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湘妹子发起建立老兵回家故事馆!每个故事都让人泪流满面…
2022-09-04 09:53:15  来源:湘妹子微信公众号  点击:  复制链接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应当铭记的日子

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以铮铮铁骨战强敌

以血肉之躯筑长城

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14年山河不屈

14年浴血抗战

5000多个日夜

中国人打赢了这场

正义与邪恶

光明与黑暗

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

图片

  在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县开元路开源鑫贸大厦30楼的老兵回家故事馆,迎面而来是一面墙上呈现着的3000多位抗战老兵的照片,气势恢宏。照片里的抗战老兵大都敬着军礼,脸上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王海燕是老兵回家故事馆的联合发起人之一。2015年,一次看望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将她的生活与这些老兵连在了一起。七年多来,由她发起和组织的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为长沙县的22名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送去温暖。

  “这段历史应该被记住,每一个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的人也应该被铭记。”畅腾影视董事长、潇湘名联影城总经理王海燕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们帮助的是老兵,但温暖的是我们自己。没有他们当初的保家卫国,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图片

▲王海燕为前来故事馆参观的孩子们讲解。

  01

  她成立爱兵班,照顾22位抗战老兵

  “接触抗战老兵,其实纯属偶然。”2015年,王海燕和一个朋友去看望抗战老兵,她才发现,这个社会有一群这样可敬的人。

  当时,王海燕看望的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看到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条件很差,王海燕于心不忍,“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当年保家卫国的老兵现在应该是安享晚年。但没有想到,部分老兵会是这样的生活现状”。

  这一次偶然的看望让王海燕有了做关爱老兵公益的想法。于是,王海燕加入了公益组织“老兵之家”,成为了一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她还牵头成立了“长沙爱兵班”,照顾长沙县的22名抗战老兵。“这些老兵大都年岁已高,对他们的救助已经是迫在眉睫,行动晚了,就可能有老兵带着遗憾离开我们。”

  “这些老人虽是一群饱经磨难的英雄,但心底里同时也像一些纯真的‘孩子’。”与这些抗战老兵的相处,王海燕感觉生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当你非常真诚地去关爱他们,他们也同样会回报你真诚。”

  陪伴照顾抗战老兵,是王海燕和她的志愿团队的工作日常。有的老兵孤身一人,生活不能自理,王海燕和志愿者们就把他们送到养老院;有的勉强生活,但是条件困难,他们便每周去照顾一次。“这几年元旦、端午、中秋、除夕,我都陪伴在他们身边。”

  在和这些抗战老兵相处的过程中,王海燕亲切地称呼他们“爷爷”,他们也将她当成亲孙女。

  02

  为老兵圆梦,和他们成为家人

  叶柄贵是王海燕经常去看望的一位抗战老兵,在他家门口的菜地里,种满了白薯、蚕豆、丝瓜等各种不同的菜。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给王海燕打电话,让她来拿菜回去吃。“他觉得我喜欢吃蚕豆,所以家里种的蚕豆最多。每次爷爷看到我来,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还开心。”

  三年前,叶柄贵的家人打电话把他病危的消息告诉了王海燕。当她赶到叶柄贵的家门口时,老人已经去世,院子里开满了蚕豆花。看到这一幕的王海燕,顿时泪流满面。

  有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刘化夷,身体很硬朗,他经常坐公交车去王海燕的办公室,一来就从早上待到晚上下班才离开。“我吃午饭,老人和我一起吃;我办公,他就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看书。”谈到这个老人,王海燕觉得又感动又温馨,“每次来,他都要给我带点东西,他自家的冬瓜、南瓜和鸡蛋等。”

  王海燕还帮刘化夷完成了不少愿望:带他去腾冲看战友,去张家界找他当年的团长,还帮他出书,并给他过了一个难忘的90岁生日,“时间长了,我和老兵成为了互相依赖的祖孙俩”。

  王海燕说,她和抗战老兵们的相处,其实更像家人般相互照料,相互关爱。如今,王海燕对每位抗战老兵的具体情况都如数家珍,“长沙县的抗战老兵目前仅剩4位,在这群抗战老兵的心里,他们最害怕的是被遗忘。他们的眼神特别干净纯粹,和他们待在一起会很开心,仿佛洗尽人生铅华,真诚又踏实。”

图片

▲王海燕为老兵过生日。

  03

  帮助老兵更是帮助自己

  在做老兵公益的同时,王海燕的人生也经历了很多坎坷。

  2018年,王海燕的丈夫罹患尿毒症。开始是透析,到后来必须换肾。很多医生劝她放弃,但王海燕选择了坚持,一直用注射干细胞的方式来延续丈夫的生命。“丈夫的病花掉了四五百万,换肾又失败,那时候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收到病危通知书。同时,因为疫情,电影院也隔三差五关门,一直在亏损。”最后,丈夫还是离她而去。

  像这样的人生坎坷,王海燕还经历了很多。每当感到绝望时,她都会从抗战老兵的经历中汲取前行的动力。“相比他们,我的困难不算什么,觉得能活着就挺好。”王海燕笑着说,“是抗战老兵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撑,有时候我会想,我再难,难道还会比他们当年更难吗?”

  “做关爱老兵公益,我没有觉得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如果有人曾为你抛头颅、洒热血,你难道不应该照顾好他们吗?”王海燕说,“我从来不觉得我是在帮助抗战老兵,而是觉得自己一直被抗战老兵帮助。是他们让我在浮躁的世界里,内心有了更多宁静与柔软。”

  04

  故事馆里有最美的爱情故事

  今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前夕,老兵回家故事馆开馆了,王海燕是联合发起人之一。这是一个讲述小人物故事的抗战纪念馆,所有的文物、照片,都讲述着关于老兵们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故事。

  目前,国内幸存的抗战老兵仅剩下3000多位。97岁,是这批幸存者的平均年龄。“关爱老兵公益最大的敌人是时间,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留下来,留给后人更多的历史资料。”

  在整理抗战阵亡将士遗物时,最触动王海燕的,是钢笔、口红、照片框,以及写着名字的胸标等这些与个人关联极其密切的遗物。慢慢地,王海燕和其他公益伙伴有了发起成立老兵回家故事馆的想法。“我希望用这种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方式,尊重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的抗争。同时,留存每一位老兵的记忆,收集失踪者的名字,并留下捐赠者和志愿者的故事,也能体现这个时代之于历史的责任。”

  王海燕告诉记者,收集这些故事时,她经常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落泪。其中,有她听过最美的爱情故事——一位93岁的妻子寻找丈夫77年。

  1935年,年仅14岁的张淑英嫁给了时任71军87师少校参谋的钟崇鑫。两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钟崇鑫奔赴上海战场参加淞沪会战。每隔半个月,张淑英就会收到钟崇鑫从战场写回的家书。但在那个冬天,她却再也没有收到家书。

  直到七年后,张淑英才得知她的丈夫牺牲了。

  2014年,在台北的忠烈祠里,志愿者帮张淑英找到了钟崇鑫的牌位。

  “我想去台湾看看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淑英激动地说:“如果我在去台湾的路上走了,带着我的骨灰去见他也行;就算是回来的路上走了,这辈子我也满足了。”

  2014年11月22日,93岁高龄的张淑英飞赴台湾,直奔忠烈祠。抚摸着丈夫的牌位,她痛声大哭:“崇鑫啊,你说你一定会回来的,怎么就没回来呢?”

  05

  想和时间赛跑,留下老兵的故事

  在老兵回家故事馆,几乎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跟张淑英和钟崇鑫一样感人的故事。

  王海燕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有一位名叫韦世祥的士兵,给家里写了20多封信,每次换防,他都要给母亲报去平安,嘱咐弟弟在家不要和母亲高声说话,让转告妻子,他在外面不会移情别恋,“以报答她守旧之志”。

  但5年后,这位士兵再也没有写回信。他的母亲,也在无望的期盼中离世。他的孙子将这些信捐给了“老兵之家”,希望能帮忙寻找韦世祥,韦家的祖坟里,一直留有他的位置。

  2017年,志愿者帮助牺牲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士兵郑发平找到了女儿,女儿来到爸爸墓前,哭喊着:“大啊,大啊,你怎么忍心把你娃丢下不管。”(“大”是陕西话“爸爸”的意思)。在老兵回家故事馆里,这样的感人故事有很多。

  老兵回家故事馆是王海燕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建起的一个民间纪念馆,目前也只是试运营。“我们正在努力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希望能在政府的支持下,争取用更大的场地办好这个故事馆,讲好抗战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王海燕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抗战老兵们已经慢慢老去,但是他们保家卫国的故事和历史应该被我们后人永远铭记,“我们想和时间赛跑,为抗战英雄们留下永恒的纪念”。

  

  “老兵回家”故事馆里,还有这些老兵故事

  “老兵回家”故事馆是一个讲述小人物故事的战争纪念馆,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背井离乡多年后,他靠着两块银元和女儿相认

  1948年的一天,江苏籍的汪呈松上街去买盐。那时他的女儿刚刚两岁,才学会叫爸爸,汪呈松最兴奋的,就是抱着女儿边亲边喊着“宝宝”。就在他刚刚到铺子的时候,汪呈松被假冒成新四军的国民党士兵抓走。

  汪呈松最牵挂的是他的女儿。临走时,汪呈松碰到了同村的一位乡亲,他把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用布细心地包起来,委托这位乡亲带给他的女儿。

  2013年,汪呈松向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发来求助,寻找他的女儿王秀兰。警方找到王秀兰后,她说:“我爸爸早就牺性了,政府发有烈士证。”

  让王秀兰疑惑的地方是,她的父亲叫王成松,但台湾传来的信息却是汪呈松。两岸的志愿者经过了多次的信息核对,依然无法确认。

  2014年6月,王秀兰前往台湾认亲。汪呈松让王秀兰坐在自己对面,询问了好多事情。王成松当兵走的时候,王秀兰只有两岁,许多事她并不知道。认亲陷入两难之际,王秀兰拿出了两块银元,说那是她父亲留给她的,她一辈子没舍得花。

图片

▲正是这两块银元促成父女相认。相认后,王成松嘴里不停地呐呐:“我要补偿你,我要补偿你。”

  在父女相认之后,汪呈松才知道,他的名字其实就是王成松,因为他不识字,当年连长登记姓名时,就按发音写成“汪呈松”,一错就是一生。

图片

▲王成松与女儿相认。

  晚年遁入佛门,他为战友守灵12年

  1938年,吴淞还是16岁的中学生。当时,日军的铁蹄攻占武汉三镇威逼长沙,长沙街头同仇敌忾的抗战气氛如火如荼,出于义愤,吴淞没来得及和父母商量,就报名参了军。

  1943年11月,日军集结9万多人,对湖南常德形成包围之势,守军57师余程万部8000余名官兵作殊死抵抗,至11月下旬,仅余500余人,其余全部阵亡。吴淞是幸存者之一。

  “还有活着的吗?”11月30日,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吴淞,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对着满是尸体的阵地喊。

  没有人回答。硝烟弥漫的阵地,一片寂静。

  吴淞再次扯着嗓子喊了一声,终于有人应答,分别是唐振南和赵清福。三个人巡遍战场,整个第十军三师九团三营的士兵,仅幸存他们三个。后来,吴淞和幸存的战友们又先后参加了衡阳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他被提为少校军官。1949年他自动离职,告别10年职业军人生涯。

图片

▲“老兵回家”公益项目发起人孙春龙曾帮助过抗战老兵吴淞,这是吴淞写给孙春龙的感谢信。

  1998年,吴淞出家,2005年转到湖南常德的乾明寺。乾明寺所在的山头,正是吴淞当年战斗的地方。每天早上四点,吴淞就会起床,为当年死去的战友诵经。直到2017年去世,吴淞为战友们念经守灵整整12年。他说,常德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待在这里,可以陪着长眠地下的战友。

  与初恋失散后,她苦寻多年,得知下落时潸然泪下…

  2018年8月,93岁高龄的徐婉婵的家中迎来了一位客人——抗日爱国将领孔墉的孙子孔柏年,他给徐婉婵带来了一张照片,徐婉婵看着照片中英俊帅气的初恋男友王振康,不禁潸然泪下,70年前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1947年10月31日,就读于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的徐婉婵,在杭州体育场举办的联校体育比赛上,因为避雨认识了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第2期学员王振康。后来王振康借故来学校找她,“只见他穿着一身笔挺的美式空军制服,高耸的军帽帽檐压在眉毛上,英气逼人”。

图片

▲徐婉婵和恋人王振康。

  1948年冬天,笕桥中央航校紧急迁往台湾,王振康要随部队换防。临走的前一天晚上,王振康迫切地希望徐婉婵和他结婚并一起去台湾。但单纯的徐婉婵并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苦读四年,再过半年就要毕业了,她想等拿到毕业证后再去台湾。

  王振康无奈之下,送了她一张别致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祝您新年快乐、前途幸福,谨以此赠给我想念中的人儿”。那是1948年12月15日,是他们的第一次分别,但万万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1949年7月,徐婉婵终于毕业,但赴台结婚已成南柯一梦。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档案中“恋人为台湾空军飞行员”的字样,让她在一次次批斗中吃尽苦头。

图片

▲1948年12月15日,王振康送给徐婉婵一张别致的新年贺卡;2008年12月15日,徐婉婵在这张新年贺卡上写下自己对他的思念。

  就在这时,一个叫王耀振的医生同事开始追求她,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字和王振康只相差一个字,徐婉婵决定和他结婚。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她始终将王振康送的那张贺卡带在身边,连同他当年送的旗袍、扇子、派克金笔、香皂、布料等一直保留了70年。2008年12月15日,徐婉婵在初恋送给她的那张新年贺卡上写下:“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1948年12月15日是什么日子?今天又是12月15日,两岸通航的时间,您在哪里?我们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只有黄泉相见,天涯之路又在何方,心痛难忍。”

图片

▲徐婉婵与丈夫王耀振。晚年的时候,丈夫帮她找到空军恋人。

  王耀振是个难得的好人。晚年他知道妻子无法忘记王振康,请求几个孩子帮忙打听王振康的下落,以了却妻子多年的心愿。2014年12月,二女儿试着给台湾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一个多月后,收到了台湾方面的回信。信中写道,王振康在1955年的一次演习活动中,不幸失事离世,享年32岁。

  2018年8月,女儿们得知抗日爱国将领孔墉的孙子孔柏年先生以宁海抗战老兵志愿者身份帮老兵寻找亲人。于是便找到孔柏年先生,向他讲述了母亲的故事,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张照片。

  2018年9月3日,台湾志愿者在台北碧潭空军公墓找到了王振康的墓碑,并帮徐婉婵献上了一束玫瑰。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1-15 10:38: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77年的今天,我们胜利了

下一篇:【“9.3”抗战胜利纪念日特稿】厉麟似:抗日战线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