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武威人的抗战
2017-09-18 16:15: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武威日报  2010年  作者: 梅生虎 李林山 刘爱萍 徐凯生  点击:  复制链接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

  65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8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当我们深情缅怀抗战英杰时,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65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近距离感受到当时武威人民抗日救亡热潮,触摸到武威籍先烈们在前线奋勇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

  武威人的抗日救亡热潮

  1934年春的某一天,武威街头忽然新开了一家小书店,店名叫“生活书店分销店”。店主人是李德铭,是来武威从事地下党工作的共产党员。这家小书店一开张,立即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生。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和《大公报》、《申报》等书刊,一上书架,即被那些激情燃烧的热血青年们抢购一空。据当时在武威中学读过书的一位老人回忆,每当有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一期《大公报》到来,在武威中学花坛前,就围满了学生,争购新报纸。

  李振华、申晋侯、李芳春……这些后来为武威人所熟知并敬仰的革命志士,当时就掺在读报的人群中。两年后,这些风华正茂的同学在武威中学创办进步刊物《钦文月刊》,有会员30多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幕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地处大后方的武威人民群情激愤,李振华等一批知识青年响应抗战号召,放下书本,丢却舒适的职位,奔赴延安,奔赴战场,投入到了战火与硝烟中。

  《钦文月刊》的30多位青年,不约而同投身了抗日救亡运动。

  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陈裕源来武威,在武威地下党李德铭、李振华的组织下,于1937年12月9日成立了“甘肃省青年抗战团武威分团”,团员多为思想积极的青年学生。抗战团利用唱戏、赶集和庙会等群众聚集的机会,在城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采用街头演讲、演话剧、贴标语、散传单、出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战,揭露日寇的侵略野心和粗暴行为,歌颂中国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在文化广场晨练的一位李姓老人回忆说:“当时,北府门小学等校排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还演唱岳飞的《满江红》,各学校还经常演唱抗日歌曲《五月的鲜花》、《大刀进行曲》、《长城谣》、《松花江上》,唱得最多的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城区老人们回忆道:“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城里办起了各种培训班。妇女也在读书识字,夫教妻、子教母,教的都是抗日内容。我记得妇女识字课本第一课便是:‘我中华,在东亚,人民多,土地大,我们拼命地保卫她’。”

  “那时,最普遍的抗日歌曲是:‘日本鬼子的大炮,冲毁了我们的家,杀了爸爸又拉走了我亲爱的妈妈。叫爸爸———不答应,叫妈妈也不闻,单单地丢下我难女一人,到处漂零’。唱歌的男女老幼都流出了心酸的泪。”一些地方的百姓,还用《绣荷包》的地方曲调编排抗日小节目,宣传抗日。

  史料载,武威文化界、青年学生包括少年儿童,都纷纷深入城乡进行抗日宣传,到农村、工厂、街头、集市去演讲、读报、写标语、出壁报、演唱抗日歌曲、演出话剧等。还开展抵制日货的运动,拒用日货,商店清出日货一律焚烧。武威县在1938年8月,仅半个月就捐出126400元,运往抗日前线。城乡妇女们也不断地为前方将士缝制棉衣和鞋袜等。

  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武威城乡人民还进行抗日募捐活动。1938年8月间,在武威举行了河西各县献金动员大会,仅半月就募得献金126460元。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全国发行了“救国公债”、“救国捐献金”、“节约建国储蓄金券”,武威各界踊跃认购,积极支援抗战。据统计:中国银行1942年至1945年在武威县发行的“节约建国储蓄金券”就达266.8万元,交通银行1942年下半年至1944年在武威县发行“节约建设储蓄金券”达454.89万元。

  抗战时期,武威虽处于大后方,但苏联援华物资和人员要经哈密、猩猩峡、武威东运至内地,贯通河西走廊的甘新公路就成为“抗战第二大动脉”,雅布赖盐池的盐,也经武威运往省内各地及四川、陕西、河南等地。为了保障供给,使援华物资及时输送,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甘新公路。甘新公路武威县境内一段,全长83公里,有桥梁31座,计59孔380米,涵(洞)244道,全路在老牛车辗就的土路基础上以砂砾铺筑,为6米宽的汽车道。为修筑这条公路,武威人民荒原扎寨,风餐露宿,抗酷暑,斗风沙,肩扛人抬,铁锨、镐头、背篼、木轮大车、独轮车、骆驼、骡马等一齐上,车烂、牛死、民工冻死、饿死、累死的不在少数。公路沿线的房屋不少被拆,椽子、檩子被用于工程建设,工程需要的土方、石料、砂子均由各乡农民无偿提供。武威人民为支援抗战、保障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日军轰炸武威无辜百姓

  1941年6月22日一早,武威同往常一样,市井街道到处是为生计而忙碌奔波的身影。人们并没有料到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降临。

  在文化广场晨练的几位老人回忆道:“中午11时左右,骤然而起的警笛声响彻天空,人们平静、忙碌的生活瞬时化为乌有,慌乱中的人们,纷纷扶老携幼出城避难。到下午2时许,摄人心魄的警笛声一阵紧似一阵,随后26架日本飞机侵入武威上空,对市内进行狂轰滥炸。”

  一位老人说:“那天城隍庙正开庙会,人山人海,很热闹。鬼子看到那里人多,就集中把炸弹投向城隍庙。哗啦啦!眨眼间城隍庙就成了一堆瓦砾。”据史料记载,此次日军飞机共投掷炸弹170余枚,其中燃烧弹20枚。死亡平民228名,重伤90名,轻伤64名,倒塌房屋718间,道路多次中断,城市几近瘫痪,给武威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在此之前,日军还对武威进行过几次大轰炸。

  1940年农历五月的一天,日军17架飞机呼啸着窜入武威,在城南门外汽车站投弹数枚,一时间哀嚎声四起。这次日军的空袭,导致数人伤亡,炸毁房屋10多间。同年农历六月的一天,日军飞机10多架又窜至武威西郊,企图轰炸空军四十六站,但投弹数枚却落到了郭家庄,炸死、炸伤无辜的村民数人,一些民房和农田也被炸毁。

  2005年4月5日,清明节。在甘肃省档案馆5楼的《甘肃档案史料特藏展》展室里,一份题为“甘肃省会警察局第五分局敌机轰炸人民死伤调查表”的原始档案公布,首次向社会公布这批原始档案,完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日军轰炸兰州、武威等地的史实,铁证如山。日军轰炸无辜平民的兽行,罄竹难书!档案中有一封武威遭轰炸的统计表,是时任武威县警察局局长金耀坛上报的。档案记载:在日军侵华期间,日军先后空袭武威6次,出动飞机83架,投掷炸弹355枚,造成人员伤亡456人,其中男262人,女194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损毁房屋765间。

  武威籍热血男儿英勇抗战

  如今的民勤县北街仓门巷,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巷里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在95年前的这条巷子里,诞生过一位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叫魏兆伯,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最惨烈的时刻,这位民勤籍血性男儿,赤膊上阵,子弹退膛,挥舞大刀,跃出战壕,向鬼子头上砍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曲里的血色激昂,于1938年3月27日在这位民勤汉子刀锋上定格。史料上说:日军官兵见此情景大为震惊:“中国人还有退却子弹拼刺刀的军队”,胆怯败退。

  魏兆伯,字书庵,1915年生于甘肃省民勤县北街仓门巷一个小职员家庭里。父亲魏绪晃,性情刚直,为人正派,在县政府内当职员,因得罪上司而被解职。回家后自学中医,行医为业,维持生活,家境生计窘迫。

  魏兆伯天资聪颖,自幼好文习武,勤学苦练。四岁时在其父亲的教诲下便能读书学习,从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一直读完了四书五经。父亲看到儿子的才干,由于家贫,十岁以后才正式送入学堂,北街完小毕业之后,考入武威初级师范读书。

  1933年春,国民政府在甘肃天水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北分校军官训练班”,分别致函甘肃各县选送中学文化程度的学生,到天水军校学习军事,限期一年,毕业后,以少尉排长任用。当时在民勤、武威、张掖等地的民勤青年学生积极响应,报名从征。魏兆伯毅然投笔从戎,参了军。那次征兵,因条件的限制,民勤一县挑选上的不足10人。

  军校毕业后,魏兆伯被分配到陆军第25师关麟徵部担任排长职务。1938年,关麟徵任第51军军长,率部到鲁南与日军作战。这时的魏兆伯已升任关部的一名营长。

  台儿庄会战开始了。3月14日,日本矶谷师团发动攻击,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死守。3月17日晚,日军配合炮火攻陷滕县(今滕州)。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伤亡达5000之众。魏兆伯率全营官兵多次与日军开展肉搏战,阵地纹丝不动。

  3月27日,在日军最疯狂的反扑中,他号召不怕死的官兵,脱去上衣,赤膊上阵,退去上膛的子弹,拿出真本事白刃拼杀,叫日军尝尝中国人的厉害。

  魏兆伯第一个撕去烧痕累累的上衣,跳出战壕,把枪上的子弹退下,扔到地上,将大刀插到背上,向日军阵地喊:“小鬼子,拿头来!”一声令下,全营战士赤膊挺枪,潮水般冲向敌人。日军军官见此情景大为震惊:“中国人还有退却子弹拼刺刀的军队!”看着冲锋过来的中国士兵,日军个个面露怯色。魏兆伯拼弯了刺刀,把枪一扔,拔出寒光闪闪的大刀,扑向敌人。日军敌不住魏营战士的英勇,撒腿就逃。

  此役,魏兆伯遍体鳞伤,立下战功。在台儿庄会战的紧要关头,魏兆伯站在被打坏的敌人的装甲车上进行战场指挥,不幸臂部中弹流血,大家劝其退下火线,他坚决不肯,并大声说:“中国人是不可辱的,我手臂虽伤,腿还可走路,嘴还可指挥,不消灭日本鬼子死不瞑目”。全营将士深受感动,同仇敌忾,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而全营官兵也所剩无几。这时,敌人一发偷弹袭来,魏兆伯弹中要害,壮烈牺牲,时年24岁。

  台儿庄外围之战,中国军人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打得一败涂地,使日军主力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破产,造成尔后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战机,给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正如台儿会战的总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表彰在台儿庄外围作战坚守滕县四昼夜牺牲的王铭章将军时指出:“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魏兆伯率营血守滕县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他作为参加台儿庄会战的一员猛将,为保卫祖国的领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显示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天祝雪域高原,有一位参加过著名的娘子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英雄,叫董振明。

  1932年他参加了驻冀中的东北军吕正操部队。1937年9月吕部脱离东北军加入人民军队行列,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过著名的娘子关战役、百团大战、临汾战役、平汉战役等,多次身负重伤,荣立二等功、一等功。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武威籍青年申晋侯告别亲人,奔赴抗日前线。他在西安参加了丁玲率领的战地服务团,去了晋察冀抗日前线,担任《晋绥报》《晋察冀报》的战地记者。1947年,在前线采访时牺牲。当年的《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邓拓同志,对这段火红的战斗岁月里的老战友们追思不已,曾于1964年夏写有《忆旧》诗:

  “当年北岳起烽烟,血洒林峦夕照边。

  午夜蹄声惊短梦,山林灯火照无眠。

  马兰路上青春影,鹞子河边战斗连。

  廿载艰辛回首处,东风卷地换新天。”

  这首真切回忆往事的诗,是对《晋察冀日报》社战友们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中也可以透视出申晋侯同志,在这里不平凡的战斗生活。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8 16:16: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火中的漂泊 抗战时期的兰州移民潮

下一篇:抗战时视察玉门油矿 翁文灏的日记中都写了些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