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平台与中学历史教学 | 中国红十字会与上海南市难民区
2022-08-25 10:44:29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点击:  复制链接

  本期作者章悦茗 肖琼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1937年8月13日,黄浦江畔,硝烟滚滚,战火纷飞,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英勇战斗3个月,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无奈实力对比悬殊,11月12日上海失守,东方第一大都市就此沦为“孤岛”。但是3天前的9日,一个由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组织,面积约占上海老城厢 1/3的南市难民区成立了,给战火中的难民带来生的希望!

  一、缘起

  战争是残酷的。战地周边数十万中国和平居民遭受战火折磨,纷纷涌入上海,成为难民。此时的上海,只有少量难民收容所及租界可以收容部分难民,大量难民聚集在租界周边,寄希望于能穿过租界与华界之间的铁栅门,以寻求“生”的保障,毕竟当时的日军还不敢公开威胁租界的安全。随着战事进展,紧邻法租界的南市地区成为难民的主要聚集地,他们的饮食、卫生、安全状况牵动着许多慈善人士的心。特别是随着冬天到来,如果不能解决好难民问题,必然会产生极大的人道灾难。在这危急时刻,身为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会长的饶家驹神父,积极运作,计划在南市地区成立一个保护难民的安全区域,即“饶家驹难民区”。

  饶家驹,1878年出生于法国,1913年来到中国传教。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除了传教外,还非常热心慈善事业,有丰富的难民救助经验。“八一三事变”发生后,饶家驹担任上海国际救济会常务委员,在淞沪抗战初期收容了大量难民。

  二、过程

  淞沪战事扩大,难民如潮水般涌入上海城内,人道危机一触即发。10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在沪的中外慈善人士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亦称“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选举中国红十字会原会长颜惠庆为主席,饶家驹等3人为副主席,全面承担起上海地区难民救助的责任。上海国际红十字会下设5个分委员会,其中饶家驹负责最为重要的难民委员会工作。在从事难民工作的过程中,他提出了在南市地区成立难民区的主张。南市与法租界接壤,但法租界当局很早就将租界、华界完全隔离,并关闭了大部分进出铁栅门,严格控制进入租界的人数。此时,25万难民徘徊在南市大街小巷,惶惶不可终日,若不及时收容,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睹了这一切,10月底,饶家驹牵头成立了南市难民区监察(管理)委员会,秉持红十字运动“中立、人道”的原则,积极奔走于上海市政府与日本驻沪领署、侵华日军司令部之间,各方就对在沪难民实施救助问题达成初步共识。随后饶家驹起草了一份协议,首先表明为保护非战斗人员,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生命与安全,请求中国政府在南市划出一处安全区域设立难民区,由中日双方保证不在此区域展开军事活动。其次拟定难民区的大致范围,同时声明此区域仅为暂时性质,直到中日战争结束为止,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中国主权。任何没有携带武器的平民,都可以进入此难民区避难。

  当时中日两国正处于战争状态,不可能坐在谈判桌前商讨难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饶家驹充分利用其高超的交际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进行斡旋。首先,他多次与上海市政府磋商,表明难民区性质只是非常时期的救助之策,并非变相之租界,内部治安由中方负责,并最终确定了难民区的边界。接着,他又获得了英、法、美等国驻沪领事的支持与协助。最后,通过多种渠道,饶家驹与日方反复多次进行洽谈,终于使其基本同意了难民区的设置。

  11月8日,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称:“据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建议,在本市沪南区……之区域划为难民区,以为战区难民暂时寄托之所……绝不损害我方丝毫领土主权。”9日,南市难民区监察委员会发布声明:“难民区设立之提议,现已获得中日双方之同意。三方面此项努力,纯出于人道动机。此项办法绝不损害中国主权。”当日下午5时,难民区举行成立升旗仪式。3天后,上海失守。

  南市难民区成立后,饶家驹和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同人进驻安全区,在一线直接为20多万难民服务,并按照日常办事、粮食分发、难童管理等方面需求设立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难民区的组织工作渐渐成形。其间,他们与日本占领当局多次交涉,挫败了日军企图进入安全区、封锁安全区、取消安全区的种种图谋。同时又多方联络国内外慈善人士积极募捐,为维持安全区的运转殚精竭虑。饶家驹还受中国红十字会委托,前往美国进行募捐,他受到了罗斯福总统接见,筹集到的大量捐款源源不断汇到国内……

  三、回响

  在中国红十字会积极运作之下,南市难民区一直延续到1940年6月30日结束。在900多天时间里,它为30万上海难民提供了保护。正如英国著名记者田伯烈所言:“成千成万的难民,为死亡所威胁,为黑暗所包围,他们的一线曙光,只是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外国人管理的安全区域。去年十一月间,上海饶神父曾在南市设立难民区,容纳二十五万人,这是一个不可掩饰的功绩。”

  由南市难民区的设立而形成的“上海模式”,之后在南京、杭州、汉口、香港、广州、福州等地得到“复制”,50多万难民得到救助。"当时人们亲切地称饶家驹为“人道的战士”“上海难民的保姆”“难民之父”。1938年3月,蒋介石还专门致函饶家驹,“代表全民敬致最诚挚之谢忱”。

  1946年9月,饶家驹在德国柏林逝世。1949年8月,《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四公约》)公布,其第十五条“一般背景”中明确指出:“1937年中日战争期间,一个中立区也在上海建立起来……它被称为饶家驹区,是为了纪念成立这个区的人。”《日内瓦第四公约》是国际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模式”作为战时难民救助成功的典型案例,被国际人道法所吸收,既是饶家驹的创举,也是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贡献。

  饶家驹有一句名言:“我将为不幸的人,尽最后的力量!”这是他的大爱和伟大之处,也是红十字运动始终散发着人道光辉的原因所在。抗战期间,像饶家驹、白求恩、柯棣华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红十字工作者们,用他们的努力拯救了数十万饱受战火折磨的中国人民。他们支持了中华民族抗战,也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国际红十字会诞生于战火之中,却用双手帮助了一个个无辜的难民远离战争。他们用赤诚之心,为每一场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情与人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红十字组织是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广、认同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

  注释从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8-25 10:45: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平台与中学历史教学 | 哈里森·福尔曼镜头下的延安

下一篇:在抗日战火中淬炼——以一个普通农家在抗战中的经历为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