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单补生 |开科取士——黄埔军校《试卷》
2020-07-29 11:13:05  来源: 单补生  点击:  复制链接

  试卷是什么?汉语词典解释:考试时供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写上答案的卷子;而所提考试二字在我国古代并非是连在一起的,据《说文解字》对“考”的解释是:考课。“试”的解释为:用也。据《辞源》对考课的解释为考验官吏的成绩,试是任用之意。
  考试在我国古代的最初含义是考验官吏的成绩以决定是否任用,后世通称试士为考试。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等;总之,考试具有选拔、鉴别、激励、评价和服务功能;尤其是清民时期试卷是研究我国考试制度的重要史料,在纸品收藏界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与追捧;其中黄埔军校试卷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在一次收藏品交流会上,笔者幸得一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试卷》,纸质,大32开/ 6页,卷面右上为竖行大号字体“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蓝色戳记,正中为铅印“试卷”二字,下列“科目:军事;分数:82;第694号”此三项为红色“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关防”所覆盖;左旁还印有警示文字“注意——考生不得在卷面内书写姓名、号数及任何记号,否则即作废卷。”卷底为考试时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十日”。

  最有趣的是阅卷官在卷面右下方,折角盖纸糊住(可能是分数,待考证),弥封钤印,以防止舞弊。《试卷》内页为应试学生书写的答卷内容,题目为<部队之表现(沙盘)>。其余文字号数比照同类藏品,以名章印色深浅,推断《试卷》先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钟泰负责收存,后移交国史馆采集处,经王季烈存档,字第336905号。

  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寇会战不断,战役连绵,每次战斗都是排连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因而牺牲军官尉级占多数,为了补充在前线牺牲的初级干部空缺,各战区先后奉命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九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受训,培养成初级军官分发前线部队。有关学生训练、学术考试及生活情形,第七分校十五期生罗明志在《王曲》校刊第八卷十一期(1942年12月1日)撰文详述亲身经历,现照录如次与读者分享。



  

      入伍生毕业考试

  几个月来,每个同学内心的深处,蕴藏着一个“考试”的影像。有根底的人自然是满不在乎,在胸早已成竹;像我似的没有把握的人而又欲躲避这淘汰的魔掌,只有在考试的前夕,需要特别加油,来一个临时抱佛脚的玩意;还有些意志薄弱而深怕淘汰的人,自愿放弃他们的重大责任,扛起包裹在黑夜里头,溜之乎也!

  考试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来得真确,而时间也一刻比一刻宝贵,什么整理内务哪,培植菜园哪,描绘墙上的标语哪,差不多真的连大小便的时间都成了问题。终于我们期待的日子到来了;当晚点名的时候,值星官对大家这样宣布:“考试委实到了,从明天起一律不许外出,皮带时时系在腰间,准备随时集合,所有其他的规定,早已对大家讲过,须时时注意、刻刻留心。明天(十六日)开始体格年龄的检查,今晚不自习,提前睡觉”。

  夜之神张开她那巨大的翅膀,盖覆了整个的空间,给予人们一个休息的机会,一切都沉静着。晨风掠过大地,黄叶在树上颤抖着,一群散乱的乌鸦“呱呱呱”地飞来叫去,血红的太阳在东山背后升起来了,这时人们微微感到一种寒意。

  队伍已在司令台前集合了,团长站在台上前边的右角端,默默不响,好象在等待看什么人似的。约莫十几分钟,忽然团部的副官气咻咻的跑上台,用很小的声音向团长说了几句话,便又飞似的下台去了,接着团长也走下台来,在队伍的最右端停住。这时,千余个热烈的心,好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圣典似的,寂静得没有一点声息,除了在操场西头有几只野狗嘶叫之外。

  不一会,团长发出了“立正”的口令,每个人的两腿很自然的并在一起了;一阵皮鞋声响,带来了一群陌生的人,领头的是一老年军官,穿着呢子军服,武装带佩剑,衣领上掛着的金牌现出两个三角形的金花(中将衔);第二个身体魁伟,三十上下,着呢子军服而没有领章;第三个是团长,后面还跟着十几个,每个人都是呢服皮鞋,雄纠纠气昂昂拿足了委员样子上了台。

  团长又发出“敬礼”的口令,老年军官答过礼之后,便开始讲起话来,大略的说:“……我们並不是为淘汰学生而来考试你们,而是为明瞭全国各军事学校学员生的实在程度,考试的成绩好歹,没有多大的关系,最紧要的是<试规>,你们要严格的遵守,否则一经触犯,那就毫不客气,那时就悔之不及了……”其声音异常的洪亮,精神也很饱满,讲话的态度在威严中带着一种温和,在每个人的心底,踏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训话后,队伍照秩序带开,开始着体格检查了,动作非常之简单,点到某的名字时答应一个“有”便向前七步,立定后脱帽注目;点到第二个人再覆帽,恢复稍息姿势。来我们七连的是一位炮科上校,其极和蔼,不苛求,就很顺利地检查过去了;下午的劈刺和器械操,是分组考试,各连在悠扬的歌声中解散回营。

  “哈!平日两顿饭,今天三顿饭,这样倒满好的”要是天天考试,我都不胜欢迎。回来还没有十分钟,素被称为大肚皮的“D”,忽然发出这么一个新闻:“我刚刚从厨房里来,看见伙食委员正帮着伙伕下面条”;“真的吗?”,“谁扯谎就是忘八羔子”,哈…哈…哈一阵笑声;此时传来“带着小板凳在饭场里集合”的口令,证明了D的话确实没有说谎,这让每个同学高兴极了,跟听到前线打了大胜仗一样。的确,几个月来没有吃过面条了,突然吃一顿,就觉得特别的有味。“开动”口令刚说完,哈!哈!好家伙,咯!咯!咯的响了几分钟后,三锅子连汤带面条吃得个精光,官长们还在慢慢的有条有理的一碗一碗的吃着,而同学们早已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相觑而笑了。“老罗,吃了几碗?”D小声问,“六碗,你呢?”罗反问着;“九碗”,“吃饱了没有”,“半饱”,“哈哈!真不愧令名尊号”。

  下午到九连集合,因为时间尚早,值星官下令解散活动十分钟。我们们便趁此机会,参观参观他们的菜园,一跨进园门,便看见满目的青色;左边的白菜青油油的,长得又高又大,一行一行的旁边没有一根杂草;右边的茄子,也是大且多,还有萝卜、菠菜,各色各样,应有尽有,真好像一个农家的菜园。较之我们连上,诚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方,推其原因或许是他们种的得法,栽培得法及水的便利;这一群口音不同的人正在谈论时,忽然哨声一响,大家都跑步出园。刚站好队,考试委员便到了,营值星官报告人数后,便又带开。

  七连考劈刺,八连考器械操,九连休息,以下轮着考。我们把劈刺装具着好之后,由一位劈刺教官喊着口令,六名一列,两列一考,前进踏步,后退交叉等这几个动作,因我们在考试委员未到之先,已熟练好了,所以很容易的就过去了。接着便是器械操——铁杠、木马,随各人的便,只考一门就可以了,委员所要求的是木马开腿跳、铁杠掛腿上,但我们七连铁杠不但完全能掛腿上,且全连一百一十几个,就有一百零几个能正面而上,一连人差不多有十分之九都站在铁杠这边,只有几个标准并腿跳的,就站在木马那边。“木马能并腿跳的就并腿跳,铁杠能正面或其他更高深一点技术的都可以”委员这样的说着,似乎想看一看我们有其他更精彩的本领没有。事实告诉我们,明天要考学科了,讲堂内、集合场、寝室里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一组一组地讨论着,象征着一个“难关”将要降临。

  十七日清晨,天还不十分大亮,起床号还没有吹,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起来,院子里、讲堂内只听到一片喃喃的小声。到七点钟,上讲堂号一响,同学们便风起云涌似的进了讲堂,依着各人预定的单双号坐好了,寂静得鸦雀无声,每个人的两只眼睛,皆望着讲堂外的出入路,精神异常紧张,约五分钟后,老远就听到“的答的答”的皮鞋声,见习官陪着一位考试委员来了,穿着呢军服,戴着眼镜,衣领上掛着两个黄色的圆牌子,左边是一个“文”字,右边是三个三角形小花,大约是上校文官;一进讲堂门时,值星官发出“立正”口令,报告人数后,考试委员发来一声“坐下”,便从衣袋里摸出一个西式信封,拆开后,在里面扯出一个纸条,略看了一看,便递给值星官,立即黑板上现出一行字<国文试题:我幼年求学的经过(单双号同)>,底下便是<党义试题:试述总理“知难行易”学说的本意(单数)>、<试述军人精神的要素(双数)>;国文是不成问题,每个同学都不费思索的执着笔在卷纸上沙沙的写着,至于党义题虽不十分难,但仍有二三同学总是拿着笔沉思,想望望别人的卷子而又不敢,终于无奈的交了卷。

  第二堂外国文考得好的固然甚多,没有把握的也不在少,所好的是并没有交白卷的人。九点钟开罢早餐,头一堂便是理化,只单数一题有点费脑筋,其余的都很容易,没到四十分钟全部都交卷了。下午考三角几何,“啊!三角是难关”少数人吁出这么一个感想;“喂!老李仗力啊!”滑稽的张某向左邻座的李打个招呼,因为他是大学肄业生呀,“不行”李答。题目出来了,多数同学都埋着头在写着,只有张某右手拿着笔一动也不动,侦察似的眼睛不时的向左邻扫射,时间十分廿分的过去了,张某还是呆呆的坐着,面色像有点着急似的,忽然有所感悟,四道题未费廿分钟就作完了。下堂后,在厕所里遇着张某,彼此都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第三天考术科,大部分都很容易的过去了,只考<阵中要务令之运动时轻机枪射手应如何注意>一题,因我们还没有讲到轻机枪,所以没有答与答错了的占多数。

  第四天下午考野外战斗教练,考试的方式也是与考器械操相同,七、八、九连第三组出了西门约五百米,在种过高粱的土地上散开了。古老的凤翔,在这秋深的十月天气,树上的叶子慢慢地飘落,野外的一切杂粮都已收割,没有什么景物可欣赏了。等了一会儿,九连连长陪着三位委员摇摇摆摆的来了,离队伍还有三十米处,营值星官照例喊着“立正”、“敬礼”的口令,人数报告完毕,各连带开。

  我们这连仍是考器械操的那个委员,起初我们满以为会考些步哨斥候的动作,谁知不然,竟是一班一班的口试;第一班考试时,其他不考的离开一百米,连上的官长不得与考试学生同站在一起,以免暗语或使眼色;就这样一班考完后另带一处,再由未考的第二班带上,以此类推;我们连上九班都过得很快,每个人都只问了几句地形地物,或比一比动作。

  在考完之后,考试委员对我们还讲了几句简单的话,大略说:“在我们未考三团之先,主任委员及我们总以为三团学生,普通科学是很可以的,而军事学则未必靠得住,但在这次考试的结果,与我们的想法甚为相反,因为据前两天学科考试完毕,主任委员把各连的试卷略看了几份,

  其中虽未完全答的尽意,但大多都尚好,即军事学而言,昨日与今日现场考试,我们见到的一班都很好,就今天的野外教练来说吧,主任委员的意思,所考的各种问题,是很够你们入伍生的程度了,谁知考试时,每个同学毫不费思索的答出来,并且动作很可以,此真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足以证明你们主任及团长营长与连上的官长教育的热心,训练有方所得的结果,但望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则在军官生期便毫无困难,即毕业后在部队里服务亦不会感觉到有困难的,最后说各同学身体永远健康,前途无限光明”。

  归来时,太阳将落到西山,每一个同学都怀着一颗愉快的心,轻轻松了一口气,“啊!这数月来可怕的鸿沟,现在很安全的跨过了”彼此露出一副得意的微笑。满天飞来的归鸦,在经过我们的头上时,好像在庆祝我们的“胜利了呀!胜利了呀!”

  七分校特训队风波

  1939年8月,七分校十五期学生第二、三、四、五总队已届毕业。毕业之前,军训部曾派员来七分校进行甄别、考试,各总队被分别淘汰了一部分学生,共约一百五十余名;七分校主任胡宗南考虑到这些学生来自苏、浙、鲁、豫各战区(包括沦陷区),满怀抗日激情投考七分校,既巳考试录取,则无由简单淘汰,他也不愿负此恶名;同时为了不影响以后招生,使学生接受严格训练,以达及格毕业;为此胡宗南便想出一个不予毕业、继续留训的办法,并指示成立一个特训队。

  遂即七分校的特训队组成,驻地稻地江村,队长为杨正道(黄埔五期,湖北公安人)。特训队学生的管理训练,和其他总队学生没有区别;但是,特训队驻地偏僻,教官上课时断时续,该队离校部较远,校方也极少监督过问。此种情况,使队职人员先自松懈,学生也日益不满;大家希望六个月后能够如期毕业,还是忍耐等候;六个月勉强度过,进行毕业补考后,请胡宗南核批。胡亲自来队点名检验,认为训练毫无成绩,极表不满,随即指示不准毕业,着继续留训。该队官生都感到泄气,学生认为学校不守诺言,不时哄闹请愿。而队职人员已无威信,纪律已难维持;负主要责任的杨正道队长,只得自请处分,并离职他调。

  特训队第一次更换了队长。第二任队长齐晓东(黄埔五期,浙江天台人)因不了解特训队真实情况,奉令后兴致勃勃地前来接事。来后几天,弄清了情况,虽感到担心,但又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理问题。他向校部请示,这些学生究竟还要留训多久?校部负责人在没有得到胡宗南的指示前,谁也不敢明确答复,只能说再训练半年,一定请示胡主任批准毕业。队长原话告诉学生,由于第一次的情况记忆犹新,谁也不信这种话,然而想取得军校毕业证书,也只得再忍耐半年。从这时起,队上秩序纷乱较前尤甚,随意缺操旷课,不听指挥管理,行动自由,纪律废弛。队职人员面对这种局面,只好视而不见,得过且过,但求不出乱子便是大幸。

  时光流逝,六个月的第二次留训又巳期满,当然例行毕业补考,再报请胡宗南核批。胡又一次亲自来队点名检验,看到这些学生的精神状态更不如前,忿然决定仍不准毕业,再继续留训;队职人员无可奈何,学生更是愤慨。此后,哄闹愈烈,连连请愿亦无济于事;第二任队长“失信”于学生,自己只得请求处分,并请调离。

  特训队又一次更换了队长。特训队这时巳闻名全校,已无人敢去担任队长;拖了许久,终于又派去了第三任队长王炳章(黄埔四期,江苏盐城人)。三任队长到队后,由于职责关系,便想稍微整顿一下秩序,重申纪律;孰知学生积二次未能毕业的气愤,正在无处发泄,于是便将满腹怨恨集中在三任队长身上,把队长乱揍了一顿。该队长挨打后,愧愤至极,遂不告而去。队长一走,特训队更加秩序混乱,学生自由行动,已到无法控制程度。除少数比较老实也无处可去的留在队上以外,十之八九的学生,或回家探亲,或另谋工作,甚至个别的还有进南山贩运木炭的;这些学生只给队上留一通讯处,便离开特训队。队长已经走掉,队职人员初尚勉强留队照顾,后又怕责任难负,有的也不告而走了。在此期间,特训队无人负责,校部亦无人过问;学生闹的乌烟瘴气,附近群众不堪骚扰;个别农民还以财物被劫跑到王曲校部去告状,舆论很是不好。特训队的存在,也对后期总队学生有较大影响。

  面对特训队风波,校部经过研究,认为这批学生一再起哄闹事、殴打队长,定有“不法分子”和“异党分子”暗中指使操纵;还认为一些年老和五官有缺陷的不合要求。于是商得驻黄埔村的军官教育队队长陈鞠旅(黄埔五期,广东惠阳人。系由第一师副师长调任)的同意,由陈派员接收该队,并移驻黄埔村附近,归陈督训。要求在督训期间,对上述两类学生经过严密考察后,分别予以清洗和淘汰,最后请示胡宗南决定。陈按此指示,随即确定派周锡华(黄埔八期,江苏宜兴人)到稻地江村接收该队。由于特训队名声不好,周对这一任务感到为难,经陈劝促并表示为周撑腰,周才接受了这一任务。

  1941年2月,第四任队长周锡华到稻地江村特训队,对该队学生宣布:“我现为特训队队长,今天立即移驻黄埔村军官教育队新址。现在的官生都随我走,不在队的学生,贴出通知告之,或由相知的同学代为通知,限五日内到黄埔村队部报到,逾期一律除名,不再收录。”当时在队学生只有四十多人,队职人员只有姓王的一个区队长。周带领他们当日迁到新驻地。之后,每天都有学生来报到;五日后,共返队约八十人,全队共一百二十人左右。过期来报到的三十多人,均未收录;不管他们思想、五官如何,这一着下马威,先淘汰了三十多人,有利于以后的管理和训练。

  不久,校部又派来一个姓苏的政治指导员,便和三个队职人员,带着一百二十名学生,按部就班地出操上课;但仍暗中监视考察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黄埔村,因军官教育队各班学习操练紧张,这就使特训队的学生受到环境影响,随之也比较能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训练,是年5月举行毕业考试;所谓考试,仍只是形式,真正的目的在于借口考试不及格,把认为思想有问题和年老及五官有缺陷的先行刷掉;这样又淘汰了三十多人,剩下的八十多人,一般说还是比较行动规矩、精神振作的学生。但经胡宗南点名检验,对每个人从头至脚端详,并在名册上记下记号,结果又除名十余人。最后,只剩下六十八人准予毕业,同时肯定其为十五期学籍,並承认原来兵科;7月底给他们发了军校第十五期学生毕业证书;这些学生于8月间,大部分发到绥远各部队去服务。至此风平波息,总算把延长二年未能处理的难题解决了,七分校特训队亦方告结束。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5 19:29: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单补生 |荣誉的标志——黄埔军校体育运动纪念章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