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植地庄之战
2022-11-24 10:59:50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撰文:梁婵  点击:  复制链接

  植地庄之战

  在番禹迎宾大道附近,有一个叫植地庄的地方。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可能比电影还具传奇色彩的战斗。

  这是抗战时期珠三角伤亡较大的战事之一,但也是最机智勇敢的战斗之一。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游击战士用策略成功突围,用较小的代价,保存了大部队实力。

  重走植地庄,听幸存者兵讲过去的故事,我们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植地庄全景

  历史重现

  鬼子进村 八勇士机智抗击九小时无一伤亡

  让时光的指针口拨至 1944年。

  日军侵占广州进人第六个年头,但在各处仍燃烧着生生不息的抗日烽火。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就是其中活跃的一支。

  这支队伍约有250多人,本来在番禹市桥以北集中,准备向敌伪盘踞的番离重镇——市桥进攻,但因遇台风暴雨,洪水淹没道路,被迫掩蔽在植地庄。

  然而,由于汉奸告密,7月26日凌晨,驻广州市郊石榴岗的日军500余人连夜奔袭植地庄,拂晓时占领村庄周围高地,把村庄如铁桶一般包围猕。一场敌众我寡的战斗由此打响!

植地庄抗日游击司令部旧址

  巧借地形以弱制强

  情况万分危急!支队马上组织战士分几路进行突围撤退。副大队长卢德耀率领一个机枪班,抢占村后松岗高地,掩护部队撤退。大队长卫国尧、政委郑少康等率领大队往西南方突围。而担负起保卫村庄、牵制抓主力的,是中队长何达生的小分队,一共只有八名战士。

  近百名日军排成三路纵队,气势汹汹向村口的闸门扑过来。何达生把战上分成两个战斗小组,掩蔽在闸门两侧伺机杀敌,当敌人冲至庄前二二十米时,才下令:“打!”机枪、步枪齐发,一开始便击毙日军30多人,打退敌顺一次进攻。

  日军恼羞成怒,又连续向庄内发起冲锋,用机枪、掷弹筒向庄内猛烈攻占,并在火力掩护下进攻。八勇士利用闸门附近东西两侧墙洞,再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然而,单靠闸门不能阻挡四面八方的敌人。利用战斗间隙,何达生和民兵观察地形,布置战斗。植地庄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村里横街窄巷,纵横交每道巷口都有闸门,这些都是出其不意狙击敌人的有利条件。何达生决定带领机枪组坚守横北门,步枪组机动作战。

  数十分钟后,日军又发起新进攻,机枪组利用围墙的小洞口观察敌人,顺着墙向敌人瞄准。射击;步枪组则利用围墙作枪眼,瞄准一个打一个,击毙一个日军头目和数名日军。日军顿时乱了阵脚,只好惊慌地拖着几具尸体暂时撤退。

  奔跑猪只吓退日军

  太阳渐渐升高,村庄硝烟滚滚,战斗越来越激烈。

  午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日军利用庄外一段倒塌的围墙,分两路向庄内夹攻。他们砍倒围墙外的竹林,从打开的缺口进入庄内,游击战士掩护群众向安全地方转移。

  十多个日兵最终穿过竹林闯进村庄,进人第一条巷就放火烧房。战士和民兵马上关闭与这条巷相通的闸门,并向敌人还击。事态危急,民兵陈炽灵机一动,将已着火的猪栏门打开,把十多只猪放了出来,这些身陷火海的猪惊恐地在巷道乱窜,尖声乱叫,在隆隆的枪炮声中,日军以为中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十分惊慌,屁滚尿流地撤出村外。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日军500多人轮番发起5次进攻,始终不能攻占植地庄,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灰溜溜地撤走。

  植地庄保卫战牵制了敌军的大部分兵力,为大部队转移创造了条件。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数十个,其中连排级军官两个,而八个战士无一伤亡,如今看来仍是一个奇迹。

  专访老兵

  眼睁睁看着炸药包爆炸 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植地庄之战共牺牲了48位游击战土。他们主要是在突围过程中遭到日军炮火袭击,村庄后面海拔较高的长岗岭是其中一个战场。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年近九旬的梁铁,她是长岗岭之战唯一生还的幸存者。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家,对往事有着异常清晰的记忆,甚至能说出具体准确的时间。没有想象中的撕心裂肺,用一种看透生死的平和语调,她把我们带回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事。

亲历植地庄战斗的幸存者梁铁

  用血肉之躯抢夺高地

  梁铁介绍,当时游击队员分散在群众家里住,她和另外两个负责妇女工作的女同志梁绮卿和黄纪合住在一个叫三嫂的村民家。那天凌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她们从梦中惊醒,只听到14岁的小通讯员汉仔在外面焦急叫道:“快出来,鬼子来了!马上到村口集合!”

  十万火急!马上出门跑到村口。支队组织员黄平早已在村口,只见他手里握着一把枪,指挥着10多个非武装队员迅速集合,并告诉队员他们的任务是抢占制高点长岗岭。他第一个跳出围墙,高呼:“共产党员带头跟我来!”

  梁铁和其他战士奋不顾身地向山上冲,没冲多远,却听见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原来,日军已占据高地,正用机枪向战士扫射。枪林弹雨中,不少队员负伤,包括通讯员汉仔,但他表现得十分坚强,他用手掩着鲜血直往外涌的伤口,安慰和鼓励其他战士:“不用怕厂!”

  战士们艰难向上冲,但敌人火力太猛,梁铁和黄平、梁绮卿冲到一座小坟堆前躲避,此时,梁铁的脚掌已中弹,黄平的长枪也被打断。敌人几次要向下冲,想从这里打通一条入村的路,幸好留守村里的机枪组向他们还击,敌人的图谋不能得逞。

  十多名战士仅一人生还

  日军恼羞成怒,开始下掷炸药包。一个砖头大的炸药包刚好落在梁铁和黄平中间。事实上,只要他们一伸手,就可以把炸药包扔掉,但他们对望了一眼,都没有这样做:周围还埋伏着其他同志,炸药包可能会落在他们身上。

  于是,梁铁躺了下来,眼睁睁看着炸药包的引线冒白烟、再冒黑烟,闭上眼睛等死。“轰”一声巨响,巨大气浪把她抛了一米多高,又重重摔在地上。

  然而,梁铁没有死。当她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全身是血,旁边的梁绮卿左腿被炸成两截,已经牺牲,黄平的双脚脚板也被削去一大片,奄奄一息。

  忍着剧痛,梁铁撕烂衣服抛给黄平给他包扎伤口,但黄平摇摇头,颤抖着把它抛了回来,并把那支已没有子弹的手枪塞进装着重要文件的挂包里,再把包埋进墓碑旁边的一个小洞……

  后面的事梁铁已不清楚,因为她痛得晕了过去。当她再睁开眼睛,包括黄平、汉仔在内的所有其他队员都已牺牲,四周是死一般可怕的寂静。

  梁铁不敢肯定敌人已经撤退,但她知道一定要想办法下山,因为敌人也许明天还会来。由于腿受了重伤,她就用双臂撑着地慢慢向下爬,幸好这时遇到上山打扫战场的战士,把她扶下山。临走时,她不忘叫队友去墓碑下取走黄平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文件。

   “那一次战斗,铁砂、弹片在我身上造成的伤口有200多处,小腿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要用整整两卷纱布才塞住。当时,村里的医生用盐水帮我简单清洗后将我转移到小谷围一个秘密的临时伤兵站。新中国成立后,我曾做过手术取弹片,但至今仍有铁砂留在腿里。”梁铁说着,挽起裤脚,只见小腿的皮肤下面还清晰可见绿色的硬块。这就是那个特殊年月的战斗。

梁铁腿上疤痕累累

  重走旧地

  英雄战斗过的地方

  昔日贫穷的植地庄,如今和其他不少珠三角村庄一样,与城市发展实现对接。附近是喧闹的工厂,村里陈旧的民居中一栋栋小楼房拔地而起。

  然而,仔细观察,仍可想象这里昔日的面貌。村庄的巷道依然狭窄,并且纵横交错。这是当年游击战士曾巷战过的地方。并且,环绕村庄的小山未被推平,仍能清晰看到“u”字形格局。当年日军从村口正面攻击,游击队的大部队就是从村后和两翼的小山突围而出。

  而最特别的要数这里的人。

  走在村中,问起当年事,会有村民不断向我们提供当年战争的线索和故事。他们有的小时候曾亲身经历战争,有的只是从上一辈那里听说,太论如何,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能被历史湮没的细节。

  例如,游击队是如何被发现的。村民说,当时有一个花名叫“大客女”的汉奸是日军密侦组组长,他的老婆何志英在植地庄为人“陪月”(即服侍产妇),正是何志英把消息透露给“大客女”,才使日军掌握情报。

  又例如,当年最早通知游击队的,是一个叫琼女的姑娘。一个叫植润汉的村民说,琼女是他的姐姐,那天凌晨,她本要去见仁洞请人割禾,走到半路,看到密密麻麻的日军从大石方向赶过来,她撒腿往回跑,及时通知游击队。

  再例如,当时游击队员并不是孤身作战。家作朝东巷一号的一个婆婆说,当年游击队员曾住在她家,她的丈夫植日标还曾加入保卫植地庄的战斗。当时,游击队中队长何达生曾交给植日标一支手枪,交代他守住巷口。

  还有便是村口的植氏宗构 当年,植氏家族无私让出这个地方作为游击队的驻扎点。日军炮轰饲堂时,战士在村民协助下,在饲堂一面墙凿开一个洞才得以逃出生天。

  ……

  这是一群朴实的村民。他们的上一辈很勇敢,但他们并不居功傲,而为这里曾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由衷感到光荣。这就是英雄身后最普通而最英勇的人民。

  松柏青青

  烈士长眼挞沙岗

  番禺南村镇里仁洞植地庄外的挞沙岗,有一个松柏簇拥着的陵园。

  陵园中间,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纪念碑,那是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在它的后面,是一个烈士墓,那里长眠着当年植地庄之战中牺牲的48名烈士。

植地庄抗日烈士纪念碑

  同行的广州党史专家告诉我们,之所以选择在挞沙岗上建纪念碑,是由于这里是除了长岗岭以外,植地庄突围战中最惨烈的战场之一,游击队员在此牺牲的人数也较多,包括广游二支队大队长卫国尧。

卫国尧烈士

  有限的史料告诉我们,当时卫国尧身患疟疾,但他不顾病痛,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当他们撤到挞沙岗时,日军集中长岗。燕子岗、白虎岗的机枪,向他们猛烈扫射,卫国尧和指导员黄杰、政训员黎干之等先后牺牲。政委郑少康则率领其他各部边打边撤,冲出日军的重围。

  当时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机枪手卫富见大队长牺牲,悲愤难平,大声叫道:“队长,我一定为你报仇!”说罢,抓起机枪疯狂向敌人扫射,打死打伤几个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中弹受伤。在半昏迷之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机枪推到池塘中,纵使牺牲,也决不让敌人拿走武器。

  我们脚下的土地,正是英雄献出生命的战场。

  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人到这里缅怀烈士。而当年植地庄之战的幸存老兵,也会不定期到这里祭拜,他们会久久站在碑前,怀念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1-24 11:14: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浴血杀敌寇

下一篇:岭南记忆:南澳抗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