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琼崖女性热血丰碑——浅析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妇女运动的历史地位
2018-01-02 14:39:48  来源:海南史志网 作者:黄玉梅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特委领导的琼崖妇女运动,是整个琼崖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抗战的琼崖妇女,其面之广,人数之多,贡献之大,代价之高,是琼崖妇女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由于妇女运动的持久、深入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部队的建设,促进了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随此,认真研究和总结它的历史作用和经验,发扬革命先辈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对加快祖国四化建设和海南早日腾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特委放手发动和团结各界妇女,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充分调动她们抗日救国的积极性。琼崖广大妇女最大限度地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漫长岁月里,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战斗不止,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琼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女青年知识分子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她们积极宣传发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爱国热忱。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向全琼人民发出“团结抗日、保卫琼崖”的号召。琼崖各学校的师生,特别是海口、府城地区各学校的青年知识分子首先积极行动起来,走出校门,上街游行,要求国民党当局接受琼崖特委的抗日主张,团结—致,共同抗日。府城、文城、加积、万城、感恩、昌化、新州镇等各学校的女知识分子,纷纷组织起来,参加抗日救亡宣传队,她们不顾国民党亲日顽固分子的反对、压制和阻挠,冒险书写标语、印发传单,深入街道、工厂、农村,宣传发动群众,大声痰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安危,人人有份”,唤醒爱国同胞,同心抗日救国。文昌县抗日话剧团演出的《梅娘曲》,歌颂一对爱国男女华侨,放弃南洋舒适的生活,回国抗日光荣牺牲的动火事迹,催人奋发,爱国抗日。昌江二小和琼西中学的女青年师生一积极参加抗日远征宣传队,南下感恩、崖县,北上儋县,演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抗日歌舞节目,使观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民党县长陈宗舜观看演出后,向宣传队赠送了“抗日必胜,气吞三岛”的亲笔题词。与此同时,许多女青年师生还深处农村办妇女夜校(识字班),发动妇女学文化,寓抗日教育于学文化之中。女青年教师潘淑君在感恩给妇女夜校上课时,以通俗、生动、形象的教学法,使妇女懂得“火”、“血”字和“学兵操”的寓意。在心窝里埋下抗日的火种。琼崖沦陷后,有一大批参加过夜校学习的妇女投奔抗日前线,英勇战斗,其中大多数人壮烈牺牲,幸存的人便成为琼崖妇女运动的骨干。广大女师生还踊跃参加了进步的抗日组织——教师会、学生自治会、同志会、抗日后援会、前哨社的活动,利用各种集会、结社和刊物宣传抗日。文昌县的黎素徘、黄守英、王惠琴、傅云英等女青年师生加入前哨社后,积极参与《前哨旬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对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一致抗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广大妇女致力于后方保障工作,大力支援前线,为抗 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要赢得抗战的胜利,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支援战争,保障前方打仗的需要。琼崖特委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发挥妇女的作用:

  一是生产支前。日军侵琼后,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村庄无人烟,田地长满草”的凄凉景象比比皆是,琼崖特委及时发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加强根据地建设”的号召。由于乡村男人大多数上前线或出南洋谋生,生产支前的重担,历史地落在广大妇女的肩上。在各级妇救会的发动和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支前的热潮。从琼东北到琼西南,普遍开展种“劳军田”活动。妇救会员带头每人种一亩田,把生产的粮食支援部队。琼西南各县妇救会,组织妇女与日伪斗争,利用夜间抢种抢收,不让颗粒粮食落入敌手。此外,还发动妇女种海岛棉花,自己纺纱织布,裁制衣服、米袋、挎包、浴布等军用品献给部队。

  二是募捐劳军。广大妇女积极响应琼崖特委募捐劳军的号召,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一发弹,一斤米”的捐献活动,把贵重的金戒指、首饰、玉器、光洋,献出劳军。她们还献出大批米谷、衣服、草席、草鞋、布匹、毛布和浴布等,解决前线部队的困难。仅崖县梅山乡反角头村,一次就捐2100元,及一大批鱼虾等物品。莺歌海一带的新英乡,有300名男女群众一次就凑钱买来几匹布,缝制军衣1000件,军粮袋300多个,每袋装上虾米5斤,献给部队。有许多地区,部队行军作战经过那里时,由妇救会员和青抗会员组织的服务组、洗衣组、缝纫组、运输组、担架组、歌咏组和医疗组,便分头开展劳军活动。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有一次来到感恩县英显村,妇救会的会员们立刻就忙开了,有的挑水做饭、有的杀猪炒菜、有的缝补衣服、有的护理伤病员,使我军指战员象回到自己的家里。战斗打响后,后方工作更加紧张,妇女们为部队送水、送粮、送柴、接运和护理伤员,部队需要什么,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送到;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服从前线,一切支援前线”已成为广大妇女群众的战斗口号和实际行动。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三是传递情报。县、区、乡三级交通情报员大部分是女同志。她们勤劳、勇敢,机智多谋,善于伪装打扮,混过关卡,及时完成任务。琼山县新马乡1927年入党的冯爱花,1939年至1940年间,受县委的派遣,将文件放在特制的竹笠夹缝里,以探亲为名,越过敌人封锁线,绕道湛江经香港前往泰国求助华侨援助,完成任务后,又把华侨捐献的药品藏在特制的水桶里,安全送回到琼崖抗日根据地。文昌县潭牛乡女交通员张玉英,多次机智地完成送情报任务,敌人抓不到她,便将她的丈夫、家公、叔叔杀害。她化悲愤为力量,仍继续坚持工作。有一次,送情报归途中被敌人发觉追捕,她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由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情报工作,充当我方耳目,为我琼总赢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四是袭扰敌人。敌后女民兵经常和男民兵一起,配合部队伺机伏击、袭击日军运输队,攻打敌人炮楼,拔掉敌人据点,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瘫痪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她们还到处破坏敌人的公路、桥梁和电线,迟滞敌人的军事行动,为部队扫除障碍,赢得时间,消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对巩固发展琼崖抗日根据地起了积极的作用。黑眉岭抗日根据地附近村庄的男女民兵,经常神出鬼没地到敌人据点周围开展游击活动,破坏敌人的公路桥梁和电线,使敌人变成了聋子、瞎子和瘸子,疲于应付,他(她)们还多次伏击窜犯根据地的日军,使敌人识为畏途,不敢轻举冒犯。

  五是掩护革命同志。接济和掩护革命同志是抗战时期琼崖妇女经常性的十分危险的重要任务。在日军“蚕食”、“扫荡”时,琼文一带的林木被砍光烧光,给我革命同志的活动带来很多困难。琼文地区的妇女冒着全家被杀头的危险,挖洞为同志们提供住宿,并节吃俭用把东西送给同志们。有的还不惜牺牲自己和亲骨肉,勇敢机智地保护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同志,堪称为“无私无畏的模范”。儋县清平乡女共产党员李华生,把3个儿子先后送到琼崖抗日总队,并动员懂医的丈夫办后方越院,医治我军伤病员。后来由于叛徒高密而被捕、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毫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成千上万的革命母亲和老屋主的家,成为革命者的落脚点、供给点、联络点、交通站、医疗所和掩护所。以上事实证明:没有广大妇女群众的掩护,革命同志就象鱼离开了水,难以生存。冯白驹同志说得好,琼崖抗日根据地“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

  第三,各界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武装,加强琼崖抗日总队力量,促进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军侵琼后,不少青壮年被敌人抓去当劳工,还有一大批逃往南洋等异乡。由于前方打仗伤亡大,琼崖抗日总队急需补充兵员,但当时琼整仅有三百万左右人口。其中女性占绝大多数,因此,仅动员男性公民上前线是不够的。富有参加武装斗争传统的琼崖妇女,坚决响应琼崖特委关于“我们必须建立—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坚持长期抗战,优秀的青年男女到独立队来,十倍百倍地扩大人民军队”的号召,纷纷报名上前线。1942年5月至9月,仅琼山、文昌两县就有两千多名男女青年参加部队。文昌县南阳乡几乎全部青年都上前线。琼山县演丰乡有一家四姐妹同时参军。该乡妇救会员林绍香将自己的一男三女送上前线。在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区也出现父母送儿子,兄弟、姐妹、夫妻同上战场的动人情景。由于广大妇女加入抗日武装,不断扩大和加强琼崖抗日总队的力量。1942年琼总扩大到4000多人,其中女同志占12 %以上。1944年琼总扩展到7000多人,其中女同志约占15%。

  琼总的女战士绝大多数从事后勤保障工作。据1943年初步统计,琼总共有炊事班120多个,炊事员和运输员800多人,几乎全部由女战士担任。她们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搞好阵地野炊工作。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在几十分钟内就能把饭菜做好,保证部队按时开饭,不误战机。为了不暴露目标,一个人烧火做饭,几个人用野芭蕉叶驱散炊烟;在转移或突击时,她们背锅或挑着百来斤重的炊事担,跟着部队与敌周旋;在反“蚕食”,反封锁的艰苦岁月,粮食接济不上,她们冒险越过敌人封锁线找粮食,不少人光荣牺牲;在粮食不够吃,炊事员常常把自己的一份饭菜偷偷地分给战士吃,自己则喝洗锅水或吃野菜充饥。有的同志由于长期忍饥挨饿,营养不良而昏倒在锅灶前被烧伤、烫伤。女炊事员符亚香因负重伤而落入敌手,日军剖开她的肚子,看到的全是野菜,惊叹道:“世界上竞有这样的女伙头兵”。我们的女炊事员那种“一切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自由独立而献身”的崇高思想,是任何敌人无法理解的。

  占琼总医务人员总数80%左右的女医务人员,大多数是部队基层单位的看护。在前线,她们仅携带一、二枚手榴弹和急救药物,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把包扎好的重伤员和牺牲的同志背下阵地。在危险的关头,她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伤员第二次负伤。在“大水战斗”中,部队撤离阵地时,有4位女看护为了抢救负伤的战友而被敌人抓去活埋。后方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她们自力更生,上山采草药,给伤病员治疗。在臣军大“扫荡”时期,重病员都要分散和隐蔽在高山密林中进行治疗,工作更加辛苦。既要上山采药,又要下山找粮食,夜间还要为伤员站岗放哨,保障伤员的安全。在她们精心的治疗和照顾下,一批批伤员迅速康复,重返前线杀敌立功,不少人当了战斗英雄。据统计琼崖6年抗战中,后方医院和野战医务所共留医重伤员1480人,治愈率达78%左右,为保存琼总的有生力量做出很大的贡献。1942年,琼总颁发抗战奖章表彰英模时,其中有几位女看护荣获“特等奖章”。

  此外,还有一些琼总女战士担任政工员、宣传员、运输员、公务员等,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默默无闻而又坚强地从事革命工作,她们都在抗日战争中出色地完成各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妇女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她们所建树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琼崖女烈士就有1058人,她们抛头颅,洒鲜血,换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妇女运动,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有力地推动抗日战争向纵深发展,加快了侵琼日军的灭亡,其历史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不断提高妇女的爱国主义觉悟,是琼崖妇女运动蓬勃兴起的思想基础。

  首先,以夜校为阵地对广大妇女进行教育,引导她们化阶级仇为民族恨。琼崖特委根据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已上升为民族矛盾的实际,把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凡是有基层党组织的地方,都办起妇女夜校(识字班)。一方面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并结合宣传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妇女翻身解放,男女平等,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情况。使妇女认识到,只有全琼妇女动员起来,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彻底赶走日本侵略军,消灭一切反动派,建立新中国,才是妇女的出路。

  其次,讲传统,继承和发扬娘子军的革命精神。早在大革命时期,从城市到农村都成立妇女解放协会,1926年秋,琼崖各级妇女解放协会成立,卓有成效地领导妇女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工农武装,1931年5月1日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女子特务连,是琼崖妇女参加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典范。以红色娘子军英勇斗争,杀敌立功的生动事迹为教材,对广大妇女进行传统教育,是启发妇女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自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的好方法。各级妇女组织普遍开展“以红色娘子军为榜样”的杀敌立功活动,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骨干,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运动的中坚分子,有力地推动妇女运动向前发展。

  再次,运用残酷的斗争现实教育妇女,激发妇女参加抗日救国的积极性。1942年夏至1944年春,日军以坦克、飞机大炮,对我琼文抗日根据地以及琼西、琼东南抗日根据地分批分期的“扫荡”和“蚕食”。兽蹄所到之处,庐舍为烟,财物一空,尸骨遍野。20多万无辜同胞被杀害,血浴天涯。琼崖特委和部队善于运用残酷斗争的事实,通过多种形式,揭露日军的暴行,使广大妇女认清日本侵略军是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是琼崖人民的死敌,“不战胜日寇,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存在,更不会有妇女本身的解放与自由”。积在广大妇女心头上的阶级仇,民族恨,随之化为战胜日本侵略军巨大的力量。

  第二,建立各级妇女抗日组织,是琼崖妇女运动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1939年3月,琼崖已有不少妇女参加动员委员会。随着斗争的深入,特别是在1939年12月琼崖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决定“积极开展民运工作”和1940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特委“大力发展民运工作”之后,抗日根据地的村庄都成立了基层妇救会。1941年以后,在东北区各级妇救会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起来。从琼文两县扩展到琼东、乐会、万宁、儋县、临高、昌感等县的抗日民主乡村,纷纷建立起保、乡、区妇救会(或称妇女抗日同志会、同心会、姐妹会等,均系妇女抗日组织的性质)。在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这些妇女会组织由个别零散的迅速发展为普遍系统的妇救会,全琼建立起县级妇救会的有琼山、文昌、琼东、乐万四个县;昌感、儋临两县成立民救会(该会由妇救会、青抗会、农救会联合而成);此外,还成立了陵崖保乐边区妇救会。各地的区、乡、保三级妇救会也进一步健全起来。原琼东北区民主政府秘书长林树兰(笔名林盈)1947年2月编写的《琼崖孤岛上的斗争》 —书中写道:“在敌战区,绝大多数妇女都参加抗日救国会”。在民主政府建立的地区,几乎全部青壮年妇都参加了妇救会组织,由于妇救会的建立健全,使之成为团结广大妇女抗日的坚强集体和妇女运动持久深入发展的依托和支撑点。

  第三,加强党的领导,是琼崖妇女运动经久不衰的关键。

  一是充实加强琼崖特委妇委骨干。为了适应抗日的新形势,1940年1月,琼崖特委恢复了妇女部;1941年成立了琼崖特委妇委,任命刘秋菊、苏觉醒和陈坚3位同志为妇委的领导。同时省委还派余珍来琼,充实和加强妇女运动的领导骨干。琼山、文昌等县委也相应成立妇女部,多数县成立了民运部,层层加强对妇女运动的领导。

  二是层层培训骨干,提高妇女骨干的素质。各县委培训民运部领导干部时,也有一定比例的妇女骨干参加学习;琼总办军政训练班时,派妇女骨干前往学习;琼崖公学还专设妇女班,招收妇女骨干入学。1939年6月,在琼山县下田村举办的第一期军政训练班,裁秧菊、苏觉醒等同志亲自参加。第二期由苏觉醒留下带班,培训了各县和部队的30多名妇女骨干。1940年春至1945年秋,根据当时形势和妇女工作的需要,琼崖公学先后举办了多期妇女培训班;每期数十人,培训了一批批妇女骨干。不少妇女骨干为了抗日,爬山涉水,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前来参加学习。学校针对大多数妇女来自农村,没有文化的情况:一方面组织她们学习文化、政治,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学习军事技术和妇女运动工作方法等等,以适应和胜任妇女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这些骨干在火热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增长了才干,不少人成为有高度觉悟的优秀党员、干部。据1939年底统计,全琼共有共产党员9000多人,其中女党员占13%,占全省女党员的五分之三。到1940年底,琼崖抗日总队的女党员占部队党员总数的25%。这些女共产党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为抗日民族战争,为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党培养大批妇女骨干,并通过她们去宣传发动广大妇女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如果没有她们的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鼓舞,琼崖妇女运动是不可能举动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的。因此加强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妇女运动蓬勃兴起并经久不衰的关键。

  (作者单位:海南省妇联)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1-02 14:40: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琼崖抗战的历史贡献

下一篇:琼崖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