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嘉兴市抗战时期 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2018-07-29 17:33:29  来源:新浪8新闻个人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嘉兴人民为此蒙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从2006年4月开始,嘉兴市、县两级党史部门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人员经过两年多调研,通过查阅档案文献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征集到许多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嘉兴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是这次调研的主要成果,较为全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八年沦陷期间,嘉兴人民遭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揭露了日军在嘉兴犯下的滔天罪行。本刊将分两次登载此调研报告,以永远铭记这段悲怆的历史。

 

嘉兴市抗战时期

 

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也给嘉兴市造成了重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嘉兴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以下简称“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对于搞清日军侵占嘉兴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准确地反映日本法西斯主义给嘉兴人民带来的灾难,进一步揭露日军的战争罪行,教育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工作概述

 

(一)组织情况

 

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嘉兴市的抗战课题调研工作于2006年4月正式启动。2006年3月全省抗战课题调研工作会议以后,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立即向市委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市委领导非常重视,就抗战课题调研工作作了专题研究,明确要求要按时按质完成这项政治任务。随后,成立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叶放为组长(2007年6月后由周军接任)的抗战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辖各县(市、区)委也相继成立抗战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县(市、区)委的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镇、街道都根据要求,成立了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小组及办事机构,党委或政府的一名领导为组长。全市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史志部门具体主抓的良好格局。同时,为确保抗战课题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嘉兴所属各县(市、区)在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上给以支持,全市共抽调及聘用56人参加抗战课题调研工作。

 

(二)调研方法

 

1.查阅档案文献,搜集原始资料。为尽可能全面挖掘第一手原始资料,嘉兴市各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单位对各类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搜集。先后在嘉善县档案馆、平湖市档案馆、海盐县档案馆、海宁市档案馆、海宁市图书馆、桐乡市档案馆、桐乡市图书馆、嘉兴市档案馆、嘉兴市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湖州市档案馆、湖州市图书馆、临安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民国时期的档案、《东南日报》、浙西抗战丛书等资料。全市共查阅档案6771卷、书籍文献586种、报刊30种,复印资料8730页,摘录文字资料近万字,拍摄照片600余张。

 

2.开展社会调查,获取证人证言。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抗战课题调研组分别制定计划,组织力量深入乡镇社区展开社会调查,采用挨家挨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法采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各地制定、分发了《抗战课题调研的有关要求》《社会调查的工作步骤》《调查说明》《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提纲》《抗战课题调查统计材料》等指导性材料。全市共召开各类座谈会2474次, 20485人参加;排查75岁以上老人153816人,调查摸底率达100%;采访幸存者和知情者71064人,形成口述资料12797份、专题材料104件,拍摄照片667张。

 

3.核实甄别材料,进行汇总统计。在档案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完毕之后,各地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反复的核对甄别,并删除其中的重复部分,以避免重复统计。之后,根据相关要求,将档案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分别编排成卷,填写人员伤亡明细表和财产损失明细表。随后,各地都广泛搜集资料,同时参考其他地区的《实物参照值表》,制定了《嘉兴市抗战时期实物参照值表》,着手对居民财产和社会财产损失进行折算,在明细表中填写折算后的价值。然后分类别、分年度进行统计。最后汇总成居民财产损失和社会财产损失汇总表。各地在完成当地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汇总后,上报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各县(市)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对全市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汇总统计,形成了嘉兴全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表。至2008年7月,全市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基本结束。

 

(三)调研过程

 

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的同时,开始起草全市抗战课题调研工作指导性文件。2006年10月18日,中共嘉兴市委办公室转发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的方案》。随后,各县(市)也都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战课题调研工作的相关文件,并召开了动员大会。接着查档工作全面启动。在此基础上,从2006年12月起,各县(市、区)先后开始社会调查。2007年8月23日全省抗战课题调研工作第二次培训会后,各县(市、区)的查档、社会调查工作基本结束。市委党史研究室按照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坚持六条“准入制”原则,从9月份开始,对各县(市)的抗战课题调研工作进入统计汇总阶段进行了准入验收检查。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各地先后进入统计汇总阶段,开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填写各类统计表,撰写大事记、专题和调研报告。2008年5月,各县(市)汇总统计工作基本结束后,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始进行全市的汇总统计工作。

 

二、抗战前后嘉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变化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当太湖、钱塘江与东海之会,属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处东经120°18′与北纬30°21′至31°2′之间,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湖州,南濒杭州湾,陆地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全境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海域河口面积1863平方公里。市境为亚热带湿润区,属典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水源丰沛。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量2100小时左右,四季分明,水热同步,光热同季,较适于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二)抗战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化

 

1936年5月,浙江全省设9个行政督查区,嘉兴为第二区,除嘉兴、海宁、崇德(今属桐乡市)、嘉善、平湖、海盐、桐乡7县外,还辖富阳、杭县(今属杭州市)、新登(今属富阳市)3县。1937年冬嘉兴等7县相继沦陷后,二区专员公署和各县政府一度不复存在。1938年2月,各县政府重建;9月,恢复第二专员公署,下辖嘉兴、杭县、嘉善、崇德、桐乡、吴兴(今属湖州市)、德清、武康(今属德清县)8县。海宁、海盐、平湖3县划属第三区(驻绍兴)管辖。1939年11月,浙江省增设第十区行政督察区,专署设于崇德乡间,下辖嘉兴、嘉善、海盐、海宁、平湖、崇德、桐乡7县。此后至1948年行政区划未变。解放后,嘉兴行政区划几经变化。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建立嘉兴市后,辖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5县(市)和秀城区(现南湖区)、郊区(现秀洲区)2区(2区范围基本为原嘉兴县域范围)。

 

(三)嘉兴抗战基本情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驻守嘉兴部队紧急备战。11月5日,日军在上海与浙江交界的金山卫、全公亭登陆,之后沿沪宁公路和太湖南岸西进。11月14日,嘉善失陷。18日,平湖失陷。19日,日军进占嘉兴城。20日,海盐沦陷。22日,海宁沦陷。23日,桐乡、崇德沦陷。至12月下旬,嘉兴所属各县县城及交通沿线的大镇全部沦于敌手。嘉兴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情势下,自1937年底起,嘉兴各县都有爱国人士挺身而出,积极组织抗日队伍,抗击日军,保境安民。当时的抗日武装主要有:平湖的陈新民守望团、嘉兴油车港的顾烈之自卫队、王店泰石桥的周问寰部和嘉属抗日义勇军等。从1938年春开始,国民政府军28师某部和独立45旅某部等正规部队进入嘉兴境内,在之后的三四年中,坚持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至1942初,日伪军开始“清乡”,国民政府军62师等部队全部撤回后方。随着省战时政治工作队进入嘉兴,嘉兴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得到重建。嘉兴地方党组织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日救国纲领,发展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嘉兴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同时,党组织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1943年底,各县政府和武装重返境内,与日军处于相持态势。1944年6月,中共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组建的海北支队在海盐澉浦西南的黄沙坞登陆,开始在澉浦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8月,海北支队撤回浙东。1944年开始,敌伪士气低落,汪伪军人心涣散,逐渐瓦解。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8月中旬至9月中旬,国民党嘉兴专署政权和所属各县政权相继入城还治。

 

(四)抗战前后社会经济变化情况

 

嘉兴得地利之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抗战前,嘉兴县有耕地面积120万市亩,物产以粮食为大宗,水稻种植面积为113.4万亩。日军入侵后,老百姓四处逃难流浪,农田荒芜,农业衰退。至1946年水稻种植面积仅为80万亩。崇德县1936年粮食丰收,总产量达9029.34万斤。日军侵占县境期间,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产量急剧下降。嘉善的农业主产稻米,常年产米100万石以上。1934年全县稻米产量有100万石。沦陷期间,产量降至90万石左右,1943、1944两年仅有60-65万石。海宁久负盛名的米业市场也在抗战时期衰落,盐官海运码头被彻底破坏。

 

1928年崇德、桐乡两县蚕茧总产量7.43万担,1947年下降到1.2221万担。海宁桑园面积从战前35万亩减少到22.14万亩,蚕茧产量仅为抗战前的21.2%。蚕丝资源被掠夺殆尽。

 

耕牛是旧时农民的主要耕作工具,日军入侵后,耕牛大量被屠杀。抗战前嘉善全县有耕牛8300头,到1938年,嘉善县县党部调查发现,全县4个区中,农民因无牲畜、无粮食、无劳力、无生产工具而难以恢复生产的比例高的达90%、80%。至1947年,全县耕牛仅剩下4800头。海盐县大批农具、农用设施被占、被毁,许多耕牛被杀。1920年全县有耕牛2477头,1947年剩526头,减少了78.76%。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沪杭铁路通车,嘉兴近代工业兴起,民族资本陆续兴建了纸厂、丝厂、布厂、袜厂、食品等一批工业,经济有所发展。1935年,《中国经济志》记载,嘉兴县有工业企业105家,还有一批工场性质的印染、纽扣、硝皮、电池、砖瓦、工艺品作坊。沦陷后,嘉兴福兴丝厂、厚生丝厂、秀纶丝厂等工厂或被日军轰炸、烧毁,或被占用无法生产。战前,桐乡濮院的丝织业、石门的榨油业、柞溪的冶炼业、陈庄的竹器业已闻名遐迩。到民国中期,手工业作坊遍及城乡集镇,并开始出现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现代工业,主要有碾米、小火电、缫丝、印刷等行业。抗日战争期间,这些工业多遭日军破坏。窑业是嘉善第二大产业,亦是全县重要的经济支柱。战前全县有窑墩827座,分布在7个窑区。窑区居民约80%以制坯为副业,而全县则有半数(10万)人的生计与窑业有关。1936年,全县窑产量119万元。沦陷期间,窑墩绝大多数停烧破败,窑商纷纷逃离故土,窑工失业人数达52600人,整个窑业损失达90%,再加上日军对剩余的窑业垄断,组建“炼瓦组合”,低价收购,至抗战结束时,嘉善窑业已奄奄一息。手工业方面,1936年,嘉善全县有木业163家,铁业45家,竹业69家,以修造农具为主,主要品种近百种,年营业额36.91万元。沦陷期间,铁、木、竹农具滞销,手工业也随之衰落。

 

20世纪20年代,嘉兴及周边各县公路建设展开,1934年嘉兴至湖州、苏州的公路全线竣工通车,1936年杭善公路临平至枫泾段建成。抗战前夕,嘉兴修成军用机场。沦陷期间,苏嘉铁路被日军全部拆除,从此未恢复。嘉兴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站场被毁,交通资财工具遭掠夺破坏,到抗战胜利时,已是千疮百孔,衰落凋敝。抗战前,嘉善全县有11家商号的18艘客轮和汽油班,行驶于县内大部分集镇和邻县城镇。沦陷期间,日伪设卡,盗匪拦劫,轮船、汽油班客运被扼杀。全县只有二条航线,汽油班各1艘,航船也大为减少,众多的木帆船也被毁被劫。唯一的一条铁路——沪杭铁路也屡遭日机轰炸,时有中断。日军在平湖盘踞期间,共损坏桥梁23座、国道公路25.41公里、省道公路20.32公里、土公路43.2亩面积。如1937年11月,日军将乍浦塘上关桥、六里桥(今当湖街道塘桥村)2座三孔石桥炸毁。同月,日军又炸毁了平湖南门高桥公路桥1座。沦陷期间,邮政局大都被毁、有限的邮电设施全遭毁坏。

 

1935年桐乡全县有商店1127家,资本总额达89.04万元,年营业额568.29万元。1936年,崇德县有各类商店1467家,桐乡县2230家。日军入侵后,大量商号被焚毁,市面萧条,商业受损严重。日军飞机的多次轰炸和日军的多次焚烧抢劫,使得不少热闹街市顿成一片瓦砾,两县总共约有262家商店损失倒闭。

 

嘉兴地区自古崇文重教,学校遍布城乡。日军入侵后,平湖全县共有27所中小学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其中损失平房172间、楼房7间、教学设备1937件。海盐县有大量教育用品、设施遭日军劫掠、损毁。其中包括:中小学校舍428间,校具28990余件,教学仪器1448件,图书34310册。还有大批学校被迫停办。1937年11月,海宁县立初中停办。12月,全县114所小学被迫停办,学校沦为废墟或作他用,数万名学童失学,硖石3所小学和盐官1所小学均为日伪控制,实施奴化教育。

 

1935年,嘉兴、嘉善、海盐、海宁、平湖、崇德、桐乡7县总户数为422920户,有1824306人。抗战开始后,大量居民遭日军屠杀,有的逃难到外地,到抗战中期的1941年,上述7县户数减为384100户,人口减至1658983人。抗战前,嘉兴县(现市本级南湖区和秀洲区范围)原有面积3200平方公里,有人口42万余。抗战期间,嘉兴县城及交通沿线的大镇均陷入敌手,入侵日军大肆烧杀掳掠,死亡人数约1/40,受伤人数约1/10,流亡人数约1/50。嘉善全县人口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以来,一直在20万上下,1937年统计,人口192023人,至1939年,全县人口减少到165400人,1942年更是下降到147165人。据1939年嘉善县救济灾荒调查,当时收容难民人数达19385人。1945年,海盐县户数从1937年的48441户减至38844户,减幅为19.81%;全县人口数从1937年的200001人减至177765人,减幅为11.12%。

 

三、日军在嘉兴犯下的主要罪行

 

(一)敌机狂轰滥炸

 

1937年8月15日,日军木更津航空队6架飞机空袭杭州国民党空军基地,双方激战于海宁县城区上空。随即,3架日机低空飞行轰炸长安东后街、得祥泰宅、同善社楼房、长安丝厂及下桥附近,炸死商店业主严增荣及丝厂工人多名,炸死未知姓名者15人,炸毁民房40余间。8月17日上午8时,日机6架轰炸嘉兴火车站,投下4颗炸弹、2颗烧夷弹,炸死2人、炸伤3人,死者血肉横飞,肢体分离。9月3日,日机轰炸一辆临近嘉兴的由上海开往杭州的运难民火车,炸死难民300余人、炸伤500余人。9月19日上午11时,2架日机在嘉兴火车站附近投弹7枚,并用机枪扫射,炸死打死民众20余人,伤20余人,烧民房数间。10月3日下午1时许,8架日机袭击嘉兴,内有战斗机6架,轰炸机2架,在嘉兴火车站上空投弹17枚,并用机枪扫射,散发传单,炸死平民8人,炸伤20余人,炸毁客车4辆,路轨略损,毁损附近民房10余间。10月12日上午9时,3架日机空袭嘉兴,炸毁嘉兴县第三难民收容所,炸死3人,炸伤21人。后日机又在塘汇炸死3人,伤7人。10月17日, 4架日机轰炸海宁长安,在火车站投弹6枚,炸毁糖厂,又飞至光荣村炸铁路,刚准备飞离时,听到火车进站的汽笛声,日机返回,火车内乘客纷纷向外逃跑,日机用机枪扫射,将逃到光荣村北桑林的30余人全部打死,炸毁客车车厢2节。11月5日,日机轰炸平湖城关镇。炸中百年老店孙透云香店两处,当场炸死1名职员,炸飞小青年阿东的一条腿,炸毁磨房和养牛间房屋共8间。同日,日机炸毁由钱荣华开设的源昌盛石灰行(现城北路社区原保安街地块)商业楼房(3楼3底)6间、家俱等生活用品10件。同日上午7时,3架日机在嘉兴县七星桥车站外投弹10余枚,炸死炸伤100余人。 11月6日,日机轰炸崇德县石门镇,下午1时许,日军1架侦察机至石门低空侦察。2时许,7架日机空袭,投弹、扫射,在东市街,炸死4个农民、2个小孩、后仁油车2个木工师傅和正在出诊的医生魏达三。近2小时内,共炸死魏达三等12人。同日,日机轰炸桐乡县,投下8弹,炸死15人、炸伤15人。日机又在崇德县上空投弹7枚,机枪低空扫射,打死蒋才宝等2人,炸毁民房8间。11月8日,日机分批轰炸嘉兴,炸毁嘉兴县县党部、县政府、法院及县城仁爱堂育婴所。11月8日、9日,日机轰炸嘉善东起王家弄,西至费家桥一带,投弹数百枚,炸死炸伤居民数10人,炸毁房屋600余间。11月14日,日军飞机将嘉善县政府炸成废墟。

 

1939年1月6日,日机轰炸嘉兴县新塍镇,炸死炸伤多人。7月18日,日机续炸新塍镇,郑氏家塾中弹,炸死学生9人。

 

(二)屠杀民众、焚烧房屋

 

1937年11月5日,日军自全公亭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11月14日,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激烈战斗时,嘉善县魏塘镇秀南村桥港里的18名村民躲进防空洞,不幸被日军发现。日军用稻草堵住防空洞,将18名群众活活烧死。11月16日傍晚,日军从嘉善杨庙、荷花三长子方向由水路在镇东岸进入王江泾镇。然后沿公路分兵往北往南开进。半夜和次日清晨,第二、第三批日军进入王江泾镇。第三批日军进入王江泾后,对滞留镇上的居民进行屠杀,杀死20多名平民,并用硫磺枪扫射、焚烧该镇,大火3天不熄,烧毁一里街东段和南埭971间店铺、民房。11月19日,日军自平湖侵犯嘉兴途经新丰,大肆烧杀,杀死100多名无辜百姓,烧毁民房、店铺上百间。11月下旬,日军攻入嘉兴城后到处放火,全城大火蔓延,数日不熄。城中心繁华的北门大街成为一片焦土,许多名店老宅都付之一炬。商业精华所在的塘湾街、中街、东门、丝行街也被焚毁大部。据目击者称,仅丝行街被烧毁各类店铺和住房就达400余间,杨柳湾、金明寺一带数百家世家大宅被焚毁,余者仅两户。同月,日军冲锋队一行数十人,沿杭善公路进入嘉兴县塘汇镇,用硫磺火枪扫射民房,将塘汇镇东部烧光。午后又对西塘汇以同样手段进行焚烧,烧毁厂房509间、店铺和民房478间及财产。同年年底至次年年初,持续3个月间,驻江苏省青浦、练塘日军出动巡逻艇巡逻,途径塘汇时,从三店塘登陆,仍用火枪扫射剩余店铺、民房。

 

1938年4月6日傍晚,日军因其架设的一段电话线被剪,怀疑是新丰人所为,于是兵分两路扑向新丰。日军用火枪向民房、店铺发射,三里长街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共烧毁房屋3000余间。4月15日,驻嘉兴县王江泾铁店港炮楼(一称莫家村炮楼)的日军军官黑田因上一天欲奸淫妇女遭村民毒打,遂出动据点日军,去一迷圩报复,向全圩6个自然村发射火枪,烧毁该村152户村民家的1048间房屋和财产,杀死2人。4月27日,上午8点多,日军到新篁,国民党部队进行了抗击,日军点火焚烧新篁全镇以示报复。此次共杀害7人,烧毁店面和住宅约4000多间。4月30日,因2名日军被抗日武装击毙,大股日军到嘉兴县余新镇疯狂报复,杀害居民金阿金等12人,烧毁余新全镇民房970间、店铺389间,还有诊所、小学、染织厂、警察所、庙宇等大量公用建筑,共计房屋1638间。5月,日军第二次来新篁“扫荡”,烧毁房屋10间、草棚200间。6月10日,300多名日军从嘉兴赶到新塍,因怀疑能仁寺内有驻军,随即用硫磺枪扫射。能仁寺及寺东小蓬莱全部着火,一座千年古刹顷刻间化为乌有。日军还在镇上放火,共烧毁全镇329户,1311间房屋,3000多人无家可归。同月,日军由平湖新埭向西南侵犯,至嘉善县大通乡双石桥,国民党军队以猛烈炮火打击日军,打死打伤日军10多人,日军败退。第二天日军调集增援部队进攻,侵占双石桥镇后直抵钟埭镇。因国民党军队已撤离,日军窜至钟埭镇西大云镇高一村朱家浜,见人就杀,先后杀死该浜农民12人。日军强奸一妇女后,又用刺刀刺了10数刀将其杀死在砻糠间里。

 

1939年5月23日,硖石屠甸寺的日军窜扰嘉兴县宁清乡张保村,与国民政府军激战后,恼羞成怒屠杀无辜,杀死张保村朱珍宝等19人,烧毁房屋49间。同月,大批日军由平湖至新丰,烧杀抢掠更甚。日军还炸毁了镇区横跨平湖塘上的妙峰、登云、丰乐3座桥梁。昔日号称“嘉兴东南第一大镇”的新丰,被日军三次烧杀,完全成了死市。7月1日,日军再次到余新“扫荡”,杀害36人,并再次烧毁百姓搭建的赖以栖身的138间草屋。

 

1940年1月5日,因叛徒出卖,日军于凌晨袭击凤桥,杀害县警察队的江锦荣,战时政工队员陈云华、任渔乐、彭汉玉、钱学能、朱光明、姚奇伟、钱益强、唐棣、张文华、戴蕴芬,省党部战地工作团毛履性、吕福谦、卢士坤、程效鹏、潘仁爱、翟辉,县党部郑品铣,县自卫队高德富,63军邮局张天海,徐八房屋主徐某及5名凤桥百姓等26人,烧毁房屋500多间。

 

1941年6月4日,日军以“清乡”为名,几十人马杀入平湖县戈溪(今新埭镇牌楼村),洗劫了戈家大院,然后连发4枪火枪,焚烧戈家大院,大火烧了3天3夜,共烧毁平房18间、楼房78间、厅堂3座、花园2个、字画200多幅、古书1000多册、40个天井、几十套古代家俱。

 

1942年8月24日,嘉兴县虹阳集镇的日伪驻军被国民政府收编的地方游击武装张鹏飞、金选仁部袭击,被迫逃窜。日伪军受创后,迅即调集几十艘船只,约300余人兵力,从北、东方向进入虹阳,实施报复。当时该镇共有公私房屋214间,仅幸留8间外,有33户206间房屋及公私财产悉被付之一炬。同月,日军第三次到新篁,烧毁房屋10间、草棚100间。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新篁是原嘉兴县南部的一个繁华集镇,日军的三把大火,使新篁镇繁华尽失,一片萧条。

 

(三)奸淫妇女

 

嘉兴遭受日军性侵犯妇女达1000人以上。受害女子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2岁。日军对中国妇女施暴时,不管场合,无论是坟地、田边,还是街上、屋旁,甚至当着受害者家人的面施暴。不管是未成年的幼女,还是60多岁的老妪,也不管是卧病在床的病妇,还是即将临盆的孕妇,都不放过。日军性侵犯的手段极其残忍,不但强奸,而且轮奸,甚至绑吊、用稻草烧妇女下身,更有割乳、剖腹等暴行,惨无人道。不少妇女遭受日军性侵犯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苦难言,沉冤难雪,永远被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因而嘉兴被日军强奸的妇女远不止以上数据。日军蹂躏中国妇女,暴行累累,以下仅举数例,可见一斑。

 

1937年11月15日 ,日军入侵平湖县尖角泾(今新埭镇石桥村),在屠杀村民的同时还强奸妇女,村民吴氏被一群日军轮奸后,又被逼在场上光着身子兜圈跑,日军围其周围观看。最后,日军用刺刀捅进了吴的阴道,吴含恨而死。

 

1938年6月,日军侵扰嘉善县大云镇高一村朱家浜一带,强奸一妇女后,又戳10多刀将其杀死。洪溪乡,2名妇女被日军奸污。凤桐乡,先后有21名妇女被强奸、轮奸。日军入侵杨庙镇后,所到之处见妇女就要强奸、轮奸。在麟溪村南龙浜,日军强奸、轮奸了一名妇女后,还惨无人道地把许多铜板塞入她的下身,后来到医院里动手术取出,造成终身残疾。夏家渡有个妇女已年老,日军也不放过,惨遭强奸。

 

1938年秋,日军驻海宁宣抚班向伪县知事谭裕卿提出开办“慰安所”,先后在硖石荣发旅馆、斜桥西街6号、盐官醋坊巷口、长安周家弄、硖石西关厢南寺桥等处,设立“慰安所”。盐官北寺巷慰安所是专为日本军官提供性服务的场所,里面的慰安妇一律穿旗袍,大部分慰安妇从外地押来,其中还有朝鲜女人。

 

(四)使用化学武器

 

日军侵华期间,不顾国际公约的规定,悍然使用了化学武器。1938年8月5日,日军从智坞岭一带向海宁黄湾落伽山村打来数发炮弹,其中1枚毒气弹落在村民避难处,浓浓黄烟四处飘散,从8月11日起到26日,全村先后32人死于疫病。村里由抗战前的49户199人,到抗战结束只剩19户75人。日军的残忍可见一斑。

 

(五)征用劳工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修筑工事、运输物资等,经常通过伪乡保长征发大量民伕。日伪征派壮丁最多的年份,沦陷区农村平均每户每月要出伕役6天,也就是一个主要劳动力平均有1/5的时间要为日军做苦工,而最多的月份,平均每户出伕竟达51工。1939年6月,日军在硖石、长安等地强征民工300余人修筑工事。1940年3月,日军在平湖城内天天拉夫,连70岁的老翁也被拉去搬运弹药。整个抗战期间,日军在平湖共征集劳工6790人,其中死15人,伤253人,失踪6522人。1940年4月,海宁县伪知事谭裕卿出面替日军强拉劳工,300名硖石青壮年被逼至杭州为日军扛挑子弹,每人2箱,自杭州步行至江西上绕,有20人于12月逃回硖石,其他人死活不知。1942年12月,日伪在嘉兴成立“中国合作社两嘉特别区社”,下设“棉织工场”、“实验示范农场”和仓库各一处,大量吮吸着沦陷区的人力和物力。尤为残酷的是,日军为了补充日本本土及东北劳动力的不足,经常在对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农村进行“扫荡”时直接用武力抓捕壮丁,送往日本或关外作苦力。1942年,仅桐乡县被日军掳送日本服劳役的壮丁就达20余人,他们在日本受尽了苦难,至抗战胜利后,被遣返回国的仅2人,其余人均下落不明。嘉兴县新丰镇的黄金发在1942年日军“清乡”时被抓到北海道服苦役,受尽虐待,至抗战胜利后才被送回国。嘉兴县王江泾镇的王龙生等11人被抓到台湾等地服苦役,后下落不明。1944年3月,海宁丁桥乡人吴祖男被日军骗至日本当劳工,被日方诈骗的有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共998人,由日轮船运至日本北海道。其中一半人分在东京煤矿采煤,另一半人被编成3个中队分在北海道室兰市某铸钢厂,另有1个中队分在轮西当搬运工,吴祖男与其堂弟被分在室兰市火车站。中国在北海道的400多个劳工,冻死、打死、饿死100多人,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吴祖男与堂弟2人历经苦难回到中国。海盐县有姓名可查的劳工1030人,服劳役13942工,其中死70人,伤32人,下落不明18人。抗战胜利后,嘉兴县政府曾就抗战时期被日军征用劳工一事进行过调查,从现在仅存的档案资料来看,真如乡被征劳工约2430余人共323922工,玉溪镇被征约2500工,湘溪乡被征237084工,东栅镇被征30000工以上。由此可见,抗战期间,嘉兴县被日伪征工人数(次)极其巨大。

 

(六)统制经济,掠夺资源

 

日军进占嘉兴后,在各乡镇大肆劫掠物资,以战养战。日军还通过派粮派捐、低价收购、公开抢掠等手段获取军粮。据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上海国际贸易局所编的《中国实业志》记载,嘉兴为当时浙江六大米市之一,县城和各集镇的大小粮行米店有134家。沦陷后,粮食完全由三井、三菱集团和军部合作社统制,百姓买米困难。米商也常遭敌伪人员敲诈勒索和盗匪抢劫骚扰。嘉兴米行或抽资外逃,或缩小规模惨淡经营,勉强生计,或关门停业另谋出路,还有一部分改做“军米”,供应日军军粮。昔日号称全县商业之冠的嘉兴米市从此一蹶不振。1940年3月,军部责令伪海宁县公署每月供给白米5000担,伪县署四处搜刮,米价由10余元涨至20余元。对有出口价值和战略价值的物资,日军则直接经营,低价收购或无偿掠取,供给军需或出口换汇。每年的蚕茧收购均由日蚕丝会社垄断,中国厂商不得染指。据《嘉兴市志》记载:1939年7月至1940年12月,嘉兴羊皮、羊毛输出约价80万元,蚕茧约价240万元,蛋类约价50万元,丰厚的出口利润几乎全部归于日人。为解决兵工原料的匮乏,日军指令汉奸到处搜罗铜铁,并强迫民众献铁。1940年7月,嘉善县汉奸成立“献铁委员会”,规定每户交金属2斤,仅魏塘、西塘两镇就被搜刮去12000余斤,嘉善火车站铁质天桥也被拆去。对一般物资,日军也控制不稍放松。为取得物资,日军还公开出动抢劫,1940年6月15日,平湖日军抓扣民船多只,窜至嘉兴栖凰埭,抢去中国商人干茧400担、生丝3担及附近居民的土丝、粮米、豆类。

 

抗战期间,嘉兴一切企事业均由日本主宰。日本在嘉兴城内设有“帝国领事馆”,并成立日本居留民会,主要从事经济侵略。据1940年调查,仅嘉兴城内,除日本官员外,日本(及其附属地)居民即有884人,其中日商100多人(家),开有货物批发公司5所、贸易店1所、食品公司3所、杂货店4所、建筑公司1所、钟表店1所、古物商店2所、新闻杂志商3家、旅馆2所、饮食店4所、冰饮店2所、照相馆1所、剧院(东和剧院)1所。嘉兴几家大厂都为日军控制。纬成丝厂、福兴丝厂,均为华中公司蚕丝会社所有,据日方记载有日本“从业员30人”。嘉兴民丰纸厂被日本三岛和王子制纸会社侵占,有日本“从业员40人”。嘉禾布厂归镜纺会社占有,有日本“从业员50人”。电灯公司也属于华中公司。华中公司蚕丝会社夺取嘉兴蚕种场,在城郊侵占大批土地,扩种桑树,扩大蚕种制造,垄断蚕种发放,迫使民间蚕种场纷纷倒闭。日军又在真如乡设农业试验场,由日本技术人员主持试验,企求增加粮食生产,适应其侵略的需要。

 

日本还独占交通运输。1941年后,嘉兴火车站站长职员甚至检票员都是日本人。苏嘉湖汽车公司被华中公司劫夺。航运由日军统制,在嘉兴北门外设华中汽船株式会社嘉兴出张所。短程运输搬运也由日人独占,在嘉兴东门火车站设日本通运运输公司,在塘湾街设城北出张所。?

 

日军为统制金融,用没有兑换价值不能在全国使用的军用票和伪钞购买中国物品,又排斥中国法币,用压低的比价,强迫民众兑换,套取大量法币,再用以套购游击区和后方的物资。汪伪储备银行成立前,日军在嘉兴设立台湾银行分行,其行址设于南门日军高桥重联队内。

 

日本经济侵略魔爪伸入各行各业,经济侵略可谓无孔不入。据嘉兴县1940年的调查和其他资料,嘉兴除华中公司经济垄断组织所属的机构和台湾银行外,还有太平洋公司等日本商业机构、土桥物资交换所(后改称白木实业公司)等大中型商店、旅馆、饭店、茶馆、照相馆、理发店。南湖烟雨楼就被霸占为华中铁道会社旅馆,不准中国人入内。

 

(七)进行奴化教育,烟、赌、娼公开营业

 

为扑灭民众的反抗意识,麻痹同化中国,日军大力推行侵略宣传和奴化教育。利用汪伪组织反复宣传“和平、反共、建国”、“完成圣战,建设东亚新秩序”,各校普设日语课程,另外还开有进行文化侵略宣传的“日本书店”1家。当时,嘉善有敌控制的国民小学9所、初级中学和中心民教馆各1所。课本由汪伪教育部编写,“华中书局”出版,教材中竟将东北四省称“满州国”。日伪规定在初级中学中设日文课,由日本人任教,来欺骗麻醉以至笼络沦陷区青年。同时,为腐化中国民众,日军还实行鸦片、赌场、妓院公开营业。日军大肆贩运烟土、白粉和吗啡,公开扩大毒品销售,以达到毒化嘉兴人民,消磨抗日意志的目的。当时嘉善成立“戒烟所”,美其名曰“戒烟所”,实际是推销烟土批发畅销鸦片烟的机构。还公开设立“烟灯”30多处。日军还唆使汉奸、地痞开设赌场、妓院,并用威胁利诱办法迫使良家妇女从事卖淫,不但从肉体上毒害了嘉善人民,而且攫取了大量财物。《嘉兴县政府民国29年度上半年工作报告》中记载:“在敌占区中,土(鸦片)行有20余家,每月营业达20余万元。赌场著者有塘湾街……张家弄……北门外之中央俱乐部,东门之南湖俱乐部,卜昼卜夜,各色俱全。娼妓登记私娼有230余人,公开设立之妓院有五所:第一、第二、第七代座敷(日本名词)、鸳鸯楼、三海楼……”

 

分开

 

四、人口伤亡情况

 

(一)人口伤亡数据的由来

 

本报告中的人口伤亡数据来源有二,一是全市市、县两级党史部门通过查阅民国时期的原始档案,了解当时伤亡情况;二是市、县两级党史部门开展社会调查,获取人口伤亡材料(市本级的社会调查由南湖区和秀洲区组织进行)。之后,各县(市)将统计数据上报市委党史研究室,由市委党史研究室进行汇总统计,形成了本报告中的各类统计数据。

 

自日军侵入嘉兴伊始,沦陷各县即按照浙江省政府的要求进行有关人口伤亡的统计和上报。1939年,国民政府要求各地进行战争损失统计,嘉兴各地也展开调查。但是,因当时战争仍在继续,调查难度很大,上报材料很零碎。1943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抗战损失调查程序,但出于同样的原因,调查结果仍不理想。虽然这些调查保留了一批原始档案材料,但其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出于对日索赔的考虑,一度曾极为重视对战争损失的调查和统计。1945年11月22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抗战损失调查实施要点》,要求各地尽快调查上报。嘉兴各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从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调查资料,有些县(市、区)保存得很完整,既有人口伤亡事件、伤亡人数,也有伤亡人员名录,这种材料很有说服力;而有些地方保存下来的材料就很笼统,只有人口伤亡数据,而没有具体伤亡人员名录;更有的地方一点材料都没保存下来。所以如果仅依靠这部分档案资料,是难以勾勒出全市人口伤亡的基本情况的。

 

有鉴于此,全市各县(市)在普遍查阅档案文献资料的同时,按照前述的调研方法全方位地进行了社会调查工作。市本级(南湖区、秀洲区)的资料查阅工作由市委党史研究室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由两个区分别组织进行,最后市本级的人员伤亡数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汇总统计。在进行人口伤亡数据统计时,采用了以原始档案为主,社会调查材料为补充的方法。即当原始档案有记载时,以原始档案为准;当原始档案没有记录,而社会调查材料有记录时,就按社会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当原始档案与社会调查材料有重复时,以原始档案材料进行统计,对社会调查材料作出明确说明,不再重复统计。本地人在外地死伤人员,国民党正规部队在本地抗日作战伤亡人员和汉奸、伪军伤亡人员三类人员单独统计上报。单独统计的本地人在外地死伤人员主要来源于原始档案记录;国民党正规部队在本地抗日作战伤亡人员主要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资料和社会调查记录;汉奸、伪军伤亡人员主要来源于《浙西抗战记略》、各地县(市)志和社会调查资料。

 

(二)人口伤亡数据的统计口径

 

由于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调查,保存下来不少可信度较高的档案资料,因而此次调研参照了国民政府的调查统计口径,并对影响调研质量的几个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属地”原则。它指的是由伤亡人员的“死亡地”或“受伤地”负责统计,而不是由“籍贯地”负责统计;并确定各县市区为最初统计单位,然后逐级汇总。根据这一原则,各县市区的统计口径就是“本地伤亡人口”,即既要统计本地籍人在本地的伤亡数,也要统计外地籍人在本地的伤亡数。对于本地籍人在外地伤亡的材料,则要求寄送给作为“死亡地”或“受伤地”的县市区,由他们负责统计。

 

第二,以“事件”作为分析单元。此次调研以“事件”作为分析各类材料的基本单元,对发生在本地的各种人口伤亡事件认真梳理,去伪存真。就是说,根据本地抗战基本情况及档案资料与社会调查材料的掌握情况,列出本地人口伤亡事件,并以时间为顺序编制人口伤亡明细表,然后根据明细表汇总人口伤亡数据。

 

第三,分门别类,理清概念。此次调研明确规定,抗战人口伤亡包括直接人口伤亡、间接人口伤亡和单列统计人口伤亡3个部分。直接人口伤亡是指日军或受日军指使的伪军直接炸、杀、奸、打等造成的人口死亡和受伤人数;同样原因造成的失踪人口,也并入这部分统计。这部分人口伤亡与日军直接有关。间接人口伤亡是指由于战争的影响而造成的人口死亡、受伤或失踪,主要包括3大类, 即被俘捕、灾民和劳工。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只有被俘捕、灾民和劳工中的死亡、受伤、失踪人数才能归入间接人口伤亡,对于死伤不明或无死无伤无失踪的这3类人口,不予统计。直接人口伤亡和间接人口伤亡容易混淆的主要在于被俘捕和劳工两大类。以被捕俘人口来说,被日伪军捕俘且由日伪军直接致死致伤或失踪的,当然归入直接人口伤亡,其他原因造成死伤或因遭国民政府军捕俘造成死伤的,归入间接人口伤亡;以劳工来说,被日伪军打死打伤的劳工,当然也归入直接人口伤亡,因劳动致死致伤的劳工,则归入间接人口伤亡。单列统计人口伤亡主要包括本地人在外地伤亡、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嘉兴伤亡和伪军汉奸伤亡三部分。

 

(三)具体伤亡情况

 

据上述统计方法,汇总统计出嘉兴市抗战时期的人口伤亡人数为60083人,其中市本级5725人,嘉善县37521人,平湖市7292人,海盐县2326人,海宁市4000人,桐乡市3219人。

 

1.直接人口伤亡

 

(1)直接死亡

 

据本次调研数据,抗战期间直接死亡共19312人,其中市本级4587人,嘉善县1166人,平湖市6442人,海盐县1417人,海宁市3022人,桐乡市2678人。

 

(2)直接受伤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嘉兴全境直接受伤共2693人,其中市本级785人,嘉善县219人,平湖市539人,海盐县296人,海宁市439人,桐乡市415人。

 

(3)直接失踪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嘉兴全境直接失踪共370人,其中市本级32人,嘉善县23人,平湖市144人,海盐县41人,海宁市12人,桐乡市118人。

 

(4)伤亡不分

 

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无法知道具体伤亡情况的共35979人。据1947年嘉善县社会救济事业调查报告和嘉善县抗战期间被灾损失情况统计表显示,嘉善县抗战人口伤亡人数为37521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查阅到的最早最完整的关于嘉善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数据的材料,故采用37521人作为嘉善县抗战时期直接人口伤亡和间接人口伤亡的总人数。在这37521人中,除去嘉善县本次抗战课题调研得出的直接人口伤亡的1408人和间接人口伤亡的134人,剩下的35979人全部归于伤亡情况不分。

 

2.间接人口伤亡

 

(1)被俘捕

 

被俘捕,系指在战争环境中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员被俘捕,包括被俘捕的民众、被征发兵役者等。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嘉兴全境被俘捕人口伤亡共285人。其中市本级135人,嘉善县6人,平湖市101人,海盐县4人,海宁市39人。

 

(2)灾民

 

日军入侵后,灾民、难民问题必然产生。大批乡民由于房屋被烧,土地被毁,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纷纷外出流亡,沦为灾民、难民。就原嘉兴县塘汇、新塍、王店、王江泾、虹阳、杨溪村、凤桥、余新、塘汇等地的几次大烧杀事件,就会使成千,乃至上万的百姓沦为灾民、难民。嘉兴等7县仅1945年就有难民107473人。大批灾民、难民由于背井离乡,衣食无着,不断饿死、病死。据此次调查,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全境灾民伤亡共1020人,其中市本级113人,嘉善县116人,平湖市45人,海盐县549人,海宁市189人,桐乡市8人。

 

(3)劳工

 

日军侵占后,为修筑军事工事、公路和运输等,经常通过伪乡保长征发大量民伕。这些民工有的被日军毒打枪毙,有的劳累病倒,有的被折磨至死,有的下落不明。据本次调研统计,抗战期间被拉伕后伤亡的共424人,其中市本级73人,嘉善县12人,平湖市21人,海盐县19人,海宁市299人。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07-29 17:34: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期间富阳文物古迹和文献典籍的损失

下一篇:战前浙江的医疗事业与战争损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