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路莫村军需物资转运站:抗战后方的“大本营”
2020-05-04 10:34:21  来源:桂林生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路莫村,如今的地图上叫它路西村。1938年底,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时,这个村子还叫路莫村。路莫村物资转运站设立后,桂林“八办”在村中租借了很多民房,用作办公和工作人员住所。如今,电台室、救亡室和周恩来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龙王庙等三处旧址都被保存下来了。

  三处旧址成红色旅游景区

  路莫村,如今的地图上叫它路西村。

  过了乌石街再往北,在公安大楼所在的交叉路口往西转,八定路从平静的路西村穿过。1938年底,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时,这个村子还叫路莫村。

  路莫村物资转运站设立后,桂林“八办”在村中租借了很多民房,用作办公和工作人员住所。如今,电台室、救亡室和周恩来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龙王庙等三处旧址都被保存下来了。它们相互呼应着,成为那段光辉岁月的最好见证。

以前的“救亡室”

  救亡室旧址曾是村里莫氏一族的宗祠所在地。特殊的用途,让这座建于民国19年(1930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显得很有气势。头门、天井、正厅和东西厢房,经过后来“修旧如旧”的修复,现在看上去很有气派。

  电台室的“年纪”就更大了。这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由头门、主屋、东西厢房和天井组成。南北是一字墙,东西是中间高、前后低的山体墙,它的左邻右舍都是村民的旧式砖瓦房。在路西小学,记者找到了龙王庙。这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庙宇,庙的中心位置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龙王庙的深处,还摆放着很多老旧的桌椅,模拟当年周恩来传达中央精神时的样子。

  1996年12月,路莫村物资转运站旧址与桂林城里八路军办事处的旧址,一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如今的“救亡室”。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 摄

  2009年10月28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军需物资转运站”旧址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如今,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各地的人们,包括当年在此战斗过的老同志及家属,来到路莫村物资转运站旧址纪念馆参观。

  中共在南方国统区的中心枢纽指挥站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我党设立的一个比较大的办事处,工作人员有160多人。除主要领导及部分警卫战士在城内挂牌的机关居住外,大部分工作人员及家属都住在路莫村。最多时,村里住过300多人。

  路西村村民、84岁的莫正裕老人,当年就住在物资转运站救亡室旁边。“我们天天到宗祠(救亡室)里头耍,他们(工作人员)对我们好好的!”回忆起六七岁时的经历,老人眉飞色舞。

工作人员在路莫村电台室工作的场景(“八办”供图)

  民居中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灵川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海航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位于村子东头的电台室。一进大门就是天井,两边是厢房。穿过天井便进入了宽敞的堂屋,一张巨幅老照片展示了“八办”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海航说:“那时,办事处的公开电台就设在这里,还设有接收天线。”

  堂屋旁边是两间正房,堂屋后面则是三间后正房。这些房间既是电台人员的工作场所,又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在莫正裕老人的记忆中,当年,这里每天下午都会发出“咚咚”的声响:“电台天天都要用,但那时又没得电,他们就自己发电。”

  据史料统计,当时,从事电台工作的有20多个人,光是电机班就占了10多个,因为当年这里没有交流电,发报用电还得依靠手摇发电机来进行。架设在这里的电台,不仅是办事处的公开电台,还是整个南方地区的电台指挥中心,其他各地电台都是由桂林办事处派人统一安装、调试、提供设备和技术培训。

  听着老人的回忆,记者不禁想起在桂林“八办”纪念馆新展厅里看到的一个场景模拟:一间“小房子”里,两位“八办”的工作人员正在运用发报机把收集来的情报发往上级。在征得工作人员的同意后,记者按了按发报机,还能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

  发报机,对于当时的“八办”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远在西北,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要掌握各地的情况,特别是南方国统区、敌占区的政治、军事情况十分困难。建立桂林“八办”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党中央和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军队搜集和传递各种情报。所以,桂林“八办”100多位工作人员中,有一半从事着与情报有关的工作。

如今的“电台室”。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 摄

  据当年在办事处担任过电台台长、后又担任了国家邮电部副部长的刘澄清回忆,为应付局势发展,桂林“八办”除在城内办事处和路莫村转运站设有秘密和公开的两部电台,还在六合路、伏波山的还珠洞等处架设了三套秘密的备用电台,在南方国统区和战区起着中心枢纽的指挥台作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桂林“八办”奉命撤回延安。虽然路莫村物资转运站停止工作,但电台却转移到香港继续工作,发送着“永不消逝的电波”。

  很多前线急需物资经路莫村筹运

  在重访路莫村旧址的时候,一些描述当年执行运输任务的老照片,令记者想起史料中看到的一段话:当年,桂林“八办”背负着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为党中央和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筹集和转运抗战军需物资。

  对此,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是认同的,他解释说:“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不到一年,就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加上陕北土地贫瘠,不但无法生产枪炮、弹药、医药,连普通的日用品都无法生产,所以很多物资要从别的地方运过去。”

  为解决燃眉之急,党中央明确指示,桂林“八办”可通过统战、接受海外华侨捐赠、采购等各种方式收集物资,并抢运到抗日前线。

  于是,李克农带领工作人员与国民党中下层官兵交朋友、弄批文,从贵州黄坪搞到15吨炸药,在临桂搞到几大捆铁丝,获得了柳州国民党军需仓库的2万条美式军用毛毯,还跑去广东肇庆敌占区将当年属于禁运品的汽油偷运到桂林……

  而桂林“八办”在筹运军需用品、抢运紧缺物资的过程中,最大一次行动发生在1939年的5月。

工作人员在路莫村接受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和“血肉长城”锦旗。(“八办”供图)

  当时,香港“八办”负责人廖承志、连贯从海外筹集了一批抗战物资,包括10多辆汽车、汽油、被服、无线电广播器材和全套电台设备,以及大量的医疗器械、药品。这些前线最需要的物资,装满了两个大房间。桂林“八办”交际科长邱南章、交通运输科长龙飞虎等接到李克农的命令后,马上带领一批押运副官及10多位华侨司机出发了。他们开着华侨捐赠的10部卡车,日夜兼程赶往越南同登、海防。为了躲过日机的轰炸和频繁扫射,他们晚上行车,并采取分程接运的方法,在崇山峻岭间奔驰一千多公里,用智慧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各种关卡。耗时4个月,全部物资都被安全抢运到桂林,再转运至延安的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前线。

  “1939年前后,八路军、新四军的后方医院、战地医院的医疗器材、药品,党中央的用车、发电机的汽油等重要物资,基本都由桂林‘八办’提供。党中央的多部电台和八路军前线最开始使用的小型通讯电台,也都是由桂林筹运过去的。”文丰义说。

  村里住过神秘的“炊事班长”

  市政协原副主席、已近百岁高龄的魏华龄,是桂林研究抗战历史的“泰斗”级人物。著作等身的魏老,写过许多关于桂林抗战的文章。在他的记忆中,在救亡室工作的何启君曾讲过一段往事:“胡光每天起很早,起床后就扫地,几乎每天由他打扫房间,房子里的地板是泥土的,扫起地来尘土飞扬,胡光就用条毛巾包住口当口罩。天气热了,胡光常常穿一件背心,脚踏木板鞋,有时进城,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总是披一件黄褐色的旧褂子。”

  在路莫村中央的莫氏祠堂,灵川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海航指着西边一间厢房说:“这就是胡光住过的地方。”胡光,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越中友谊的培育者、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以一名普通军人的身份住在路莫村。

  见记者很感兴趣,莫正裕老人又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故事:“那时候,胡志明就留着长胡须,我们这帮小把爷总是‘胡子,胡子’地喊他。他不但不生气,还经常和我们耍,有时候还给我们几颗纸包糖吃呢!”

  1938年底,胡志明随叶剑英离开延安到桂林“八办”,负责救亡室工作。作为卫生委员,胡志明检查卫生十分认真,要求特别严格,谁的卫生搞不好,他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他还具体负责《生活小报》的编辑工作。《生活小报》是“八办”的一份内部传阅小报,所有稿件用毛笔抄写在纸上,然后装订成册,胡志明总是自己抄写、设计封面、安排报头。1940年10月到12月,他以“平山”的笔名在《救亡日报》的“文化岗位”专刊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他更多的还是写文章寄回越南,指导越南人民的抗日斗争。

  提及胡志明在桂林的经历时,文丰义说:“胡志明经常帮炊事班挑水、洗菜、劈柴,所以在办事处的花名册上,他的具体身份就是以炊事班长出现的。这是当时考虑到情况比较特殊,加上他普通话说得不很好,炊事班长的职务既能帮他避免国民党特务的盘查,又可以掩饰他的特殊身份。”

  有史料提到,在路莫村工作期间,胡志明还很喜欢体育运动,只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就一定会参加。而且,他每天把沙包或铁块绑在腿上做强化训练。到了夏天,他还会约上其他工作人员到河里游泳。

  胡志明在桂林工作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他还经常到广西访问、到桂林度假。至今,桂林“八办”纪念馆还陈列有胡志明用过的丝棉被、他送给吴溪如母亲的镀金眼镜。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5-04 10:37: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桂林秧塘机场:飞虎队出击日军的最佳基地

下一篇:桂林:抗战中中国最早光复的省会城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