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灌南地区抗战纪事
2019-01-05 14:15:38  来源:作者:王开忠 韩翠林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中国军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灌南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腊九社”--唤起民众驱倭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灌南地区早期共产党员孙存楼,武永嘉和爱国热血青年张筱鲁、吴斌书等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抗日形势,为国家存亡忧心如焚。他们决定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用封建社会中“拜把子”“结社”形式组织抗日民众团体。大家分头串联,四处奔走,很快地联络了一批爱国青年。最后确定结社的社址在张湾街张祠堂,由张筱鲁、张道一负责会议筹备。会期为1938年1月10日,农历丁丑年腊月初九,故社名定为“腊九社”。

  农历腊月初九早晨,与会者从各地赶来张湾,走进张祠堂。他们大多来自上马台、大吴庄、五里槐、封港咀、管庄、温河庄、田楼、响水口等地。到会90多人,其中50多人带了武器。社员多是乡间教书先生,农民自卫组织骨干,地方开明士绅和刀会头目。年龄大的30多岁,小的只有16岁。结社仪式开始,首先由武永嘉致词。他向与会者介绍抗日形势,讲明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时刻,号召每一个人挺身而出,担当抗日救亡重任。接着,孙存楼号召每个人发展3个新社员,扩大“腊九社”组织;“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筹集枪支,拉队伍,打鬼子。会议一致推选孙存楼、武永嘉、张筱鲁、吴斌书4人为“腊九社”活动召集人,并印发《同事录》,以便加强联系,开展活动。

  “腊九社”成立,在灌南地区民众中产生很大影响,一时间,“腊九社”社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勇士,既起到宣传抗日、唤起民众的作用,又为以后武装抗日奠定基础。当年“腊九社”成员,后来绝大多数成了革命斗争的骨干。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地厅(师)级领导干部20余人,县(团)级40余人,在海属地区乃至全国革命斗争中作出较大的贡献。

  “第三团”--抗击日伪成砥柱

  1939年4月10日,中共山东分局委派海属中心县委书记张克辛在李恒庄东南的陈庄召开建军大会,宣读中共山东分局命令,正式将“东灌沭边区抗日自卫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团长汤曙红,副团长张克辛,政委周瑞迎,政治处主任陈飞。全团1500多人枪,共设4个营12个连。从此,三团成为灌南地区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在团长汤曙红带领下,以团结抗日为中心,以汤沟为基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西征宣传抗日,火烧义泽桥,突袭五里槐,智歼贾锡福,痛击日伪,取得一个接着一个胜利。

  1939年7月,震惊东灌沭地区的“汤沟事件”不幸发生了。国民党复兴社特务,顽沭阳县长夏铸禹和常备大队长王绪五,汤沟的汤三猴子(汤默庵)在国民党徐海专员公署密谋杀害三团团长汤曙红,确定由王绪五部署执行。7月16日,王绪五指派其徒弟,沭阳县常备大队小队长,杀人魔王周法乾残忍地杀害了三团团长汤曙红。

  汤曙红遇害后,三团领导于7月18日在支沟和来检查工作的苏皖特委青年部长张彦等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冷静分析形势,最后忍痛决定,由张克辛代理团长,部队西移,向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二梯队靠拢。余耀海、孙海光等人留下,并从二营抽出半个排武装由排长孙良浩率领,在张店一带坚持地方武装抗日斗争。9月,三团并入苏皖纵队南进支队,继续战斗在抗日斗争最前线。

  “五里槐”--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9年7月,三团获悉大伊山日军司令部将于8日派出船队沿河南下,向涟水进发的情报。团领导挑选49名精悍的战士,组成突击队,于8日拂晓前秘密潜伏在敌船必经的五里槐西侧岸边芦苇丛里。并且事先派人和张店土匪头子贾锡福取得联系,要他看在大家都是中国人的面子上,助八路军一臂之力。让他带人在河东岸设伏,和八路军一起袭击日寇南下船队。

  五里槐离大伊山日军大本营有20华里,处于岑池河、涵养河与盐河交汇处。盐河西荡坝连垣,芦苇丛生,青纱帐密密匝匝,是日寇南下必经之地,也是伏击日寇的好地方。

  7月8日晌午,日寇四艘汽艇由北向南驶来,一艘在前面开路,另三艘各拖一只木船跟在后面,一字形“突!突!突!”地驶向五里槐。船上坐着密密麻麻的鬼子兵。指挥作战的作战参谋江墨卿再三告诫战士们“没有命令,决不准开枪!”谁知,在对岸设伏的贾锡福队伍还未待日军船队全部进入伏击圈,就提前开了火。江墨卿一看已经暴露目标,只好下令开枪射击。顿时,机枪、步枪、驳壳枪以及被日军称为扫帚炮的“土大龙”一齐张了嘴。虽然敌船队全副武装,配备轻重机枪、迫击炮,士兵训练也有素,但是在八路军突然袭击下,敌人一时竟吓晕了头,摆在身边的武器也忘了使。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入侵这个地区以来,竟然有人在大白天公然袭击“太君”。在两岸火力的夹击下,日军慌忙掉转船头,向北逃窜。其中一艘汽艇由于转弯太急,竟将后面的木船拖翻,船上的日军全部落水。其他船上的日军稍一清醒,立即开枪还击。落入水中的日军躲在翻沉在船舱里一阵惊慌后也捣坏木船的前后搪浪板,向两岸还击。河东的贾锡福一见日军开枪还击,便慌忙带着他的部下溜了。北逃的日军听到河东岸的枪声停息,又掉头向南扑来,用轻重机枪、迫击炮向河西岸的三团伏击部队射击。为了避敌锋芒,三团伏击部队吹响了冲锋号。日军以为伏击部队向他们发起冲锋,都愣了下来。谁知,这是三团伏击部队撤退的信号。在日军“噼噼、叭叭”枪声欢送下,三团伏击部队借着青纱账的掩护,安全撤出五里槐伏击阵地。这一仗歼敌数人,八路军亡1人伤2人,既锻炼三团指战员的胆略,又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进一步鼓舞淮海人民的抗日士气,痛击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也戳穿土匪贾锡福抗日的假面目,打响了淮海区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

  “草莽汉”--英勇杀敌捐身躯

  金玉山,1912年生,原长茂镇大堰村人。1939年日寇侵占响水后,带领10多人在三岔口一带打日寇。

  1941年春天,日寇在三岔河口的桥头新建一个据点,有9个日寇把守。他们在3丈多高的炮楼里盯着附近村庄和来往行人,稍微有风吹草动,就开枪射击,人民群众恨得牙痒痒。金玉山目睹日寇的种种暴行,决定端掉这个据点,为民除害。

  一天晚上,按照金玉山的安排,手下一位叫小三子的兄弟(十五六岁)带着两只熟鸡来到三岔河口日寇据点。日寇一见经常在据点附近出没玩耍的男孩给他们送来熟鸡,高兴得手舞足蹈。小三子告诉日寇,第二天不但送鸡来,还有花姑娘,日寇高兴得“吆西、吆西”地直叫唤。次日下午,小三子和一位与他一般大的兄弟提着几只熟鸡和烧酒,来到日寇的据点前,站岗的日寇一见送鸡的男孩又送来许多好吃的,连忙打开据点大门。小三子用手中的熟鸡引逗着日寇哨兵,和小三子同去的小兄弟则趁机溜进日寇炮楼。不一会,只听见“啪”的一声枪声,紧跟小三子耍花姑娘的日寇哨兵被小三子打死了。听到炮楼外枪响,炮楼里的那位小兄弟也掏枪向毫无戒备的日寇射击。金玉山听到枪响,知道两个小兄弟得手了,立即带着十几个人扑进日寇炮楼。一阵枪声过后,三岔河口据点的日寇全被打死了,并缴获一挺歪把子机枪、九枝步枪以及许多弹药。

  1941年9月17日,驻新安镇、响水口的日寇联合到陈集“扫荡”,金玉山获得得消息后,带着10多人在日寇必经的东三岔灌河岸边设下埋伏,准备给日寇打个措手不及。太阳快落山时,日寇的三只汽艇载着抢来的物品由西向东朝响水口驶来,等到日寇汽艇进入射程后,金玉山钢枪一举“叭”的一声,站在汽艇上向前瞭望的日寇应声栽倒。紧接着,金玉山等10几个人的钢枪一起怒吼起来,日寇一片惨叫声。不幸的是,金玉山被日寇的枪弹打中。“狗娘养的!”金玉山狠狠地骂了一句,几个翻滚,从一位兄弟手里夺过歪把子机枪,愤怒地向已冲上河滩的日寇射击,有十几个日寇倒在河滩上。这时,汽艇上的日寇一齐向金玉山射击,金玉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1941年10月22日、28日的《人民日报》(中共苏皖区委机关报)以“草莽英雄传”为题,连续报道了金玉山抗日捐躯的英勇事迹。

  “大拐圩”--苏北抗战留青史

  大拐圩,现属灌南县李集乡拐圩村,抗日战争时期是淮海区灌云县一区李集乡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敌我边界,是我淮海抗日根据地的东北大门。该村向东是日军的盐河封锁线;向北有伪军周法乾的一个大队;东南方向的新安镇驻有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盐河东的日伪军要向西扩张,蚕食我淮海抗日根据地,就必须打开大拐圩这个大门,否则,就不可能西进。

  1942年5月上旬,我灌一区区委获悉日军从新浦、涟水等地抽调兵力,在新安镇、武障河据点集中的情报,立即引起重视。在5月9日区委召开的乡干部紧急会议上,区长汤承裕、教导员何春台分析说:“敌人这次可能是冲着我们来的,他们人多武器好,不管他们矛头指向哪里,我们都必须做好战斗准备,准备打大仗,打恶仗。”区委要求区队、乡队民兵鼓足士气,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乡,坚决拖住敌人,不让他们西进蚕食、“扫荡”我抗日根据地。李集乡乡长邹永龙、农会长陆思桂接受区委指示回乡后,立即召开支委会,传达区委指示,并连夜进行战斗动员,加固工事,做好迎战准备。大拐圩村是重点防区,村的四周是一圈注满水的壕沟,沟里侧一圈是一米多高的土圩子,圩上密密麻麻生长着各种树木,壕沟边荆棘丛生,易守难攻。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乡、村领导又发动群众,在村的四角修了8个地堡,地堡与地堡之间又修了圩棚,将80多名自卫队员、40多枝步枪、21枝“土大龙”分配在圩东门、东南角、东北角等几个重点防守地段。乡长邹永龙亲自担任前线指挥,其他干部担任各战斗小组组长。

  5月11日深夜,日伪军果然从新安镇、武障河据点蝗虫般地向大拐圩扑来。12日拂晓,鬼子兵首先向拐圩试探性地打了3枪。据内线情报报告:这次来犯的日军共600多人,有山炮1门、八二炮11门、小钢炮6门,轻重机枪56挺;并从大伊山据点、周法乾部各调来伪军两个连,共1000多人。敌人的枪响后,拐圩民兵狙击手当即进行还击,日军被打死2人、打伤3人。拐圩民兵还击后,敌人莫明其妙地沉默下来。据侦察员报告,敌人正在抢修工事。这一情况当即引起区、乡领导警惕,他们马上动员群众进一步加固工事,调整兵力部署,疏散群众。当群众听说小鬼子已来到家门口,更加激起他们的国仇家恨,孙文义、张耀宣两位年逾六旬的老人争着要参加打鬼子,年仅15岁的少年陆连钊挥舞着木头手枪非要和小鬼子比个高低,一些大娘、大嫂、老奶奶硬要留在村里参加支前工作。5月13日清晨,日伪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大拐圩发动了疯狂进攻。房子打着了火,牲畜有的被炸死了,工事有的被炸塌了,人员也有了伤亡。但坚守拐圩的民兵自卫队员却沉着应战,鬼子不到射程内决不开火。从拂晓到黄昏,敌人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自卫队员用鸟枪、土炮硬顶了回去,这一天共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由于拐圩民兵的顽强抵抗,敌人胆怯了,改用火炮、机关枪向村内狂轰猛扫,以先向村中心射击,后打民兵狙击阵地的战法,企图消耗我方实力。仅13日夜间,日寇就放了100多炮。为了消耗敌人的弹药,前线指挥员邹永龙动员大娘、大嫂们用树枝、麦草扎成假人,给假人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在村子里不停地移动。这一招果然灵验,敌人盲目的炮火一齐向这些移动的假人射去,既消耗了敌大量弹药,又累得日伪军疲惫不堪。5月14日,日军又将攻坚战改成为阵地战。日军指挥官下令停止进攻,让士兵躲在战壕里和拐圩民兵对射,企图凭借优良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消耗我方的有生力量。而我自卫队则以变应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停地变换射击位置,使敌人摸不清我方情况;并且集中有限的几支钢枪,组织优秀射击手重点打击日伪军的重武器射手,使敌人的火炮、轻重机枪不能发挥有效作用。15日清晨,日伪军集中所有的重武器,再度向拐圩民兵自卫队坚守的阵地狂轰滥炸,霎时,大地抖动,圩门口用以隐蔽的墙头被轰倒,农会会长陆思桂、自卫队队员孙文义、张耀宣相继受伤,自卫队员孟庆桃中炮牺牲。面对日伪凶猛的炮火,乡长邹永龙决定:自卫队员全部撤到村中心掩体隐蔽,以减少伤亡,待敌人炮火延伸射击时,再扑上阵地。这样,既有效地保存自己,又沉重地打击敌人。15日上午,正当自卫队子弹快打光时,滨海大队的两个连和区民兵基干分队赶来了。他们的到来坚定了拐圩民兵坚守阵地、保卫大拐圩的决心,也动摇了敌人的斗志。15日夜间,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九团赶来增援,部队首长要求拐圩自卫队和滨海大队的武装以猛烈的火力吸引住敌人,二十九团则在向导带领下,直插设在小李集街的日军指挥中心。子夜12点,迂回到敌后的二十九团与李集街守敌接上了火,日军指挥官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拐圩的土八路已被他们围困了几天几夜,怎么突然又有如此猛烈的炮火打到他们指挥部来了。新四军二十九团指战员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接近敌人,并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50多名日伪军做了刀下鬼,200多名日伪军被俘。

  捣毁敌人的心脏后,二十九团的指战员又包围了围攻大拐圩的日伪军,在新四军和拐圩民兵自卫队及滨海大队战士内外夹击下,日伪军纷纷向拐圩南边芦苇地、小桃园逃去,在我军追击下,又打死打伤日伪军30多人。这次战斗前后持续三天三夜,我抗日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共俘敌200多人,打死打伤180多人,全歼伪军两个连,缴获轻重机枪5挺,长短枪160多枝;我抗日军民也伤亡60多人;在苏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武小园”--以少胜多奏凯歌

  武小园位于武障河北岸,距河250米,东距大庙伪军宋清尧据点3.5公里,南距新安镇日伪军据点5公里,西距武障河口日伪军据点3公里,是我重要的前哨阵地和战略要地,因而日伪军早就想占领这块阵地。

  1943年5月13日上午,阵阵阴沉的马达声从武障河水面传来。巡逻在河边的灌东第一联防区主任武伯才一行4人寻声望去,只见5只飘着膏药旗的汽艇满载着日伪军自东而西,气势汹汹直扑武小园。

  武伯才带领巡逻民兵迅速撤到附近的武小园土围墙内。狡猾的敌人见民兵跑进武小园,也加快行动,急风赶火地将汽艇靠岸,然后兵分两路将武小园四面包围起来,凭着人多势众,企图将武小园民兵一举全歼。大敌当前,武伯才临危不乱。他考虑敌人虽有300多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我方有险可守(武小园筑有炮楼和高4米、厚1米的土围墙)的情况,认真谋划、作了周密安排:吴同根枪法好,带一枝“土大龙”一枝盒子枪守卫铁栅栏门;武永涛带一枝钢枪、一颗手榴弹警戒西围墙;吴同田带一枝钢枪守卫东围墙;吴正训、武文贤、武法章、武逸章4人巡回警戒,流动支援;武兰章(女)、陈英(女)负责隐蔽村民和学生(村内有一所小学)。

  部署刚刚停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机枪狂啸,小炮轰鸣,硝烟和尘土弥漫在武小园上空;枪弹从空中飞过,留下迅捷而刺耳的怪响,一棵生长了20余年的槐树被弹片拦腰削断。机枪刚停,100余日伪军端着上了明晃晃刺刀的钢枪,布成散兵线,猫着腰向武小园直冲过来。此时武伯才冷静而沉着,他手提盒子枪,告诫民兵们:“要沉住气,节约子弹,等敌人靠近了再打。”伏在大门东侧围墙上的吴同根,手里端着枪,眼睛盯着敌人,敌人越来越近了,他们一边向前运动,还一边放着枪,有几个胆大妄为的日寇大概想抢头功,突然直起身,猛跑过来,伸手要拉铁栅栏大门。吴同根猛然扣动扳机,土大龙吐出了复仇的火焰,然后,随手扬起那支用惯了的盒子枪,按前后顺序,挨个“点名”,3个日寇应声倒地,其余的敌人受到这突然的一击,掉过头转身就往回跑。“神枪”武永涛,在西南角,他不顾如雨的枪弹瞄准着伪军,见一个放倒一个;然后又跑到西北角,他又撂倒3个日寇。弹无虚发,打得日伪军鬼哭狼嚎,弄不清武小园到底有多少“土八路”,不敢向围墙靠近,只是一个劲地开枪开炮,企图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人民抵抗的意志。守卫在围墙东北角的吴同田,来回巡视着墙外的敌人,东一枪,西一枪,与日伪军隔墙对峙。小伙子20露头岁,血气方刚,他觉得趴在墙上射击不过瘾,便半跪在墙头上平端起长枪打击敌人,不料,刚打倒一个伪军,就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伤了头部。他被抬下围墙时,鲜血染红了衣衫,没等完全包扎好,又拿起枪参加战斗了。

  武伯才一边指挥战斗,一边观察整个战场的形势,当他发现敌人的重火器集中攻击东南炮楼和附近的瓦房时,果断命令战斗在那里的武文贤、吴同根等人撤离险境。敌人的炮弹炸断了瓦屋的大梁,还把炮楼炸出了许多笆斗大的窟窿,但民兵仍然在沉着射击,使敌人无法接近主炮楼。到中午12点钟,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就在男队员与敌浴血奋战的同时,女同志陈英和武兰章也在紧张而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和群众做好隐蔽和防毒工作。她们把老人和孩子藏在磨房和大磨盘周围、墙脚跟和桌子底下,然后每人分给一块湿毛巾或湿布。当敌人的毒气弹落在他们附近时,大家用湿布捂住鼻子避免了毒害。陈英因为忙于指挥造成了轻度中毒,鼻血直流。正在这时,受伤的吴同田又被抬了下来。陈英也不顾自已,立即与武兰章一起为他包扎伤口,并找来止血药帮他服下。下午3点钟,日伪军第二次进攻开始了。这一次,敌人改变战术,只是一个劲地打枪开炮,光是落在炮楼前面场地上的迫击炮弹就炸出20多个坑坑,土围墙被敌人各种枪弹打成了马蜂窝。敌人的企图很明显:依仗自己的火力优势,企图摧毁武小园的防御工事。而民兵们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一枪我一枪,东一枪西一枪,引诱敌人浪费弹药。就边样,又整整对峙了6个小时。这期间,单是毒气弹,敌人就放了8个,有一位老农不幸中毒身亡。晚上9点钟,区中队长武璋带领50余人增援武小园。他们趁着夜色,利用熟悉地形,突破敌人的包围,分兵逼住敌人,把敌人压缩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不得动弹,使武小园被围的民兵和群众突破敌人的包围,安全转移到北边的后陈庄。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武小园民兵凭借坚固的围墙、机动灵活的战术,毙、伤日伪军20多人,阻止了日寇“扫荡”的步伐,谱写一曲以少胜多的凯歌。

  抗战八年,一寸江山一寸血。灌南人民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面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饶,英勇斗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作出巨大贡献。勿忘历史,面向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中共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9-01-05 14:18: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攻克竹墩据点

下一篇:南通反“清乡”“短枪队”虎穴锄奸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