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2期
2020-05-04 06:32: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2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六参政员访问延安再研究 闻黎明

  1945年7月初,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六参政员对延安的访问,不仅是中间党派与中共最高领导集体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中间党派在抗战期间为调解国共矛盾进行的一次最重要努力。由于这次访问达成的《会谈纪要》体现了第三方面与中共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上的共识,所以史学界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极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结果并非就是访问的最初动机。那么,六参政员延安之行的初衷是什么呢,这个目的为什么没能实现呢?这便是本文所欲探讨的中心。

  [全文]

  卢沟桥事变与牟田口廉也 〔日〕安井三吉

  到目前为止,怎样看待1937年7月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在日本是研究日中战争的人们之间争论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卢沟桥事变是从日中战争的局部阶段过渡到全面阶段的转折点(或者说是日中全面战争的开端),对卢沟桥事变如何认识关系到对日中战争的评价。这几年来在日本提倡所谓“自由主义史观”的人们,在口头上都说应该批判“东京审判史观”和“共产国际史观”,也批判“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但是实际上他们越来越接近于“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全文]

  论武汉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特点 唐宝林

  武汉抗战时期,是指从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武汉办公(“临时首都”)开始,直到1938年10月25日失守,近一年时间。这个时期武汉不仅成了全国抗战的指导中枢,而且成为全国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和进步向上的象征。这个时期,与其前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在政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即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就全国政权而言)最团结、最民主、最进步的时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武汉时期是国共两党和全国各界团结抗战最好的时期,表现在军事上有效配合,行动上和衷共济,政治思想上求同存异。

  [全文]

  有关陈诚与武汉会战的两则史料 田子渝吴海晶

  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县人,字辞修,别号石叟。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经邓演达和严重援引,入黄埔军校,为上尉特别官佐,担任教育副官一职。以此为契机,他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因其战功,屡屡升迁,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已是蒋介石特别倚重的军事将领,加陆军上将衔、军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参加指挥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豫中会战等重要战役,负责策定中缅远征军。

  [全文]

  浅析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 于国红

  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中国在该阶段诸次防御战役中组织的最为成功的一次会战。由于中国方面充分汲取了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利用了武汉周边的地形地利,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指导,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日军的作战主动权。反观日军方面,在中国的制约下,一再更改作战方案,被迫采取了最不利的作战方式,其表现可概括为:变化多,失误多,协调差,预定目的未能实现。两相比较,中国的作战指导是成功的,而日军则是失败的。

  [全文]

  武汉会战与持久消耗战略 王文滋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2日安庆失守算起,到武汉失守,时间长达4个半月,大小战斗数百次,战场范围包括鄂、湘、皖、赣4省。日军投入兵力14个师团,加上会战中补充人员,共约3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124个师,兵力高达100万人。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不仅粉碎了日本妄图以武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的战略目的,而且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武汉会战后,日军再也无力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全文]

  延安女子大学评介 梁怡

  延安女大全称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于1939年7月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大学,至1941年8月结束,先后开办13个班,培养妇女干部上千人。本文就延安女大的创办情况、办学特点和意义做一评述。抗日战争是全国民众共同参加的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自抗战以来,许多全国城乡妇女纷纷以各种方式投身到这一战争之中,无论是战地服务、护理伤员、慰劳军队、宣传抗日,也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女性。

  [全文]

  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 邓红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如何动员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投身到抗日战争及社会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学术课题。无疑,中共采取的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等改革措施,对于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其他方面社会改革的作用也不能忽略。笔者认为,社会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民族教育、国防教育,也包括科学文化教育、生产教育、移风易俗教育等多项内容,它们在敌后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文]

  饶漱石和新四军 童志强

  抗日战争时期,饶漱石于1940年夏受命赴华中敌后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代主任、主任,新四军代理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代理书记、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在1943年底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去延安后,饶漱石便作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党和军队的最高负责人统辖华中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以后,饶漱石因犯政治错误而从中国社会政治活动中销声匿迹。

  [全文]

  日军史无前例的强暴中华妇女──被强奸者远多于慰安妇 吴天威

  1998年8月7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麦克道格尔(GayJ.McDongall)女士的“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设立慰安所罪行的最后报告”,其结论是:“日本政府应为其严重违反人权及人道法负责。日本政府直到最近才承认日本军方直接参与设立及维持强奸中心的程度。日本政府在和平条约(指1951年旧金山和约)及战争赔偿协定交涉中缄口不言,因此排除日本今天可以借口和平条约而抹煞责任。

  [全文]

  慰安妇问题与日本战争罪责 卞修跃

  对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华强征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问题的研究,近些年来,在抗战史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热点问题,在民间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相关资料尤其是档案资料的难以搜索、当年受害妇女随着年岁的增高而相继辞世,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慰安妇问题研究的进展却很缓慢,与世人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对比。在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学者和内阁阁员,为了推卸日本侵华罪责,也不时站出来,发表歪曲历史事实的言论,蒙蔽日本国内视听,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全文]

  关于日军强征山西“慰安妇”的调查报告 刘萍

  199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日双方组成联合调查团,赴山西就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军强征的中国慰安妇的受害事实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由日本民间团体“中国人强制连行思考会”发起,中日双方共有14名成员参加,其中日方代表9名,中方代表4名。当中有律师4名,历史研究和教学人员6名,其他身份人员4名。我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编辑的身份参加了这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全文]

  南京的慰安妇与慰安所 经盛鸿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即进行了残绝人寰的大屠杀,对妇女则实施大规模强奸。这血的史实已是举世公认,世人皆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建立起汉奸政权后,还迅速地在南京推行了残暴无耻的慰安妇制度,继续强暴、侮辱、蹂躏、摧残中国的广大妇女,历时长达八年之久。对这段血泪铸成的史实,由于日本有关当局的掩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一直未能公开与详尽地被揭露,直到近年,通过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努力,才使其真相逐步公之于世。

  [全文]

  关于上海四个日军慰安所的调查 苏智良编

  上海曾是二战时期日军设立慰安所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近6年来,我们对这些慰安所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在可以认定的日军在沪慰安所至少有80家。这里辑录的沈小枫、邹淑慧、姚潇鸫、张虹、李漪红、苏律健、张敏霞等人的4份调查,反映了上海日军慰安所的几个类型。“杨家宅娱乐所”是战时日军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军队管理的慰安所,从1938年1月开业到1945年8月关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庆宁寺慰安所和旗昌栈慰安所设立于浦东,它们表明,上海日军慰安所的地域广阔,而且这两处都是日侨设立的慰安所。

  [全文]

  一份来自加害者的证言──中文版《东史郎日记》评介 孙宅巍

  今年3月,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授权,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37万字的《东史郎日记》。东史郎是一名觉悟了的原日本士兵。他于1937年8月应召被编入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任上等兵,旋至中国,曾参加华北、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地的战役、战斗,1939年9月因病回国;1944年3月,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8月,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被遣返回日本。他有记日记的习惯,经常利用战斗的间隙或战场休整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记录下来。

  [全文]

  大型画册《花冈事件》评介 何天义

  由河南省平顶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国通编著的大型画册《花冈事件》,1999年3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曾参加过画册的初稿、大样的审定讨论,因而对这部精美画册备感亲切和珍惜。张国通先生是一位业余摄影工作者。为了揭露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真相,反映花冈暴动始末和花冈事件诉讼案迄今为止的全部过程,他从1995年即投身到编撰《花冈事件》的工作中。几年来,他先后两次赴日本,到东京、大阪、秋田等数地搜集资料,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他在国内也走访了十余城市,访问历史见证人和受害者数十人。

  [全文]

  对日本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人数考证问题的一点看法 居之芬

  关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的人数,是一个应该严肃考证、同时根据国内已发掘的档案也完全可以考证清楚的历史问题。在研究著述中统计和引用这个数字时,要以较确切的档案文献为据,进行充分严格的考证,而不应犯随意性的错误。众所周知,日本在战争中强掳输出华北强制劳工首先用于中国东北(即伪满洲国)。而赴东北的华北劳工正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制统制下失去自由的“强制劳工”,则始于1934年关东军为首的“满洲国劳动统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制定实施《关于劳工入满的取缔纲要》以及《劳工登录章程》、《劳工指纹管理法案》之后。

  [全文]

  洗劫南京 [美]约翰•迈罗尼著施民生译

  日军占领南京导致了近代史上被确认的最大的野蛮屠杀……4个星期中,南京的所有街道到处都是斑斑血迹。日本军方隐瞒了这次大屠杀的全部真相。他们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记者们发现留下已没用,而日军也非常乐意帮记者们离开南京。传教士们从长计议,明智地保持着沉默。日军当然早就发出警告,要人们疏散离去,大多数外国人都撤离了,我们这些留下来的──18名美国人和少数其他国籍的外国人──全然不知会有什么事将降临到我们身上。

  [全文]

  中日军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步平

  1999年伊始,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召开了中日军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以研究中国现代史著称的卫藤沈吉先生和山田辰雄提议召开。卫藤先生曾任东京大学、亚细亚大学校长,现任东洋英和女学院院长,山田先生是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部长。参加讨论会的中国大陆学者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金冲及教授、国防大学教授何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傅吉庆、复旦大学教授余子道和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翰。

  [全文]

  在日本举行的“日中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国际研讨会”综述 孙金科

  1998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举行了“日中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座谈会”;11月3日,在京都立命馆国际和平博物馆举行了“日中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国际研讨会”。日本日中历史研究中心和日本立命馆大学为研讨会的召开做了大量工作。研讨会反映了有关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研究中的下述情况。

  [全文]

  日军在华细菌战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沪举行 邵雍

  1999年3月21日上海市中国现代史学会召开了日军在华细菌战问题学术讨论会。来自浙江丽水、义乌、云南保山、湖南常德等受害地区的代表,日本“中国细菌战被害调查访华团”成员以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和上海师大等高校的学者40余人与会。细菌战是一种违反人道原则异常残酷的战争手段。日军在发动侵华战争期间除了组建七三一部队在我国东北进行细菌战外,还曾在南京组建一六四四部队,对浙江丽水、义乌、湖南常德等地区实施细菌战。

  [全文]

  《花冈事件》画册首发式暨声援东史郎座谈会综述 罗存康

  花冈事件诉讼案和东史郎诉讼案,先后由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和东京高等法院判决耿谆等人和东史郎败诉。耿谆等人和东史郎不服判决,已分别向高一级法院提出上诉。此事引起中国人民的深切关注。1999年4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花冈事件》画册首发式暨声援东史郎先生座谈会。从日本赶来的东史郎一行、花冈暴动的主要组织者耿谆、美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联合会代表邵子平、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白介夫、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刘述礼、何理,及首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在京新闻单位的记者等共百余人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张承钧主持。

  [全文]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成立

  为推动慰安妇问题的研究,最近,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慰安妇问题的民间学术机构。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战场。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占领区普遍推行了罪恶的性奴隶──慰安妇制度,其慰安所遍及中国20多个省,数十万中国妇女被日军掳掠为慰安妇。现在战争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幸存的原被掳掠为慰安妇的老人们仍在遭受折磨。

  [全文]

  柳州图书馆翻译整理出一批日文图书

  1998年初,柳州市图书馆在对馆存图书进行整理时意外发现了3300多册日文原版图书,并发现其中500多本涉及到日本侵华的内容。市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历史图书档案清理工作小组。柳州图书馆随即成立了中日历史研究室,负责翻译整理这批图书。至1999年1月,共翻译整理出图书755种,撰写了8万字的论文。

  [全文]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徐臣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座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西南郊,背南面北,西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南依京杭大运河的十里港湾,与台儿庄运河公路大桥及台儿庄二级船闸成三足鼎立之势,北傍运河古道,在栉次鳞比的建设群体中格外引人注目。台儿庄纪念馆始建于1992年10月,1993年4月建成开馆。纪念馆集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李宗仁史料馆、布景画馆和全景画馆及大战遗址群于一体,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全文]

  《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出版

  王如绘著《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354千字,由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印数1000册,定价23.20元。该书分为朝鲜问题的产生,朝鲜被迫开放,壬午兵变与中日关系,日本参与策划的朝鲜甲申政变,列强角逐中的朝鲜,日本向大陆扩张野心毕露,日本千方百计挑起战争,从列强调停到中日宣战,甲午战争以后的中、日、朝关系共9章。戚其章为该书作序,认为近代中日关系的研究与对朝鲜问题的研究是分不开的,该书的出版弥补了史学研究的一项缺陷。

  [全文]

  《张学良》分别在大陆、台湾翻译出版

  日本学者西村成雄先生所著《张学良》一书,1996年5月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该书是西村先生20多年来潜心研究张学良、东北地方史、中国政治史的成果。书中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作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将张学良思想深处的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爱家、爱国联系起来考察,尤其是对张学良“救国”与“救亡”认同的发展、演变作了系统的分析,是一部外国学者研究张学良的力作。作者还曾于1995年1月在夏威夷见到了张学良,亲耳聆听了他对历史的看法。

  [全文]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14: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1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