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
2018-01-03 14:35:49  来源:360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 6、7月间,陈毅、张鼎丞相继率领新四军第1、第2支队挺进到苏南,开展游击战争,至年底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随后又分兵东进、北上,发展淞沪和苏中地区。1939年12月,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成立,吴仲超任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中共苏皖区委和中共(京沪线)路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江南区委员会,谭震林兼任书记。建立江南行政委员会,何克希任主任。9月,苏常太地区划归苏中区管辖,中共江南区委又改成中共苏皖区委。1943年3月,苏南行政公署成立,江渭清兼主任。1944年12月,粟裕率领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与第6师16旅会合,发展苏浙根据地。1945年1月,中共苏浙区委和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区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5月,苏浙区委改为苏南区委,吴仲超任书记。苏浙军区主力挺进浙西后进一步扩大根据地。至同年7月,苏南根据地东起淞沪,西至芜湖,北接长江,南达浙西天目山区,辖19个县级政权。

  1.历史地位;

  新四军进入苏南时部队不足4000人,且武装少而差,靠什么能够与总体上数倍乃至十几倍于己的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还要不断地与数倍乃至十几倍与己的国民党顽军周旋与抗衡,不仅没有北消灭,而且扎下根来,迅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正如1938年4月陈毅在岩寺欢送先遣支队出征苏南大会上所要求的三条:一是模范执行群众纪律;二是广泛开展统战工作;三是英勇作战,多打胜仗。新四军初到苏南时,沦陷区的一部分群众认为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都抵抗不住日军的进攻而一溃干里,而衣着、装备很差的新四军怎能抵抗得了日本侵略者?再加上其它多种原因一时表现出对新四军的不信任,不敢接近。广大指战员不抱怨、不急躁、严格执行红军时期的群众纪律,不派粮、不拉夫、不扰民,处处维护群众利益。遇到群众怕敌人报复,不敢借房子给部队住,指战员就露宿村野,即使下雨也坚持屋檐下过夜,陈毅率部途经高淳时,当地士绅和群众眼见新四军不仅秋毫无犯,还助民劳作,无不交口称赞新四军为“王者之师”,国民党县长杨鼎候还将一面绣有“岳家军”三个大字的锦旗亲自送到陈毅手里,共产党和新四军模范的纪律深深教育和感动了群众,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逐渐水乳交融。广大群众纷纷为新四军筹粮秣、做军鞋、救护伤病员、掩护干部、传送情报、站岗放哨、破敌交通、配合部队作战,涌现出茅山小红妈、丹北老寄娘、丹阳麒麟村等一大批拥军模范人物和红色堡垒村,军民团结,行成共同抗日的伟力。

  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党在抗战时期的一项基本政策,陈毅、粟裕等率部一到苏南,便模范执行这一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贯彻“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⑾团结、争取、扶持、壮大管文蔚、梅光迪、许维新等领导的地方游击武装,陈毅还亲自作重要地方人士的统战工作,成功动员了纪振纲、樊玉琳、巫恒通、王成龙等一大批民族资本家、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投入抗日阵营。根据地党政军机构还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广泛交朋友,开展敌伪军和帮会的统战工作,分化、瓦解敌方阵营,教育争取其中的两面派人物为抗日服务。

  陈毅、粟裕等领导同志不仅要求新四军指战员做执行纪律的模范,做开展统战工作的模范,更要做英勇贫农感作战的模范。新四军到江南后,制定了与敌情、地情、社情、民情相适应的作战方针。在战略上,总的是以主灵活的游击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在战术上,充分发挥奇袭、伏击、夜战、近战乃至白刃战的优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敌制胜。一次次胜利的战斗,不断扩大新四军的影响,提高了新四军在江南人民心中的政治、军事信誉,成为在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及其它各阶层人士投身抗日斗争的主导和核心。

  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北临长江,雄居江南,屏障江淮,拱卫浙皖,在抗日战争中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辉煌的业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作用;

  抗战时期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农工商业最发达、经济最富裕的地区,是国民党政府长期经营的“首善”地区,也是日伪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这个地区水、陆、空交通便捷发达,因此既是日本侵略军掠夺中国人力财富资源,实行“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重要地区,也是日本侵略军在军事上连接华北、华南的枢纽和实施西进进、南下的重要的后方基地。新四军在敌人心脏地区建立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严重威胁了日军的反动统治。新四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地袭击敌人、困扰敌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使敌人一夕数惊,疲于奔命,一刻也不得安宁。据不完全统计,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0多万兵力,其中日军3万多,占国民党第三战区内日军常驻兵力的半数以上,伪军7万多,占汪伪军总数半数以上。抗日军民对敌作战50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茅山根据地的斗争起到了破坏敌人后方,分割、钳制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华中和全国抗战的作用。

  3.贡献;

  首先,发挥向北发展的前进基地作用。

  早在1938年5月4日,毛泽东致电项英,指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松三角地区,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这就具体指明明了苏南新四军的任务不仅是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还要将苏南东路和苏北作为战略突击方向,相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茅山抗日根据地建成之前,陈毅就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眼光,派管文蔚的挺进纵队过江控制江都的嘶马、大桥、吴家桥。挺纵攻占扬中后,将江北、扬中、江南联成一片,使新四军有了北上的江心跳板和桥头堡。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后,陈毅又派陶勇、叶飞分别率苏皖支队和挺纵过江,扩大了活动区域。

  1938年10月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吸取八路军在华北抗战初期大发展的教训,也增调部队进入敌后。名为抗日,实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还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在1939年12月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为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住持华中抗战。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中央专程到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指明了新四军的发展方向。1940年蒋介石将目光转向八路军、新四军力量薄弱的华中,企图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挤出华中,严令限定华中新四军、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并调集18个团的兵力,加强皖南、苏南的布置,企图切断皖南、苏南新四军的联系,造成围歼皖南、威逼苏南之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到徐州,尽可能迅速地、有步骤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地区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同时,就新四军各部队发展方向与任务指示项英、陈毅,“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主力的方向是在苏南、苏北广大敌人后方直至海边数十个县,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1940年6月,蒋介石大兵压境,步步进逼,由于项英迟迟按兵不动,新四军此时已不可能在大江南北以现有的兵力同时打退国民党的进攻。审时度势,陈毅当机立断,急电中央,决心以“独立作战”为原则,单独解决苏北问题。得到中央批准后,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移过江与挺纵苏皖支队会合,三支在苏南抗日根据地成长壮大的主力武装统一整编为3个纵队9个团,成为苏北抗日反顽的中坚力量,并在黄桥决战中一战定乾坤,完成了中央赋予的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其次,发挥了“向南巩固”阻止江南日伪顽增援夹击苏北的屏障作用。

  新四军主力北移后,留下的部队牢牢地守住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这块阵地,始终发挥其战略支点的作用,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阻止了日伪顽从江南抽兵夹击江北新四军的行动。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移后,苏南东路留下了以谭震林为司令的江南抗日救国军东部指挥部,西路留下了罗忠毅、廖海涛率领的新二支队,坚持苏南抗日游击战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和斗争,江南新四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更加壮大。到1940年11月,江抗东路指挥部已发展到3000多人,控制了东路地区94个市镇,人口约200万;新二支队则从2000多人猛增至4600多人,胜利地坚持了茅山原有阵地。新四军在苏南的坚持和发展,筑起隔离顾祝同和韩德勤的屏障,使江南顽军不能北渡援韩,起到了在战役上的配合和支援的作用,从而使江北新四军主力可以集中精力同韩决战并取得胜利。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3 14:37: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进程

下一篇:中共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