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李世生:驻印抗战老兵
2017-10-28 16:07:02  来源:关爱抗战老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姓名:李世生(男)

  出生年月:1924年出生

  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天水

  现住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身体状况: 在世,身体健康,性格刚毅

  困难等级:经济贫困,只有每月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

  婚姻状况:已婚,妻子杨存柱(1925年生)

  子女情况:4个儿子,3个女儿

  部队番号(必填):第一军直属炮营四连、驻印军炮干班炮17团

  部队职位:连长

  入伍时间:1939年

  入伍地点:甘肃天水

  参加战役:

  1939年,时值国军招募兵士,需要每家出丁一人。经过全家商议,老兵的大哥(时任保长)和三弟(文化水平较高)呆在家里照顾家人。因为老兵李世生本人身体最为结实,就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天水,在宝鸡、西安炮兵行营经过训练,被编入第一军第一师补充团。

  老兵李世生回忆:开始当兵的时候,教官给他们发的是木枪,让他们久久端平,以及要在泥泞的水坑中趴着,还有老兵提到的什么“刺”里面坚持一段时间, 谁要是做的不好,长官会用枪托在士兵的屁股上打他几下。

  对于枪械的回忆:老兵多年前一直说“表尺”(标尺,甘肃方言),说这个可以根据目标的远近调节,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老兵说的是“标尺”,“阙口”“重心”等全是甘肃方言对“缺口”“准心”等的描述。

  对于在西安的描述,老兵至今会乐呵呵的说出,蒋公被关押在骊山的一个澡堂子附近。

  对于炮兵基础操作的回忆:老兵说起,他们后来虽然隶属胡宗南第一军直属炮团(独立炮兵第十七团)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几门迫击炮供操作练习,平时训练还要端着“木头疙瘩”(此疙瘩做什么用,不知是代替炮弹还是什么),操作迫击炮计算“仰起”(这是方言对仰角的表达),老兵一直对他的视力很自信,说战友们平时要是衣服破了,他就帮着缝衣服穿针,战友们关系相处很好。

  1941年,团长何俊时任第一师补充团团长,这个团长是老兵记忆最深的一个团长。

  1942年,是老兵回忆最清楚的一年,这一年他们军长是张卓(1942年4月任第1军中将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 而且他们跟随团长何俊一起带着这些炮17团的新成员,去了黄河潼关一线的守备任务,驻地为华阴,在华阴的日子里,他们和战友去爬华山的经历。在此老兵能够亲手摸到大口径的榴弹炮(后查这些炮为民14式辽15生榴弹炮),除了战友,还有一大批的骡马成为了他们的朋友,需要每天给它们打扫卫生。

  1943年,炮17团番号变为国民革命第一军炮兵团,团长仍是何俊。改编后的炮兵团,在这一年去了重庆,并且在重庆中转去了昆明,对这些炮干进行了培训(培训细节不详),回到重庆后担任了一段时间卫戍重庆的任务。

  1944年,又回到华阴,后在张卓的带领下参加了豫中会战,这次战前动员尤为记忆深。是因为,张卓送给老兵一把大刀(这是旧军阀的作风,送给基层士兵刀是为了鼓舞士气),现在此刀上的单龙戏珠花纹仍清晰可见,铭文有“为国杀敌”、“张卓”。他们炮团在此为大战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炮火支援。而且老兵说起过,督战在士兵后面谁都不敢轻易撤退。

  1945年,老兵记忆中在重庆,他们正在集体听梅兰芳的演出,这时候接到上级命令,急调他们炮团到印缅战区。于是,他们乘坐飞机飞越了喜马拉雅山,直接到印度加尔各答,后来去了兰姆迦基地。这个时候,他们脱去原来的旧衣衫,换上了全新的军服,还有工作服(是用来修理道奇10轮卡和美式吉普车时候穿的)。由原来的骡马驼炮,换上了全新的12门美式105榴弹炮。并且部队番号从第一军炮兵团变为“驻印军炮干班第17团”(此时凡是去印度换装美械的非主力炮团皆属于驻印军编制),底纹字“民国34年佩用”。

  关于驻印军期间生活方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吃大象肉,老人说感觉大象肉太腻了,吃不下,就直接丢了,这时候,天空的“葛里豹”(甘肃方言对老鹰等动物的描述)就把大象肉叼走了。他们的教官,给他们教授简单的英语字母,由于他们很多是文盲,所以将ABCDE等字母用汉字写成“哎比西地伊”让他们快速掌握读音。对于枪械方面,老兵说他们训练的枪有“快机”和“慢机”之分(就是全自动和半自动模式吧,此枪最有可能是汤姆逊M1A1,老兵照片中战友举着的就是)。对于105榴弹炮,老兵把炮弹的底火称为“炮子”,炮弹底下还要画上数字,还有使用望远镜进行测距,还有对炮上面类似于标尺的刻度还是记忆犹新的。

  而后,炮17团适当的配合了大反攻,旋即被拉回昆明进行整训,此时臂章为“驻滇干部训练团”底纹字“榴炮团第三营第一连”“民国34年度佩用”,再后来重新回华阴和临潼等地驻扎。

  1946年3月,他们随12门榴弹炮去了武汉,在武汉,炮17团裁撤,老兵编入第一军教导团。

  而后,他们教导团又回到华阴驻地,与第一军炮兵一起,在国共战争期间,他们部队在潼关和宝鸡一线被打散,因为宝鸡离天水老家很近了,于是他和另外两名战友(一名为天水人,另一人为陇西人,都已故)就归乡了,至此老兵从军经历结束。

  老兵近况:

       老人归乡后,回家,娶妻生子,由于老人身板硬朗,很是勤劳,在公社时期,乃至土地承包时期,家里都能吃饱穿暖。为人很是爽朗,能和乡邻搞好关系。但对其第一军和驻印军的身份,只字不提。现在,老人还保存有国军蚊帐、美国产军用手电筒、远征军大刀、培训班胸章4枚。

责任编辑:陈茜 最后更新:2017-10-28 16:08: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李玉璋 :平型关战役中的甘肃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