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近代史研究》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2020-08-13 19:55: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二、全文提要: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  罗志田

  从中国学术史发展演化之内在理路看,民国初年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即经学从学术中心落向边缘而史学从边缘移往中心(详另文)。陈寅恪论民初史学转盛之原因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受世界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渐能脱除清代经师之旧染,有以合于今日史学之真谛。”1陈先生所说的内外感受,提示了一条从外在思想语境考察经史易位的取径,但本文无意于此。而他所说的“今日史学”,显然意味着民国史学在学术典范上的新认同,其区别即正体现在“脱除清代经师之旧染”。

  论日本近卫文?内阁的对华政策  沈 予

  卢沟桥事变爆发已经60年了,但战后日本某些历史论著歪曲了对华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例如,在日本有相当影响的堀场一雄著《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论述中日战争的起因,持“中国对抗日本重建东亚”说,认为:觉醒了的日本感到近代欧美侵略“威胁到了东亚的存在”,因而“产生了重建东亚的思想”。可是,中国具有“强烈的恢复国权乃至排外的思想”,“中国统一国家的运动和中共的活跃的行动”对抗抱有“重建东亚”理想的日本,“因而爆发了对华战争”。关于战争性质,堀场认为:对华战争从大局来看“是旺盛的(日本)民族生命力的历史表现”,是“重建东亚的序幕之战”。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  魏光奇

  在清末民初推行地方自治的过程中,全国许多地区均形成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县自治财政。这种县自治财政,不仅是当时中国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体现出当时地方自治所蕴含的中国行政体制近代化变革的积极意义。因此,不论是对于财政史还是对于社会史研究来说,它都应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课题。二三十年代著名财政史家贾士毅认为这种县财政“与省地方财政同居重要地位”,但又指出其具体情况在各地千差万别,收入“章制不一,稽核为难”,支出“真相莫名”,故在其近十册的《民国财政史》和《民国续财政史》中,仅予数百字的简单记述。

  民初中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梁碧莹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方酣,在美国旧金山却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世界万国博览会。该会的举办,是为了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纪念太平洋发现400年,并以此促进社会进步、产业勃兴、贸易增进,故这次博览会又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于2月22日正式开幕,至12月4日结束,持续近10个月之久,可谓盛况空前、规模宏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异常踊跃,平均每天参观人数,最低者5万人,最高者达18万人。人们盛赞这次博览会“萃宇宙之精英,冶古今之文化,合黄白棕黑之人类,集哲人名儒之心血”,在世界贸易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杨天宏

  1912年3月3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实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具有共和民主性质、可以“伦比宪法”的文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人士将它悬为国典,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废除君主集权制度,确立了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促成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厥功甚伟,不容抹杀。然而,当时国人仰慕仿效的美国宪法,制定之后,尚且提出数十次修正案,很难设想,作为共和民主制度的初步尝试,中国年轻的共和国缔造者操作伊始,匆迫之中,便设计出了完美无缺的共和国宪法图式。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  朱 英

  笔者曾在1996年第4期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短文,考证张謇辞去农商总长的时间系1915年4月,而并非如同许多论著所称之该年9月或是11月。之所以需要考订清楚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不仅是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张謇交卸执掌实业管理大权的具体时间,而且还与评价张謇在民初实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的《商会法》之争中的表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民国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初探  饶东辉

  中国的劳动立法,肇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政府,自2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关于中国劳动问题的论著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涉及到民国时期的劳动立法问题,但对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则大多语焉不详,至今未见系统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搜集相关史料,试就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缘 起

  在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微,劳动条件恶劣,而且长期没有保护劳动者的法律。

  古田教案起因新探  谢必震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福建古田斋教徒袭击了在古田华山上避暑的外国教士及家属,共杀死11人,伤数人,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古田教案”。关于这起教案爆发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加深了福建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古田人民痛恨洋人,教案为此而起。又有人认为这一时期封建反动的清政府与外国教会相勾结,加深了清政府、外国教会与古田人民之间的矛盾,遂由此导致古田教案的爆发。究竟古田教案的真正起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谈判  薛鹏志

  庚子赔款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强加给中国的巨额债务。在赔款谈判期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税务司贺璧理恃仗海关在中外关系中的特殊地位,竭力于幕后操纵谈判,发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中国的赔款负担,避免列强共管中国财政;另一方面为索赔国提供可靠的赔款担保,巩固英国对中国海关的长期控制。赫德在中外和议中纵横捭阖,对于促成谈判开议、确定赔款数额、罗掘赔款财源、抉择偿款方式以及订立赔款担保无不起了主导性作用。

  近代华北城市人口发展及其不平衡性  张利民

  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它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消费者。分析近代华北城市人口的发展,以人口界定城市的规模,探索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研究华北城市近代化和城市系统演变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一、近代华北城市人口的发展

  华北区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城镇相对集中之区。春秋时期全国有近百个城镇,大多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秦汉时华北人口比重和密度居全国首位,670个城市中,冀、鲁、豫、晋、陕五省(现行政区)占3/5。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  习五一

  中国传统宗教与近代西方宗教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华夏宗教文化的庙会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吸引着千百万民众的热忱参与。庙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异,不仅渗透着宗教信仰与传播方式的嬗变,而且反映出社会风俗与民众心理的变迁。本文主要考察近代北京民众宗教文化与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

  近代北京的庙会文化,在都市社会缓慢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总体规模趋向衰落。其多元功能的互动关系不断调整,各种功能的内涵逐渐演变。宗教的主导作用发生根本动摇,商贸与文娱功能日益增强。

  1912—1927年阎锡山治晋思想初探  贺 渊

  在众多军阀中,阎锡山以“文治”见长。终其一生,他热衷于传统文化,又关注过军国主义、国家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各种概念、论断、观点被他兼容、拼凑、批判。他视山西为其独立王国,他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围绕着牢牢地控制山西这个中心。他的思想既非民主主义,更非社会主义,也不完全属于封建思想,而是近代中国这一特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思想拼盘,是阎锡山对治理山西乃至治国的思考和尝试。本文着重阐述1912—1927年间阎锡山的主要思想。

  严复留英若干问题辨析  高增杰

  一、严复留英确切时间的考据

  严复青年时代留学英国,对他的思想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严复赴英留学的有关情况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笔者查对了郭嵩焘《伦敦巴黎日记》及有关人年谱,并且核对了大英博物馆藏当时中国公使郭嵩焘与英国外交部的往还信件,基本廓清了严复留学英国的时间等情况,同时还发现了严复归国后担任教职原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更加合理地解释严复走上启蒙思想家道路的客观原因。

  《李大钊文集》中几篇文章的辨考  朱成甲

  目前流传的李大钊文章,分别见于以下三种集子:1、《李大钊文集》上、下册,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文434篇;2、《李大钊文集》(续),198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文45篇;3、《李大钊遗文补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文76篇。2、3两种集子中相互重复的文章有37篇,因此,实际收文84篇。以上三种合计,共收文518篇。

  李大钊的518篇文章,发表时大部分是署真名(包括署李大钊、李钊、钊、大钊、李守常、守常、常等)。但是,也有一部分(约四分之一)署化名而不用真名。

  关于李大钊致胡适一封信的日期及其意义  陶季邑

  1922年8月23日,李大钊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几天以后给北京大学的胡适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适之吾兄:

  学潮如何结束?中山抵沪后,态度极冷静,愿结束护法主张,收军权于中央,发展县自治,以打破分省割据之局。洛阳对此,可表示一致。中山命议员即日返京。昨与溥泉、仲甫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Democraticfront),与反动派决战。伯兰稍迟亦当来京,为政治的奋斗。《努力》对中山的态度,似宜赞助之。弟于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一二日即回沪去洛返京矣。余容面谈,请将此情形告知梦麟、一涵诸同人。

  弟 李守常

  最近五年来关于晚清时期“西学东渐”问题的研究略述  〔韩〕曹世铉

  中国近代史上的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自从西方大炮轰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西学东渐,中学和西学这两种异质的思想文化,便开始产生矛盾和冲突,经过社会的变动以及志士仁人们的反思,遂渐形成对中学的继承、扬弃和对西学的利用、吸收。近来关于“西学东渐”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从最近五年的研究情况来看,无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涉及的方面,都比以往有了更进一步的增加和拓展。

  90年代清末新政研究述评  陈向阳

  进入90年代以来,清末新政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一股颇具规模的研究热潮。一批新成果、新观点脱颖而出,随之涌现出一些新热点或新领域,并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就清末新政研究中出现的这些新动向作一概略介析。限于学识、资讯与篇幅,不当与不周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新成果、新观点

  近年来,清末新政研究成果明显增多。据笔者粗略统计,从1990年至1997年初约7年时间,国内共发表清末新政及与其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两百来篇,而此前从1979年至1989年11年间仅约百篇出头。

  中国史学会启动第二届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  中国史学会秘书处

  为鼓励史学工作者精心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史学会报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于1996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史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受到史学界的欢迎和好评。最近,中国史学会决定,以更大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届“中国史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

责任编辑:国强 最后更新:2021-05-30 19:38: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