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见证皖江抗日烽火 ——记忆中的父亲胡孟晋烈士
2017-01-12 15:23:41  来源:《铁军》 作者:胡德新  点击:  复制链接

胡孟晋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父亲的形象在子女的心中是清晰的。父亲的音容笑貌永恒地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永远是他30多岁时风华正茂的形象。
 

儿时的记忆:父亲总是忙忙碌碌

大约在1942年底或1943年初,父亲跟随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的张恺帆同志,由新四军第二师创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转入新四军第七师创建的皖中(后称皖江)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心区无为工作。地处无为县西南部的五区,地域开阔,是无巢中心区向南、向西发展的重要通道。为加强对无为五区的领导和控制,皖中区党委决定将原属桐庐无县委管辖的五区划出,单独设立行使县委权力的中共无为五区工作委员会,工委下辖横山、洪巷、湖陇三个区委,直属沿江地委领导。刚到无为的父亲胡孟晋任五区工委书记。

父亲从淮南抗日根据地到达皖中抗日根据地后,他工作所在地无为离家乡舒城不远了。工作之余,思念妻儿之情常常萦绕心头。1943年春夏之交,他派交通员化装到舒城,接我们母子去无为。后来听父亲说,这是他第二次派秘密交通员到家乡舒城接我们,第一次派出的交通员没能到达舒城,在途中就因身份暴露被地方反动武装杀害了。

在交通员的安排和带领下,母亲拉着我和弟弟胡勋,经庐江坐船过巢湖后,又步行到父亲的住地无为。这一年,我七八岁了,已经开始记事,对途中乘船过巢湖印象很深,这是我第一次坐船,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水面。

在无为见到父亲,对尚处于孩童时期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父亲与我们在一起团聚的时间太少。每每看他一身农民打扮,清晨拎上底部放置手枪的篮子,步履匆匆地走出家门;天黑了,我们弟兄倚门等候常常盼不到他的归来。父亲就是回来了,也总是在油灯下看看写写,或是不断有人来找他,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什么。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忙忙碌碌。

外出的父亲具体忙些什么,我无从知晓,倒是对当年跟随母亲的事情还记忆犹新。白天,父亲外出后,母亲常常带着我们两弟兄走村串户,与张家的婶子、李家的媳妇聊天,聊天的内容我不懂,但我们与周边村子的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我才知道,早在抗战爆发初期,离开家乡的父亲就通过家书的形式,教育和引导母亲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应该是以走村串户为掩护,进行群众动员和发动工作。
 

印象中的无为:一片抗日的热土

印象中,无为是日、顽、我三方争夺的游击区,日军占领无为县城和部分交通要道,广大乡村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但也时常遭到国民党顽军进村盘查和日伪军进村“扫荡”的事。我们所住的地方是新四军第七师部队经常活动的地方,群众基础比较好,老百姓衷心拥护新四军,不少保长名义上为伪政府或国民政府服务,但暗地里也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送情报。遇到伪军或顽军进村“扫荡”、盘查时,保长能提前给我们打招呼,提出应对的办法。我们是舒城口音,显然与无为口音不同,为避免在“扫荡”或盘查时遇到麻烦,保长事先和我们约定好,说无为是我们的老家,我们从小被送到外地谋生,现在是回家看看,并和相关人家达成默契。如此,在遇到顽军进村盘查时能够应付过去,没遇到什么麻烦。遇到日伪军“扫荡”时,保长也会提前向我们透露消息,母亲领着我们和乡亲们四处躲藏,也和日军打起了“游击”。无为是圩区,藏身之处难以寻觅,记得一次仓促中没能跑远,竟然猫着腰在水稻田中躲了大半天。在无为期间,一天我还和小伙伴到住地不远的刘家渡赶集,这里是沦陷区,荷枪实弹的日军把持着集市的进出口,其凶神模样还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无为生活了大半年后,无为的形势更加紧张,父亲也更加忙碌,无法顾及我们母子,母亲也不愿我们拖累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弟离开无为,返回老家舒城。此后,无为成为我们一家梦魂萦绕的地方。
 

烽火中离别时,竟成与父永别日

离开无为后,我们只能从父亲寄来的家书中了解点情况。尽管因考虑家书要受到层层盘查而写得很难懂,但我们仍深切体会到烽火年代“家书抵万金”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从他的战友回忆、出版的党史资料中,才陆续知道一点信息。

1945年4月,父亲离开无为五区工委,任中共白湖中心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直至10月北撤,他离开战斗了近三年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父亲随军北撤至山东后,与家里失去了联系。这段时间父亲连一封家书也没有,这可能是长期处于战斗状态,居无定所,无法告知固定驻地,又担心会给我们母子带来新的连累。后来得知父亲此时身体严重透支,染上了当时基本无望治愈的肺病。

解放战争的三年时间,祖母、母亲和我们弟兄都在盼望中、等待中苦挨时间的流逝。父亲1912年生于庐江县,幼年丧父后移居舒城县的舅舅家。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祖母含辛茹苦供养父亲读完了师范。和母亲一样,祖母对父亲放弃家庭外出打日本鬼子是支持的,但有时对父亲的举动不能理解。一次祖母回忆说,1941年,已经外出革命四五年的父亲写信给家里,要求家里借钱或变卖家产寄给他,支持他的“生意”(隐语,指革命)。祖母为此心里很不平衡,她不明白:人家当官给家里带来的是金钱和荣耀,可是我父亲给家里带来的却是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刁难,家里不仅没有荣华富贵,反而为之担惊受怕,甚至还要倒贴钱财。祖母对父亲的“埋怨”,更使我对父亲刮目相看。
 

烈士魂归故里,吾辈传承先辈精神

内战全面爆发后,因父亲参加新四军,我们自然成为“匪属”,家乡舒城百神庙的国民党基层政权人员,三番五次找上门来威胁、恐吓我们,要母亲动员父亲回来“自首”,不然要杀我们全家。家乡无法呆下去了,母亲一手抱着尚在襁褓中的三弟,一手拉着大一点的二弟和我到处流浪,靠给有钱人家打零工挣钱维持基本生计。就是这样,在一处也不能久呆,担心被人怀疑而被检举出来,只好干几天就走,印象中最远处曾跑到过庐江等地。

1949年初家乡舒城解放,很多当年参加革命的人纷纷与家里取得联系,而我父亲仍是杳无音信。在父亲战友、我舅舅张轼的多方查找下,父亲终于有了下落:他因积劳成疾,于1947年夏就在冀鲁交界的河北故城解放区去世。我们一家等到这个迟到的噩耗后,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为他未能亲眼看到家乡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而惋惜,也为他未能实现家庭团圆而痛惜。在新生的舒城县人民政府的帮助下,性格刚毅的母亲擦干泪水,和我舅舅张杰怀揣干粮,长途跋涉前往故城县,用一床棉被将父亲遗骨迁回舒城。舒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杨震等领导对我母亲的举动交口称赞,并代表县政府给予一口棺材,父亲遗骸被重新装殓后安葬在钟家畈,墓前舒城县人民政府立有“革命烈士胡孟晋之墓”墓碑,父亲魂归家乡了。

在各级党组织的关爱下,我们弟兄三人先后接受教育,享受吃、住、穿全免的烈属优厚待遇。工作后,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我们都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工作中,以父亲为代表的为革命、为人民大众牺牲个人、牺牲家庭以及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之情、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新四军精神,始终影响着、鼓舞着我们,我们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完成父亲等新四军老战士未竟的事业而尽一份力量,我想,这也是怀念父亲、怀念革命前辈的最好方式,父亲在天之灵应该感到些许慰藉。(郭照东整理)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1-12 15:28: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皖江抗日根据地发源地之一

下一篇:红色记忆:皖江抗日根据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