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李庄故事——访“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李庄古镇
2021-08-23 15:39:1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韩冬  点击:  复制链接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随着日军铁蹄踏入南亚,日寇的飞机在昆明的天空更加肆虐。为躲避战乱,于1938年就搬迁至此的国立同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府、学术机构急需寻找一处更加安全的地方。

  获闻同济大学正为迁川觅址,四川南溪县李庄镇(1983年划归宜宾市翠屏区)开明士绅罗伯希、王云伯向同济大学发去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16字电报,力邀其迁往李庄。

  1940年秋,同济大学应邀迁往李庄。随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10余所文化科研机构也内迁至此。

  “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19公里处长江南岸李庄坝,距今已有1470年建置史,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3000位李庄人请神像、迁牌位、腾民房、匀口粮,以饱含民族情怀的大义之举,保障了12000余位大师、学子在这里继续科学和文化的研究。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在李庄完成了《中国建筑史》《麽麽象形文字词典》《殷历谱》《六同别录》等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专著;新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中,有11人曾在李庄就读。李庄也因此与重庆、成都、昆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铸就了李庄古镇“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大师学子第二故乡”之美称。

  梁思成年轻时曾遭遇车祸脊椎受伤,到李庄后,车祸受伤的后遗症不时发作,经常疼得不能坐立。即便这样,他也被李庄规模宏大,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庙宇、殿堂、古戏楼所吸引。在考察了建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的明代建筑——旋螺殿后,梁思成赞誉道:“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他把这民间工匠创造的力学原理,借鉴、传承和创造性地运用到1945年参加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的设计中,并将它与李庄栗峰山庄等收入自己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中。梁思成还对位于滨江路的奎星阁作出了极高评价——“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二千多公里中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故宫博物院将近17000箱、数十万件国宝文物,分三路迁至抗战大后方,其中3000箱国宝文物就随筹备处迁至李庄,放置在张家祠内,得到了完好妥善地保存。在李庄的近6年时间中,中央博物院连续举办了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史前石器、青铜器、贵州苗族衣饰、云南丽江纳西族文化、十三种汉代车制、古代铜镜等等展览,轰动四方。

  李庄的盛事

  慧光寺(禹王宫)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国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四川省政府等派代表应邀出席。在东岳庙前的运动场上,师生们举行了纪念仪式及盛大的运动会开幕式,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丁文渊还请来了驻军的乐队奏军歌,请来空军教练飞机飞临李庄操场上空,为同济师生、应邀嘉宾、本地民众及外地观众等上万人表演了花式飞翔;住在几十公里外的江安国立剧专也前来和同济大学的同学们在这里联合上演了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这是同济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李庄的一件盛事。

  在军民街的祖师殿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当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曾设于此,同济师生就在庭院中进行学习。曾经有位老乡爬上祖师殿屋顶,看到下面的尸体后吓得摔了下来,此后便有“下江人”(指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等决定举办一次科普展览。这次科普展览不仅平息了谣言,在社会上还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让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们找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好方法。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李庄举办了无数次展览,在重庆的大小名流都慕名前来参观。

  李庄还有一道名菜,其肉片薄而长,食用时需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故名“裹脚肉”。学者傅斯年、李济、陶孟和、梁思成、林徽因等对其情有独钟、赞不绝口,后来在陶孟和的建议下,将其原名“裹脚肉”改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从此李庄白肉被赋予了更多历史文化内涵,成了当地一张名片。

  今日李庄

  1946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驻在李庄的各个学校、学术机构陆续返回,李庄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清幽。

  2012年,宜宾市翠屏区成立了李庄产业园区管委会,对李庄古镇的“保护、利用、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8年来,李庄完成了绿化、亮化、管网、道路、民生、景观、展览展陈、配套等工程项目近40个,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中国民族优秀建筑之乡”“四川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省最美旅游乡镇”等30多个中、省、市荣誉称号。

  如今,李庄浓厚的救国、治学气息依然荡漾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当年大师学者们留下的足迹,已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李庄悠久文化,品鉴中国文化脉搏、中国建筑艺术和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8-23 15:40: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下一篇:抗战家书的民族精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