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黄河大合唱》
2018-03-21 15:49: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建柱   点击:  复制链接

  《黄河大合唱》:

  黄河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历史的必然常常是由无数的偶然造成的。诗人光未然25岁时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的情形宛如昨日。

  1937年10月,在“七七事变”后3个月,光未然带着1935年在武汉创建的拓荒剧团,在湖北一带演出抗战歌曲和话剧。不久,拓荒剧团被编入抗敌演剧第三队,后经周恩来批准光未然带领着三队的同志们乘火车从武汉出发去山西。

  光未然的创作灵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黄河壶口。

  1938年10月30日一早,抗敌演剧队趁着晨曦未露启程,准备从那里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那时,东渡的唯一通道是壶口下游的圪滩渡口。那天,抗敌演剧队一路攀登爬高,临近中午时分,忽听雷声滚地而来。冬日晴空,哪里来的雷声?这时,赶牲口的老乡手指向东方,这响声来自山那边的壶口。他们从顶峰曲折下行了一段路程后,看见在远处的黄河面上笼罩着大团翻滚不停的水雾……这里的黄河被横阻的山峡断成了上下两节,原来较宽的河面突然被挤在仅有几丈宽的峡口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下直奔狂泻,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上午,抗敌演剧队登上了渡船。这时只听得一声吆喝,40来个打着赤膊、肤色棕黄发亮的青壮年“扑通”、“扑通”地从岸上跳进水里,把渡船推向河水深处。他们的动作矫健敏捷,有秩序,有纪律,就像一支即将投入战斗的军队。由于水势湍急,渡船始终迎着逆流朝东北方向溯游上行。行进中,只见桨手和舵手们随着划桨的节奏,一呼一应地呼喊着低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曲又一曲的船工号子给了抗敌演剧队无限的力量,在最惊险的时刻,队员们已把仅存的恐惧之心抛到了九霄云外。从宜川到黄河东岸,光未然一直和抗敌演剧队员们在一起徒步翻山越岭,共同渡过黄河……

  11月1日正午前后他们渡过了黄河。这时光未然和抗敌演剧队的负责人兼指挥邬希零对当时流传着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体裁等问题交谈起来。交谈中,光未然问道什么是“康塔塔”。邬希零回答说他也没有听过“康塔塔”,只是把在书本上看到的有关情况向光未然作了介绍,告诉他,“康塔塔”是欧洲宗教音乐中篇幅最长的声乐曲之一,它的中译名是大合唱……几十年后邬希零回忆说:诗人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刻提出什么是大合唱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黄河大合唱》这时已开始在光未然的心中酝酿。

  《黄河大合唱》:

  屹立在民族音乐史上的丰碑

  1939年1月,抗敌演剧三队到了延安。此前,光未然在吕梁山行军时不慎坠马,造成左臂骨折,一到延安他就被直接送进了延安边区医院。

  2月26日冼星海到医院看望光未然,畅谈中,冼星海透露了想与光未然再度合作、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其实早在1938年下半年,光未然就准备要写一部通过黄河场景抒写民族苦难、斗争与光明前景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这时冼星海提出要合作一部大型诗乐作品,当然是一拍即合。不过,当时他因骨折无法动笔,于是就口授着《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请抗敌演剧队的其他同志记录整理。

  5天之后,光未然托人从医院带来了刚刚脱稿的《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词。3月 11日晚上,在月光映照下的一个宽敞的窑洞里,他为大家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那天晚上,冼星海坐在窑洞靠门边的位置上,光未然坐在靠窗户的土炕椅子上。诗人面前有一张桌子,桌子上面那几盏菜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中的词稿。他首先大略说明了歌词的创作动机、意图和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构。它由体裁形式相互不同的8首歌组成,依次为:男声合唱、男声独唱、诗朗诵、女生齐唱、男生对唱、女声独唱、轮唱、大合唱。每一首歌前都冠有“说白”,它是歌曲的引子,为歌声的进入开道铺路。在前后两首歌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抗敌演剧队的队员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结构的歌曲,大家不禁为之动容。这时,冼星海和抗敌演剧队一样,脸上露出惊喜兴奋之情。

  冼星海拿走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躲进了他那挖在“鲁艺”山坡上的小窑洞里,光未然和大家开始了焦急地等待。

  临走前,冼星海再三叮嘱,要尽快向他详细介绍渡黄河时的实况。第二天,邬希零就去给冼星海介绍了有关黄河的情况。那天,邬希零和冼星海交谈了4个多小时,交谈的中心话题是抗敌演剧队在壶口渡河时的所见所闻,一说到当时的情景,冼星海总是要他反复地叙述和描绘。当他模仿哼唱船工号子时,冼星海更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倾听。那阵子,邬希零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去一趟“鲁艺”,主要是为了打听冼星海的创作进展。

  3月31日,邬希零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就这样,在那间小土窑里,在那盏摇曳着微弱小火苗的菜油灯下,一次诗和乐的完美的结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抗敌演剧三队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曾是一些大城市抗日救亡歌咏团的骨干成员,他们很愿意把歌唱作为抗日宣传的武器。经过排练,4月13日晚上,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内,第一次演出了《黄河大合唱》。那天,毛主席和在延安的其他中央首长也亲临现场表示祝贺。

  1939年6月,周恩来从前方回到延安,演剧三队又一次在陕北公学礼堂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欢迎周恩来。周恩来看了演出后,立即为冼星海挥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由于周恩来从内心喜爱这部作品,他甚至还亲自指挥着一大群热血沸腾的青年,演唱过其中的那首《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就这样诞生了。歌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传遍了延安,飞向各大城市、各大战区。这部雄浑磅礴的作品和当时许多抗日救亡歌曲一道,成为抗战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唱着它,游击健儿、游击战士奔赴前线,驰骋敌后;唱着它,后方青年和学生燃起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向往。

  几十个春去秋来,《黄河大合唱》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台,以她的中国风格、中国气魄激荡着中华儿女,凝聚着龙的传人。有华人地方,就有《黄河大合唱》,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相聚在黄河母亲宽厚的怀抱里。

  1940年8、9月间,在重庆由严良堃指挥政治部三厅所属的“孩子剧团”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40年9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募寒衣公演大会上,由西南联合大学合唱团等单位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在重庆时,正赶上皖南事变,重庆文化团体联合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也不止在中国传唱。1941年上半年,光未然按照党的安排带领缅甸战工队(文工团)在缅甸各地巡演,压轴的节目总是《黄河大合唱》。1941年,宋庆龄亲笔题词并赠送乐谱给加拿大多伦多玛希音乐厅。1949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在庆祝大会上,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英语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从此,《黄河大合唱》在全世界唱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21 15:49: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黄河大合唱》

下一篇:烽火中诞生的东北抗联歌谣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