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景德镇陶瓷发展与军史关联研究
2020-12-31 14:17:21  来源:彭远汉  点击:  复制链接

  引言

  景德镇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素有“瓷都”之称。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其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而驰名中外。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自宋元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直至景德镇解放后陶瓷大发展,无不与军史有关。

  汉朝到五代时期是景德镇由陶变瓷的创新阶段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7年。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废汉儒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新朝末年爆发新汉之争,刘秀昆阳之战击败王莽,威震天下。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始于汉室”,此时的瓷器“自身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并不远销。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公元557-589年)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景德镇名新平镇。公元317-420年,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历朝奉祀。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诏令景德镇的窑户烧造雕镂精致的陶瓷石柱。

  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犬两座,奉于显仁宫”,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朝继位。唐(公元618-907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新平县,镇改为县。据史书记载“陶窑,唐初器也,土堆白壤,体稍薄,色素润”。能工巧匠陶玉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珍如玉”。“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体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 充分说明当时的景德镇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生产,而且经过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己由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己有相当大的成就,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上图为五代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器物主要有碗、盘、壶、盒、水盂等,以碗盘为主。

  宋朝皇帝派专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宋朝建于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继续周世宗时统一天下的大略,最终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宋代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宋代以前的景德镇都是以白瓷为主,没有什么装饰图案和绘画。直到宋代,人们才开始在陶瓷上表现时代的特征和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气息。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专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落款“景德年制”四字,因御瓷“光致茂美,四方则效”,“景德镇”就是在宋真宗(1004年)以皇帝年号而赐名的。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并延用至今。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以轻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著称于世。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己呈现繁荣局面,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上图北宋时期生产的执壶等都是景德镇特有的文化遗产。

  元朝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个官窑“浮梁磁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忽必烈确立中央集权政治,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让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全国统一后,初步奠定了国家疆域的规模,发展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元朝统治民族蒙古族是一个“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民族,因而景德镇优质的白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个官窑“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期间,“浮梁磁局”成功地烧造出枢府瓷、青花釉里红瓷(所谓青花釉里红瓷,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为明清两代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朱元璋在原“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御器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史称永乐盛世。明朝朱元璋在瓷器的烧制上,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匠籍制度”,在瓷局内设有行政机构和监狱等,并于1369年在原“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皇家用瓷,世称洪武官窑。洪武帝需要以瓷器换马用于战争,还要用瓷器扩大贸易和安抚邻邦。御器厂烧造出器型硕大的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碗、大罐,素朴雄浑,粗豪而不失风韵,形成了洪武官窑瓷器的独特风格。

  如青龙白瓷大缸是明正统六年,宫廷太监王振命令景德镇为谨身、华盖、奉天三大殿烧造的,因缸大而且壁厚,屡烧不成,三大殿前的陈设便以铜缸代替。而几十口有裂痕的青龙白瓷缸则被打碎掩埋在御厂西围墙下,直到被考古工作者发现,青龙白瓷缸才得以重见天日,给今人留下了难得的瓷艺珍品。史料记载,宣德年间,官窑在管理上有极为严格的制度,朝廷派官员督陶,负责宫廷用瓷的生产,特别是对贡余品、次品管理近乎苛刻。有记载称,当年督陶官张善贪婪,将所造御用器的贡余品、次品私自分馈给他人。为整肃官窑管理,杜绝官窑贡余品的外流,宣德帝将督陶官张善处以极刑,把所有贡余品、次品集中打碎,就地掩埋,这样既维护了皇权的威严,也“打”出了官窑瓷器的至精至美。

  清代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到景德镇驻厂协理陶务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说到官窑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业达到了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顺治十一年(1654年) 将“御器厂”改称为“御窑厂”。尤其是唐英对景德镇陶瓷发展功不可没。唐英自雍正六年(1728年)以内务府员外郎身份到景德镇驻厂协理陶务,到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月结束窑务离镇,先后在景德镇呆了整整15年。他从一位瓷器业的门外汉变成内行,甚至将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编撰《陶冶图说》,对景德镇瓷业在采石、制泥、淘炼泥土、炼灰、配釉、制匣、制坯、炼取青料、彩绘、施釉、装烧、洋彩、包装等作了科学的总结和记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翔实的文字资料,为景德镇的制瓷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遗憾的是御窑厂被攻打到景德镇的太平军烧毁,御窑厂被迫停止烧造。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大臣李鸿章筹银13万两,命九江关督蔡锦青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兴复御窑。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之火再度燃起,并为同治皇帝大婚烧造喜宴瓷器。直到1911年,御窑厂制度终止。至此,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在经过了632年的漫长历史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民国郭葆昌任陶务署监督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60余年的清朝统治,位于景德镇珠山南麓的延续达600多年的御窑厂宣告终结,这也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自明代以来由官方引导的“官民竞市”产业格局变成民窑唱独角戏的局面,大批供职御窑厂的工匠和艺人或转入民窑,或自立门户,他们以高超的训练有素的制瓷技艺,给当地的陶瓷业界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很快就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生产的主流引导,促使景德镇陶瓷业走向兴旺。民国五年(1916年),即袁世凯称帝时的洪宪元年,命郭葆昌任陶务署监督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洪宪瓷以雍正、乾隆的粉彩、珐琅彩精品为蓝本,辅以现代制瓷手段,集中高手制作,器物多为碗、盘、杯等成套餐具与灯笼尊、观音瓶、长颈双耳瓶等宫廷陈设艺术瓷,造型精细,彩料考究,纹饰玲珑俊俏,但数量极少。数月后,袁氏政权垮台,洪宪瓷也至此停烧。此批瓷器被后世称为“洪宪瓷”。下图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作的粉彩山水人物图瓷瓶,底款印有“洪宪年制”。

  其后军阀纷争,局势混乱,景德镇瓷业受影响甚剧。然而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有不少仁人志士,做了种种努力。其中最著名的是“珠山八友”,他们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装饰瓷器的技艺创新发展,形成新的风格,对近代与现代景德镇新瓷产生重大影响。与“珠山八友”齐名的陶瓷艺人有汪晓棠、王步、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余翰青等人,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延续与发展,孜孜不倦地付出毕生心血和精力。

  景德镇解放后陶瓷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时期,景德镇陶瓷业在经历挫折后逐步得到恢复,直至新中国成立。1949 年4 月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以下简称“二野”)第四、五兵团从安徽宿松、望江县和九江以东强渡长江天险,突破国民党守军防线,进入江西省。4 月26日晚,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查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许鹄和浮梁县县长章浩若等人向乐平方向逃窜后,国民党县党部、教育局、税务局等机构一片混乱,作鸟兽散。有人逃回原籍,有人离岗隐藏他处,市内工商业关门闭户。4 月29 日上午10 时,二野第五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到景德镇市区,景德镇城区及浮梁在兵不血刃中获得解放。29 日下午,二野第四兵团在追歼国民党残军中攻入乐平,至此景德镇全境宣告解放。

  图为景德镇市人民群众上街欢庆瓷都解放

  鉴于国民党蒋军在撤出景德镇前,对景德镇的瓷厂进行了疯狂破坏。一些库存的陶瓷产品被砸碎,许多瓷窑也被炸毁,甚至还有瓷器工人遭到囚禁。为尽快恢复陶瓷生产,在当时的抚州会馆成立了瓷业公会。瓷业公会成立后,陶瓷行业很快就恢复了生产。经过二野和市委、市政府、警备区、军管委以及刚刚获得新生的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解放不久就有27 座瓷窑和1座机器制瓷工厂开工,东司岭(现御窑博物馆附近)的红店相继开门营业,市场物价稳定,社会秩序井然,景德镇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图为李克强总理在景德镇考察陶瓷生产情况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在发展中拥军,在拥军中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不仅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硕果累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特别是2019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江西时作出了“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2019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景德镇时提出“创出千年瓷都新风光,打造国际瓷都”的要求。中央领导的多次批示、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景德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传承发展中国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如今的景德镇,坚持以瓷立市,抢抓千载机遇,复兴千年瓷都,加快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国家级试验区的眼界和水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彰显景德镇陶瓷这个千年文化品牌的魅力。坚持以传承弘扬陶瓷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切实把保护传承陶瓷文化遗产作为首要任务,把创新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作为关键引领,把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作为重要载体,把推进陶瓷文化合作交流作为重要渠道,不断推动试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走军民两之路,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千年瓷都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现在景德镇的陶瓷产品依靠高科技,军民陶瓷产品广泛应用,能变得坚硬如铁、可挡子弹;能变得轻柔似木、可浮水面……不但超越了历代,而且还在不断创新提升。更加值得引人骄傲的是,景德镇不仅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瓷器之都,也是一座红色热土之城,陈毅元帅在这里主持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方志敏同志创建的红十军就在这里诞生,驻军部队多,双拥氛围浓。1997年1月,景德镇首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后连续6届,景德镇无一缺席,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成为千年古镇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作者彭远汉系江西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江西景德镇市金融学会会员)

  参考文献:

  1、2013年月18日《中国文史出版社》:许绍银、许可编的中国陶瓷辞典;

  2、2015年10月10日《景德镇陶瓷批发网》: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3、2016年8月17日《新华网》:讲好青花瓷故事 做有故事的瓷器;

  4、2017年10月17日《凤凰网》:景德镇,邂逅一场有关瓷器的复古与时尚;

  5、2019年7月8日《人民网》: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战略;

  6、2020年10月21日《景德镇新闻网》:景德镇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2-31 14:23: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祭抗日英烈文

下一篇:克己奉公为中华——记从红十军战士成长为开国中将的吴克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