晚清新政与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展——读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  迟云飞

  2002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  虞和平

  日文档案中的清末革命者和流亡者  罗福惠 袁咏红

  [内容提要]近年译出《日本外务省藏档案——有关中国清末革命党及流亡者部分》数十万言,发现内有记载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若干未被研究者注意的背景资料、行为踪迹、谈话演说及短暂用过的化名,有助于解开某些或大或小的历史之谜。故特别提出加以介绍,并据此对已有少数译文中的偶然失误及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略加商讨,同时就翻译中尚未明白的一些疑难向学界同仁请益。

  [关键词]档案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康有为 梁启超

  第二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43: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