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云南抗战传奇:参加远征军后,才理解人为何会舍生取义
2020-07-20 11:01:17  来源:黄薇 国家人文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军队在印度的大型美军训练营积极备战

  作为甲午战争后第一支打出国门的军队,中国远征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而又辉耀的一笔。但当年参加对日作战的老兵们,却因种种原因而被历史遗忘。透过两位亲历者的回忆,让我们去触摸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横截面,去见证和铭记,六十多年前真实的残酷与心灵的挣扎。

  诗人穆旦翻过野人山

穆旦(1918-1977)

  1942年2月,24岁的穆旦(原名查良铮),应征入伍,被安排在远征军司令部杜聿明身边做随军翻译。这年5月到9月,青年中校翻译官穆旦被编入了207师,做师长罗又伦的随身翻译,亲历了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的殿后血战,及随后的“滇缅大撤退”。

  穆旦翻过野人山,活了下来,他最长断粮达8天! 等到1942年秋冬之际,他随军退至印度加尔各答,又差点因为过度饥饿之后暴食而死去。但他后来对这一经历几乎闭口不谈。他只对自己的恩师吴宓作了详述,深为惊骇感动的吴宓在日记中写下:“铮述从军的见闻经历之详情,惊心动魄,可泣可歌。不及论述??”穆旦的好友,青年诗歌理论家王佐良回忆说:“只有一次,被朋友们逼得没有办法了,他才说了一点,而就是那次,他也只说到他对于大地的惧怕,原始的雨,森林里奇异的,看了使人害病的草木怒长,而在繁茂的绿叶之间却是那些走在他前面的人的腐烂的尸身,也许就是他的朋友们。”

  作为诗人,穆旦也许更愿意将内心最深处的波澜寄寓于诗歌。1942年之前,穆旦的诗歌创作大多稳定在每年存诗十几首,1942年陡然下降为7首,随后两年更少:2首与4首。写作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看出:如何释放内心强大的阴影与压力,诗人一直在犹疑与酝酿。直至1945年,迎接伟大的民族战争的胜利,穆旦内心才像决堤之水一样倾泻而下,这一年他存诗25首,对于写作量一直不大的他来说可谓诗情勃发。9月,他写下了唯一一首直面野人山经历的长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的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诗歌的最后一节“祭歌”中,诗人饱蘸热血与激情,深情吟道: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逃脱了过“野人山”的生死考验,没想到却逃不过五十年代政治风暴的“洗礼”,1954年,穆旦便因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而被列为“审查对象”。他于1958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撤去教职,逐出课堂。“文革”开始后,再次因“中国远征军”问题,正式由南开人民法院宣布为“历史反革命”和“罪犯”,最后家室被抄,妻离子散,被关进“牛棚”强制劳动改造。

  诗人穆旦转而在夜深人静时,于斗室间潜心研究外国诗歌的翻译,经过十几年的沉默辛劳,他向世人奉献了拜伦、普希金、雪莱、济慈等诗人的作品译著二十多部,堪称一代翻译大家。1977年2月26日,穆旦含冤去世,时年59岁。

  印度集训与密支那战役

黄仁宇(1918-2000)

  1943年2月,和穆旦同岁的黄仁宇响应号召入伍,他和一群军官作为先遣部队,飞过“驼峰”到达印度兰姆伽,成为驻印军第一军军长郑洞国身边的秘书。

  因为从小就喜欢写作,他兼任了战地记者,为《大公报》等报章写了十余篇战地亲历记。《密支那像个罐子》一文中,他生动描述了敌人夜袭时的恐慌,“瞳孔之外,无一不是黑暗,一时我恐怖之念突起,仿佛一切都没有主宰。”迷路后,兄弟的枪顶着自己胸前,“我知道他的食指正在扳机上。”1944年5月26日,在密支那战斗中,黄仁宇的右大腿被三八式步枪击中贯穿倒地,“我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军人的生活像一团梦,整个人生的生命又何尝不像一团梦!”写于四十年后的回忆录《黄河青山》中,再回顾那段历史,黄仁宇的文字里更多了一种史学家的沉静与文学家的细腻敏感。《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编剧兰晓龙就曾表示,黄仁宇笔下细腻丰富的战地描写,是他创作剧本的灵感与素材的一个来源。

  黄仁宇记录下在印度兰姆伽集训的种种情况。到达印度不久,因为训练营队雇佣了一帮印度贱民阶层干活,“按照印度教的正统习俗,我们已经里里外外被贱民污染”,以致于“服饰奇丽的印度妇女看都不看我们一眼”。 在印度集训,“士兵每个月可领到12到20卢比(合3到5美元)”,条件较为宽松,“为了美观与舒适起见,我们开始自掏腰包,去买量身定做的制服”。“美国人对兰姆伽的训练课程很引以为傲”,不过黄仁宇觉得基本军事策略的授课大同小异,“美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正是战略物资,不只是因为其充分,还包括他们用系统的方式去处理。许多我的军官同胞都充分善用此一良机,去上坦克驾驶课程及野战炮兵训练”,他本人就在那儿学会了开卡车。但中美军队之间仍存在着各种文化与观念上的冲突,“我们虽然是盟友,但每一方都盘算着对方的弱点。”“整个国民党深信,中国事务只能以中国人的方式来处理,西方人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个中因由,甚至也没有必要加以解释。”而美国人则不习惯中国人复杂的政治人情,想要用企业化的管理来管理军队,并且把指挥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本书里,他还坦言,四十年前作为战地记者,“为了凝聚意志力”,很多时候他必须刻意“强调光明面”。不过战争还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瞬间。战争是血肉横飞,是尸骨枕藉,更是双方的灾难,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也许都是身不由己的受害者,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在孟拱河谷,他看到一座桥下歪倒着一具日兵的尸体,头浸在水内,“毋需多久,我就发现死者和我有许多共通点,属于同样的年龄层,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在死前一天,他还努力温习他的英文!谁敢说他不是大学学生,脱下黑色的学生装,换上卡其军装?想想看,要养大及教育他得花多少心力,接受军事训练得花多长时间,然后他在长崎或神户上船,经过香港、新加坡、仰光,长途跋涉的最后一程还要换搭火车、汽车、行军,最后到达在他地图上标示着拉班的这个地方。千里迢迢赴死,喉咙中弹,以残余的本能企图用手护住喉咙。种种事由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他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否则他将和我们一起,穿我们的制服,吃我们配给的食物。”最后一句,他写“在孟拱河谷这个清爽的四月清晨,蝴蝶翩翩飞舞,蚱蜢四处跳跃,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味。而这名大尉的双语字典被放在矮树丛上,兀自滴着水。”这是多么美丽而无比残酷的瞬间!

  他回忆说,“每天都有人被炸断腿,头颅大开,胸部被打穿,尸身横在路边,无人闻问,我看到的人类痛苦不知凡几。我听说,德军让军乐队在战场上吹奏送葬曲,美国的作战部队中有坟墓注册处,但驻印军一切付之阙如。”战争是复杂的,也正因如此,“战争无可避免会勾起各式各样的情绪及感怀”。他总结道:“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未享受暴力及战争行为带来的快感。”不过,“战场上的恐惧也有其动人的层面”,甚至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当死亡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而生命降格成偶然的小事时,个人反而从中解放。这或许可以解释,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愿意冒险,在正常情况下却不愿意。”

  抗战结束,黄仁宇于1950年负笈美国,以32岁的“高龄”从密歇根大学三年级读起,先念新闻系,后转至历史系,后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者,著作几经重印畅销不衰。学者朱学勤评价说,那段戎马岁月,被黄仁宇“带到了他的剑桥生涯、耶鲁生涯、哈佛生涯,点石成金”。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7-20 11:27: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十万青年远征军,不是为远征而召集 | 短史记

下一篇:远征军腾冲之战:中国极边第一城的抗战往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