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秩回首,再看“一二·九”
2017-11-28 13:24:28  来源:沈阳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这两本杂志是邹韬奋先生当年主办的《大众生活》周刊,里面的文章中对‘一二·九’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12月8日,青年收藏家詹洪阁将他珍藏的80年前出版的《大众生活》展示给记者看。

  这两本《大众生活》,一本是1935年12月21日出版,另一本是1936年1月4日出版。杂志上刊登了《星期评坛:学生救亡运动》《关于学生救亡运动的报告》等文章。在《星期评坛:学生救亡运动》一文中说:“这个运动,实在是足以代表全国大众对于救亡的坚决的意志。”

  宋黎担任东北大学请愿队伍总指挥

  詹洪阁向记者介绍说,1935年12月,在北平(今北京)的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涌上北平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5年12月8日晚,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就第二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活动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作了具体安排,城内由“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带头,城外的清华、燕大由西直门进城与东大会合,组成西路纵队的主力,沿途再发动那些尚未行动起来的学校。

  参加北平学联会议的东大代表郑鸿轩、邹鲁风回校后,向宋黎(时为东大政治学系27年级学生,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曾任辽宁省政协主席等职)及关山复(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韩永赞(曾任辽宁省粮食厅厅长等职)、林铎(抗战时期英勇牺牲)等十多位同学进行了传达。大家听后十分兴奋,立即分头组织人员做旗帜、写标语等,做好请愿的准备工作。

  12月9日,利用早饭时间,在东大北校(又称总校,校址在西直门内崇元观5号)大饭厅,由王一伦(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职)和胡焜(曾任安徽省副省长等职)等同学,传达了北平学联关于在当天举行请愿的决定,号召同学们参加和平请愿。流亡到北平的东大师生始终怀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被侵占的东北锦绣河山的强烈愿望。因此到场的300多名学生,完全拥护北平学联的决定,当场推选宋黎担任东大请愿队伍指挥部的总指挥。

  12月9日运动爆发当天,6000多名大、中学校学生涌上北平街头,齐聚新华门(1913年定名)前请愿。东北大学学生奋起参加,成为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云霄。面对前来镇压的军警,青年学生们没有丝毫的退缩。

  12月16日,东北大学作为领队学校又参加了全市大游行。12月31日,张学良校长派代表——军法处处长、原东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赵翰九携款1000元到北平慰问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

  校长张学良以亲笔信解救被捕学生

  1936年1月底,宋黎作为东北大学学生代表,前往西安向张学良校长汇报东北大学学生运动情况。2月下旬,东北大学有43名学生被国民党北平当局逮捕关进监狱。张学良校长在西安闻讯后,马上派宋黎以其秘书的身份带着他的亲笔信,去北平营救被捕学生。最后,北平当局被迫将柳文等被捕学生无罪释放。

  柳文(曾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一二·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柳文原名“刘士范”,柳文的名字是到延安后起的。她在哈尔滨长大,父亲在沈阳邮局系统工作,后到北平。她当时本想考清华、北大,但这些院校都考英语,而她却一直学的是俄语。正巧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大学,可以用俄语作为外语参加考试。于是,柳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边疆政治系。在东大学生中,有许多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爱国情绪十分高涨。因此,柳文也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爱国洪流之中。

  詹洪阁说,在当年的“一二·九”运动队伍中,还有许多沈阳人的身影:吴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杨易辰(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廷懋(曾任内蒙古军区政委等,少将军衔),王振乾(曾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少将军衔),李涛(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韩天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纪委书记等),赵德尊(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等),李东野(曾任海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等,少将军衔),程光烈(曾任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等)。

  今天,我们如何弘扬“一二·九”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二·九”运动为推动全民抗战,在全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表现了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王建学认为,今天,我们来纪念“一二·九”运动,不仅因为它是一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运动,更因为这场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80年来,“一二·九”运动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团结奋斗的巨大力量。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记者 陈凤军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8 13:25: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2.9学生运动―勿忘国耻

下一篇:一二·九运动中的清华女杰——陆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