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联密营里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2015-07-04 12:00:26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从吉林省桦甸市红石镇出发,驱车20余里,一路上陡峻的盘山道让人阵阵眩晕。

  这里地处长白山余脉,海拔比长春地区高出150余米,路旁的古松、白杨树从眼前匆匆飞过。红石镇比邻一个大水库,镇上有不少鱼宴餐馆,不时有食客慕名而来。但鲜有人知道,就在20余里处的深山密林中:70多年前,生活着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将士们。他们以树皮为食、以冰块为水、以地窨子为住所,特别是为了应对敌机的侦查,用空心的树木当烟囱,生火做饭。

  6月30日,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走进位于桦甸市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杨靖宇密营(又称蒿子湖密营),它是迄今为止吉林省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密营遗址。在这里,我们了解密营里到底还有多少大家不知道的秘密,聆听抗联战士们创造的“生活奇迹”。

  地窨子里和衣眠

  一些简陋的密营其实就是在地下挖个半人高或一人高能藏人的坑,再用树枝、草盖上就好了。

  由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一路徒步上山,走进林海深处,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古松、曲柳、白桦。

  1936年,日本侵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大范围军事围剿,并在东北林区推行集团部落制,强行并屯、保甲连坐、“蓖梳山林”、“铁壁合围”,迫使抗联部队由公开的根据地转入“密营”。“杨靖宇将军带领警卫部队从1936年7月份开始在这里战斗了4年。”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赵芙颖一路陪同记者上山。

  走进人迹罕见的密林,在一处山间的壕沟旁,记者看到杨靖宇曾居住过的密营。

  这个只有十余平方米的木头房上生长着茂密的杂草,杂草与旁边的藤蔓浑然一体,可谓是天然的伪装。“在东北百姓的习俗中,山沟里是从来不能建住所的,因为山沟里有水,特别潮湿,夏天经常会遇到泥石流,杨靖宇把自己的住所建在这里其艰苦条件可想而知。”赵芙颖拨开杂草告诉记者说,这个密营只换掉过几根木头,之所以保存的完整,皆因抗联战士们隐藏在最艰苦的地方生存使得敌人无法观察到,直到建国后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林区工人发现。

  顺着上岗,记者在几处山沟旁,看到兵营、灶房、水井、磨房、粮仓、饮马池、枪械所、被服所等重要遗址。“这里当时住了186人,最多时达到300多人,他们生活的条件非常艰苦,住在戗子(木楞刻成的连体式马架子房,顶盖用桦树皮及木拌子苫盖,戗子内分东西两铺火炕。)和地窨子里面。”赵芙颖说,一些简陋的密营其实就是在地下挖个半人高或一人高能藏人的坑,再用树枝、草盖上就好了。抗联战士们睡觉都不脱衣服,甚至是抱着枪坐着睡觉。

  掏空大树当烟囱

  在大树下做饭,产生的烟都慢慢散到树洞里,然后再被慢慢地吸收,这样就不会被敌机发现。

  在深林中,有一棵近200年树龄的青松引起记者的注意,在树干的旁边有一个落满了灰尘、黑乎乎的锅灶,锅灶直接连着这棵大松树,这就是让整个采访团感到震撼的“青松灶”。“青松灶的秘密在这棵树上,树是空心的,被战士们掏空后,在大树下做饭,产生的烟都慢慢散到树洞里,然后再被慢慢地吸收,时间长了这棵树的树根都碳化了,直到现在这棵树依然还活着,可算是一个奇迹。”赵芙颖介绍说,从1938年到1940年期间,当地的上空始终盘旋着日本的侦察机,时时刻刻在寻找杨靖宇的下落,而且蒿子湖密营离日伪的一个垦荒团很近,如果有烟很快会被发现,所以杨靖宇及抗联战士才发明了这个青松灶。“青松吸收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这个青松灶只能做中午饭,早晚饭在另一个地方做。”赵芙颖带领记者们来到另外一个灶台前,当年这个灶台下埋了几十米的暗管,每隔一段距离就留有口子,让烟气散发,在远处看就是密林里蒸腾的雾气。

  抗联战士们都吃什么啊?一路上记者很疑惑。“没有给养的时候,战士们常常吃野菜、野果,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吃桦树皮。”山上的护林工撕下一块松软的桦树皮给记者看。记者放入嘴中咀嚼,如同吃木屑般坚硬、干涩,嚼几口赶忙吐掉。听护林员讲,当年在密林中,一位教官正在为战士们上党课,课间不断有人请假出去上厕所,课还没有上完,人都已经走光了。“教官就出去看看,他发现战士们在树林里蹲成一排,每个人脸憋得通红,因为吃桦树皮不消化,全都拉不出屎!”

  赵芙颖指着一处深坑说:“虽然山上禽类多,但战士们为了隐蔽不能放一枪,他们在地上挖了多个陷阱,用这个办法逮住野猪、野兔、狍子、獾子……但这种方式获取的食物太有限了。”

  “四快”战法有威力

  杨靖宇作战风格有四个快,快穿插、快集中、快打、快撤退

  蒿子湖密营地区一年有四个半月大雪封山。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冬天的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度,而日本兵频繁进山讨伐。据史料记载:杨靖宇在蒿子湖密营期间,共打了大小战斗10余次。从1937年开始,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桦甸先后三次进行了攻打红石砬子、突袭柳树河子和木其河木场多次战斗,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生活物资,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直到1939年末,日本侵略者对抗联战士疯狂围剿,更由于叛徒告密,抗联损失巨大,不得不退到蒙江和辉南一带深山密林区。“杨靖宇作战风格有四个快,快穿插、快集中、快打、快撤退。”赵芙颖说,就凭这个“四快”,杨靖宇带领部队以少胜多,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在下山的路上,一座桥上写着“李二木桥”。原来,这是原杨靖宇警卫员“李二”在下山侦察敌情时被敌人抓获,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年仅17岁的小战士誓死不说出部队的下落结果惨遭杀害。

  在山脚下,一座杨靖宇纪念馆正在建设,远处一座杨靖宇石像已经完工。“这是我们林场的一位老工人自己做的,因为对英雄的爱,老工人不舍得雇人,自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凿出石像,再涂抹上金粉,这是林区人民对烈士们的最特殊感情。”山下的工人们围在记者身边说,这里将开发成旅游景点,让红色历史不再失传。(记者李欣电自桦甸)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04 12:03: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33年东北抗联大事记

下一篇: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抗联虎将史忠恒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