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饶河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报告
2017-10-27 15:12:08  来源:中共饶河县委党史研究室 饶河县政府网站  点击:  复制链接

  一、调研工作概述

  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抗战时期黑龙江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实施方案》通知要求,在2006年4月28日接到通知后,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首先组建机构,召开会议。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刘志强,政府常务副县长钱锋为组长的课题调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史研究室人员组成,同时县委下发了《抗战时期饶河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饶河县的实际,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查档阅志,精心整理。为了尽最大努力将课题调研落到实处,我们派人在9月10日、10月8日,先后到长春市吉林省档案馆、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大连市图书馆查阅抗战时期饶河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资料,共查阅文献16种,目录17本,报纸3份。查阅文献主要有《满洲帝国地方事情大系记载三江省地方的共匪活动》,此资料在大连市图书馆,藏书号M——172——9,由治安部参谋司调查科在康德五年六月形成的;在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存有的《满洲帝国饶河事情》;在长春市吉林省档案馆存有康德元年九月二日195号饶河县长刘鸿漠上报吉林省公署民政厅无水灾的公文。查阅到1936年1月《救国时报》饶河游击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告民众书等有关资料。

  (二)深入事件发生地,寻访历史事件知情人,在8月20日我们到饶河农场实地对当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在“新兴洞战斗”中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祭拜了当年牺牲的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第四团副团长朴振宇、政治部主任李斗文等烈士;到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牺牲地饶河县天津班沟等战斗遗址,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三)查阅地方文献,走访历史见证人。我们在进行调研中,认真查阅了《饶河县志》、《中国共产党佳木斯市党的活动大事记》、《饶河县组织史(1930—1945年)》、饶河县政协文史资料《花砬子特务训练班暴动始末》、《我给日本人背小背》、《抗联七军军长陈荣久传记》、《李学福与“葆满队”》、《崔庸健在饶河》、《伪满洲国饶河县国境警察机构与罪行》、《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沾满了关门咀子人民的鲜血》、《义勇军浴血松江》、《女报务员陈玉华》、《庄风同志在七军的战斗岁月》、抗日人物传中的《抗日烽火》、《抗日人物传记》,同时查阅了《饶河县公安史志日伪时期警察特务宪兵组织及历史事件》、《日伪时期饶河各行业发展及经营情况》。我们走访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知情的健在老人于新京(84岁)、安林海(82岁)、姚忠晋(75岁饶河县志主编),从中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四)组织专人,认真核实整理档案材料,归档建档,填写统计报表、写调查报告。

  二、抗战前饶河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有131公里边境线,行政区域6765平方公里,西与虎林相连,南与宝清县交界,北与同江、抚远毗邻。饶河1909年建县,到1932年全县有5050户,人口有22725人。当时哈尔滨至虎头轮船定期开航,饶河地广人稀,因此大部分外地饥民来到饶河种植鸦片,到1934年人口增到39106人,(康德三年出版《省政汇览、第四辑三江省篇,饶河县事情》),此时为人口最高峰,但男多女少、大多为外来独身汉。

  饶河的经济状况,饶河镇内在1934年以前(日本入侵前)有各类商铺30多家,有饭店20家,还有各类加工厂5家,有照相馆、旅店、妓院、洗浴等10余家,共计有60多家。

  饶河主要产品有木材,山产品,鸦片,水产品。江边居住的人们有“跑私江”习惯,自行到江东去俄方进行以物换物的贸易活动。特别是种植鸦片的人们,夏季在饶河,冬季前往内地销售,一时间饶河出现了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的情象。

  三、日本帝国主义侵入饶河后的主要罪行

  1933年3月,饶河县长刘鸿漠接到日本关东军先遣司令官尹祚乾公函,约去宝清县开会,饬令各县承认“满洲国”,宣读“建国决议”及“满洲独立宣言”(见〈满洲国史〉133—137页),同时做好新县公署组建并准备迎接日本接收官,筹建各县自治指导委员会,由日本人任指导官(见《满洲国史》105-106页)十天后,日本人进驻饶河。1934年日军有120人进驻饶河,而后有满军800人进驻饶河;1939年佳木斯第七军管区参谋长兼独立二旅旅长姜鹏飞少率2500人进驻饶河后在苏联边境发生战斗死30余人,并有一个满军连哔变,携械过江去苏。1941年日本关东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124师团山崎大队1200人进驻饶河。分驻饶河县城,垒山(老大带村)、东安镇、关门咀子、四排,团部设在垒山。将原居民驱赶到大带河村,此地变为军事要塞,并建有SVK500瓩发电厂一座,开始大规模构筑工事。有载重汽车四辆,火力配置有轻重机枪、掷弹筒、野炮、迫击炮等武器(饶河县志记载)。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吃紧,将驻饶部队调走,到1945年驻守本县日军守备队不足200人,队长是木村一男(上尉军街),8月9日苏联红军进入饶河将其全歼。

  饶河人民在日本统治时期的12年中,受到了残酷压迫和野蛮统治,屠杀饶河人民,镇压抗日武装,烧杀抢淫无恶不作。据《饶河县志》记载在实施“野安清野”训令时,归乡并屯杀害百姓惨不忍睹,一次杀死200多人制造了“关门咀子”血案,烧毁民房2000多间,将大批群众做为“通匪通苏”逮捕入狱,对抗联队伍进行大扫荡,抗联将士有800多人血洒三江。

  四、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情况

  日本统治饶河12年来,饶河县人口变化为1934年全县人口总数为39106人,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仅有12137人。全县直接伤亡2203人,伤110人,失踪489人。间接伤亡5065人,其中被捕365人,灾民2700人,劳工2000人。合计为7867人。

  (一)军人伤亡,抗战时期奋战在饶河的部队有:高玉山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共产党领导的饶河抗日游击队,东北人革命第四军第四团,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支队,还有民间的山林队等抗日武装。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冰天雪地中,转战深山老林,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直到1945年8月9日 苏联红军进入饶河将驻守在饶的守备全歼,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彻底胜利。据1992年版《饶河县志》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的有关资料及《抗日人物传》,《抗日烽火》、《佳木斯组织史》、《饶河县公安史志》等资料记载。我党领导的饶河县抗日武装有,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救国军的特务营,抗日游击大队,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第四团,抗联第七军,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这些抗日武装与日寇浴血奋战,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有据可查的几次较大伤亡:1、1933年12月27日高玉山率领抗日救国军攻打虎林时牺牲270多人,特务营牺牲 42人;2、1934年2月 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在攻打虎林三人班战斗中,大队长张文偕等4人牺牲;3、1935年9月26日 第四军第四团在新兴洞发生激战,副团长朴振宇、政治部主任李斗文以下20多人牺牲;4、1937年3月6日抗联第七军在天津班沟与日军激战,军长陈荣久及7名战士牺牲;5、1938年秋七军一师在同江、富锦一带与日军发生战斗副师长姜克智及14名战士牺牲;6、1938年3月,七军补充团在虎林黑咀子战斗中,团长李一平和曹连长牺牲;7、1940年3月抗联二路二支队在大带金家店与日伪军发生战斗,队长王汝起及5名战士牺牲。抗联七军在鼎盛时期达到1500多人,到1943年过江去苏后仅剩270人。据统计有800多名将士牺牲在抗日战场,有200多人与部队失去联系,有100多人因冻饿疾病而死,有200多人不知去向。

  (二)群众在清乡并屯中伤亡情况

  1937年春,伪三江省守备队发布“靖安训令”限期在一年内,将山沟里之散民,全部驱赶下来,归集团部落,加强城防警戒,切断匪团与群众联系,断其粮源,达到全歼之目的(《满洲国史》第204页)。饶河日伪警察、宪兵,将大叶子沟、十八垧地、西风沟、暖泉子、大带河、关门咀子、暴马顶子、七里沁子一带约3600多户10000多人在讨伐队的威逼下驱赶下山,被枪杀、自尽、烧死近1000多人,在暴马顶子一次清沟时有100多名群众被杀。据《饶河县志》记载,1937年冬,暴马顶子、关门咀子讨伐队带回十几颗人头;据翟明荣、赵殿文回忆,关门咀子及岭西一带清沟时,一次杀死近200人;大带老户薛仁山、王福进回忆说,清乡并屯时,农户卢洪祥老婆生孩子不过5天,没有搬迁,全家5口人被日本用刺刀刺死,另有2个十多岁孩子跑到山野被冻死,大叶子沟50多户有200多人,逃活命者无几人。

  (三)劳工死亡情况

  1938年至1939年全县被征集劳工2000多人,修县乡公路及日本军事工事,死亡26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送入鸡西煤矿无一人返回。

  (四)捕抓反日分子情况

  据《饶河县公安史志》记载,1936年5月逮捕救国会干部于世贵、吕世湖、倪云德,农民王包臣、王开国、刘玉昌、杨喜思、宋荣等8人,将于世贵、吕世湖杀害。1938年将“思想不良”者有200人投入江中。1938年将鲁昌富、郭瑞典、高宝、周学先逮捕,处死3人。据周学先说他在狱中三个月处死60多人。1939年9月逮捕了董义超、曲景发、李东泉、孙明门,有2人被处死。1943年,东安省警务厅组织饶河、宝清、密山、鸡西、虎林等特务主任在饶河进行大搜捕,被捕100多人,送到牡丹江监狱,只有少数人回来。1944年春,饶河警察局逮捕了大带救国会长张华和农民张宝贵、刘安青、赵明天、邹云月、刘万奎等10人,送牡丹江监狱9人死亡,只有张宝贵生还。

  (五)瘟疫死亡情况

  据《饶河县志》记载,在日伪统治时期饶河发生了两次瘟疫。在1938年清乡并屯后发生了传染病主要为伤寒,虎痢拉,死者近200人。1943年春发生了一次霍乱,染病者近千人,死亡700多人,最为严重的是县城和西林子村。

  五、抗战时期财产损失情况

  (一)经济情况

  饶河在日伪统治时期,经济及社会生活受到极大破坏,据《饶河县志》和《饶河县公安史志》记载,1938年在清乡并屯时,县城有大小商铺60多家,饭店20余处,由于归乡并屯人口大减,生产力下降,耕地荒废,购买力低下,县城百余商户失去顾主,断绝财源,尤其鸦片生产,全县减收120—150万两,折合伪国币250万元,国民收入减少80%,农民一贫如洗,大部分商号被迫关闭。

  1941年全县商号关闭90%,强者劳力去苏联或返回内地,农民劳力派去“背小背”、修路、修机场,还要缴纳繁多捐税。如:飞机献纳金、所得税、禁烟税、卫生税、门户费等。全县50%居民无被褥,山里孩子长到十多岁尚赤身祼体。县城有一专为50多名乞丐盖的草棚,其中有个叫徐大汉的,专靠扒坟,扒死人衣物出卖维持生计。而且疾病、瘟疫不断,两次大瘟疫造成饥民遍野,民不聊生。

  (二)各行业损失情况

  1、1938年在日伪“清乡并屯”时烧毁民房2000间,折伪币10000元。

  2、1938年在日伪“清乡并屯”时,损失鸦片150万两,折伪国币250万元。

  3、损失牲畜1500头,其中牛300头、马200匹、羊1000只。

  4、1942年饶河成立“兴农合作社”将产粮60—70%交纳“出荷粮”。全县出荷粮有987吨,每吨按157元,合计伪币154959元。

  5、1945年8月9日苏军对日宣战,在战火中饶河县的两所学校被炸毁,50%的民房烧毁,日军将在1938年建的发电厂SKV500瓩炸毁,烧毁军用物品有:军毯1600条、缝纫机12台、罐头50吨、大米100吨、马车30辆。

  6、苏军对日宣战后将饶河停泊在乌苏里江的“永业号” 托船两艘和载有3000吨煤炭、1500立方米红松开入苏联。

  六、结论

  综上所述,日军对饶河进行残酷统治和压迫,疯狂地屠杀饶河人民和抗联将士,给饶河县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严重损失,犯下了不可饶怒的罪行。经中华儿女不屈的抗争,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永记前事,勿忘国耻。

中共饶河县委党史研究室 饶河县政府网站 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陈茜 最后更新:2017-10-27 15:24: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苏军出兵东北对中国的二次洗劫 短短3月占抗战全部损失的4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